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发现你的心灵-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丹:发现你的心灵(7)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招聘一个工作很简单的发报员,这个岗位的要求是懂得一种密码发电的方式。有很多蓝领工人可以胜任,所以去应聘,但应聘的工作环境很嘈杂,在###巨大的办公室里,闹闹哄哄的,有多种电波,很多人在打电话,好几十人穿梭着办公。有两排椅子,里面有一个小门,面试的人要坐着等着进入小门。面试的人接到指令坐在那儿等,等了两三个小时,没有人出来叫他们,他们忍受着嘈杂坐着。这时来了一位迟到的小伙子,小伙子去的时候已经没有位置了,他就在旁边静静地站着,突然他直奔小门推门而入。十分钟后人力资源的主管带着小伙子出来对所有人说,这个位置已经由这个小伙子获得了。这些人非常不平衡,人力资源主管说出一个秘密:“其实从你们坐在这里的那一刻开始,在整个嘈杂的电波中一直有一个密码在发送一句话‘如果你听到这句话,请直接进入小门’。”所有的人都把它当成一种噪音没有用心倾听,只有小伙子听懂了,他推门说:“我就是来应聘发报员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到一种知识,掌握一种技能,并不意味着你在这个世界上足够安身立命。在世界上最大的营销是营销自己,我们可能不是项目经理,我们可以用做项目经理的心态去完成一个项目,即人生的目标。项目经理的身份是需要我们不惑的。人其实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仅有知识是我们所说的书呆子,如何学而不呆,需要你在这个世界上“破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打开的,我很欣赏的一句广告语是:“你的眼界决定你的世界。”我们有多宽的眼界,我们就有多大的世界,只有走到这样的阶段之后,我们才能知道什么叫“五十而知天命”,“知天命”在我的理解是人生智慧选择后的笑对,是人不去较劲了,就是不去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知天命的观点消极吗?知天命是让人什么都不争吗?关于不争不斗,还有另外一个表述,所谓君子有三戒,孔子说:人的一生无非划为三个大段,年少时戒之在色,即感情问题不要出大事;中年时戒之在斗,即不要为小小的房子、职称和别人斗,这种斗有时不完全表现在阴谋、伎俩和外在的手段,这种斗更多的是心里和自己较劲,知天命是心里已经不较劲了,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状态,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状态是局促的、紧张的、抱憾的,他的心中肯定打了个结;年老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知天命比“不惑”更高一个层次,“不惑”是从一种动态中逐渐地稳定下来趋于静态,“知天命”是从静态的死结上发散开来重新获得心灵的自由。“知天命”应当是一种从容、旷达,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你都能坦然地接受下来。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古人,你不能说他的生活中一切都是如意的,但这个人可以把日子过得很潇洒,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的生活境遇可能极其简陋,但是能看得开。如果知天命之年让你过简陋的日子,你内心会平衡吗?苏东坡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代表,特点是多大的福都能享,多大的罪都能受,且受罪时非常从容。苏东坡在杭州当官,过着神仙般的日子。苏东坡不断被贬官,最后被贬到天涯海角,还很高兴,说我有再大的坎坷都不遗憾,因为此番游历是我平生没有的。苏东坡看月亮好,今天就叫中秋吧;今天菊花开了,今天就叫重阳吧,这就是他所说的“良天佳月即中秋,菊花开日乃重阳”。也就是说如果自己的心是快乐的,天天都是节日。对于李白来说,很好的中秋月色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唱歌、跳舞的时候,月亮都跟着他。突然之间天地聚气、一堂春色。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何陋之有”,任何时候有一种获得快乐和幸福的能力在你的身上,你的周遭可以是落寞的,但你的心里是快乐的。张绍祥被贬官时,一个人在重阳节坐船,写诗说水面像玉做的盘,他的心是淡定的、坦然的,虽然没有亲朋好友,但他看到素月,皎洁的月光都给他了。即使没有这些光,他一个人也是孤光自照、肝胆成冰雪——一个人还有生命的光芒,可以自内而外放射出来照出自己的肝胆。他多享受呀,多悠然自得的心情。最后他说了一个愿望,船上没有酒,但我想过节想大宴亲朋,可以用天上的北斗七星舀尽西江水遍宴天下,天地山川、一花一草都是座上宾客。我们的悲悯之心投射出去,世间的万物都是和我们的心有所接的。在这样的时候,人能不辽阔吗?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于丹:发现你的心灵(8)
我们问问自己,真活到四五十岁时,我们能做到这种大欢乐吗?人在倒霉的时候最容易较劲,一定要问问倒霉事为何轮上我?心胸的豁达是自己获得幸福提升的能力。苏东坡不会像一些文人戚戚怨怨总在追问“我的乡关何在”,苏东坡的观点是“此身安处是我家”,只要到的地方让他的心有归属,他的这颗心在这里是快乐的,这就是他的家乡。这些人心里的家是在地球之外,是在天际,我不说这是儒家的境界。其实这更接近道家的境界,中国文人生命里儒道两种成分从来是相并的,庄子说世间万物是他的车马,人心是可以无极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样的载体。这个载体可能是简陋的,可能只是象征符号,比如陶渊明给没有琴弦的琴起名为“素琴”,喝醉了抱着琴让朋友走。这样的举动,如果以今天的我们来看,这叫不懂事。但陶渊明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呢?陶渊明的家四处漏风,家里什么都没有,但陶渊明自己过得很高兴,好读书不求甚解,自己读书读得高兴了连饭都忘了吃,这是内心的自得其乐。陶渊明的朋友听他弹奏素琴听到什么音乐了吗?一段木头是无声的,多年以后李白懂得了他,写了一首小诗,说自从陶渊明辞官重归田园之后,不计功利得失,天地之间大音无声大象无形,真正的音乐是天籁之音,是存在于心灵中的感动。音乐家是将音符作载体把心中的感动写出来,画家是找到一种色彩和构图把心中的感动写出来,诗人是找到文字把感动写出来,对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心中的感动总会宣泄出来,哪怕只是一段无弦琴。有一种天籁和鸣在你的心中是响彻的,陶渊明喝醉让朋友离去,李白写道:“我醉欲言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其实大家想一想,中国古人的生活,我们是羡慕的,但他们那种日子的贫瘠我们是想不到的,为什么在那样的贫瘠中有一种大欢乐呢?其实这就是一种知天命以后的洒脱和旷达,只有超越了知天命再往高处走,你听到别人说什么话都能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说你不像年轻时那么激愤,跳出来反驳,你会想谁都不容易,他说这样的话有他的道理,别人有想法、难处。一个人到这个境界就是耳顺,听到什么样不同的声音可以替别人想,这是孔夫子说的六十岁的境界。
其实如果我们心里足够包容、悲悯,我们能够“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的话,也许你不必等到六十岁就耳顺了。急不可待跳出来反驳说明我们的心不够宽容,我们见识别人的苦难还太少,只有一个人穿越了很多苦难之后,他再看他人,能够从心底体会出一种理解。当你对世界充满和善时,从心所欲就不远了,人的心灵可以作为主宰,做的一切并不超越世界的规矩,不去碰触世界的边际。
从心所欲的人是什么样呢?漫天漫地活在自我之中也是一种快乐,李白悲也千古乐也千古,他的悲喜都是万古长情,天地之间他应该是最高的境界,不受很多的制约。什么叫从心所欲?并不是不受道德的规范,从心所欲还能够做到不欲的境界,在心中获得一种宽广的自信,心中要有一些古人相伴,要有他一些言辞让你知道。
在泰山南天门会看到一句:“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大海也有涯,有天接着作海岸;山顶上最高的峰峦就是你自己。中国人的哲学观念,登山后不是征服而是融和——大山不是被我踩在脚下,而是我站在大山的肩膀上能够成为天地之间大写的人,这种自我实现是以领天地精华灵气,痛彻世间万千道理,看破古今生死,最后获得心灵的欢畅和自由。我讲过一句话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怨这种情感什么时候拿出来用呢?我们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的埋怨和仇恨什么时候拿出来?我的回答是人的一生即使有抱怨和仇恨的时候,你最好把它浇灭在心里永远都不要拿出来,拿出来是使用、宣泄吗?不要忘了所有的仇恨和抱怨都是一把双刃剑,当你能够有效杀伤他人的时候,你自己的心受伤更深,其实一个豁达的人是要学会粗略机智的,略去生活的不如意,让有限的空间里充满一些灿烂的事情。都说“不如意事常有###”是客观存在的,起码还有一二是如意的,那么常想一二。其实我们的生活不会那么惨,不会###都不如意,起码有六七成是如意的,我们要多想如意,不要将不如意作为有毒空气散发腐败的气息。有的人抱怨成为一种习惯,永远看不见所得,永远看见自己没有得到的东西,这样使自己得到的东西都黯然失色。泰戈尔说:“如果你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那么你也将失去星星。”你拥有的永远把它放大到最大,用乐观旷达的心去看当下,你可以较劲,但较劲之后,恍然一梦,鬓发斑白,较劲是在浪费生命。
于丹:发现你的心灵(9)
我可以换个角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整个世界无非是主观的世界,我们心中有什么我们眼中会见到什么。苏东坡和佛印参禅之后,回家很得意地和苏小妹说他问佛印他像什么,佛印说看他像尊佛,他说看佛印像堆牛粪。苏小妹说:“佛家讲的是见心而见性,一个人心中有什么,眼中看到的是什么,佛印说你像尊佛说明他心中有佛,你说佛印像牛粪,那么你想想你心中有什么。”你看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固然客观世界外在于我们,但是做同样的事情,我们可以以不同的态度进行阐释,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效率。我曾经看过一个15世纪的宗教学家在他的一本书的序言中讲了一个指引他人生历程的故事,他说他顶着炎炎烈日走过一个巨大的古料厂时,看到一群人在搬砖,他好奇地问一个人在做什么,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说:“你看不见呀?我们在干苦役,搬砖。”他又去问第二个人,第二个人平和一些,说:“砌墙。”他又去问第三个人,第三个人脸上有种特别祥和的光彩,他擦擦汗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呢。”三个人做着同样的事,都头顶烈日,汗流浃背,都在搬砖,但他们给了三个不同的答案,这就是人生的三种态度。第一种人是悲观主义者,在我们的寻常日子里,你做的任何一个职业,哪怕你求学,你有理由把它认为就是一场苦役——没有任何一件事是不需要付出辛苦的,你不享受这个过程。第二种人是职业主义者的态度,在这个世界上知道为了职务必须去完成当下的一件事,这件事可以做完,但没有上限去提升,你的快乐也没有创造的激情。第三种人是理想主义者,手中的每件琐事、一砖一瓦、一滴汗,你都能想到一座教堂。那座教堂不是别人给你的蓝图,而是你心中的梦想,那座教堂真正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当有一座教堂摆在前方的时候,当它在我们的眼前不断完结的时候,每一块砖都是通往那里的一种力量。
人终究是靠自己成全的,一个有觉悟的人,能够和古圣先贤沟通的人,并不是说要背下多少诗词,而是从古圣先贤超越千年的尘埃中获得一种生命的觉悟,真正看见自己的心,从建立自己开始去构筑这个社会的和谐,每个人的前方有一个最好的自己,每个人的心中有一座最好的教堂。
阎崇年: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1)
阎崇年
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大家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想对社会有所作为,都想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都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靠什么?我想,首先要有过人之处,这个地方你做不了我能做,我超过你就是有过人之处。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之处,有的人没有?我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之思想,所以他的行为,他做的事情过人。为什么有的人有过人的思想有的人没有过人的思想?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凡有过人之处必有过人的思想,凡有过人的思想必有过人的学习。因为有过人的学习,掌握比别人更多的知识,激发比别人更多的智慧来指导他的行动,才可能做出过人的事情。学习,对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对于想做出一番事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想讲一个例子,和大家做一个交流。大家知道世界上有一些人叫犹太人,他们人数很少,可是为什么犹太人这么突出?我多次去美国,美国的朋友和我说,犹太人如何如何,华尔街证券交易所很多人是犹太人,很多金融专家是犹太人。我举一个数字,大家听一听。犹太人约占世界总人口的,约占美国总人口的3%,但是犹太人占美国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27%,近1/3。美国有一个计算机协会,有计算机电脑发展基金,是一个最高的奖项,犹太人得这个奖的占美国人的25%,每四个得奖的人中有一个是犹太人。国际象棋比赛,得冠军的人中犹太人占50%。在19世纪,德国人里犹太人占1%,但做医生的占50%;在维也纳,犹太人的医生占到60%。今天美国的医生、律师、高级的电脑专家、华尔街金融精英,很大一批是犹太人。于是有人研究,说犹太人聪明,所以那么多人做医生、律师、金融家、电脑工程师、得诺贝尔奖或拿世界象棋冠军。很多医学家对犹太人的基因做了研究,证明犹太人的基因和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那么犹太人为什么这样突出?反复研究以后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犹太人从小就重视教育。重视到什么程度呢?他们举了一个例子,中国的小孩刚会在床上、地上爬时,大人为了测验孩子将来的志向,用一种方法叫抓阄让小孩抓糖或钱等物。犹太人民俗里面也有抓阉,放一本书,书上抹一点蜂蜜,让小孩在上面爬。他闻到蜂蜜的香味,就会用舌头舔——孩子在不懂事的时候就培养他对书、对科学、对文化的兴趣和爱好。稍微懂一点事之后就特别注意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犹太人有一种传统,上学的孩子之间不攀比谁家的钱多、汽车好、父母官大,而是比孩子是否有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学识,这是犹太人全民族的风气。现在我国的学校还有一种流传下来的风俗,尤其是在寄宿制学校,学生之间攀比谁的父母官大、谁家的汽车好、谁家的钱多。犹太人这种社会风气、风俗有利于激励青年人学习、前进、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我们可以想一想,中国13亿人,如果全社会、全民推崇学习,把中国建设成为13亿人的学习型社会,从小孩到老人,孜孜以求地学习,那么我们青年一代将会在人类事业当中做出突出的贡献。比家长的官大小、汽车好坏、财富有多少,对个人来说是没有出息的,对一个民族来说也是没有出息的。
我们看看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历史人物很多很多,芸芸者众,杰出者寡。明清时代杰出的、有传记的人物数以十万记,但是历史已经化为灰尘,在人们的心里还留下深刻记忆并且还震动人们心灵的人为数不多,我想袁崇焕是其中之一。袁崇焕为何能震动我们的心灵?我想袁崇焕有四个字值得我们重视——“仁、智、勇、廉”,即“仁爱、智慧、勇敢、清廉”。
。。
阎崇年:袁崇焕的业绩与精神(2)
第一,“仁”
袁崇焕不是名门贵族或豪门权贵出身。袁崇焕家原来在广东,他祖父一辈经营一点木材、药材,小本生意。在广东和广西交界的地方有一个藤县,县里有个小山村叫白马村,袁崇焕在那儿上学,非常用功。袁崇焕先考秀才,又考举人,最后考进士。那个时候三年考一次进士,全国考中的人数约二三百名。整个广西藤县在276年间考上进士的只有两人,可见那时考进士比我们考大学、考重点大学都难。没有家庭背景没有特殊关系走后门。袁崇焕考取进士那年是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北京考场就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