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古代幸福生活 一个木头-第2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宣才不理会这种心情,一个醋坛子,又要开始了。他只是张了手臂抱了她,笑道:“让人家看了,还以为表哥爱男风。”
  两个人都是男装,灯下就这么搂在了一起。
  两个小丫头脸红心跳的立于廊下,只听了房里不时传来了吃吃的笑声。
  过了一阵子,这两位新主人才重新走了出来,径直出门去了。
  街上已是深夜了,两个人前行了,身后跟了钟林、乌珍牵了马,在街上信步游荡了。
  夜风中隐有寒意了,沈玉妙却是兴奋的很,朱宣也来了兴致,道:“带你吃东西去。”
  这是位在街口的一家牛肉汤摊子,热气腾腾的香气在夜晚散发出来,更是引人食欲。沈玉妙真是食指大动了,看了汤端了上来,先就喝了一口:“呀,烫。”她看了朱宣笑道:“不过,真的很好喝。”
  朱宣道:“那是当然,表哥才带你来。”两个人吃得热火朝天。
  立于一旁的钟林站在暗影里,一一打量了这摊子上的牛肉汤锅,几副木桌椅,三、两个闲人坐在一旁,并没有异常,钟林才暗暗松了口气。
  那牛肉汤的香气对他来说,竟然是一点儿诱惑也没有。他拒绝了王妃让他也坐下来,只看了乌珍也过去了,开始大口吃起来。
  乌珍一面吃,一面说了几句话,沈玉妙对朱宣道:“乌珍说草原上的牛肉还要好吃。”乌珍又想家了,可怜她家也没有了。
  沈玉妙对了朱宣又轻声道:“她陪了我看月亮,也会告诉我,草原上的月亮更好看。”朱宣微笑了,为妙姐儿挟了一块牛肉,道:“吃吧,别说这些了。”
  摊上热气融融,头顶上青天月晕,黄而散漫了,夫妻两个人的身影不一会儿就被牛肉汤锅里的热气给融了进去。。。。。。
  回去的路上,沈王妃犹自谈论了自己的小外宅,很是得意了:“表哥,如果我再惹你生气了,我就躲到小房子里去,我关了门,你就别来了。”
  朱宣想想不对,妙姐儿躲了去,我当然也要去,两扇木门紧闭了,我就不去了。这是什么道理,刚才还说我是半个房主人。
  他斜斜看了身边说得正开心的小丫头,要把表哥关门外去了,真是想的美。亏了表哥亦父亦兄的对了你。
  他也不说话,在二门里下了马,携了小丫头的手一路看了月色,池子旁山石根下又站了一会儿,才慢慢往房里来。
  如音等人不知道王爷去了哪里,以为今天不回来了,也不知道王妃今天回来,早早关了门已经睡下了。
  朱宣看了两扇紧闭的雕花房门,携了玉妙的手上了台阶,守门的妈妈们正在去唤门,听了王爷对了王妃说了一声:“妙姐儿。。。。。。”
  沈玉妙嗯了一声看了他,朱宣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门关了。看表哥的。”抬腿就是一脚,一声巨响之下,两扇雕花木门应声而开,一扇木门已经被踢坏了。
  静夜的院子里传来了沈王妃的格格笑声,房里值夜的丫头们急忙披了衣服出来了,跪了下来认错:“奴婢们知错了。”
  王爷负了手立于门旁,皱着眉看了踢坏的那扇雕花木门,再看看王妃。沈王妃笑弯了腰,一只手还在朱宣手上,她笑着揉了胸前,贴到了朱宣身上:“哎哟。。。。。。表哥。。。。。给揉揉。。。。。”
  朱宣这才一笑,抱了她进来了,怀里妙姐儿还在对了跪在地上请罪的丫头们说话:“起来吧,没有你们的事情了。”
  沈王妃看了那扇踢坏的雕花门,沿了门边,被踹了一个洞出来。不知道表哥脚疼不疼,想来他脚下也不是皮靴,就是他平时穿的千层底的老布鞋。
  可是这实在是可笑,表哥在发威呢,把他关在门外面,就是这样的结局。但是实在是太可笑了,沈王妃睡到了床上,还在吃吃的想了笑,实在难耐了,就说了一句:“表哥,我说错了话,你说一声儿就是了。何必跟那门过不去?”
  朱宣懒懒的抚了趴在自己怀里的妙姐儿,道:“说什么把表哥关门外面,亏了表哥为你收拾房子。”想想太冤枉了,白收拾完了把我关门外面了。
  沈玉妙轻轻嗯了一声,道:“表哥怎么这么好?”朱宣又等到机会了,懒洋洋又是一句:“表哥不是亦父亦兄吗?”眼前抱了小丫头滑溜溜的yu体,说什么亦父亦兄,真是罪过。
  沈玉妙惊奇的抬了头看了他一眼,立即明白了那是我的心事匣子里写出来的。她不好意思的一笑,重新半坐了,伏在了朱宣身上,象是解释又象是自言自语:“表哥有时候比较严厉,有的时候又爱教训人。。。。。。”
  房里是旖旎风光,一缕香氛从墙角边的紫檀香几上的汉玉香炉里轻轻升了起来。沈玉妙就看了那香氛轻轻萦绕着在房里无声无息了。
  一面还是轻声嘟囔了:“表哥没事就板着脸,表哥爱训人。。。。。。”朱宣在她屁股上轻轻拍了一下,道:“表哥疼不疼你?”
  沈玉妙拖长了声音长长的嗯了一声,然后机灵的又想了起来:“表哥让我滚呢。”朱宣在她背上轻轻抚了抚:“能记一辈子,你把表哥也气得不清。”
  手指被妙姐儿抓住了,伸出了小指勾了他的手指,笑道:“表哥你亦父亦兄,你要让着我才行。”
  朱宣轻轻嗯了一声,把妙姐儿重新拉入了怀里,我要是不让着你,天天就跟你生气去了。
  听了怀里妙姐儿还是不睡,一句接一句地问:“表哥会**,以前跟什么人吹过?还会什么?”得寸进尺,什么都问再问八百年前的风流帐都出来了。
  朱宣抱紧了她,轻声笑了一下:“表哥还会打人。睡还是不睡?”沈玉妙有心再理论两句,实在是困意上来了,还是回了一句:“表哥会踢门,那可怜的的门。”
  沈王妃想着那可怜的门,嘴角边就是一丝笑意睡着了。
  第二天起来了,如音为她梳头发,小心地看了她的脸色道:“昨天值夜的丫头们都睡着了,王爷前几天是回来了睡的,昨天那么晚了也没有回来,听说又不在书房里,是出去了,所以就关了门没等门。”
  沈王妃又忍不住笑了起来,道:“没什么,今天找个人来修一修就行了。”手里刚拿了一根簪子在手上,就听到外面有说话声:“世子爷慢些走。”
  如音与沈玉妙都笑了起来,朱睿一走进来,就扑到母亲膝前问她:“母亲去了哪里了?害我找了几天。”
  然后就反身站到了镜台前,一一打开了母亲的梳妆盒子,为她挑选了簪环。看了母亲梳妆好了,才拉了她的手带她去看那门,指了那踢坏的地方笑道:“门坏了,夜里母亲怕不怕?”
  沈玉妙看了那门更要笑了,这一会儿认真打量了那扇门,上半扇是雕花,下半扇却是实门,表哥这一脚力道不小。
  再想了自己的小外宅的木门,看来要换一扇结实的才行。
  和朱睿只玩了一会儿,朱禄就进来了:“外面几位大人,说是王妃要见的。”
  沈王妃答应了一声:“我就来。”这才哄了朱睿回去,自己往书房里来了,见了这几位大人,一一交待了:“等阮大人和苗人商议好了,把地方给他们分划好,你们都看过了再来见我吧。”
  这几位大人却是王爷心腹,虽然也不满女人管事,可是看在了王爷伤病中,还是客气的多。
  他们昨天都听说了沈王妃亲自去了苗寨,倒好象是当年的王爷,几个人说着话出了王爷的门,看到门前多了几匹快马,三主三仆,一个白胡子颇有精神的老人正由朱子才陪了往里面走,几位大人往外面来,他们往里面走,大家互相都看了一眼,不由得都注意了。这几位是谁?
  擦身而过以后,朱子才引了几个人往里面走,一面含笑陪了:“蒋大人来的正好,王妃平时也是多有想念的。”
  蒋大夫在京里听多了谣言,王爷伤病中不能会人,外孙女儿上殿,象是笑话的人颇多。他坐不住了,亲自带了两个儿子来看一看才能放下心来。
  打量了王府的景致往里走,虽然是一路颠覆,蒋大夫上了年纪的人还是精神头很好,就象他在外孙女儿成亲前在南平王府接不到人,门口叫骂的精神头儿一样,他先笑问了:“老侯爷,太夫人在哪里?”
  朱子才看了眼前这个说话索利的老人,笑道:“老侯爷两天出去游玩了,至今未回。太夫人在呢,已经让人去回话了。”
  蒋大夫呵呵笑了,又问道:“王爷近来如何?”朱子才笑道:“王爷是多年的伤病,精神欠佳了,一直是不会客, 但是老大人来了,总是要打起精神来会会的。”
  二门以内,太夫人房里两个妈妈已经出迎了,蒋大夫这才问起了世子,又问了毅将军,听了妈妈们回话:“能吃能睡,比世子爷那时候乖巧多了。”蒋大夫大乐,加快了步子道:“快些走。”恨不能立刻看到了第二个重外孙子。
  两边茸茸细草,片片新绿,蒋大夫都顾不得看了,一心里只想了先看看没有见过面的重外孙子。
  太夫人在滴水檐下迎了蒋大夫,笑道:“难怪刚才毅将军只是往外面看,原来是知道来了。”一面心里感慨,蒋大夫是长了太夫子一辈的长辈,这精神不知道怎么修来的。
  蒋大夫则是笑得不行,进了房里就奔去了看朱毅,一个小金童,这次长的是真的有几分象外孙女儿,不过还是象王爷颇多。
  见到了朱毅,蒋大夫觉得浑身上下汗毛孔都是舒坦的,就象是多年宿渴饮了琼浆水一样,他从怀里取出了见面礼,一块白玉壁,递到了朱毅手边看了他抓了,才笑着回身问太夫人:“毅将军也快一周岁了,不知道抓周抓个什么?”
  这样一说,蒋家的两个儿子和太夫人都笑了,世子朱睿抓周时一手宝剑,一手钗环,亲戚们至今还是津津乐道。
  太夫人哎了一声笑道:“随他抓个什么去。”然后往外面看了一眼,见玉妙彩衣装扮了,正进了院子,就笑道:“妙姐儿来了。”
  当天晚上,阮大人就知道了王妃的这位外家到了,这位蒋大夫与阮大人一样,一个是京里大儒之家,一个是南疆大儒之家。两个人几乎是相似的,都是在当地有一些名望。
  就是其它的一些官员,也都知道了,王妃的外家到了。人人心里都闪过了一个词:外戚。
  蒋大夫是在晚饭后见到了朱宣,沈玉妙引了外祖父和两位舅舅去房里时,心里不无好笑,表哥太谨慎,外祖父来了,他也要装病,一直就在房里。
  等到进了房里,好在表哥并没有装病到卧床不起,早上又起来喝酒了,象是刚刚梳洗了,虽然没有酒味,但是面色当然不好看。
  蒋大夫一看王爷立于榻前相迎了,和两个儿子都是第一眼看了他,象是不舒服的样子,全然不象以前见到的意气风发,面庞上血色也稀少了。
  朱宣则看了蒋大夫,朱宣要看的是所有人的态度,他自己有心病,疑神疑鬼的总是想了自己如果战死,身后事是什么样子,颇有些活死人出殡的意思。
  与蒋大夫父子坐了下来,朱宣语气平淡问了寒温,住了口看了蒋大夫一眼,他此行总是有话要说的。
  果然蒋大夫要说话了:“京里传言纷纷,说王爷伤病缠身,不能理事。外孙女儿上殿理事,可是王爷应允了的?”不用看也知道是的,这位好外孙女婿,虽然是脸色不好,却不象京里传言的病重不起了。
  听了朱宣淡淡回答了:“我时有伤痛了,不能长久会人,是以让妙姐儿去听听,传传话。”京里的传言朱宣也知道,还有说自己动弹不得,神智不清,妙姐儿现在专权胡闹的话呢。
  蒋大夫先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又笑道:“外孙女儿还年青,只怕是官员们不服?”朱宣听了蒋大夫直接就把话提了出来,淡淡道:“这个我倒从来没有听过妙姐儿说过,”他抬起脸来看了一眼坐在对面的妙姐儿,天天晚上回来跟表哥歪缠,有点儿苦都要诉诉,看看表哥,还要为你装点面子出来。
  沈玉妙忍住了笑,低了头不说话。朱宣看了蒋大夫,再看了蒋家两位公子,又说了一句:“外祖父既然来了,明天可以陪了妙姐儿上殿去,听一听百官是什么意思也好。”
  蒋大夫甩了甩衣袖,不卑不亢地回答了:“也好。”打死蒋大夫,他也不相信那些官员们对一个年青女子坐在大殿上会俯首贴耳了。
  朱宣微微一笑,让我看看你们外戚是如何辅佐我这个娇丫头的。他懒懒的没了话了,刚才又说过不能久会了人,蒋大夫就站了起来告辞了。
  门外朱子才候了,对送出来的王妃笑道:“老大人的住处已经安排好了,我领了老大人一行过去歇息了。”
  蒋大夫也不让外孙女儿送,王爷只说了这一会儿话就精神不济,蒋大夫也担心的很。他催了玉妙:“进去照看王爷吧。”
  沈玉妙还是送了两步路,再进来时,立刻娇嗔了:“表哥,你怎么又喝上了”
  正文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第四百五十二章,为难(六)
  第二天是上殿去,朱宣一大早就把妙姐儿喊醒了,看了她起身穿衣,自己坐到了锦榻上去:“今天表哥不送你了,有外祖父陪了你去。”
  有时沈玉妙实在很气苦的时候,朱宣就会携了她的手,送她走一程。
  蒋大夫在门外候了外孙女儿,问了王爷今天安好,就陪了她不紧不慢的骑了马往大殿那边行去。一路上行来,看了王府里房屋宽敞,这时再看了大殿威仪,不由得心想了,外孙女婿是封王没有几年了,这里是原来的旧宫殿又重新翻新了,尚且是这样的威仪。
  那北平王,靖海王都是封王多年了,不知又是何等的豪奢了。
  当蒋大夫出现在殿上时,百官是毫不例外的看了这个老人,就算是消息再不灵通的人今天一来也就听人说了。
  真是不象话沈王妃胡闹到现在,然后外家又赶来了。。。。。。。
  不少的人眼睛里是有了几分排斥,蒋大夫毫不惧怕,站在一旁,一点儿也不担心。他眼睛里看了外孙女儿端正的坐在大殿上,就一心里的欢喜。
  这位道学先生如果是对了别人,也能讲出来女主当权,天将大灾的话,可是现在是自己的外孙女儿,蒋大夫一点儿意见也没有了。
  此行是作什么来的,就是来给外孙女儿撑腰来了。朱宣在想了如果自己战死。。。。。。蒋大夫也想了,如果王爷一直就病着。。。。。。。
  世子年幼,昨天看了让人心喜,可还是打狗撵鸡的年纪。蒋大夫刚想到了这里,左侧就有人说话了:“禀王妃,正是春耕抓紧的时节,去岁农人上书,说斌税过重了,请王妃下成命,今岁斌税多少,何以安民?”
  珠围玉绕了的沈王妃高座在朱宣座位一侧,朗声道:“斌税一法,田少者少之,再多者加之,最多者加重。”
  又有人出列了:“禀王妃,这样一来,田多者不愿意种植,田少者无能力种植,王妃如此一行,只怕是广有田地者不从。”
  沈玉妙目视了说话的人一笑道:“那张大人的意思呢?”出列的张大人躬身道:“田少者少之,再多者加之,是王爷前几年所行之法,田地多有者一直有谏书上呈,今年更是百人上书,请王妃更改斌税为好。”
  沈玉妙清脆的开了口:“人口滋多,则斌税自广,我觉得这样就不错。张大人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张大人立即陈词了:“斌税一向是富人交的多,南疆多年征战了,也是富人出头份,田少者并没有出过,依下官看来,斌税一法可以变通,今年没有仗打了,可以相应减少富人的斌税,田少者可以增加一些。安乐年代,容富人休养生息,以后再抽斌税。田少者平时并没有交过,现在太平年月,生息增加,可以让他们今年多交一些。”
  蒋大夫一听这位大人在放屁,田少的人还要多交,他看了一看这位张大人,一下子认了出来,这位张大人也是家族久居南疆,一位广有田地的大地方。
  沈玉妙听了这位张大人厥词大放,只是笑一笑,环视了其余的官员,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出来说话。
  出来说话的是蒋大夫,他饱读诗书,又是久经世事经济的一位老官吏,他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张大人此言差矣。南疆气候温暖,农人一年两收。田多者并没有动过根本,谈什么减少斌税,修养生息。。。。。。”
  蒋大夫刚说到这里,一下子惹恼了不少位官员。这些官员们大多家里都是南疆的大地方,就有四、五位争着出列了要说话。
  最后只有一位开了口,阮大公子与父亲商议一夜,也是有备而来的:“东汉有外戚专权,窦、邓、阎、梁、何等几位太后临朝,几家外戚无一不是祸根。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请王妃三思,请王妃转呈了王爷三思。”这话一说出来,大殿上一片嗡嗡声,竟然是不少人都不由得议论了,认为这话说的对。
  没有参与说话的周怀武抚须笑看了蒋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