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1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金,另外五万则是弥补侄儿的损失。只要他同意,侄儿随时可以归还那份地契。”

    “……”赵元俨瞅了几眼赵弘润,皱眉说道:“不过,你会另选一块地建造河港,对么?”

    “对!”赵弘润咧了咧嘴,满脸嘲讽之色地说道:“侄儿不但会另选一块土地建造河港,还要选一块离原阳国较远的土地……”说到这里,他抬起头来望了一眼赵元偲,淡淡说道:“若不能投入庞大的金钱,博浪沙不过就是一块荒芜之地罢了,就跟二伯你手中的这枚石子一样。唯有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才能……”

    说到这里,赵弘润又从怀中取出一物,放在其二伯赵元俨平摊的手掌中,旋即接口道:“才能使其变废为宝,成为一件有价值的事物。”

    “……”赵元俨默不作声地望着手掌中一只新增的小物品。

    那是一只小巧精致的石偶。

    比较着手中一枚普普通通随处可见的石子,以及另外一只雕刻打磨精致的石偶,赵元俨转头望向赵弘润。

    他意识到,在这件事上,有不少人犯了一个与他类似的错误。

    那就是错估了博浪沙的价值,确切地说,是没有考虑到博浪沙那片土地的增值前提。

    不可否认,但凡有些见识的人,都清楚一旦博浪沙河港建成完毕,这片曾经的荒芜之地必将成为一座金山。然而,有多少人深究过,为了达成这个目的。赵弘润与他执掌的冶造局,究竟将在前期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赵元俨感觉脸上传来阵阵名为惭愧的灼意。

    因为他想起了赵弘润方才的比喻:一个名为冶造局的挖井人还未开始挖井,旁边就围着一群人,捧着水壶等着抢水喝,这的确可笑至极!

    “别当小侄是傻子啊,二伯。”

    抬头望向赵元俨。赵弘润低声说道:“准备建河港的,是我冶造局,我随时可以取消,而一旦取消,博浪沙不过只是一片荒地罢了,能有什么用?”

    赵元俨闻言皱了皱眉,沉声说道:“你以为没有了你,就没有人能在博浪沙建造河港了么?”

    赵弘润咧嘴笑了笑:“原阳王一系就不必提了,那一支。没有这个人力与物力,至于朝廷……嘿!若是朝廷真打算在博浪沙建港,小侄求之不得。……这天底下能挣钱的法子多了,小侄不差这一项!”说到这里,他遗憾地摇了摇头:“只可惜,朝廷未见得能有小侄这般魄力,会不惜一切代价在博浪沙建造河港……天晓得在博浪沙那片荒芜的沼泽地建造河港,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赵元俨沉默不语。

    毕竟赵弘润说得没错。似这种前期投入巨大、且短时间内得不到任何回报的事,若非迫在眉睫朝廷是没有这个魄力的。他们会想:反正有祥福港,来回输运也足够了,至于博浪沙,虽然建成了河港后将会是一块宝地,但目前还是先放一放吧。

    这先放一放,极有可能一放就是十几年、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

    而此时。赵弘润接口说完了最后一句。

    “……更别说此事还必须借助我冶造局的工艺。若我冶造局不配合,空有人力物力也是白费。”

    其实在说这番话时候,别看赵弘润说得慷慨激昂,仿佛对博浪沙不屑一顾,但事实上。他此刻心虚地很。

    毕竟在他的规划蓝图中,博浪沙是无法被取代的、建造河港的最佳位置。

    虽然说那条官渡河对岸的黄池县,在那块与博浪沙隔着官渡河相对的土地,地理位置也同样优越,但遗憾的是,那里会受到大河(黄河)泛滥时洪水冲击的严重影响,不像博浪沙,稍稍位靠官渡河,被北侧的一块实地所包裹,轻易不会发生洪水淹没港口的灾难。

    而除此之外,官渡河其余地方地理位置皆不理想,早已被赵弘润所放弃。

    正因为如此,尽管赵弘润嘴上说着毫不在意,但事实上他心中紧张地很,生怕他二伯赵元俨因此说出既然如此就把博浪沙还给原阳王一系吧这样的话来。

    好在赵元俨一脸沉思般地看着他,并未将那句话说出口。

    见此,赵弘润心中稍稍有了些底气,连带着说话的语气也不免稍显强硬了几分。

    “二伯不妨回覆原阳王,若他执意要追回博浪沙,那索性就一拍两散,他多付五万白银给小小侄作为损失赔偿,而小侄则另外选择建造河港的位置;否则,便莫要贪心不足……”顿了顿,赵弘润冷哼着补充道:“若博浪沙一带兴旺起来,原阳势必受益。那份收益,要比他眼下所失去的那块荒地,有价值地多。”

    ……

    赵元俨面无表情地盯着赵弘润,没有开口再说什么,毕竟所有的话头都被赵弘润给堵死了。

    尽管他看得出,这个侄儿虽然口口声声对博浪沙并不在乎,但神色口吻依然还是希望能将这片土地牢牢捏在手里,这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拆穿此事?

    毕竟凭着这个侄儿以往的性格,恐怕于博浪沙建造河港的事还真有可能一拍两散,到那时候,非但原阳王那一系不会感激他替他们追回了博浪沙,更会使他得罪眼前这个侄儿,以及站在此子背后的,那位曾经的兄弟,如今的大魏天子。

    若是朝廷中有人得知了此事的来龙去脉,恐怕对会对他宗府有所抵触。

    这便是典型的吃力不讨好。

    想到这里,赵元俨在沉思了半响后,最终还是决定,让原阳王赵文楷自己来做出选择。

    “你先回去吧。”他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赵弘润松了口气。他知道,他是说动眼前这位二伯了。

    只要这位二伯别站在原阳王赵文楷那边,那么这件事就容易解决地多了。

    赵弘润敢打赌,只要原阳王赵文楷瞧得出博浪沙日后的价值,他就绝对不会拒绝这份天大的诱惑,将本来能够坐落在原阳封地内的港口推出去。

    至于如何肯定原阳王赵文楷能否看出博浪沙日后的价值。仅看他火急火燎地派人送信至宗府,希望能够将博浪沙交易回去,就足以证明。

    当日,赵元俨果然按照赵弘润所言,亲笔写了一封书信,将他与赵弘润的交谈写在信中,派人立即送往原阳国的国主城。

    而这封书信,其大概无非就是赵弘润所提出的两个选择:要么拿二十万两赎回博浪沙,他肃王赵弘润另外选择地方建造河港;要么。原阳国就老老实实地承认这桩事。

    不得不说,当原阳王赵文楷看到这份书信时,内心十分不满意。

    事实上,赎金二十万两白银其实无关紧要,关键在于后半条:若原阳国选择收回了博浪沙,那么,赵弘润将放弃在该地建造河港。

    这才是原阳王赵文楷真正犯难的地方。

    正如赵弘润所猜测的,事实上。原阳王赵文楷也看出了博浪沙日后的价值,因此。当得知他儿子赵成琇竟然将这块地以区区十五万两卖给了赵弘润后,他怒不可遏地甩了自己儿子一巴掌,并且当即写信派人送到宗府,希望能挽回这个难以估量的损失。

    但遗憾的是,正如他早先所预料的,被别人吃到嘴里的肉。又哪有轻易会吐出来的道理?

    肃王弘润,那个年轻的侄辈,反过来给他出了一个难题。

    他坐在屋内的桌旁,皱眉望着那随着书信一起送来的一枚普普通通的石头,以及一只雕刻打磨精致的石偶。

    他当然能明白这个小物件所代表的真正含义。

    事实上。原阳王赵文楷也明白这个道理:若是不在博浪沙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那无非就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荒芜沼泽罢了。

    但是明白归明白,他还是感觉不甘心,因为若不是他儿子赵成琇自以为是、自作主张,他原阳一系,原本可以得到更多。

    “给本王将世子叫来!”赵文楷忍着愠怒吩咐府内下人道。

    不多时,其世子赵成琇战战兢兢地来到了屋内,尽管时隔两日,但依稀可见他有脸仍有些发肿,由此不难猜测当时原阳王赵文楷给自己儿子的那一巴掌,究竟有何等的力道。

    “父王……”赵成琇小心翼翼地唤道。

    “啪——”

    随着一声脆响,赵成琇的左脸上顿时出现一个发红的掌印,可他却一动也不敢动。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只见赵文楷冷冷扫了一眼他,用夹杂着浓浓怒火的口吻低沉训斥道:“逆子,你可知因为你,我原阳损失了多少唾手可得的财富么?!”

    赵成琇吓得浑身一抖,半响后这才小声说道:“那父王便收回博浪沙不就好了么……与以往也没大改变。”

    ……

    赵文楷扭头看了一眼赵成琇,眼中满是不可思议的失望。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再狠狠训斥儿子一番,但是最终,他却只是摇了摇头。

    良久,他叹气说道:“博浪沙,就给那赵弘润罢,此事就到此为止罢。”

    “父王?”赵成琇惊愕地抬起头来,难以置信般地说道:“那……那咱们原阳不是吃大亏了么?”

    这句话不提还好,一提起来,赵文楷便满肚子火,起身又甩给自己儿子一巴掌,口中怒声斥道:“你还敢提?!……滚出去!”

    赵成琇呆呆望着父亲半响,面色青白地扭头离开了屋子。

    待回到自己屋子后,赵成琇越想越气,越想越气,一怒之下将屋内能够摔碎的物件统统摔了个粉碎。

    “赵弘润!”

    他咬牙切齿地念叨着赵弘润的名字。

    正如赵弘润曾经所预料的,原阳王赵文楷的态度暂时不得而知,但其世子赵成琇,显然已将其视为不共戴天般的死敌。

    眼瞅着赵成琇面色铁青地坐在桌旁沉思着什么,相信他必定是在考虑着如何报复此事,以宣泄心中的愤懑。(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按部就班

    在那之后又过了一两日,宗府那边始终没有传来有关于原阳国要求追回博浪沙的交涉消息,这无疑意味着,赵弘润那非暴力的威胁起到了效果,在权衡了利害后,原阳王赵文楷还是做出了如赵弘润所预期的那般选择,最终选择了默认。

    由此可见,原阳王赵文楷也算是一位比较理智的封王,尽管心中气愤或者不甘心,但仍旧是选择了对自己也有利的局面,这让赵弘润将这位远方叔辈记在了心中。

    毕竟要做出如此理智的选择,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打个比方说,有两个人一同走在路上时,拾到了一张百元的纸币,但是其中一人要求分九十九元,而只分给另外一人仅仅一元,那么这位另外一人,不甘心的他究竟会选择接受这种不公平的分配方式,还是干脆一拍两散,索性将这张纸币上缴警察呢?

    从理智角度来说,哪怕只是一元,那也是白得的利润,对于另外一人是有利的,但事实上,相信绝大多数的人会因为心里不平衡,最终选择谁也无法获利的那项。

    但是那原阳王赵文楷,却在受到了威胁的情况下遏制了心中的不甘心,理智地选择了共同获利的那条选项,这让赵弘润意识到,这位远房的叔父恐怕绝非善与之辈。

    比较其世子赵成琇,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虎父犬子的典型吧。

    “在博浪沙开工时,莫要疏忽了对原阳的防范。”

    赵弘润对负责博浪沙河港建设的冶造局郎官程琳叮嘱道。

    用膝盖想他也能猜到,那位自以为占了便宜结果却令他原阳损失巨大的原阳王世子赵成琇,多半不会甘心面对这桩事,十有**会在博浪沙河港的建造过程中故意弄出些什么事来。

    不过话说回来,在对方惹出什么事来之前。赵弘润顶多也只能叮嘱程琳小心防范。

    五月中旬,在得到宗府与原阳王一系对此的沉默之后,冶造局与工部合作在博浪沙展开了这项可能耗时甚久的工程。

    他们先放在博浪沙的芦苇丛中放了一把火,将沼泽地中的芦苇烧毁殆尽,旋即,利用这些草木灰。以及博浪沙一带的沙土,尽可能地使那片沼泽地变得凝结。

    而在此之后,便是打桩这项耗时颇久、耗费极大的工程了,这无疑是在这块土地建造河港过程中最艰难的一环。

    此时,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炉已建造完工,郎官荀歆从户部辖下的仓部这个渠道,得到了大批滞销的铜矿,据说这批铜矿原本是户部为了增铸钱币所预备的存货,但如今经过冶造局的交涉。这些铜矿被运到冶造局在城外的地炉内,被熔炼成了一根根需要成人环抱的铜柱。

    在熔炼过程中,冶造局的工匠们借鉴了楚国的冶铜工艺,毕竟博浪沙是一片潮湿之地,而纯铜在潮湿环境下极易氧化,为了尽可能地使这些铜柱的寿命更久,至少超过百年,赵弘润不得将防止铜柱氧化腐朽的难题丢给了冶造局的工匠们。

    不得不说。在当代工艺的大环境下,如何延缓甚至是防止铜在潮湿环境中氧化。这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

    不过相比较而言,还是如何打造相应长度的铜柱这个问题更加困难。

    要知道,博浪沙的沼泽地,底部并非平整一块,有的地方陷得深、有的陷地浅,因此。使得熔炼铜柱变得极其困难。

    这个难题,哪怕是到最终也没能想出最佳的办法,冶造局的工匠们只能选择借鉴楚国熔接铜的工艺,对那些陷落较深、高度不够的铜柱采取顶部熔接。

    大时代的工艺水平限制,使得冶造局只能采取这种最笨的办法。

    但不管怎样。博浪沙工程总算是步上正轨了。

    而这个时候,赵弘润则带着王甫等冶造局的官员与工匠们,来到了位处于大梁南侧的祥福港。

    祥福港也是赵弘润设想蓝图中的重要港口,它与博浪沙的区别仅在于面向的水域不同。

    倘若说博浪沙河港的面向水域主要是大河(黄河),那么祥福港,它则面向颍水水域。

    而在博浪沙投入建设的同时,冶造局与工部也同样对祥福港展开了扩建。

    是的,祥福港本来就是大梁附近唯一的重要河港,当初户部支援鄢陵的物资,也几乎都是在这座河港搬运上船,随后运往鄢陵。

    据目测,祥福港总共有四个船坞码头,可同时让八艘船只停泊,或者搬运物资,论规模并不算小,但即便如此,赵弘润仍然不满足于它的规模。

    毕竟以往停泊在此的船只,皆是那种长度不过五六丈(一肃丈约等于两米)的船只,这即是户部辖下掌管输运的仓部所普遍采用的运输船,而在见识过楚国那种长达十余丈的大运输船后,原先魏国那种五六丈的小船,在赵弘润心中早已被淘汰。

    “殿下请看。”

    冶造局的局丞王甫将赵弘润带到了祥福港的一座船坞码头附近。

    只见这个船坞码头此时已被封锁起来,许许多多冶造局的工匠们在这里正在打造一艘长达十余丈的运输船。

    只见这艘大船,设计风格明显有区别于魏国的船只,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是仿造楚国战船所打造的运输船,毕竟当初赵弘润将那些从陈县缴获的战船运载满粮草送还给暘城君熊拓时,曾特地扣下了两艘。

    至于目的,看看如今眼前这艘仿造楚国战船所打造的运输船,也就不言而喻了。

    “吃透了么?楚国的造船工艺?”

    望着眼前那艘已建造完龙骨底座,正在铺设船舱板的运输船,赵弘润询问身旁的王甫道。

    王甫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我等已照着那两艘船的实物画出图纸,乍一看仿佛挺明了,但事实上,有些船只上的部位,我等还未弄清楚究竟为何楚人那样设计……”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大叠楚国船只的图纸。

    赵弘润拿过一张总体图纸瞧了几眼,只见绘于图纸上的,那已不是一艘原本意义上的方头船。

    所谓的方头船,便是魏国如今普遍采用的船只设计,船只的首位两端是方的,从鸟瞰看仿佛就是一个长方形的形状。

    可楚国的船只,却已抛弃了方头船的设计,为了减少行船时水的阻力,楚国船只的船首位置逐渐朝着狭隘演变,不得不说这种船只已初具赵弘润记忆中那些通用船只的雏形。

    再比如,楚人已设计出了可利用绳索调整角度的船帆,并且船帆也从旧有的独桅杆独帆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帆与尾帆,使得这种船只借助借助风力调整方向的机动性大大增强。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魏国船只若是在宽敞水面上与楚国的船只发生战斗,恐怕全灭的几率要比侥幸战胜的几率大地多,哪怕是再多的弓箭手,也无法挽回战船落后所导致的实力差距。

    冶铜工艺也就算了,不过这造船工艺,也被楚国抛地太远了……

    微微叹了口气,赵弘润将手中的图纸交还给了王甫,用带着几分感慨的口吻说道:“暂时,就仿造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