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民国战神-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历次对外战争胜利之后,总会有一大片土地分给西北国防军的军官和退伍军人。西域省的大片土地,大部分都是分给了军人,尽管是以农垦公司的股份为形式。

    这次外东北收复,外东北的土地,也再次被西北国防军上上下下瓜分了。西北国防军打了胜仗有分土地的股份,这在中华民国已经不算秘密。

    西北军事集团此时到处抢地盘,都是实打实的利益。现在中华民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打下来的地盘都是有价值的,不像古代,土地打下来,只有农牧利益。现在不仅是农牧、林业、水产、矿产等等资源都是钱。

    不管是出于形势所迫,还是利益需要,北洋军这个时候都必须和西北国防军靠拢。

    只有靠拢,才是唯一的出路。

    一些有识之士,甚至是公然辞职,去投靠西北国防军去了。西北国防军对于这些投靠过来的北洋军军官,也都是一律任用的。

    看到北洋军的人才越来越多的走了,段祺瑞和徐树铮现在也不得不转变。这个时候,顺应天下大势才是生存之道。至于争霸天下什么的,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这个念头了。毕竟袁世凯在位的时候,把能卖的都卖给西北了,北洋军事集团的根基也被袁世凯给掏空了。

    不过段祺瑞和徐树铮,还不想被西北国防军收编,想要独立于西北国防军这个军事体系之外。

    所以这个时候,便是要努力在国民面前表现的时候了。

    没多久,徐树铮就向国会提交了希望北洋军能够分担国防任务的提议,结果国会是通过了这个申请。

    沈凝云这个也通过军情局了解到了北洋军的转变方向,既然北洋军想要参与到对外扩张的盛宴当中,西北军事集团却不愿意让出那些外部扩张利益。因此让国会安排了那些没有外部扩张利益的边防任务给北洋军。

    于是乎,北洋军只得到了一些象征性的边防任务。

    例如中国和越南边境的边防,中国和朝鲜边境的边防,还有西藏边防,以及蒙古边防。

    段祺瑞鼻子都被国会给气歪了。

    中国和越南、朝鲜还需要边防吗?这两个国家现在被西北政府成立的傀儡政府所控制,连两国的军队都是受西北节制,这样的情况下,边防不过是查查走私、偷渡,这明显是变着法子来恶心他们。

    至于西藏边防,那里海拔那么高,日子不太好过。

    蒙古方向的边防,那里倒是好很多,不过发生战事的可能性不大,苏联不可能从这个方向进犯中华民国。

    但是为了要在国民面前表现,段祺瑞接受了。段祺瑞的皖系六十万北洋军分出了四十万万到边境负责边防。其中三十万万派遣到了蒙古方向的中苏边境驻防,不过那里也是寒苦之地,三十万北洋军在那里驻防,还是需要不少物资供应的。国会决定将西北国防军在这里的给养经费拨给北洋军,物资可以得到保障。

    能减少边防的驻军,沈凝云自然是愿意看到的,这样能让西北国防军的兵力更加集中,对外扩张就能调集更多的部队,从而也就不会被牵制在各个边境地带。

    现在中华民国的版图扩大将近一倍,国防所需的兵力自然也增多了不少。特别是西北国防军开始接管边防之后,已经有不少部队被牵制在边防上。

    不过边防最重要的地方,还是西域省。

    这个时候的西域省是在是大,成为了中华民国最大的一个省,省的单位也不适用了,西北政府在将俄国人遣送处境后,向国会递交了成立‘西域行政区’的提案。

    这个提案将西域省更变为西域行政区,并在该行政区成立八个行省。

    这个提案在国会全票通过。

    接着西北政府又提交来了外东北成立四个省的提案,也全票通过。

    这意味着中华民国多出了十二个行省,也多了十二个省长,不过这十二个行省的官员都是西北政府派驻的。

    至于移民工作,并不需要中央政府操心。

    这些新增的地盘,主要也就是需要工人。财团和各企业可以完成移民工作。至于那里的农业,能用机械化的就用机械化。不能机械化的地方,不开发就是了。靠人力来搞农业,还拉低个人产值。

    修路什么的,中华民国的俄国、日本苦力不少,全部都还在劳动改造呢!技术工种则由中华民国的工人负责。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企业负责移民,还是比较靠谱的,特别是财团的企业。现在中华民国的工人收入不低,如果是想安生过日子的老百姓,可以在企业干一辈子,就算是比较普通的工作,也能买得起车,买得起房子,所以企业也留得住人。

    企业的普通工人的收入虽然普遍都只有最低工资的50元,远不如工地上干苦力活的,工资都上涨到每个月90元了,不过企业普遍会负责住房的分配,不需要工人操心。中华民国的房价不高,企业也承当得起。不过是一些房子,怎么会承当不起?

    愿意把家搬到那些待开发地区的工人也是不少的,毕竟中华民国的穷人还是有不少的,因为还不断有人口刚从农村进入城市。

    而那些待开发的地区,有很多报酬比较高的工作。而且因为是待开发,实际上存在很多的机会。

    很多建设工作,也不需要工人移民到该地区。只要建设人员过去就行,工程做完了就回去。如果觉得那里环境比较好,也可以迁移过去。

    道路、城镇、电站、水库、通信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起来,学校、商店、医院、电影院、邮政、银行、食堂这些设施财团可以建设,行政部门则是政府派驻,然后由商人完善一些细节的东西。

    然后就是各种企业入驻,在当地形成集中的产业。企业招聘工人进行生产,就形成了城镇居民。

    于是一个新的城镇就出现了。

    而这些城镇的房地产也好解决,现在外东北都收复了,有大量的板材可以用,直接用木头盖别墅,面积足够大,样子也够美观,居住起来也足够舒适,而且这些新兴城镇的地皮便宜得很,别墅前面甚至还能围一个花园、草坪。

    外东北的产业主要就是林业、矿业、大豆种植、养鹿业、水产业,工业方面则是以木材加工为主。

    木材加工的产品都是一些比较高级一些产品,例如家具制造,而那些低级的产品,如普通的纸张制造、普通的筷子什么的,则是把木材运到朝鲜,让朝鲜人负责这些产品的制造,然后通过铁路、集装箱货轮将产品运到中华民国。

    而伐木产业是可以持续的,只看如何砍。

    如今中华民国的林区管理非常精细化,林区有大量的公路铺设进去,对于未成熟的林区,采取抽伐、补种的方法进行培育。

    成熟的林区砍伐过后,则要再度种上,避免出现荒山和水土流失。

    只要人工造林的速度跟上,就不会出现大规模的水土流失和森林资源减少的情况。而成熟林如果不及时的砍伐,变成过熟林后,反而会使森林资源下降。

    建设起完善的林区设施,然后对林区进行抽砍,人工林种植下去后,可以不断的抽砍,留下的树木越来越大。到最后彻底成熟,然后把一片全砍掉,再重新密集种上树苗,然后每个一些年头进行抽砍,如此循环。

    一个林区,可以将林区分成若干个区域进行砍伐、管理。形成每年都有成熟林砍伐,每年都进行补种的循环机制。

    这个时代的国家,普遍不重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

    最早意识到森林资源重要性的是英国,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为运输问题,严重缺乏木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开始着手恢复本国的森林资源。

    法国、美国、日本,在后来也相继开始重视森林资源的恢复,而不是粗暴的进行砍伐就了事。

    后世中国的森林资源,就是被暴力砍伐太多了。等到出问题的时候再来解决,却是需要一些时间了。

    森林是治山治水的根本性手段,作为穿越者的沈凝云,很早就提出了森林资源的建设问题。

    西北政府如今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反应过来的。

    西北政府多年来,一直都在恢复西北的森林资源。不过此前没什么钱,规模也还不够大。

    而现在西北政府有钱了,规模也正在不断的扩大。

    首先是私人植树造林有补贴,同时西北政府进行了立法,保护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而不是砍完就不管。并且什么地方的森林能砍,什么地方不能砍有明确规定。

    西北的那些林地,基本上全被退耕了。现在的西北,基本上也就保留可以机械化农业,无法进行机械化农业的林地,全部都在植树造林。

    能够砍伐的林地,也是投入较大资金进行建设,林区公路大量修建,以达到对森林的‘精密化’管理,对森林进行防火、防虫、施肥管理。

    同时成立林业基金,林业基金主要用于:扶持私有林及国有林的造林、抚育、改造、苗木生产、设备购置、采伐、林道建设、森林防火、技术研究等。

    伐木企业审核也是非常严格的,中华民国这个时候的伐木业,基本上都是财团在进行,财团不仅有资本更新伐木设备,管理、改造森林,也能确保伐木工人有较高的收入。伐木尽管是个体力活,但是木材是现成的,砍伐出来就是钱,所以工人收入不会低。财团是在确保工人收入的前提下再产生盈利的,而不是剥削人口红利。提高盈利,只有更新技术,提高森林产出以及伐木效率。

    洪水、沙漠化、河流含沙量太高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森林资源减少导致的。

    而此时的中华民国,也有负责绿化的部门,历史上的中华民国也是很重视西北等地的绿化问题的,冯玉祥就曾在西北负责种树。

    国会现在每年也都要拨出大量款项,在全国范围内恢复森林资源。

    退耕还林在全国展开,植树造林的运动也在开展。大量的土地被重新种上了树苗,大量的森林资源收为国有,财团也经营着大量私有林场。

    在大规模的退耕还林的政策之下,中华民国的耕地虽然有所增加,但却是对外扩张后所增加的。

    此时中华民国的版图是后世的两倍,但是耕地面积却依旧只有18亿亩左右的规模,大量的耕地现在都退耕了。那些耕地,普遍都是因为从事农业活动会导致个人产值太低。另外则是生态脆弱的地区,就算是可以农业机械化的土地,也退耕还林了。

    植树造林,为中华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这个时候的中华民国人口多,而生产力又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要走个人高产值的路线,就必须有很多这样的就业岗位出现。

    机械化农业、流水线工业制造,让一个人可以做过去几十个、几百个人才能完成的生产工作,也就可以养活大量的人口从事其他的活动。

    所以现在中华民国有钱搞大规模的植树造林,也有钱对林区进行精密化的开发。政府和财团的林区投资,花钱根本就不眨眼的。

    这个时代的中国尽管经过数千年的农业开发,破坏了很多森林资源,但是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区域的森林资源却还是非常丰富的,没有遭到大规模的粗暴砍伐。

    这些森林资源都被保护了起来,也不允许任何人进行暴力砍伐。

    中华民国现在的生态保护区是到处圈,大量的原生林被保护了起来。有些原生林比较多的地方,开发价值比较大的可以进行开发。没有原生林的地方则是大量人工造林,这些人工林长成之后都是可以砍伐的。

    这使得如今的中华民国,自然的东西大量保存了下来,没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被破坏掉。

    外东北地区,也秉承这样的开发路线。首先成立生态保护区,先保护一大片原生林。然后砍伐保护区之外的原生林,这些原生林的砍伐,不是灭绝式的暴力砍伐,而是砍完一片种植一片,种下树苗后还要进行持续的管理。

    在财团和其他通过审批的林业企业的‘精密化’开发之下,外东北的木材砍伐是可以一直持续的。

    随着开发的规模增大,所获得的木材也会越多。

    东北和外东北的森林资源,将为中华民国提供源源不断的木材资源,加上各省的林场产出,中华民国的木材供应将非常充足。

    中华民国的伐木业财富分配也是很合理的,这些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的收入比较高,中华民国的这种精密化的林业管理,以及劳动力的高成本,尽管降低了林业企业的盈利,但是却养活了大量工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而且这样的模式,让中华民国的森林资源不会下降,并且每年的植树造林,使得中华民国的森林资源总量每一年都在上涨。

    随着森林资源的增长,什么山洪、泥石流、水土流失、沙漠化、地下水枯竭等自然灾害也将不断的减少,空气也会被不断净化,林业对中华民国绝对至关重要。

第299章 花园一般的国家() 
又是一年春季,中日两国备战正酣。

    每到春季,也是中华民国大不规模植树造林的时候,到了1920年春季,中华民国的植树造林运动再度突破到了一个高峰值。

    1920年的中央财政预算中,有10亿元用于植树造林的活动和补贴。

    中华民国的植树补贴,主要是针对那些拥有森林不超过6000亩的中小林区拥有者,并且不能是工业拥有人口。超过6000亩的林区补贴发放,必须由林业部长亲自签字。

    这样的政策,可以造就大量的中产阶级。

    那些拥有林地超过6000亩的,一般都自己有钱,也不需要政府补贴。另外不能是工业产主,则是拥有工业资产的商人,也是不发放林业补贴的。并且每年接受的补贴不能超过一千五百元,不能接受重复补贴。

    相当于这些补贴将到那些经济能力较差的人手上,那些有工业资产的投资者资本比较充足,一般不需要补贴。

    林业部长签字的,自然也多是财团的植树补贴。

    因为林业周转期比较长,所以不按照5%的税率收取固定资产税,将固定资产税降低到了1%,而这些税收也将返还到林业的补贴上。

    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国有林场占50%,私有林场也占50%,国有林场的经费则是从木材制品的进出口关税中抽取。

    到了春季,全国各省,到处都在忙着植树造林、申请补贴。

    西北的森林覆盖率经过多年的不断造林和对森林的保护,已经持续上升到了20%,并且还在继续上升。

    森林覆盖率是确保水资源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树木可以减少蒸发量,能涵养水分。后是中国北部缺水,很大程度上也是森林被砍伐太多的原因。云南的缺水则是种植了大量的桉树。桉树是造纸用的,生长速度极快,但是这玩意也非常耗水。

    黄土高原上的植树活动倒是不大,因为黄土高原上很多树种不活,小的时候还好,长得很壮实。但是根须一扎入地下,下面没水,也就枯死了。

    所以黄土高原上主要是植草,以及种植一些矮小的本地树木。

    黄体高原上此时已经禁止采伐草木充当燃料,而黄土高原上的人口也被大量的迁移了出去。

    如今还在黄土高原上生活的老百姓,也已经不过那中土里刨食的生活了,而是主要为政府在黄土高原上绿化、筑坝。

    今年中央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另外拨款了5个亿,西北政府为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拨款了10亿。加上全国捐款有3亿左右,一共有18亿元的经费。

    现在黄土高原上剩下的两百万人口,基本上就是靠这些经费养活。每年的植草绿化、拦沙筑坝的工钱也在持续上涨,使得黄土高原上的老百姓也有了比较高的收入,一个成年劳动力,一个月能赚到70元左右。

    到了春季,黄体高原上的植草、植树也进入高峰期,大量的土地被恢复了植被。

    特别是连年下来构筑了大量的拦沙大坝,这些拦沙大坝内用来植草植树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拦沙大坝的大量构筑,也减少了泥沙入黄,黄河含沙量有了明显的下降。

    最重要的是这些拦沙大坝的工程建设,和植草种树,改善了黄图高原上老百姓穷困的局面,让他们有了足够高的收入,让他们摆脱了贫穷,并且过上了充裕的生活。

    这样大规模的植树、植草,也让黄土高原的绿化面积连年增长,特别是近几年经费上涨后,规模更大了。

    在西北,那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基本上都被禁止耕种、放牧。

    沈凝云对当前中国的环境保护局面还是非常欣喜的,毕竟这个时候中华民国的生态还未遭到破坏。

    而这个时候加以保护,并且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