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年书-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四天,她想起了那些文名天下的文章———《倾城之恋》、《沉香屑》、《流言》、《张看》……似上天派下来的天使窥看人间,又似最底层无情物之振臂呐喊。
……
已是第七日了,恍惚中又回到了上海,又回到了那幢熟悉的老屋,又看见姑姑的别致的脸,又听见炎樱的喳喳细语,全身飘空若与上帝进行着交接仪式,终于脱离了生活的桎梏、终于摆脱了生命的公平与不公。
她的遗嘱是:把骨灰撒于任何旷野。
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月亮终于沉落了。
。 想看书来
艾青
(1910—1996)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一生都用“嘶哑的喉咙”,为人类的命运不停地歌唱。《大堰河———我的保姆》让几代人为之落泪。而病危的艾青仍一再说对不起保姆“大堰河”,“她连我的诗集都没有看到”,然后又深情地说:“法国有塞纳河,德国有莱茵河,中国没有大堰河……”
艾青,原名蒋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
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在监狱里,艾青无法继续从事绘画艺术,便“从绘画转变到诗”。他在狱中写作的《芦笛》一诗,典故出自现代派诗人阿波里内尔的诗句:“当年我有一支芦笛,拿法国大元帅的节杖我也不换。”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艾青留下的遗言,充满着达观与机敏:“活着的人要好好活着,别指望大地会留下任何记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txt小说上传分享
苇岸
(1960—1999)大地上的事情
一般的作家,通过语言的独木桥走向文学。苇岸是从人格出发,从心灵的道路上通往文学。
爱培养了他的美感,所以,语言在他那里变得那么亲切,简单朴素而饶有诗意。
苇岸自称“观察者”。他观察着“大地上的事情”,观察着“上帝之子”,他的生活犹如朴素的土地,他的精神命脉是梭罗说的“大地道德”。
我望着越江而过的一只鸟或一块云,我很自卑。我想得很远,我相信像人类的许多梦想在漫长的历史上逐渐实现那样,总有一天人类会共同拥有一个北方和南方,共同拥有一个东方和西方。那时人们走在大路上,如同走在自己的院子里一样。
苇岸有几分异人相,个子很高,奇瘦,矩形的脸让人想起羊的面貌。他声音低沉,语速非常慢,风琴般浑厚。
在由苇岸口述,他妹妹马建秀执笔的《最后几句话》中,最触动人心的是:
我平生最大的愧悔是在我患病、重病期间没有把素食主义这个信念坚持到底(就这一点,过去也曾有人对我保持怀疑)。在医生、亲友的劝说及我个人的妥协下,我没能将素食主义贯彻到底,我觉得这是我个人在信念上的一种堕落。保命大于了信念本身。
链接:苇岸喜爱的五本散文集
1.梭罗《瓦尔登湖》
这是一部优美的、自信的、感人的散文。在精神的意义上,有些书籍形成了丰富我们情感的血肉,有些书籍构成了支撑我们一生的骨骼。本书属于后者。
2.爱默生《爱默生集》
这部著作所辑的篇章,是精神分析主义对人类进行“解构”之前,关于人类的最后的颂歌。这位伟大的、光明的、富于思想的散文作家,位列人类精神大厦的最后一代建设者。
3.希梅内斯《小银和我》
它以一种巨大的升华灵魂的力量和令人百读不厌的魅力,向我们展示了在西班牙田园背景中,一位诗人与一头毛驴的深挚关系。我深信,无论唯新是求的人类怎样变动,这册瑰伟的小书都将永存。
4.米什莱《米什莱散文选》
在强大的支配者人类之中,每个世纪都例外地存在着谦卑地与万物荣辱与共的博大心灵:散文作家布丰、法布尔、赫德逊、列那尔、普里什文,以及我个人更为偏爱些的米什莱,都是典型。
5.张承志《心灵史》
它不是小说,也不是史书,而是一部具有“叙事”色彩的关于信仰和心灵的散文巨著。在中国当代吞噬一切的物质主义汹涌洪流中,在某种意义上,我把珍视与高扬、信仰、精神、心灵的张承志散文,视做“中流砥柱”。
苇岸在他的自传《一个人中的道路》中写到:“我喜爱的、对我影响较大的,确立了我的信仰,塑造了我写作面貌的作家和诗人,主要有:梭罗、列夫·托尔斯泰、泰戈尔、惠特曼、爱默生、纪伯伦、安徒生、雅姆、布莱克、黑塞、普里什文,谢尔古年科夫等。这里我想惭愧地说,祖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很少进入我的视野。”不过在另一文中他说:“我比较喜欢的中国古今散文作家,主要有陶渊明、范仲淹、苏轼、鲁迅、丰子恺、巴金、张承志、一平等。”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林海音
(1918—2001)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
在我的阅读史上,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占有很重的分量。
城南旧事是五个单元的小说,合在一起就是一个长篇小说,林海音以一个小孩子的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沧桑。
在《城南旧事》的“代序”里林海音说:“读者有没有注意到,每一段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我而去。一直到最后一篇‘爸爸的花儿落了’,亲爱的爸爸也离去了,我的童年结束了。是啊,疯女人秀贞、藏在草丛中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骑着毛驴回家的宋妈,最后是慈爱的爸爸,一个个离开英子而去。父亲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
这里包含着林海音多么深切的离别恨和相思情,令我们仿佛依稀看到文字的幕帘后面,闪烁着一双盈盈的泪眼,让人激荡和震撼。
林海音祖籍台湾,1918年出生在日本大阪,乳名英子。五岁那年,她和母亲漂洋过海来到北京,一住就是二十六年。从那时起,她真正开始了在北京的生活,并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留在了北京。因了林海音先生对北京这种挥之不去的爱,才有了一部言之不尽的《城南旧事》。
林海音一生当编辑,做刊物,办出版社,把赚来的钱换成了二十多套房子。到65岁,她突然宣布关掉出版社云游四海。没钱了,她就卖掉一套房子。到82岁去世时,还有数套房子没有卖,于是留下遗言:“我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花光所有的钱!”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白起
(?—前257)长平之战
白起是继孙武之后,中国战争史上又一个伟大的军事统帅,也是秦国历史上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白起一生善于用兵,征战沙场三十七年,攻取七十余城,歼敌百万,未尝败绩,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司马迁称赞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初为秦左庶长,由相国魏冉举荐,任主将攻韩、魏,旋升左更。周赧王二十二年(前293)伊阙之战,白起用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24万,因功晋升国尉。次年,再升大良造。
三十六年,率军数万深入楚地,大破楚军,受封武安君。四十二年,赵、魏联军攻韩华阳(今河南新郑北),白起与客卿胡阳率军救韩,大败联军,斩魏兵13万,将赵军2万驱入河中淹死。五十五年,秦、赵长平之战,白起针对赵军统帅赵括骄躁轻敌、缺乏实战经验的弱点,予以分割包围,待其饥疲交迫,一举歼灭,史传他坑杀降卒40万。
前257年,秦昭王欲趁着长平之战的胜利,一举灭掉赵国。白起因被范雎诬陷,没有当上统帅。结果秦军遭到惨败。
听到失利的消息,白起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雎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雎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怏怏不服,有怨言,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于是自杀。
白起戎马一生,勇谋兼备,长于野战进攻,料敌用兵,为秦国统一大业立下功勋。但其杀戮无度,战必求歼,多遭人忌恨,终死于诬陷。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蒙恬
(?—210)我何罪于天
秦朝初期名将,祖籍齐国。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秦国大将,为秦国立下过赫赫战功。蒙恬小时候就很喜欢学习法律,做过审理案件的文书官。在公元前221年,他被秦始皇封为将军,后来因为破齐立功升任内史(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蒙恬奉命率领三十万军北上反击匈奴,然后驻守北部边境。后来又修建万里长城,将原来燕、赵和秦国的长城连起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李斯联合制造假诏书,命扶苏和蒙恬自尽。
据《史记·蒙恬传》记载,蒙恬临死前自以为挖断地脉,有罪于天。
蒙恬喟然太息曰:“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良久,徐曰:“恬罪固当死矣。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巉万余里,此其中不能无绝地脉哉·此乃恬之罪也。”乃吞药自杀。
赵奢阏与之战
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主要活动于赵惠文王时期。初为田部吏,以法治租,得平原君赏识,被荐主管国赋收入,颇有成效。
公元前269年;秦攻赵阏与甚急,王召廉颇而问:“可以救吗·”廉颇回答:“道远险狭,难救。”又召乐乘而问,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回答:“其道远险狭,犹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王乃令赵奢为将,救之。
赵奢以攻其不备的方略,西出邯郸三十里即滞留不进,就地筑垒,造成不敢与秦交战的假象,并借秦间之口使秦军难料赵军意图,反以赵军为怯弱。随即卷甲疾行二日一夜赶至距阏与五十里地;严阵以待秦军,并抢先攻占北山高地,以有利地形发动反攻,大败秦军;解阏与之围,因功受封马服君,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赵奢精于治军用兵之道。对下属严而和,所得赏赐尽散给部属,且乐于采纳下属正确意见,故深得军心。
赵奢善用奇兵,阏与之战,他比乐乘、廉颇更有胆略和谋略,终于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赵奢用兵谨慎,且求灵活善变,曾与田单论用兵之众寡,认为古今异势,战争规模日益扩大,用兵数量必然随之增多。
赵奢子赵括善于纸上谈兵;视用兵为易事,知子莫若父,赵奢深以为忧;临死前断言:“若括为将;必吃败仗。”后果如其言,长平之战,赵军大败,被坑三十万,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参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李牧
(?—前229)不战则已,一战必胜
李牧,战国末年赵国的良将。
李牧曾经久居赵国北边代、雁门,防备匈奴。他有自行置吏的方便,税收都归幕府,为士卒的费用。每天杀几头牛飨战士,练习骑马射箭。他制订约束说:“匈奴入边来劫掠,赶快将畜产收入堡垒,有敢于捕虏匈奴的人斩首!”匈奴每次入侵,皆防守严密,而不敢战。这样连续几年,赵王责备李牧,他还是照旧。赵王恼怒,使别将来代替他领兵。结果,屡次出战皆不利,伤亡很多,边地不得耕种、畜牧。赵王复请李牧出任边将。李牧称说有病,闭门不出。一再恳求,才勉强答应说:“大王一定要任命我,必须仍用我的老办法。”赵王只得答应了。
李牧至边地,重申旧约。匈奴几年入边,无所得,但终究以李牧为怯懦。边地士兵屡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李牧从全军中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射手十万人,皆勒令演习战斗。
当匈奴小股入边时,佯败不胜,丢弃数千人,恣其杀掠。单于听到这一情况,统率大军侵入赵国边境。李牧多布令人莫测的阵势,开展左右翼的攻击,大破匈奴军,杀十余万骑,破东胡,降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李牧不战则已,一战必胜。
公元前243年,廉颇已离赵去魏,赵王以李牧为将而攻燕,取武遂、方城。
公元前235年(赵王迁二年),秦进攻赵。赵以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李牧因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29年(赵王迁七年),秦大举攻赵,王翦率领上党郡兵卒直下井陉,杨端和率领河内兵卒进围赵都邯郸。赵派李牧、司马尚带领大军抵御。赵王宠臣郭开受了秦国贿赂,造谣说李牧、司马尚谋反。赵王因此改用赵葱和颜聚代替李牧、司马尚。李牧不受命,赵王使人隐微捕得,并杀了李牧,废司马尚。李牧临死,哀叹:“赵将亡!”
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王翦大破赵军,俘虏赵王迁。赵灭亡。
司马迁对李牧的冤死,感叹愤慨,他说,赵王“迁素无行,信谗,故诛其良将李牧,用郭开。岂不谬哉!”
李牧、廉颇、白起、王翦为战国四大名将,大都没有好结局,李牧一死,赵国再也没有可用的大将了。
汉文帝后来感叹得不到廉颇、李牧那样的大将,以解除匈奴的忧患。
参考:《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txt小说上传分享
项羽
(前233—前202)天亡我,非战之罪
项羽战败之后,来到乌江。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呜呼!千载以下,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史记·项羽本纪》
韩信
(?—前196)狡兔死,良狗烹
亮闪闪几页史书,乱纷纷万马逐鹿,雄赳赳一代名将,夜茫茫十面埋伏。击败项羽的韩信,最终的下场却很悲惨。
刘邦对韩信非常忌惮,令武士把他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刘邦说:“有人告你谋反。”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史记·淮阴侯列传》)
回到洛阳,考虑到韩信的功劳,刘邦赦免了他的罪过,贬为淮阴侯。
吕后打算除掉韩信,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
周亚夫
(?—前143年)去地下造反
周亚夫,沛县人,西汉著名军事家。
平定“七国之乱”后,景帝在宫中召见周亚夫,赏赐食物与他。可亚夫的席上只有一块大肉,没有切好的碎肉,而且没有放筷子。周亚夫很不高兴,转头叫管酒席的官员取筷子。景帝于是笑着讥刺周亚夫说:“这难道还不够您满意吗·”亚夫觉出这顿饭不对头,于是免冠告罪请退,便快步走出去了。景帝目送着他离去,说:“瞧这个愤愤不平的人,将来能事奉少主吗·”
周亚夫的儿子给父亲买了五百件皇家殉葬用的铠甲、盾牌,因没有给搬运的人付钱,引起怨恨,于是上书告发亚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