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贼-第2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后听清了庄妃的自言自语,眼睛一亮,赶紧问道:“除非,除非什么?”

    “除非山海关外的大军于此刻回援!”

    倘若如此,多尔衮的一万多人便失去了作用。皇后和庄妃也不至于如眼下这般,左右为难,捉襟见肘。福临在两黄旗的支持下,也就顺理成章,根本不必四处拉拢,到处许诺求人。

    皇后忽然向想到了些什么,恨声道:“这老代善最可恨,有一天恨不能扒了他的皮!”

    谁料庄妃却在这种情形下扑哧笑了一声。

    “姑母不去恨多尔衮,不去恨明军,为何如此恨这礼亲王?”

    皇后又是恨声说道:“代善老奸巨猾,待价而沽,恐怕他是早就算好了咱们的窘境,你说说,可恨不可恨!”

    军报是早上抵达盛京的,到了中午时分便已经陆陆续续有溃兵逃了回来,多尔衮的病在这个关键时刻也奇迹般的好了。原来大骂多尔衮的京中权贵们,又转而希冀于多尔衮出兵替他们主持公道,保住他们的财产奴隶。

    多尔衮自然而然的便提出来,出兵未尝不可,却要先将这帝位的归属定将下来,到时他也是奉了上命南下,如此必然势如破竹,一战定乾坤,将在辽阳折腾的明军宵小一举荡平。

    分属各旗的权贵们终于顶不住强大的压力,纷纷表示,只要多尔衮答应出兵,便答应他将立皇帝的事提上议程,甚至让叶布舒继位也是可以举双手支持的。

    不过,这确遭到了两黄旗和两宫的坚决反对,尤其是皇后和庄妃,她俩都十分清楚,一旦让叶布舒继位,等待他们的将是无尽的深渊噩梦。只要有一刻的松口,他们将会成为砧板上的鱼肉,而任人宰割。

    所以,福临必须继承皇太极留下的大清国,至于叶布舒,说起此人时,庄妃的目光里已经充满了杀机。

    “什么?杀了叶布舒?”

    “对,唯有如此,才能挫败多尔衮的阴谋,阻止他的讹诈!”

    皇后心有余悸,拍着胸口。

    “可,可一旦事败,咱们可就,可就一丁点转圜的余地都没有了。”

    庄妃却冷冷的反问道:“什么都不做,就有转圜的余地了吗?只是死的慢些而已!”

    皇后颓然萎顿,庄妃说的有道理,如果什么都不做,时间一长,那些两黄旗的权贵们怕是也顶不住压力了,毕竟他们在辽阳在南面也有大量的土地庄子,让他们白白损失自家的财产怎么可能持久呢?

    还是庄妃当机立断,再一次召集了两黄旗的权贵们,让他们再坚持半月,并向他们信誓旦旦的保证,只要度过这一难关,各位权贵们损失了多少财产奴隶,将来都会悉数补齐。

    但毕竟在京的皇族老人们,分散各旗,仅仅有两黄旗的支持并不能取得绝对优势。在这些人的策动下,提议立储继位的事被抬了出来,多尔衮一反常态,带着奴才门人大摇大摆的进入盛京,又进了皇宫。

    永福宫庄妃早就抱了还在襁褓之中的福临坐在了帘幕之后,大家都在等着那庶妃带着他的儿子叶布舒上殿,可左右都没等到。多尔衮端坐在丹墀下已经有了几分不耐烦,忽然有小宦官惊慌失措的进了大殿。

    “小皇子,小皇子,他,他,归,归天了!”

    此言一出,举殿哗然,什么?叶布舒死了?

    多尔衮大怒之下踢翻了身下的椅子,大踏走了,出了皇宫,出了盛京,留下身后满殿的混乱。

    眼见这种情形,两黄旗的人都安心了下来,看来庄妃让他们等,未必是准备束手待毙。倒是小瞧了这个庄妃,没想到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时刻,居然还会峰回路转。

    恐怕所有人都清楚,叶布舒死的不明不白,恐怕与庄妃和皇后脱不开关系,因为叶布舒死了,庄妃和皇后是最大的受益者。否则,又怎么可能有这般巧合的事呢?根本就不可能。

    不过大家也清楚,杀了叶布舒根本就不是解决办法,就算没了叶布舒先汗皇太极的儿子还有很多,比叶布舒稍小的,由侧妃叶赫那拉氏所出的硕塞一样可以被多尔衮提为继位的人选,除非,除非将先汗的子孙杀的只剩福临一人。

    这个想法让人不寒而栗,果真是应了汉人的那句话,天家没有父子兄弟,为了这天下竟然不惜手足相残!

    但是没有确实的证据,谁又能公然指斥庄妃和皇后谋害先帝子嗣?很快,宫中关于叶布舒无故暴死的调查结果在一天之内就出来了。居然是误食用了有毒的蘑菇,中毒而死。

    至于有毒的蘑菇从何处来,结果就更让人嗔目结舌。居然是宫中伺候叶布舒的小宦官由宫外采来,私自做给叶布舒吃的。最后内府杖毙了所有伺候叶布舒的宦官,作为此事的交代。

    宫中的规矩甚为严格,宦官从何处采的有毒蘑菇,又如何带入宫中,然后煮给了小主子叶布舒,这其中疑点太多。这些小宦官自小就被灌输各种规矩,不可能不知道私自在宫外带东西给主子吃的罪责,又是什么让他们敢于冒着杀头的风险如此做呢?

    只要稍稍推测一番,就能将宦官投毒的说法推翻,但是所有人都装糊涂了,就连先前一力支持立叶布舒为帝的多尔衮都不打算纠缠此事。只留下了刚刚丧子的皇太极庶妃颜扎氏凄凄惨惨,求告无门。

    事情在绕了一个大圈之后,却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辽阳的危局仍旧需要有得力的人来解决,盛京皇宫中的的主人也要尽快议论立出来。永福宫庄妃之子福临仍旧是呼声最高的热门人选。

    两黄旗不再急着立皇帝,多尔衮也不再咄咄逼人,一切似乎因为叶布舒的死变的偏离了争夺帝位的轨道。只是皇后和庄妃都明白,不是他们不想着急,也不是多尔衮不愿意咄咄逼人。

    事情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再闹下去恐怕就难以收场了,所以大家都在另寻解决之道。为其如此,远在山海关的代善竟陡然间就成了各方暗中拉拢的,炙手可热的人物。

    明眼人也早就看出来了,宫中的皇后和庄妃也好,多罗贝勒多尔衮也罢,他们其实都在等着这位德高望重,老奸巨猾的礼亲王表态呢!只是,代善会站在谁一边,一时间形势却还不明朗。尽管福临的呼声很高,可多尔衮也不会袖手旁观,若然又将叶赫那拉氏所出的三子硕塞提了出来与福临争夺皇位!

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迁都?

    大明京师,大明天子朱由检又是一夜未睡,御案上的公文奏章堆积如山,天刚蒙蒙亮,初升的朝阳透进一丝晨光,小宦官推开殿门新鲜空气扑面而来。殿内空气的流动使得朱由检鼻腔阵阵发痒,终于没忍住打了一个喷嚏。

    惊的侍立一旁的王承恩赶忙拿了披风过来披在朱由检的身上。

    “天都亮了,万岁为国操劳,终日不睡,这身子骨……老奴……”

    王承恩话到一半便有些哽咽,语无伦次。这位大明天子表面上看起来高高在上,受万人敬仰,可在他看来,今上这万岁做的却是苦不堪言,吃穿用不敢有半分奢靡,政务多的更是没日没夜处理也处理不完,更有大臣们的阳奉阴违……

    朱由检摆摆手示意王承恩他没事,又从堆积如山的奏章堆里拿起一份来批阅处理,可到了一半他又将笔搁置,似对王承恩说话又似自言自语。

    “今日一早,朕的注意力总是不能集中,如此心神不宁,倒是多少日子都没有过了。”

    王承恩的心里咯噔一下子,皇帝心神不宁可不是好兆头,没准……他赶紧打断了这种念头,又忙安慰着朱由检。

    “一定是连续几日未曾休息的缘故,万岁是时候睡几个时辰了,养足了精神,处理这奏章也事半功倍。”

    朱由检似乎就接受了王承恩的解释,双臂抻开,撑了一个大大懒腰。

    “说的也是,朕是该好好休息一阵……”说着又揉了揉眼睛,“这眼神也不济了,看东西总是影影绰绰……”

    咣当一声,不知是风还是小宦官,殿门重重的撞在了墙上,在本来寂静的大殿上发出了不小的动静。

    “万岁,万岁,山海关急报!”

    闻言之后,朱由检本来已经站起来的身子,竟然又一屁股坐回了椅子上,一种不详的预感油然而生。

    王承恩不满的瞪了那毛手毛脚的小宦官一眼,并没有出言训斥,接过他手中的军报之后,又赶了几步将军报进呈朱由检。

    “万岁……”

    朱由检翻开军报时,觉得自己的双手都有几分颤抖,坏消息太多了,以至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军报总会让他往坏处去想。军报展开后,朱由检看了几眼,便勃然大怒,一把将军报狠狠的摔在了地上,犹自不解气又狠狠的踩了几脚。

    “废物!无能!废物!无能!”

    朱由检反反复复的咒骂着这两个词,王承恩看在眼里又是一阵深深的叹息,肯定是山海关的仗又打败了,只不知这回要严重到何等地步。上一次,杨嗣昌将山海关外所有的堡寨城池都丢了,孙承宗经营了大半年的关宁锦防线毁于一旦,此刻皇帝暴跳如雷几至失态,形势比之前肯定要严峻的多。

    朱由检的失态并没有结束,堆积如山的奏章被他推了满地,口中含混不清,不知在说着什么。王承恩实在看不下去了,便俯身去捡拾被散落了满地奏章。

    “捡它作甚,还有用吗?都放那!”

    王承恩哆哆嗦嗦的停止了动作,又站了起来,他从皇帝震怒的态度中感受到了暴风雨前夕的紧张气氛。

    “山海关要失守了!去传阁臣来……”

    朱由检发泄完了,只觉得浑身似脱力一般,无力的坐在龙椅上。其实朱由检只是下意识的想要叫那些阁臣来,可他的内心中对此早就不以为然。就算那些老家伙们来了也是一个个推诿责任,装糊涂。但是诺大的天下若只由朱由检一个人事无巨细的打理,他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出几根钉子?

    所以,尽管无奈朱由检还是要用这些人,否则就算他累死恐怕也难以管理这诺大的天下。

    看着皇帝的情绪稳定之后,王承恩再一次俯下身来准备将地上散乱的奏章捡拾起来,直到捡到那封军报,却见它四敞大开,便偷瞄了几眼。结果却让他心惊肉跳不已。

    距离山海关最近的义院口失守了,这可非同小可。王承恩平素里没少跟着皇帝看这北面的地图,对长城一带的隘口了如指掌,更是深知义院口失守的严重性。

    义院口要害就要害在他距离山海关太近了,清军若是袭破义院口,清军主力就可以从此处长驱直入,然后从内部反攻山海关,断了山海关明军的后路,那么山海关可不就是要失守了吗?

    但也至少让王承恩稍稍安心下来,至少山海关还在大明朝的手中,一时半会应该还丢不了。

    再看瘫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检,王承恩硬着头破打算再安慰他几句。

    “万岁,这山海关在孙阁老手中,一时半刻肯定丢不了!”

    朱由检却道:“准备发天下兵马勤王吧,这才隔了不到一年,京畿两次遭了东虏进犯,这,这,朕还有何面目去面对列祖列宗?”

    “万岁,老奴却认为鞑子不会轻易进犯京师,他们很可能会围绕着山海关大做文章。所以,这一时半刻,京师当还是安全的。”

    “那又如何?山海关的后路被断了,早晚不保,眼下京师不会遭袭,却是迟早都会……”

    王承恩见朱由检如此悲观绝望,他伏地痛哭,泣不成声,再不知道该如何安慰眼前的大明天子。

    阁臣们陆续来了,对于山海关的战事也都已经有了耳闻,脸色都难看的像是死了老子,但在殿上却是一言不发。不是派了孙承宗去吗?怎么连孙承宗都没挡住东虏的进犯?还进一步丢了至关重要的义院口。

    但随即大家也就了然,孙承宗纵然才比诸葛,可身子毕竟是瘫了,身体不行便力不从心,很多事都可能无法尽数掌握,最终让东虏占了便宜也在情理之中。

    “圣上,当务之急是夺回义院口。”

    薛国观第一个站了出来,却只是空口白牙的说了一通,没什么实质性的建议。

    “夺回义院口?拿什么夺?你去吗?连孙承宗都不成,就不要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说些妄言!”

    张四知跳出来毫不留情的指斥薛国观,之所以现在肆无忌惮,是因为杨嗣昌在辽西惨败,若是洪承畴和孙承宗将山海关抱住,他或许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可现在山海关已经岌岌可危,失守想来也是早晚之事。那么,杨嗣昌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而杨嗣昌又是薛国观的后台,失去了后台的薛国观在张四知眼里便屁都不是。

    所以张四知才急吼吼跳出来,准备在皇帝面前给这厮穿穿小鞋。

    薛国观本就是泛泛之言,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建议。说实话,局面败坏到这个程度,他不认为谁还能力挽狂澜,整个大明最能打的军队几乎都在长城一线,又一一败给了更能打的清军。

    但是,他又不忿如此被张四知抢白的说不出话来,突然灵机一动想起一个人来。

    “谁说没有人?征西前将军山西镇总兵李信,就是最合适的人选!”

    张四知没想到薛国观将李信抬了出来,他现在是恨透了这个丘八武夫,岂能在皇帝面前说他的好话。

    “李信?先前圣上下旨让他去和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谁知道他是不是畏惧艰险躲在哪去了,让他来辽西解围,你去找他吗?”

    薛国观嘿嘿冷笑,反唇相讥。

    “张相找都没找,如何就知道找不到李信?还是你压根就不想救山海关?”

    “都住口,都别吵了,朕让你们来是出主意的,不是在这吵架,想吵架回家吵去!”

    朱由检的心情败坏到了极点,此时此刻,他的闹钟却也灵光一闪。迁都的念头就像深秋的野火一样,不可遏止的疯涨了起来。但是,迁都又谈何容易,当年成祖多么大的威望,又是马上皇帝,想要迁都北京都阻力重重,甚至功亏一篑。

    朱由检尽管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但对自己还是有几分自知之明,以他的威望和能力是绝对难以和成祖匹敌的,迁都南京简直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么多年以来,京师频频遭到东虏的进犯,他身为大明皇帝每次都要昭告天下兵马勤王,实在是不堪其扰。可若是迁都南京就不同了,整个直隶任其折腾,大明在南京稳如磐石,而且江南毕竟还没遭到战火的蹂躏,大明的军队也可以借机恢复元气,南京又距离中原进了许多,还能震慑在中原肆虐的流贼。

    此时,愣愣出神的朱由检已经没功夫理会丹墀下又吵了起来的群臣,呆呆的想着迁都的事。思来想去,朱由检都觉得迁都是将大明朝这盘大棋盘活的一个高招!心里想着,嘴上便不自觉的说了出来。

    “迁都……”

    声音不大,侍立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却听的一清二楚,顿时便被吓出一身的冷汗,直祈祷不要被下面的大臣听到。大殿上紧接着便鸦雀无声,王承恩心道坏了,还是被听到了。

    几位阁臣们望着御座上的皇帝,皇帝口中吐出的两个字虽然轻的很,但却清清楚楚的传入了他们耳朵里。

第四百六十二章 谁是奸细

    “迁都?万万不可,圣上万万不可!我大明北疆之所以多年来得以在鞑虏的铁蹄下能保全领土庇护百姓,全赖京师位于北疆之中心,这才没有上演多少前朝故事之悲剧!”

    发言的是范复粹,范复粹不同于其他几位阁臣,性格在内阁里出了名的耿介,并以直言敢谏而著称,他能在此时旗帜鲜明的反对八字还没一撇的迁都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由检也没想到自己会将内心活动在激动之下说了出来,一时间汗颜不已。但又不能矢口否认,因为这毕竟是出自他口,如果反反复复,岂不是颜面扫地,也只好捏着鼻子认下了这迁都之说。

    其实,不但是范复粹反对迁都,就连张四知,薛国观等人在心底里也不是不赞同迁都的。至少他们是不可能公开表态支持迁都的,否则这千古的骂名自不必说,假如张罗了一阵,迁都未成,主张迁都之人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就算迁都成功了,将来翻起旧账来,一样会成为背黑锅的靶子。

    所以,臣子们不论是谁提出了迁都,于他们自己,长远、眼前两计都是没有好处的。反对当然也在情理之中,更何况反对的越激烈,便越能在朝廷中为自己博得一个铮臣的美名。

    几位阁臣三番两次的劝说朱由检一定要打消迁都的念头,甚至拿出了大明朝的列祖列宗来压他。

    弄的朱由检不胜其烦,又有气没处发,他明明只是在心里想了想而已,岂料一时大意说了出来,突然惹出这节外生枝的麻烦。

    “让你们来,不是反对朕,指责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