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魏宫廷-第1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蓝田君嬴谪,这位在当年魏秦两国展开贸易后就立刻凭着各种珍稀玉石而富甲一方的邑君,便不支持他秦国倾尽国力与魏国交锋。

    倘若说平舆君熊琥是最了解魏国实力的楚人,那么蓝田君嬴谪,就是最了解魏国实力的秦人。

    在得知秦王决定对魏国开战之后,蓝田君嬴谪便跑到咸阳,劝说其兄长嬴。

    当时蓝田君嬴谪对秦王说道:“今魏国已兼并韩国,兵吞齐、卫、鲁等国,兵甲百万、良将如云,势不可挡。今大王对魏发兵,实乃取祸之道。”

    看着夸夸其谈的蓝田君嬴谪,秦王颇感无语。

    他岂会不知蓝田君嬴谪乃是他秦国最大的‘内奸’?自当初秦魏两国失和之后,这家伙就时常发骚扰,表示两国的战争让他的玉石生意受到了严重的损失云云。

    也亏得蓝田君嬴谪乃是秦王的胞弟,且嬴谪才能平庸、素来并无野心,否则,单单这家伙在大战之前蛊惑人心,秦王就要治他的罪。

    可能是被蓝田君嬴谪叨叨絮絮的劝说说得烦了,秦王没好气地打断道:“要是你有能说服魏国与我大秦言和,寡人就听你的!”

    言下之意,若蓝田君嬴谪不能说服魏国,就赶紧滚蛋,省得在他面前碍眼。

    可出乎秦王意料的是,蓝田君嬴谪在听到这话后,竟眨眨眼睛神秘说道:“大王,虽臣弟不能说服魏国与我大秦化解干戈,但大王您能啊。”

    “寡人?……你说来听听。”

    秦王愣了愣,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好奇。

    不得不说,虽然秦王亦是秦国历代少有的明君雄主,但眼瞅着他女婿魏王赵润吞并韩、齐、卫、鲁等诸国,心中难免也有些发怵,若有能与魏国化解干戈的办法,他当然不介意听一听。

    见得到秦王的允许,蓝田君嬴谪便说道:“大王,魏国所恶,不过是您当年背弃与魏国的盟约,对魏国不宣而战,只要你退位,扶立太子(嬴遂)继位……”

    “……”秦王闻言愣住了,不可思议地看着蓝田君嬴谪。

    而从旁的宫内侍者们,亦一个个目瞪口呆。

    “你的意思是,要寡人引咎退位?扶立太子遂?”秦王气乐了,似笑非笑地说道:“似这般,魏国就会放弃报复我大秦?”

    “呃……”

    可能是没有注意到秦王那即将发作的表情,蓝田君嬴谪认真地思索了一番,随即摇摇头很严肃地说道:“不能。”

    那你说个屁啊!

    秦王恶狠狠地磨了磨牙。

    见此,蓝田君嬴谪连忙又补充道:“但是,若是大王将少君之子册立为储君,或就能熄灭魏人的怒火。”

    “少君?璎儿之子?赵兴?”

    秦王连问三遍,神色很是错愕,一时间没反应过来蓝田君嬴谪为何会提到他疼爱的外孙。

    “正是。”蓝田君嬴谪拱了拱手。

    他所说的,正是秦少君嬴璎的儿子赵兴。

    在蓝田君嬴谪看来,他的侄子、也就是秦国现如今的太子嬴逐,素来体弱多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咽气了,以至于虽然已成婚多年,但至今都没有子嗣。

    既然如此,何不促成好事,将嬴璎的儿子赵兴过继给嬴遂,随后,让嬴遂成为秦国君主,并册立赵兴为秦国太子。

    赵兴乃是魏王赵润的儿子,儿子得到了秦国的继承名份,魏王赵润又岂会再派兵攻伐秦国,夺取他亲骨肉的基业?

    似这般,秦魏两国或许就能重归于好。

    看着一脸期待的蓝田君嬴谪,秦王颇感无语。

    他必须承认,蓝田君嬴谪的提及确实有很大的可行性,毕竟他的独子嬴遂,因为身体的关系至今为止确实没有子嗣,若收他姐姐嬴璎的儿子赵兴为继子,鉴于赵兴体内倒也有他高阳嬴氏的血脉,放在往年,倒也有资格继承秦国的王位。在这方面,大抵是说得通的。

    但问题是魏国会答应这种事么?

    要知道如今中原的局势,再不是数十年那般诸国林立的年代,如今魏国已将兵吞诸国、统一多年,可能过了今年,就连楚、越两国也或将被魏国吞并,使得中原之地彻底被魏国占据,唯独他秦国与魏国接壤。

    在这种情况下,魏王赵润会答应让他的儿子赵兴赴秦国为太子么?

    就像蓝田君嬴谪自己所说的,倘若魏王赵润答应了此事,那么日后魏国就不好再对秦国用兵了,否则父夺子业,传出去未免不太好听。

    在这种情况下,魏秦两国或将并立于世,当然这对秦国倒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魏国,这岂非是变相的‘养虎为患’?

    因此,秦王不认为他的女婿赵润会答应这个提议。

    当然,纵使蓝田君嬴谪的提及很大可能会被魏国驳回,但尝试看看又何妨?

    万一魏王赵润一时昏了头而同意了这件事呢?倘若当真促成此事,这对于他秦国而言,倒也不失是一份保障。

    至于使者的人选,秦王看了一眼蓝田君嬴谪,决定打发这家伙前往魏国。

    成与不成暂且不说,至少将这个烦人的家伙打发到魏国,免得这家伙影响到他秦国与魏国的决战。

    是的,就算魏王赵润同意将其子赵兴过继给秦国太子嬴遂作为继子,秦王还是要继续眼前的这场战争。

    因为这是他秦国最后的机会,或者说,是在他这一代的秦国最后的机会。

    倘若这次无法重创魏国,那么,他秦国或许也将难以避免被魏国所吞并他之所以派蓝田君嬴谪出使魏国,就是为了这件事而未雨绸缪。

    魏昭武十年十月中旬前后,蓝田君嬴谪坐船抵达魏国的王都雒阳。

    得知蓝田君嬴谪到来,魏王赵润当即派人请嬴谪入宫,并设宴款待后者。

    别看魏秦两国的关系现如今变得越来越紧张,但这并不影响一向亲近魏国的蓝田君嬴谪在魏国的人际关系。

    在酒席宴间,蓝田君嬴谪对魏王赵润与秦妃嬴璎说道:“王兄年事已高,欲扶立太子继位,然太子遂至今尚无后嗣,恐登基继位后不能使国人心安,是故王兄欲择一子过继给太子遂,商君赵兴年已十五,魏王与秦妃可愿意将其过继给太子遂为继子,日后可继承我大秦之基业。”

    这一番话,听得魏王赵润与秦妃嬴璎皆是一愣。

    半响后,嬴璎噗嗤一笑,似笑非笑地说道:“本宫那位父王,还真是不死心呐……”

    在旁,魏王赵润亦笑而不语。

    正如秦王所猜测的那样,他女婿魏王赵润当然不会答应这种事,甚至于,就连秦王的女儿嬴璎都不会答应。

    虽然蓝田君嬴谪描绘地很好,说什么兄(赵卫)执魏国、弟(赵兴)掌秦国,但事实上,却是取祸之道。

    蜀国与苴国就是前车之鉴。

    最初的苴国国主,跟那一代的蜀国君主就是亲兄弟,可后来怎样了?三代之后,苴国与蜀国的关系就日渐疏远,反而与巴国颇为亲近。

    而近几年,苴国的君主为了摆脱蜀国对他的控制,竟然轻信了秦国的承诺,甚至帮助秦军攻伐蜀国,结果呢,秦军主帅王戬先灭蜀国,回头再灭苴国,直接将这两个国家都给灭了。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摆着蜀国、苴国的例子在眼前,赵润绝不会让他魏国留下隐患,使日后秦魏战争,演变成他赵氏王族子弟间的同室操戈。

    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当世的王,就只能有一位,当代是他赵润,下一代多半是太子赵卫,赵润绝不会再扶持‘商君赵兴’成为秦国的君主,否则纵使这对兄弟俩不起矛盾,他们的后人也绝对会为了己国利益而自相残杀。

    似这种事,赵润已经看得太多太多了。

    正因为如此,赵润最终拒绝了蓝田君嬴谪的提议。

    见劝说失败,蓝田君嬴谪只好带着失望返回秦国。

    时至魏昭武十一年春季,魏秦两国的战事已越演越烈。

    在河套那边,秦将渭阳君嬴华正面迎上魏将廉驳,双方在广阔的河套地区展开恶战。

    虽然魏将廉驳自身屡战屡胜,但朔方守赵成岳与九原守冯、云中守公仲朋等几名魏将,却在与秦军的战争中没有讨到什么便宜,以至于战况一度僵持下来。

    得知河套战事不利,桓王赵宣遣太原守乐成、阳邑侯韩徐二人率军支援廉驳。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乐成是作为援军而来,但廉驳对这位曾经的副将,却没有什么好脸色,只是碍于彼此当前都在魏国为将,才勉强压下对乐成的敌意。

    不得不说,虽然廉驳与乐成有隙,但不可否认的是,二人皆是出色的将领,哪怕不需要言语沟通,也能明白对方的战略意图,就像东线那边的乐弈与田耽,这使得秦军在河套地区的优势被大大削弱。

    而此时在河西郡,秦将公孙起同时面对河西守司马安、河东守魏忌、桓王赵宣三方的魏军,短时间内亦难以破局。

    至于三川郡这边,阳泉君赢则对上了魏国的安平侯赵郯。

    此前,赵郯麾下的兵力并不多,但是自从前几年雒阳内乱那场闹剧过后,魏王赵润便明升暗降削了庞焕几人的军权,此后不顾朝廷士族的反对,将这支镇反军派往三川郡的西部,交予安平侯赵郯统率。

    毕竟,安平侯赵郯亦是颇为擅长领兵的赵氏族人。

    就这样,魏秦两国的战场暂时处于僵持,甚至于总得来说,反而是倾尽国力进攻魏国的秦国更占上风。

    不过魏王赵润对此并不着急,毕竟此时他已收到了越王少康投降的消息,并且已经从‘东线’向‘西线’调兵,只要等东线的魏军赶到西线,相信定能力压秦国的军队。

    魏昭武十一年七月,‘东线’的魏将沈,遵从天策府的命令,带兵赶赴西郢郡,支援魏将伍忌应战秦国的长信侯王戬。

    此时,西郢君熊焘已早已到雒阳觐见了魏王赵润,表达了投降魏国之意,魏王赵润在宽慰罢熊焘后,便叫熊焘立刻赶回西郢郡,协助伍忌击败秦军,夺取巴蜀。

    也是在七月前后,此时沈还未率领麾下魏军从长沙撤兵,西郢君熊焘便返回了西郢县。

    熊焘的来到,向西郢县的楚人带来了魏王赵润的善意,使得他曾经的部将,包括西郢郡其他的楚人们,士气均为大振。

    同时,在西郢君熊焘的帮助下,魏将伍忌对西郢郡的掌控也越发稳固。

    在决定反攻巴国前,伍忌私下与西郢君熊焘商议,看看能否策反楚将斗廉,毕竟据伍忌了解,秦将王戬麾下的秦军,目前尚未正式夺取巴国,倘若斗廉愿意投降魏军,他魏军或能轻松地攻入巴国,甚至夺取巴国。

    西郢君熊焘点头说道:“此事包在老夫身上。”

    当日,西郢君熊焘便写了一封书信,派心腹潜入巫郡,与楚将斗廉接触。

    得知是西郢君熊焘的心腹,楚将斗廉便将其召到帐内,此时熊焘的心腹立刻将书信交给了斗廉。

    在这封书信中,熊焘告诉斗廉,楚国已被魏军打得龟缩在彭蠡郡,失去了反攻的能力,除此以外,熊焘又大肆吹鼓魏王赵润的仁厚,劝说斗廉携巴国而投魏国。

    此时斗廉才知道他楚国已全线溃败,黯然长叹。

    在权衡再三后,斗廉决定向魏国投降,他按照西郢君熊焘的建议,与魏将伍忌里应外合,进攻秦军。

    想来就连王戬也没料到楚将斗廉竟然会倒戈,以至于被伍忌、斗廉二人里应外合杀得大败,只得弃守巫郡、捍关两地,率领残兵逃向阆中。

    趁此机会,伍忌率领魏军大举攻入巴国,在降将斗廉的配合下,魏军不费吹灰之力,便占据了临江、平都两座沿河城池。

    此时驻守在阆中的,乃是王戬的儿子王奔,当他得知父亲因楚将斗廉背叛而战败后,又惊又怒,连忙率领援军赶来援助,在途中遇到了王戬。

    得到援军后,异常愤怒的王戬率军前往平都,准备截击魏军。

    此时北宫玉就在江州,听说魏军杀入巴国,便对巴满、樊布二人说道:“反秦投魏,就在今日!”

    鉴于巴王当初本来就打算投降魏国,巴满、樊布二人毫不迟疑,立刻聚众偷袭江州城内的秦军,旋即倒戈反秦,率领两万族人从背后偷袭王戬。

    前有魏将伍忌,右有巴人巴满、樊布二将,王戬腹背受敌,唯有撤回阆中。

    数日后,魏将伍忌率军攻到江州,巴满、樊布二人开城而降。

    在得到巴满、樊布二人的相助后,伍忌麾下的军队人数更为壮大,已堪堪有十万之多。

    不过因为这十万军队中只有两万商水军精锐,其余士卒良莠不齐,以至于数日后秦将王戬率领十几万秦军卷土重来时,魏军还是不能抵挡,唯有死守江州、平都、临江、鱼复等几座城池,承受秦军的全面进攻。

    一直到十月前后,魏将沈率领大军从长沙赶到巴国,局势这才有所改变。

    在得到了沈麾下数万魏军的生力军后,伍忌这才着手反击,命麾下熊焘、斗廉、巴满、樊布等将领率领各自麾下军队收复巴国全境,而他自身,则与沈合兵,正面迎击秦将王戬麾下的十几万秦军。

    待等到魏昭武十一年深秋时,魏军已基本上占据巴国全境,只有阆中仍在秦军手中。

第345章:魏秦之战(二)

    魏昭武十一年秋季,就当魏将沈、伍忌二人率领的魏军在巴国与秦将王戬交战时,魏国东线将领乐弈、田耽,以及田武、田恬父子,终于率领其麾下直属曲部,横跨大半个中原,抵达魏国王都雒阳。

    其余东线魏军,曹焱率河内军驻守东海、琅琊两郡,而屈塍则率鄢陵军驻守广陵、越地,至于燕绉与李岌二将各自率领的水军,则早已逆大江而上,正协助司马尚、桓虎二将攻打龟缩在彭蠡郡的楚国。

    待等乐弈、田耽、田武、田恬父子抵达雒阳后,按照惯例,他们将军队安置在雒阳城外,进城觐见魏王赵润,后者在宫中设宴,一是为乐弈等人接风,二是嘉奖乐弈等人击败楚国、覆亡越国。

    没想到在酒席宴间,乐弈仅喝了三杯酒,便以不胜酒力作为借口请辞,顺便向魏王赵润索要西线战场的详细战报,显然是希望在率军前赴西线战场前,借助西线诸将的战报做做功课。

    见乐弈如此不解风情,别说田耽,就连田武也有点惊诧。

    不过赵润倒不以为意,因为他早就听说过乐弈性格乖僻,若非如此,明明同样是作为前韩国首屈一指的名将,乐弈的人缘为何不如李睦?不就是因为乐弈在某些事情上太过于较真,导致旁人对其退避三舍么。

    就好比眼下这个酒席,虽然在旁诸人也明白乐弈的意思,无非就是觉得西线战场上的同僚正在浴血奋战,而他们却在后方饮酒作乐,这太说不过去,只不过,他们刚刚击败楚国、覆亡越国,纵使放松几日又能如何?要知道这还是魏王赵润设的宴呢!

    不得不说,见乐弈如此不知趣,殿内诸人都替他捏把冷汗,尤其是韩晁、赵卓这两位同样是韩国出身的士卿,一个劲地向乐弈使眼色。

    好在魏王赵润乃是当世的明君雄主,见乐弈希望先回驿站仔细阅览西线战场上诸将的战报,非但不恼怒反而大加赞赏,旋即,他拍拍手遣退殿内的舞女,吩咐大太监高和命人搬来战报,以至于好端端的宴席,就变成了针对秦国的战略研讨会,这让本打算放松放松的田耽与田武二人颇为无语。

    与负责对楚战争的东线战场不同,在西线战场上,魏军的优势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优势。

    起初乐弈、田耽、田武几人还以为是西线战场上的魏军兵将数量过少、实力较弱的关系,直到他们仔细阅览战报,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不夸张地说,西线战场上的魏军,纵使比较东线战场魏军稍稍较弱,但也绝对弱不到哪里去。

    至少在乐弈看来,魏国在西线战场上能称之为上将的将领,就有廉驳、乐成、司马安、魏忌四人,其余像阳邑侯韩徐、九原守冯、桓王赵宣,还有公仲朋、田苓、靳、安平侯赵郯等等,怎么说也称得上良将,因此单论将领而言,西线魏军并不弱。

    再看军队构成,西线战场上有论军备精良位列魏国前三的河西军,有长久以来跟北方匈奴、林胡交战的朔方军、九原军、云中军,还有建成已十几年的北一军,等等等等,乐弈初步估测西线战场上的魏军数量在二十五万左右,虽士卒良莠不齐,但总得来说普遍在合格标准之上。

    这样的配置,就算是将西线战场上的魏军调到东线,这些魏军其实也可以击败楚国、覆亡越国。

    然而,论实力与东线魏军几乎不相上下的西线魏军,却迟迟无法取得胜利,这让乐弈对他即将面对的对手秦**队,产生了几分好奇与纳闷。

    他跟秦**队不曾交过手,对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