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嫡门-第1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几年皇子陆续议亲,相信这几年大家有的是机会看到皇家娶媳的场面,杜相要让自家孙子去娶范太傅家那傻子孙女,那是人家的家事,大家看看热闹,热呵热呵也就过了,与己无关紧要,但武举春试就不同啦!

    虽然去岁武举初试,让不少期待一举翻身的人颇感失望,但落榜的人看到朝廷真重视武举,武秀才一路上去到武状元,让期待儿孙光耀门楣的人家,有了新的路子可走。

    从前大燕朝不是没有武举出身的武官,但是他们去到军中,与行伍出身的战友格格不入,他们虽有一身好武艺,擅于纸上谈兵,与死人堆里杀伐存活下来的上司或下属说不到一块儿去,就连麾下的兵众也指挥不动,遇到战事畏战的也有,因指挥不当吃败战而亡的也有,加上目不识丁的考不了武举,慢慢的参加武举的人越来越少,终至不了了之。

    因此皇帝在重开此次武举时,曾遭遇不少阻力,其中以富阳侯为首的反对声浪最显目,不过因为其女胆大妄为的行径,使得朝上的勋贵们就算不赞同皇帝重开武举,也不愿站到富阳侯身边去。

    毕竟他们可没有太后当靠山,惹恼了皇帝,可没有太后不惜装病来求情。

    因武举之事,杜、范两家订亲,因两个当事人都不在京城,很快就被大家抛到脑后去,武举春试之后就是殿试,皇帝派出御林军精锐下场与新晋武贡士们对打,获得全胜者点为武状元,依次为榜眼、探花,二甲赐武进士出身。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

    今科取中武进士及同武进士共一百二十六名。

    接下来一连串庆祝的活动中,怀王甚为积极与这些武进士们拉近关系,富阳侯与世子父子随侍怀王左右,皇帝冷冷遥望。诚王与其他几位皇子随侍皇帝身边,自然都看到了这一幕。

    散席之后,他往兰妃的景福殿去请安时,语带讥诮的道:“怀王殿下真是昏头了!父皇力排众议举办武举,可不是为了给他帮富阳侯拉拢人的,杨家父子也真敢,当天下人的眼都是瞎了不成?”

    兰妃轻笑,“真是难得,咱们瀚哥儿也会生气?”

    “儿又不是木头,当然是有脾气的。”诚王没好气的翻白眼。“对了!范家表妹和杜相的孙子订亲。您的贺仪可送去了?”

    “当然。”兰妃笑眯了眼,“可惜两个孩子都不在京里,对了,你父皇可说了前科的文进士们要怎么安排?”

    上一科的文进士们大都被皇帝分发到各地书院去考察,实际上皇帝还让他们去做旁的事。只是不好端到台面上来说,皇帝不说,诚王就算知晓一星半点,也不好宣诸于口。

    “母妃放心,是人才,自不会压着不用。”诚王轻声道,母子聊着聊着。诚王就说起了之前范太傅使人去查的一件事。

    兰妃听着怔忡了下,“十几年前?平辽侯当时紧随其父身边,他父亲若是在外打仗,他自是都跟着去的,怎么了吗?”

    诚王便与她说了丁筱清的事,兰妃闻言嗤笑了下。“若说此事,我倒是听太后身边的宫女听起过。”

    太后宫里有兰妃的人,诚王并不奇怪,太后最喜欢在各处安插她的人,一句长者赐不能辞。就算再不乐意被太后安插人过来,也只能乖乖领受,她爱用这招来对付人,皇后她们自然也有回敬的招数,太后宫里有皇帝的人,也有皇后的人,自然更少不了其他嫔妃的人。

    而能听闻到这种隐密事的,当是心腹了!

    “那个丁筱清真是秀宁郡主与旁人所生?”

    “嗯,她胆子一向很肥,老平辽侯那会儿还未封侯,她相中了平辽侯,可他是个庶长子,鲁王认为配不上他女儿,秀宁又哭又闹不是上吊就是绝食,鲁王妃逼不得已进宫求太后赐婚,你说这好不容易如愿以偿了!怎知好不了几年,平辽侯在外征战,她却在府里红杏出墙。”

    诚王对这位堂姑母并不感兴趣,“儿听说,此女在丁家时行为放荡,曾放话要嫁杜云寻。”

    见兰妃一脸茫然,诚王提醒她,杜云寻便是杜相次孙,兰妃想了下笑出声来,“我说呢!怎么会两个孩子都不在京里,阿昭都还没及笄,两家就急吼吼的给他们订亲呢!原来是怕秀宁认回女儿之后,想要横刀夺爱啊!”

    “谁想要横刀夺爱?”

    兰妃母子两一惊,回过头就见身着明黄常服的皇帝大步走进来,兰妃母子忙见礼请安,皇帝不在意的摆手示意她们坐下,“在说什么?”

    诚王便将适才说的事,说给皇上听,皇上听了冷笑,“朕道杨延喜这胆儿怎么这肥,原来如此,这杨氏女素来胆子大啊!怪道秀宁是这种脾气!太后亦然,亏得杨妃不像她们。”

    不像吗?

    兰妃和诚王不置可否,却不会与皇帝争辩,兰妃顺着皇帝赞了杨妃几句,“杨妃姐姐素来仁厚心慈,最是知书达礼的,太后常让臣妾要多跟杨妃学着如何孝敬她老人家呢!”兰妃语气轻柔吐气如兰,皇帝最喜她这般,只说人好而隐人恶。

    杨妃是不是真仁厚心慈?皇帝最心知肚明,从前杨妃就没少折腾兰妃,不过兰妃受委屈也从不跟他告状,只道是自己做得不好才会惹怒了杨妃。相比之下,老在皇帝面前给皇后、兰妃上眼药的杨妃就落了下乘。

    对于堂妹有个私生女寄养在丁家的事,皇帝要比其他人更早知道,鲁王沉迷在风花雪月中,但其子却不然,自幼即表现出不凡的志向,先帝就曾提醒过他,就是对鲁王也不得吊以轻心,人心隔肚皮,防人之心不可少。

    先帝在时,就派了暗探潜伏在鲁王父子身边,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秀宁郡主虽与世子不同母,但世子对同母兄弟都不如这妹妹亲近,无它,同母兄弟会与他竞争世子之位,日后更可能成为他大业的竞争者,但这个异母妹妹嫁了个好对象,平辽大将军长子,有平辽侯支持,他就多了军中人脉。

    当年平辽大将军父子陷于苦战,消息传回京城,原本偷情有了身孕想打胎的秀宁郡主便改了主意,想着瓜熟蒂落时用计弄成是早产即可混过去,若生得是儿子,那就是遗腹子,对她只有好处!

    却没想到,平辽军脱困,郡马砍了贼酋立了大劲,这时秀宁郡主要打胎已经来不及,只得生下来,然后假作小产把孩子送走,没想到那男人半途把女儿劫走,她派人追杀,等找到人时,孩子已经被送进丁家,以丁家十四女的身份养下来。

    她原是想派人杀了那孩子,可是那男人却甘愿受死,以保女儿一条命。

    兰妃以帕掩口不敢相信秀宁郡主竟曾想要致亲生女儿于死地!诚王面色淡淡,眼中却流露出惊异,皇帝暗点头,又道,“她保下这孩子的小命,却又派人去照顾她,不想让丁家人教养她的女儿!”

    “那这么大张旗鼓的去人?”

    皇帝冷声:“老平辽侯封侯之后,为其孙女与其得力部属之孙订下婚约,只是那个孩子不良于行。”

    “这……”兰妃讶然:“平辽侯的孙女可不止秀寜的女儿啊!”

    “是啊!但她打算用这个女儿为窦家女解决这桩亲事,一来可以让窦家认下这个女儿,二来还让平辽侯亏欠她。”

    诚王觉得自己脑子不够使,秀宁郡主先出轨在前,产下私生女在后,这要搁别人家,事情曝光不是休妻就是浸猪笼,偏他这位堂姑如此奇葩,竟然异想天开,以私生女代窦家女履行婚约,以此来转正她偷人所生之女!难道平辽侯会生生咽下这口气不成?

    兰妃沉吟良久却是笑了出来,“那阿昭她们根本不必急着订亲嘛!”

    皇帝也笑了!“原来如此,朕还道他们二老怎么会这么急着给两个孩子订亲,朕记得那个小胖丫头还没及笄呢?”

    “父皇就记得阿昭胖?”

    “那丫头是胖啊!圆滚滚的,他们姐弟一斗气,嘟着嘴的样子,就像是小笼汤包!”

    诚王笑,“父皇,他们两都长大啦!抽条了!可不胖了!”

    “是吗?”

    慈和宫里,太后正在叮嘱富阳侯夫人,“你要有空就多去看看她,她一个人在庵里,日子肯定不好受!”

    “娘娘说的是。”富阳侯夫人垂眼应下,心里的苦却说不出来,小女儿恨毒了延喜,定要置她于死,命人把延喜接走后,她们就不知延喜如今是生是死,大媳妇苦求自己,请她一定要问明延喜的下落,可是让她怎么问出口?怎么开得了口?

    她也不知当时为何会忘了丈夫的交代,撺掇着太后将德惠和延喜一起许给怀王,手心手背都是肉,她顺了大女儿的意,却失了小女儿的心,而延喜更是狠狠的甩了她小姑姑一巴掌!

    如今延喜下落生死不明,唯一知情的杨妃不肯说,她只能在太后面前粉饰太平,根本不敢跟太后挑明了说。

    “对了!秀宁那女儿及笄了吧?哀家记得,老平辽侯好像给她订过亲?”

    ps:  先上草稿。。。。

第三百三十二章 扑朔迷离的婚约 一

    京城平辽侯府正房花厅里,平辽侯夫人秀宁郡主正忙着料理家务,花厅外的抄手游廊里,等着交差、回事或领差的仆妇们,三三两两聚集在一块儿交头接耳。【本书由】

    如今是老平辽侯庶长子承爵,老侯夫人带着病弱的嫡子退居京外别院,庶出的几房也依礼分了出去,如今这平辽侯府便由平辽侯夫妻当家,只不过平辽侯长年随父征战四方,对庶务不上心,全交由妻子做主。

    平辽侯与妻育有一子一女,另有四名庶子,因仅有一女,故素来最是疼宠,窦静娴生的秀美又承袭外祖父好舞文弄墨的脾性,素有才女之名,按说这样的家世,应是求亲者众才是,奈何及笄至今,只有人试探过一两回,就再无下文。

    秀宁郡主急坏了,心道定是公爹当年战场许亲惹的祸。

    心不在焉的料理完家事,秀宁郡主扶着丫鬟的手回了内室,才坐不到一会儿功夫,就听人通报,大小姐过来了。

    年方十五的窦静娴满脸怒色犹未退,秀宁郡主朝左右施了个眼色,大丫鬟们拉了窦静娴的丫鬟一道儿屈膝福礼退了下去,秀宁郡主才拍拍身边坐榻让女儿坐,“这是怎么了?谁惹咱们家大小姐生气啦?”

    “娘,祖父是不是真把我许给了南靖伯家的瘸子了?”窦静娴委屈的看着母亲。

    秀宁郡主叹了口气,道:“你听谁胡说了?”

    “还不是娆儿她们!”窦静娴口中的娆儿,指的是三房的嫡女,若不是太后横插一杠,如今窦府当家的应是她的父亲才是。

    窦静娴毕竟还小,闺中少女怀春,谁人不想嫁个文采斐然的才子?或是英勇豪迈的英雄?抑或是得皇帝青眼有加的才俊?但是谁都不想要嫁个不良于行的瘸子!就算是南靖伯的嫡长子又如何?他手无缚鸡之力,甚至不良于行,别说领兵,就是如常人行走都不成!

    生来就是被捧在手心里娇宠大的窦静娴压根不愿嫁。南靖伯不及她爹战功赫赫,不然皇上怎么会让她爹承了爵,而不是她那嫡祖母生的嫡子呢?她娘是皇室郡主,外祖父是皇上的小叔父呢!自己出身高贵。凭什么要她嫁个瘸子?

    “娘!祖父当年战场许亲,到底是怎么说的啊?”窦静娴摇着她娘的手臂,摇着秀宁郡主一阵头晕,她不由沉下脸,“你这孩子瞎闹什么?人家说两句,你就听风又是雨的,娘是怎么教你的?你把她当回事儿,说什么都放在心上,落到外人眼里,本来没的事就变成真的啦!”

    秀宁郡主这厢殷殷教女。那边被窦静娴丢在花园里的堂姐妹们,却是愤愤不平,“什么嘛!接咱们来,说没两句话,就把咱们撂在这儿。自个儿跑了!还真是有教养啊!”

    因为秀宁郡主为宝贝女儿,向太后求了两个教养嬷嬷来府里当供奉,窦静娴娇气,学了几日就闹着不肯学,其他几房的妯娌们见了眼热,你不愿学,那就请嬷嬷们教咱们家的孩子啊!

    窦静娴恼了。宁可让嬷嬷们白领俸,也不肯让她们去教其他人,后来更时不时的刺这些姐妹们没学规矩不懂礼。

    “娆姐儿都是你啦!没事跟她说莫家那个瘸子干嘛啊!”从前老侯爷还在时,其他房的姐妹们对三房的嫡女窦静娆甚是客气恭敬,现在承爵的是大房,三房虽是嫡出。但没有爵位,不过是与她们的父亲一样罢了!

    这些女孩们对三房的窦静娆就不再如从前那样恭敬。

    窦静娆垂下眼轻笑,“你们也别说我了!难道你们就乐意嫁去莫家?”

    当然不愿意!要是嫁南靖伯家其他儿子,倒也罢了!嫁那个小瘸子?啧!日后那伯位没他的份,他又不良于行。尚得仰赖其他兄弟养活他呢!如何养妻活儿?

    本来闺中少女不识愁,但是祖父过世,爵位虚悬良久,最后是大房得利,三房虽没得到爵位,但老侯夫人嫁妆丰厚,三房日子过得可比她们几人家里富裕许多。

    再说到亲事,没分家她们都是侯府千金,虽然承爵的不是她们的父亲,分家后,她们是平辽侯旁支的千金,愿与她们结亲的人家降了不止一个档次。

    二房的姑娘就曾听到她娘与心腹叹息,早知道就该趁老侯爷还在时,把她们兄妹的亲事给定下来,原以为十拿九稳的婚事全都变卦了!

    小姑娘们正抱怨着,远远的传来一阵喧哗声,窦静娆使丫鬟出去瞧,原来是大房的嫡子窦建辅领着友人进园里来玩。

    听丫鬟们回报后,窦静娆啐了一口,领着丫鬟们匆匆离去,其他人也尾随其后,才走不远,就听到男子高声调笑,还有人喊着,“不是说有美姑娘吗?怎么都不见人啊?窦兄弟,不带你这样哄人的啊!”

    “就是,就是啊!窦兄弟,要不是你说家里有美姑娘可瞧,咱们在外头喝得好好的,何必上你家里来?呃!”说话的人打了个酒嗝,旁边几人醉言醉语附和着。

    走在最后的窦静梅红了脸,不知是气的还是给羞的,扯着丫鬟的手走得飞快。

    回家之后,众女纷向长辈们告状。

    南靖伯府里,南靖伯夫人正掏着帕子拭泪,“孩子,不如,不如咱们就别去了,好不?”

    “娘,难道您不想看孩儿健健康康的,如常人一般?”坐在临窗炕上的少年耐心的问道。

    南靖伯夫人垂首拭泪,旁边一壮硕少年得了炕上少年的示意,忙上前哄着:“娘,大哥自来是有福的,是大护国寺的方丈住持跟你说的,记得吧?当年大哥染病濒危,还是大和尚出手相救的呢!”

    “我记得,我当然记得。”南靖伯夫人嗔道,“我就是舍不得呗!不如,娘跟你一道儿去!”

    “娘,您别闹了!我是去求医,您那能跟我一道儿去!再说府里老夫人还病着呢!”

    南靖伯夫人听儿子说到婆母,立时一悚,莫夫人出身一般军户。当年嫁给南靖伯时,他不过是一百户,谁知道莫老将军跟着老上司,一步步高升。老夫人出身没落的世家,骨子里就瞧不上媳妇的粗鄙,婆媳本就是天敌,成日里磨擦不断。

    “可是你一个人,我不放心啊!”南靖伯夫人拉着长子的手道。

    “原来在娘心里,儿子不算人喔?”壮硕少年嘟着嘴撒娇,逗得南靖伯夫人失笑,母子三人又说了一阵,就闻老夫人的丫鬟来请夫人,道是有客来。莫夫人才匆匆离去。

    “大哥,这药谷传人真的这么灵验?能治好你的腿吗?”

    “不知道,我这双腿好不好,也就这样了!我倒是比较想去拜会严先生,你看那幅画。”他示意弟弟将画案上的画卷展开。

    莫宇瀚看了一眼惊呼。“这是日前尤先生拿来的那幅画?”

    “嗯,先生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诚王那儿借来的。”

    这幅画就是当日拍卖会募善款其中一幅,是严池与单珏城等人所绘,众人画风各有不同,却奇妙的融于一幅图中,莫宇浩因腿疾不良于行。平日无甚消遣,就是作画自娱,其父见状便请了京中大画家尤先生来教画。

    这回也是尤先生得到消息,药谷传人上回展神迹后就消失了,可听说最近他又回到湖州地界,尤先生对于得意门生不良于行。深感遗憾,听说傻儿也能得愈,便想请严池引见,好为莫宇浩治腿疾。

    莫宇浩不忍拂了先生好意,也想借机出京去长长见识。这才跟祖母求了允他出京求医。

    老夫人虽不喜媳妇,但对长孙还是很疼的,多年来这孩子一直很消极的不愿让大夫诊治,现在总算想通了,她又怎会拒绝,再见他二弟自告奋勇相陪,老人家心里只有高兴,只是离情依依,孙子们还没出门,她就先思念成疾啦!可着劲儿的折腾媳妇。

    范安阳姐弟到严家时,严筠正指挥人收拾院子,看到她们姐弟来了,也没空招呼,让她们直接进画室交作业去。

    一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