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征战岁月-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结,大家都热烈发言,纷纷谈自己的看法,我又问了大家的基本情况,要求大伙最近不要外出,留在屯子,家里有弓箭的拿过来,就在学堂的操场上,立几个靶子,练习准确性,大家伙的兴致很高,还有的提出,可以把打鸟的弹弓也练习一下,好啊。这可是两样很好的武器,以后会派上大用场的,玲姐只要是在我身边,进进出出,就情不自禁的拉着我的手,也不回避大伙儿,整个一小鸟依人的模样,看得出,这丫头对我的依恋越来越深了,尤其是我在台上讲话的时候,看我的眼光了,满是幸福的小星星,大家伙免不了开几句玩笑,有时我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可这丫头满不在乎,不过,说实话,我还是非常享受这种感觉的,甜甜蜜蜜,卿卿我我,恋爱的感觉真好!

    我又告诉大家伙,要出门儿几天,他们都问我到那去,我只是说要到舅舅家去有点事情,并没有告诉他们实情,这事儿,目前只能我一个人去办,他们纷纷叮嘱我要早点回来,我安排秋生哥在我外出的这段时间里,全权负责大家的训练,标准和要求一点都不能放松,一切安排妥当,我和玲姐手拉着手回到我家,我妈一见这样,欣慰的笑了,忙着替玲姐打扫身上的雪,嫉妒啊,有了儿媳妇,就忘了儿子了,“妈,我身上还有雪呢!咋不给我扫呢?”“去去,都这么大人了,自个不会扫啊!”得,我一翻白眼,郁闷!同样都是吃高粱米饭长大的,这享受的待遇差别咋这么大呢?不过可以看得出来,我妈是真的喜欢小玲,大概早有娶她做儿媳妇的打算了,我当然高兴啊,这娘俩处的像亲生似的,我这做儿子的在当间不受气不是?君不见,当今这做儿子的一旦娶了媳妇,那是“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玲姐在我家吃完晚饭,回家去了,我妈告诉我,那天张大爷和张大娘是来我家说我和玲姐的事儿的,毫无悬念,两家老人一啪即合,我是打小在玲姐她爸妈眼皮子底下长大的,知根知底,恐怕我小时候尿几回炕都清楚,加上我家的家世和我爸在屯子里的为人和威望,我爸妈一答应,乐的那老两口不知道咋好了,生怕这事儿黄了,紧张罗着在年前把这事儿定了,玲姐也是我爸妈看着长大的,这丫头本来就讨人喜欢,模样长的俊,心灵手巧会来事儿,恐怕我妈早有这心思了,两家以说合,弄个皆大欢喜,说着说着我妈又乐了,像捡个宝儿似的,得,这是二就算是成了,咱唐秋离,有媳妇了,虽然才十六,过年十七了,年纪小点儿啊,可咱这心理年龄大啊!入乡随俗吗?

    看着我妈进厨房收拾碗筷的功夫,我把要去三岔河的决定,对爸说了,这事儿,我连玲姐都没告诉,主要是怕她惦记,但是不能不跟我爸说,因为我终究要带领我的伙伴,我的团队走出这片故土,到更广阔的黑土地,去打击日寇,在战场上经历血与火的考验,去为民族奉献我们的青春,为破碎的山河洒下我们的热血!同时我也清楚,我爸不同于普通的农民,他也是一条热血的关东汉子,明事理,懂大义,这事两个男人之间的交谈,我希望取得他的支持!因为这支持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我今后要走的路!

    出乎我的意料,我爸竟然坚决反对我去三岔河,我有些恼了,“咋的爸,为啥不让我去?”难道我爸变成了一个胆小怕事的人,世俗的风尘,岁月的历练让他失去了锐利和斗志?怕是满腔的热血早已冷却了吧,要是这样,爸爸,我对你非常失望!见我这样,我爸笑了,又长长叹了一口气,我有些糊涂,摸不着头脑,老爸这事啥意思?“秋儿,搁在以前,爸一点都不会反对,可打你受伤以后,虽说是功夫没撂下,可你这内功一点都没有了,我咋能放心让你一个人去!”天哪,老爸还是原来的好老爸,一点都没变,不是不让我去,这事儿他是全力支持的,原来是怕我没内功,有啥闪失,斗不过那帮家伙,哎呦老爸,你可吓死我了,我还准备和你斗争呢?就这事儿让你老人家不放心啊,“爸,来试试我的内力还在不?”我笑了,我爸怀疑的走了过来,伸手搭住我的脉门,一股浑厚的内力在我的周身游走,片刻,老爸收回内力,眼里满是不敢置信的目光,用变了调的声音问道:“秋儿,你的内力全恢复了,好像较以前更深厚和精纯了?你是咋整的,按理说,不能这么快啊?”老爸,你那知道这里的奥秘他有十多分,就是不能跟你说,我只好编了一下合理的解释,像我养伤期间,就没停的练着,还有伙伴们背着大人给我拿来好多种恢复内力的药材啊等等,反正是貌似合理的理由,我都摆出来,这通说呦,嘴丫子都冒白沫了,总算是让老爸相信了,神啊,原来话说多了,也累得慌,这功夫,老爸还嘴里叨咕着,太离奇了,没听说过,当然没听说过了,这不是你儿子刚刚说过的吗,不怨你!

    见我内力恢复,还更胜以前了,虽然还有点不敢相信,可老爸非常开心,神采飞扬,整个人就像年轻了十岁,就像喝了二斤老白干儿似的那么舒服,看来,我的伤势,始终是压在老爸心头一块沉重的巨石,今儿个这石头搬开了,那是相当的高兴啊!“好好好!秋儿,你就去吧,要小心,遇事儿多留几个心眼,别冲动,成与不成,都抓紧回家来,你妈那,我去跟她说,就说是让你明天去给家里添置一些东西,顺便替我探望几个老朋友,就这么定了,好儿子,旗开得胜,看来,我以后有酒伴儿了,我儿子成大人了,哈哈!”老爸得意带高兴开心的不得了,一点都不为我即将面临的危险担心,我妈听到我爸的笑声,进屋来问道:“爷俩唠啥嗑呢,这么高兴?”我爸把我要出门的事儿,告诉了我妈,果然,一听是我爸的主意,老妈压根就没反对,只是嘱咐了我出门要注意的事项,见老妈这样,我和老爸背着我妈,偷偷的互相递着得意的眼神,抓紧休息,养精蓄锐,明天开始新的征程,睡个好觉,还应该能做梦吧!

    第二天,天光大亮,雪停了,我带着妈准备的包袱和出门儿必带的一应用具,在我妈的叮嘱声中和我爸鼓励目光的送别之下,走出了家门,玲姐已经早早的等着我了,我们俩互相牵着手,红彤彤的阳光洒在洁白的雪地上,连着几天的大雪,把这广袤的关东大地,装点的银装素裹,洁白无瑕,雪地上,留下两行齐齐的脚印,细看看,一行宽大,一行细巧,那是我和玲姐并肩的杰作,送了一程又一程,已经远离屯子了,在不阻止的话。这丫头能把握送到目的地,“玲,回吧,别送了,过几天就回来,也不是再也见不着了!”自打我俩的关系确定下来,我就不叫她玲姐了,改称一个亲昵的字“玲”当然了,这是我的专利,就像她叫我“秋离”一样,听我这么一说,她停住脚,眼圈一红,眼泪好悬掉下了,“不许瞎说,啥再也见不着了,不许你说!”见她这模样,我顿生怜意,把她搂在怀里,那天的一幕又重演了,不过这次咱可没爆发原始的冲动,离别本身就是伤感的,无论是长离还是短别,都让人断肠,无奈,人生多的是离别!别想了,越想越伤感,有点十八相送,儿女情长的氛围!

    再深深看了一眼她那黑黑的眼眸,红火的脸蛋儿,窈窕的身子,我一转身,毅然的大部走向了大山之外,走出好远,她还站在雪地上一动不动,渐渐远了,她的身影已经模糊,可她胸前的红围巾,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在我眼里、心里烈烈的燃烧!再见,心爱的姑娘!风萧萧兮关东寒,壮士一去兮定复还!

    走出群山,沿着松花江边弯弯曲曲的大车道,踏着陈年的积雪,认准三岔河镇的方向走去,半道儿,遇上几张去三岔河的爬犁,几句亲热的大叔、大爷的称呼,便被热情的邀上了爬犁,省了脚力,淳朴、善良的关东人,从不会拒绝需要帮助的人,在爬犁上我打听了一些三岔河的情况,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资料,下午,爬犁翻过一座山腰,远远的,烟雾缭绕处,一座大镇在望,三岔河到了。。。。。。。

    (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初入三岔河

    三岔河古镇,因雅克萨之战,圣祖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在此短住,得以留名。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人口渐多,商旅云集,逐渐兴旺,遂成大镇。第一松花江、拉林河、第二松花江贯穿境内,境内山川奇险,风景秀美,商旅兴旺,为长春与哈尔滨两省会城市之中间点,陆路、水运交通便利,顺流而下,可至吉林船厂(今吉林省吉林市),到哈尔滨,入黑龙江到出海口而达太平洋,为关东满族聚居地之一,也是关外满族龙兴之地之一。

    到了城门口,几张爬犁被拦住了,原来要交入城税,听说出城也有税,每人三毛钱,可别小看这三毛钱,每天进出的人很多,这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狗日的,敛财有道啊!

    城门口拦着铁丝网,旁边炮楼里的枪眼,探出黑洞洞的枪口,就像饿狼的眼睛,阴森森的盯着进出的人群,指不定啥时候给你一口,真是如临大敌,戒备森严,这时候,东北抗联在这疙瘩还没有兴起,附近也没听说有抗联在活动,你说小日本鬼子整成这样,不是心虚就是害怕!城门口有八个站岗的,四个日本兵,四个国兵(就是在伪满洲**队当兵的中国人),这可是我在这时代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观察小鬼子,切,天生的发育不全,小矮个,就是关东人俗称的地缸子身材,还带着罗圈儿腿,咋看都是比例失调,觉着那么别扭,偏偏是觉得自己个牛气冲天,仰着猪头,鼻孔朝天,站得绷直儿,不可一世,神情骄横,完全是一副征服者的嘴脸。

    一个蜡黄脸的国兵在前面管搜身,拽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不撒手,一双贼手老在人家姑娘的前胸、屁股那摸来摸去,嘴里还嚷着,“夹带违禁品没有?”那姑娘连羞带怕,脸色通红,眼泪快下来了,你差点就快把人家姑娘给扒光了,还在问,这不是成心的吗?末了,俩手在姑娘鼓鼓的胸脯上狠狠的抓了几把,柔了几下,意犹未尽的一摆头,那意思是进去吧,接着朝我们走了过来,挨个搜身,妈的,啥规矩,搜到我跟前,我平举着双手,见他细长的小脖子伸到我眼前,只要伸胳膊那么一夹,保管比弄死个小鸡儿还要省事儿,想起他刚才的丑态,这败类、汉奸,死不足惜,身上的杀气顿时外泄,这坏种身体一僵,就像瞬间被急速冷冻似的,忙抬头看我,看见我眼中刀子一样的寒光,不敢置信的倒退两步,揉了揉眼睛,控制,小不忍则乱大谋,还没轮到跟他算账的时候,我连忙收回杀气,恢复了农村少年憨厚、木讷的表情,这小子晃了晃脑袋,八成以为刚才是幻觉,不过,明显对我没啥兴趣了,伸腿给我屁股来了一脚,“乡巴佬,没事儿不在家呆着,瞎跑啥?这是你来的地方?别让车撞死了,滚!”混蛋,你死定了,敢踢咱这尊贵的臀部,不知道咱这是老虎屁股摸不得,何况你还踢呢?有跟你算账的时候,跟我一起来的一位老乡怀里揣着的二两御寒的烧酒和一袋旱烟叶子,被这小子当违禁品也给没收了,大伙愤愤不平的总算进了城,几位乡亲热情邀我一块走,我婉拒了,咱有大事要办,哪能连累你们呢!和几位老乡告别,我一个人走在三岔河的大街上。

    这时代的三岔河还是很繁华的,有四、五千户人家,三四万人口,这在当时的南满也是个大地方,长长的大街,两旁店铺林立,摆的多是日本货,不时的打临街的酒楼上传出来猜拳行令和唱小曲的嘈杂声,不时有一队扛着膏药旗的日本兵趾高气扬的大踏步走过,硬邦邦的蹄子踩得积雪地面“咣咣”直响,就像一群没有调教的野驴,闯进别人家的花园,肆意践踏,街上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行人来往不绝,一派虚假的繁荣,不知这华丽的外衣下面,遮盖了这块土地的几多耻辱、几许伤痕!更有喝得醉醺醺的日本浪人搂着打扮妖冶的女人招摇而过,还不时发出肆无忌惮的狂笑,真他妈的,真把这儿当成王道乐土?你的老家了?

    再往前走,看到的多数是日本人开的什么商社啊,株式会社啊等等,看来这是日本人的商业集中区,还有不少的妓院,其中还有日本人开的妓院,脸上像刮大白似的抹着厚厚白胭脂的日本**女,倚在门前招呼客人,切,这也是一景!

    第一次来,地理、人情都不熟悉,形势也不掌握,先侦察好地形,谋定而后动,日本人的宪兵司令部、兵站、医院,沿河的码头,仓库等统统看了个遍,这些地方,鬼子还真下了功夫,戒备森严,门口有机枪,架着铁丝网,还有大狼狗,进出盘查严格,城里转悠的差不多了,可这苟家大院在那呢?到现在还没见到,转过一个街角儿,看见一位老人家在那卖烤土豆,当街支个大炉子,热腾腾的,肚子有点饿,垫吧一口,这烤土豆也是不错的地方小吃啊,称了一个土豆,碰在手上,热热的,驱走了周身的寒气,咬一口,嗬,又面又沙,甜丝丝的,好吃,真好吃,随口问道,“大爷,知道苟家大院咋走不?”老人像见了鬼一样,倒退两步,满眼惊惶的看着我,没搭话,我觉得奇怪,“咋了大爷?”老人紧张的看了看四周,见没人,压低嗓音问道:“小伙子,你去那地方干啥?”我笑了,“大爷,俺是送信的,俺屯里村长有封信叫俺送给苟家老爷,第一回来,也不知道咋走?找您老打听个道!”老人明显的松了一口气,“小伙子,你不知道啊,这一家子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吃人饭、不拉人屎,整个一窝子吃人不吐骨头的狼啊,这三岔河附近不知道有多少家,被这父子爷俩给整的家破人亡,俺们那,在背后都咒他全家不得好死,可到今儿个,还活的好好的,这是啥世道,好人不长命,坏人得千年,这不,又靠上了日本人,更不得了了,”老人边说边摇头、叹气,一脸的无奈,跟老人闲聊中,了解不少情况,这城里住着一个日本宪兵大队,还有国兵一个团,再就是警察了,力量不弱啊,按照老人指的方向,我往苟家大院走去,临走,这位善良的老人还一再嘱咐我,送完信抓紧走,那是个狼窝,打你骂你别还嘴儿,咱可不吃眼前亏,谢谢您了,老人家!我的这些如黑土地上红高粱一样淳朴、善良的乡亲!

    眼看着天色黑了下来,转过几条街,在靠近江边的那个地方,豁然一下,眼前灯火铮亮,咋打黑的地方过来,眼睛还一时有点不适应,好大一座院子啊,黑森森的大门紧闭,门上匾额写着俩大字“苟宅”,切,不如叫狗窝或是狼圈更为恰当,几盏电灯把门前的空地照的通亮,四周的围墙足有一丈多高,上面还拉着铁丝网,门前俩大石狮子,张牙舞爪的蹲在那,四角是高高的炮楼,不时有持枪的身影闪过,还有探照灯鬼眼似的扫来扫去,真是戒备森严啊,弄的跟监狱似的,这一家子也不嫌憋得慌,小心的沿着院子周围走了一圈儿,好家伙,这一圈足有四五里地,好大的排场,这苟家和周围的邻居不搭边,最近的离着也有好几十米远,也不知是苟家有意这样还是邻居不愿挨着他家,反正是孤零零的,选择了几个易进入的地方,暗暗记下,今天到此为止,天儿也晚了,先找个地方住下,填饱肚子,明晚再来,哼!苟三,就让你的狗命多活一天!

    离开苟家大院,沿着大街往回走,想找个旅店住下,走到一个饭馆跟前,刚要进去,里面吵吵嚷嚷的,见两个膀大腰圆、伙计打扮的人,推推搡搡的把一个瘦小的小孩儿一把推倒在大街上,这啥世道,俩大人欺负一个小孩儿,没天理了?我连忙走了过去,扶起他,这是个十三四岁的男孩,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清瘦的脸上,一双黑亮的眼睛里射出不屈和仇恨的寒光,还有着和他年纪不相称的狠厉与老练,他看了我一眼,冲着饭馆的门口狠狠啐了一口吐沫,没说话,忙着捡散落在雪地上的香烟,我过去帮着他捡。

    收拾完了,他一开口,汉话说的怪怪的,很不流利,他叫巴特尔,是科尔沁草原那边的蒙古族人,打小是孤儿,给王爷放羊,一场暴风雪羊群跑丢了,他怕回去王爷要了他的命,就逃了出来,在前年流落到三岔河,多亏有一家善良的汉族老两口儿,没儿没女的,就收留了他,这才过上安定的日子,好久不长,老两口在去年相继去世,他又成了孤儿,幸亏留下两家破草房,才没睡露天地,唉!又是个苦瓜,可怜的小兄弟,见他还没吃饭,我就要给他买吃的,见这样,他拉着我,来到一个卖贴玉米面饼子的铺子前,买了一大包贴饼子,奇怪啊,这小家伙不是把一星期的伙食都算在我身上了吧?

    包好吃的,又拽着我的手,磕磕巴巴的要我到他家去,好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