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工程师-第4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皇帝
冲到承天门下的虎贲军连长话音未落,其他的大明降将纷纷跟上了王朴的步伐。
“降臣瞿定胜斗胆,恳请齐王殿下登临大位,此非为齐王一人一族,此为天下苍生计尔!”
“降臣徐之辰恭请齐王登临大宝,非大王坐镇皇座天下不可安!”
“降臣刘云洞…”
在天津官员和“前明官僚”中间,站着的几十名投降武官呼啦啦跪了一地,集体要求李植登基为帝。
这些降臣的反应并不让人奇怪,毕竟这些人是最希望李植完全控制天下的。他们已经背叛了大明,是大明遗老遗少最仇恨的人。如果李植的天下有一点不稳,可能杀出来的前明势力第一个要杀的就是他们。
如果李植不做皇帝,如果继承李植的人是一个受明朝遗老遗少影响的人,那他们这些降臣可能都会倒霉。
所以他们十二分希望李植能够坐稳江山,坐稳铁桶江山,一代代传下去。如果哦李植做几年领袖就让出权力,或者说做一辈子领袖然后找一个外姓接班人,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看到降臣们的态度,天津的官员们终于也沉不住气了。
虽然李植对下属劝进一事讳莫如深,但实际上,所有的天津官员都无法接受李植不做皇帝这件事情。
天津的官场虽然在李植的领导下比较团结,但也是分派系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山头,一镇九省的官员同样也会因为出身、地域和文化等渐渐分成不同的群体。这些群体之间也存在斗争和平衡。
虽然在李植的强势镇压下,一镇九省官员的派系特点不太明显,合作的关系远胜于斗争的关系。但所有一镇九省官员都明白:如果李植有一天不做这个天下的领袖,各个派系之间的矛盾立即就会爆发出来。
现在李植的势力包括整个华夏,东亚、东南亚、大洋洲、印度和新大陆,各种政治力量空前复杂。实际上,如果李植退休,如果李植不传位给李欢,那么围绕继承人的战争会将所有当权和不当权的政治势力全部卷进来。
对于现在一镇九省的官员来说,那意味着被李植死死镇压的儒家士绅,明朝宗室、被征服的殖民地外族势力、日本武士势力和外国势力都会推翻身上的枷锁,在朝堂上夺得一席之地。
对于有政治常识的人来说,这是显然的结果。
以史为鉴:北周以关陇贵族集团起家,如果没有朝堂更替,关陇集团很可能长期统治华夏。但杨坚篡位以“隋”朝代“周”后,却飞速抛弃了关陇集团,启用本来被关陇集团蔑视的寒族。而“唐’代”隋”后,尤其是武则天掌权建立“武周”后,本来被关陇集团压制的山东士族又登上了朝堂。
统治者血脉的更替,文化和政策都会改变,往往就意味着统治集团的更替。这对现在当权的一镇九省官员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一镇九省的官员急需李植登基为帝,传位给血脉,将现在的政策和用人原则保持下去。
保持现有的政策和选人用人原则,就能保持汉人的强盛和扩张。这既是整个政权整体的利益问题,是汉人百姓的利益问题,也更是当权官员的利益问题。
来自天津的官员们对视了好久,最后终于忍不住了。
最后所有人看向了蔡怀水。
蔡怀水一甩官袍袖子,阔步走出了官员队列,站到了承天门前。
“臣蔡怀水,位卑言轻,本不该参预大事。“
李植看了看蔡怀水,脸上没有不快神色。
蔡怀水不是一镇九省的最高级官员之一,他的地位比较特殊。
他是一个技术型官僚,是当初为了烧玻璃被李植请来的。这些年蔡怀水一直在技术岗位上磨砺,从主管干到经理,再从经理干到总管,大总管。他在李植的指挥下,兢兢业业将范家庄的玻璃、光学镜片和钢铁产业做大,最后成为范家庄民用工业的大总管。现在范家庄民用工业不可一世的产能,都由蔡怀水调度指挥。
然而,蔡怀水虽然日理万机脚不点地,却是一个技术官僚,他手上没有兵马,也没有地盘。他管理的都是工厂和工人,这些人不会因为蔡怀水是大总管就忠于他。
虽然很多技术派官员都尊敬蔡怀水,但技术派官员在一镇九省素来低调,不参与政事。
如果说钟峰、郑开成或者郑晖这样的实力派每说一句话都影响巨大,代表几个省或者一支军队的想法的话,那蔡怀水这样的人说话,唯一代表的就是官僚的本心。
蔡怀水没有基本盘,可以大胆说话。即便他违逆李植的想法,也不会产生什么不良后果。
蔡怀水大声说道:”君上日日倡导公德,一镇九省的官员讲究公德。然公德亦是一种秩序,亦会日日受不守德不遵守秩序的人蚕食破坏,若没有强有力的力量守卫它!它可能一年两年之间就会坍塌!“
“除了君上,臣不相信其他人有权势、威望和实力维护公德。”
”臣恳请君上登临大宝,登基为帝,因为社会的公德和秩序需要君上来守护。这不是为了一人一族,而是为了华夏!“
”臣恳请大王登临大宝,君临天下,维护公德,守护秩序!
蔡怀水的话说得很好,很到位。虽然李植不喜欢下属劝进,但是李植提倡公德。蔡怀水把劝进的意义提高到维护公德的境界上,这就让李植无话可说了。听到蔡怀水的话,一镇九省的官员找到了劝进的时机。
金水桥后面的一镇九省官员们呼啦啦全部跪了下来,齐声重复蔡怀水的话:”臣等恳请大王登临大宝,君临天下,守护公德!
”臣等恳请大王登临大宝,君临天下,守护公德!“
李植刚才看到王朴劝进,就知道一镇九省的官员会跟进。此时看到自己的下属齐齐跪倒,他并没有惊讶,脸上却越来越凝重。
站在承天门最上面,在李植两侧的“齐国重臣”们对视了一眼,知道自己也可以表态了。
如果说之前他们不敢站出来,害怕李植恼怒他们干预大事的话,现在形势却不同了。现在形势已经一边倒,他们现在表态也只是顺天应人。
李兴一甩官袍前襟,拱手跪在了地上。
“兄上功标青史,震烁古今,臣弟恳请兄上登临大位,经纬天下!”
郑开成、钟峰、郑晖等文武重臣纷纷拜倒,大声喊道:“臣等恳请君上登临大位,经纬天下!”
看到承天门上的重臣们也跪下了,所有维持秩序的虎贲军士兵全部跟随着跪下了,用行动表示了他们的意愿。而没有发言权的“前明官僚”俘虏们更不敢再站,也一个个跪了下去。
最后就连前明太子,“承恩侯”朱慈也双手前揖,恭恭敬敬地跪在了金水桥前面。
整个承天门附近,除了站在最高处的李植,再没有一个站着的人。
所有人都忍不住抬起头,看向了李植。
京城的百姓们满眼的殷切和紧张。李植不是一般人,满脑子新思想新主张,他们生怕素来与众不同的李植说不。
然而李植也明白,自己的事业需要由自己继续掌舵。其他人没有条件和威望做到自己的程度。
李植扫视了一圈承天门上下密密麻麻的人群,从东面看到西面,从上面看到下面。
他沉默了一分钟。
“善!”
听到李植这一声肯定,所有人都是眼睛一亮。
这一个善字,似乎就意味着李植终于决定登上帝位,统御华夏了。
果然,李植一个字一个字地说出了自己的决定,没有让殷殷等候的百姓们失望。
“我李植,今日起便创立皇朝。“
”国号为齐,年号公德。”
“我李植,从今日起,便是大齐的皇帝!所有汉人的皇帝!”
第一千一百一十九章 海洋
听到李植的话,李兴的眼睛里一下子绽放出光芒出来。
他的亲哥哥,李植,在奋斗了二十多年后,终于成为了九五之尊,天下人的皇帝。自己辅佐兄长二十多年,终于也修得正果,真正见证了大齐皇朝的建立。
他突然想起了崇祯七年的那个中午,李植拿着一大堆肥皂原材料走回家里,自己和哥哥一起烧水煮肥皂的情景。那时候李家可谓是走到了悬崖边上,两兄弟随时可能因为债务被卖做奴仆,何曾想到会有今天这样一天?
那时候自己还骂兄长不顾家里死活,在穷困潦倒时候还乱花钱。
李兴忍不住擦了擦眼眶里涌出来的眼泪,抽了一下鼻子。
不过他突然又笑了起来。他张大嘴巴,嘴巴渐渐往上方翘起。
李植既然成为了皇帝,那自己是不是就可以做亲王了?李兴越想越兴奋。
承天门上,一镇九省的官员们一个个欣喜若狂。
二十多年的筚路蓝缕,如今终于修成了正果。
郑开成热泪盈眶,想着当初那个李家小院子,想着自己被爷爷带到李植面前做帮工的样子。想着自己一个读过几年书却一无长处的人,挨了三个月的饿,终于在李植家里吃饱饭,甚至吃了一个荷包蛋的美好回忆。
这些年随着官位越做越大,随着爵位越来越高,郑开成当真是吃遍了这个世上的山珍海味。鱼翅,鲍鱼,郑开成都吃遍了。然而那个李植亲自夹给他的荷包蛋,却永远是郑开成这辈子尝过最美味的东西。
想不到那样穷困的一群人,在李植的带领下竟然走到了今天。在无数的权贵觊觎下,在满朝文官的谋害下,在外敌的压迫下,甚至在天子的背叛下,那一群人居然高举着大旗走到了最后。
李植终于成为了天下人的皇帝。
郑开成眼眶里的眼泪越来越多,最后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自己却都没有察觉到。
听到李植的宣布,李植的舅舅郑元瘪了瘪嘴,眼睛一下子就红了。他用手拂拭着眼睛里流出的泪水,身子一抖一抖的。
郑元想起了自己的妻子瞿氏。
瞿氏年轻时候是一条街上有名的俊俏姑娘,嫁给郑元以后却饭都吃不太饱。那时候郑元家里一年没开一次荤,瞿氏身子发虚。郑元靠李植发给自己的第一笔月钱买了肉,瞿氏把肉烧热了就咬,没烧熟就吃到了肚子里。
如今,瞿氏已经是一品诰命夫人,为郑元生下三子一女。而今天,李植成为了皇帝,郑元眼看着就要加官进爵,瞿氏也要过上更好的日子。
郑元突然觉得二十多年前自己走进李植家院子的那一刻如梦似幻。自己的命运,就在那一刻改变了。如果没有李植,自己的现在会是什么模样?是否还挣扎在温饱线上,能否养得起半子一女?
郑元突然觉得自己是堂堂国舅,有些失态,艰难地放下了擦拭眼泪的手臂。
钟峰眼睛睁得好大,左右看了看同样兴奋无比的天津高官们。
他十分的高兴,脸上红光满面。
他是在崇祯七年加入李植的麾下的。那一年他成为了李植的家丁队长,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他从十七岁的少年变成了一个中年人,更从一个懵懂冲动的闲汉变成了手握重兵的伯爵。
如今李植登基称帝,他钟峰会不会更进一步?会否封侯?
钟峰越想越兴奋,哈哈大笑起来。
不止是钟峰在笑,承天门上的所有官僚都在笑。
这些官僚大多是在范家庄初建时候就跟随李植的,这些年也算是为李植的事业鞍前马后。如今看到李植终于修成正果,成为了九五之尊帝国皇帝,众人都有说不出的扬眉吐气。
从此,再也不用害怕文官的阴谋,害怕大明天子的皇权。
李植就是天子,再没人能阻止李植的公德,李植的法治,李植的事业。
从此,他们就是从龙之臣,成为整个帝国的管理者,再不受到大明朝廷的掣肘。
皇叔李道猛地拜倒在地面上,大声吼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天门上的官员们全部拜倒,笑着或者哭着,齐声高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承天门下面的百姓听到承天门上的万岁声,明白李植这就算即位了。
他们李植即位,天下百姓的美好生活就算是有保障了。从此一切胆敢阻拦李植施行新法的反动势力,都会被李植以皇帝之名无情摧毁。
所有的大齐百姓都将被李植一视同仁,视为子民。大齐所有百姓可以象一镇九省的百姓一样享受平等和法治,利用李植的种种科技发明改变自己的生活,免费进入学堂学习文化技术,用公德思想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
大齐的所有百姓都可以和一镇九省的百姓一样扬帆出海,在辽阔的海外殖民地开垦田地,成为富裕的农场主。
所有人都能在青黄不接的时候吃饱饭,都能在寒风入骨的时候穿暖衣。甚至还能吃上肉,还能
长安街上和千步廊后面的百姓们一个个欢喜起来,笑起来,兴奋起来。
他们手舞足蹈,一个个甚至都从地上跳了起来。他们忘记了朝李植跪拜行礼,反而欢喜地在街道上庆祝起来。
刚才还齐齐跪在地上朝李植磕头行礼的人群一刹那就几乎全部站了起来,在道路上举起双手欢呼。欢呼即将被彻底改变的生活,欢呼未来的好日子。
承天门前面,顿时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
好在虎贲军士兵虽然兴奋,但还没有失去纪律。他们尽量用步枪威吓在道路上欢呼雀跃的百姓,尽力维护住一道警戒线,不让附近的纪律整个失控。
在百姓们无比兴奋的庆祝海洋中间,天津的中层官员们一个个满脸血红。不过他们不是普通百姓,还能保持队伍的整齐,一个个学着承天门上面的重臣一样高呼万岁。
前明太子朱慈也恭恭敬敬跪伏在地上,高呼万岁。
“废帝”朱由检却浑身颤抖起来,眼睛里更加空洞,嘴巴似乎控制不住地念着什么。
如果有人此时靠近朱由检身边,就会听清楚他念的是“大齐”,“大齐”这两个字。
李植看了看承天门下面的欢喜百姓,沉默了一会。
显然,京城的百姓们并不惧怕自己。自己是作为穷苦百姓的救星出现的,穷苦百姓看到自己就象看到了一个幸福的保障。而刚刚登基的自己,也没有足够的天子威仪让百姓们畏惧。
李植琢磨了一会,也不知道这样的情况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摇了摇头,他一挥手,大声说道:“所有官员和降臣随朕入皇极殿议事!”
李植是个穿越者,他并不想成为一个“古代式”的皇帝。现在已经是1655年,世界即将进入列强竞争的时代,李植准备在这个时代做一个新式的皇帝。
在李植看来,为了别人敬畏自己而举办繁琐的仪式是不自信的表现。如果自己真的有足够的权威,又何必在乎这些细节?
封禅、祭天,大赦天下之类的事情,李植就完全不准备做。
李植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这个国家,又何必依靠虚无缥缈的天命来保障皇朝的寿命?
李植甚至都不准备准备任何繁琐的登基大典。在承天殿上宣布大齐皇朝成立后,李植就算是完成新朝代的成立了。正如后世新中国的成立一样,一声告示,一片欢呼,足矣。
李植不再在承天门上浪费时间,一甩手走进了紫禁城中,朝皇极殿走去。
李植身边的亲卫大声吼道:“所有官员、降臣,随天子入皇极殿议事!”
“所有官员、降臣,随天子入皇极殿议事!”
承天门上的大齐重臣们对视了一眼,面露喜色,高兴地从地上爬了起来,跑步跟上了李植的步伐,往紫禁城中走去。
承天门两边的卫兵把“庶人”朱由检带了下去。一个天津文吏走了过来,给了朱由检三十两银子,让他走。
以后朱由检就是一个凡人了,政府再不会负责他的衣食起居。
承天门的大门空了出来。金水桥前面的大齐官员和前明降臣一个个抖擞精神,跑步进入了承天门,快速朝皇极殿奔去。
李植大踏步穿过端门、午门、皇极门,内金水桥,走上了气势恢宏的皇极殿。
站在皇极殿的中央,李植稍微停驻了两秒。
然后,他一甩袖子走了上去,一转身坐在了龙椅上。
大齐的官员们跟随李植鱼贯进入皇极殿内,分成文武两班,喜气洋洋地站在了皇极殿两侧。还有一些低级官员和降臣无法在皇极殿内容纳,站在了皇极殿外面的丹陛上。
李植静静看了一眼兴奋的官员们。
这些都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臣。
“大齐的建立,不仅是朕一个人的功劳,也有诸位官员的贡献。这二十一年来,诸位随朕一起筚路蓝缕,终于开创了一个可以造福天下人的皇朝。”
“惩戒凶恶,可以警醒效尤。彰赏英良,可以鼓舞后人。罚丑扬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