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国策-第9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R蛭恐频缗龈扇畔低郴岫越⒍永锏姆揽照浇⒐钩苫倜鹦缘挠跋欤慈梅揽照浇⑸ナ蚍揽漳芰Γ缘鹊矫拦>墓セ骰旱酱锏氖焙颍诵枰愿禞…22战斗机组成的空中防线之外,几乎不用考虑舰队防空战舰的影响,也就能让攻击效率最大化。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主力舰队仅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进行抵抗,在美军接二连三的攻击面前,肯定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反击,也就无法让900千克级电磁炮发挥威力。
显然,这就是美军的如意算盘,用持续不断的打击拖垮第一主力舰队。
问题是,第一主力舰队肯定没有这么脆弱。
可以说,这场战斗最直接的反映出了主力舰没有配备区域防空系统的主要原因。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斗让外界知道了“秦”级主力舰的的强大拦截能力,即被共和国海军命名为“梅杜沙”的新式拦截系统。
用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来为这套系统命名,足见其特殊性。
从这个名字,也大致能够猜出其作战原理。整套系统的核心是一种被称为“智能反射球”的能量分配与控制设备,作战时,在接到舰队防空警报,并且估算出舰队的区域防空系统无法拦截全部来袭目标,而且剩余目标超过主力舰末段拦截系统的最大拦截能力之后,主力舰上的中央计算机就会启动“梅杜沙”,首先将“智能反射球”发射到大约20000米的高空。因为“智能反射球”上配备了动力系统,以及高精度的方位控制系统,所以能够伴随战舰活动,并且一直呆在战舰的头顶上空。在目标进入拦截区域之后,主力舰启动中央激光发生器,并且将激光束投向“智能反射球”,利用电压控制的透光度高达99。9999%的高透明度可塑透镜,“智能反射球”能够将激光分导、并且反射到各个方向上。从理论上计算,在交战距离为50公里的情况下,该系统最多能够同时拦截120个目标,而且拦截目标的数量将随着交战距离缩短而增加。比如在30公里的时候就能拦截150个目标,缩短到10公里则能拦截200个目标。按照一个拦截周期为2秒钟计算,从50公里处开始拦截,能够在被导弹命中之前拦截大约400个目标,加上战舰本身的末段拦截系统,1艘主力舰能够在一次交战中拦截600个以上的目标,而要攻击由8艘主力舰、16艘巡洋舰、16艘多用途驱逐舰与16艘反潜驱逐舰组成的舰队,而且歼灭该舰队,就得保证在突破舰队区域防空系统后,还有至少6000枚反舰导弹可用。哪怕只要重创4艘主力舰,使舰队丧失持续作战能力,也得为最后阶段的攻击准备2500枚反舰导弹。
毫无疑问,没有哪支舰队拥有如此强大的制海能力。
正是如此,共和国海军也就没有必要为主力舰配备区域防空系统。
当然,“梅杜沙”也不是万能的,比如其“智能反射球”就需要提前30秒发射,因此必须得到具备区域防空能力的防空战舰掩护,单独活动的主力舰很容易遭到攻击。更重要的是,“梅杜沙”只具备防御大气层内目标、而且是对能量武器敏感的目标的能力。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只能拦截比较脆弱的反舰导弹,而不具备拦截速度快得多、而且受能量武器影响不大的炮弹的能力。从理论上讲,当时也没有任何一种防空手段,能够十分有效的拦截大口径电磁炮的炮弹。
从整场战斗来讲,“梅杜沙”系统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让第一主力舰队在顶住了美军志在必得的第一轮攻击之后,不但没有沦落到只能用强制电磁干扰系统自卫的地步,还获得了非常宝贵的反击机会。前面已经提到,在舰载航空兵发起攻击的情况下,从第一架战斗机起飞到导弹进入攻击战舰的范围,大概需要1个小时20分钟,而在这个时间段内,主力舰能够航行100多公里,把交战距离缩短到1350公里左右。
实际情况是,在对付航母的战斗中,完全没有必要将距离拉得这么近。
6点25分,也就是战斗开始后55分钟(遭到美军导弹攻击后大约40分钟,第一主力舰队在距离美军第32舰队(位于3支战斗舰队的最前方,第31舰队在其左后方,第33舰队则在其右后方)大约1370公里的时候,第一主力舰队的反击行动开始了。与雅浦海战时的情况一样,率先开火的不是主力舰,而是舰队里的护航战舰,而且投射的也不是炮弹,而是“侦察炮弹”。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第一主力舰队可以要求跟在后面的第三舰队提供航空侦察,即派战斗机去摸清楚美军舰队的情况。因为J…22的最大飞行速度比美军的战斗机快得多,而且其弹舱内可以携带侦察设备(J…22保留弹舱的主要原因就是为了携带侦察设备,所以有足够的能力执行战术侦察任务。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暂且不考虑侦察机能否突破美军的舰队防空网,就从时间上来看,速度再快的飞机也比不上炮弹吧。
问题是,第一主力舰队没有在投射侦察炮弹之后立即开火。
以当时的情况,第一主力舰队肯定有把握一举打垮第32舰队。8艘主力舰对付3艘航母,而且射程差不多就1350公里(从投射“侦察炮弹”到进行第一轮炮火打击,肯定有几分钟的间隔时间,而两支以70节的速度相向航行的舰队,能在这几分钟内将距离缩短几十公里),1轮齐射就能让3艘航母丧失活动能力,第二轮齐射就能让3艘航母成为漂浮在海面上的铁棺材,最多只需要3轮炮击就能击沉3艘航母,甚至能够让第32舰队里的护航战舰为之陪葬。
第一主力舰队没有开火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第32舰队过于渺小。
准确的说,是时间非常充足。
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第一主力舰队的巡洋舰与多用途驱逐舰又开火两次,分别向第31舰队与第33舰队投射了“侦察炮弹”。因为当时第33舰队距离第一主力舰队在1450公里以上,所以变相证实了“侦察炮弹”超过1500公里的最大射程。
直到6点40分,第一主力舰队里的8艘主力舰才打出了惊天动地的第一轮齐射。
从这时候开始,8艘“秦”级主力舰以每轮20秒(每门炮投射15枚炮弹)、间隔1分10秒(这是加速器冷却的必要时间)的方式,连续打了6轮齐射,在6点49分的时候停止开火,再次转入舰队防空作战。
从时间上看,第一主力舰队的攻击时机把握得非常准确。
就在舰队转入防空作战的时候,美国海军舰载战斗机的攻击也到来了。因为提前1分钟进入防空状态,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再次启动“梅杜沙”系统。更重要的是,在主力舰开火的时候避开的护航战舰也有足够的时间进入“梅杜沙”系统的掩护范围,避免遭到美军反舰导弹的攻击。
借助“梅杜沙”系统的保护,第一主力舰队再次避免了灭顶之灾。
毫无疑问,美国海军第三舰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只有6轮齐射,投射的炮弹加起来也就4320枚,总吨位不到4000吨,还比不上美国海军舰载航空兵投射的反舰导弹,但是打击效果却不可相提并论。在美军战斗机投射的反舰导弹接二连三的被击落的时候,3支战斗舰队里的9艘美军航母也遭遇灭顶之灾,而且连抵抗的机会都没有。
可以说,短短9分钟的炮击,凝聚了共和国海军数十年的心血。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美国海军安排了岸基航空兵参与战斗,而且岸基航空兵没有与舰载航空兵一起投入战斗,让第一主力舰队在抵抗了美军舰载战斗机的攻击之后,还不得不抵抗来自岸基航空兵的攻击,从而无法赶在美军舰队疏散撤退之前进行补充攻击,美国海军第三舰队损失的就不是9艘航母,而是全部主力战舰!
设想一下,如果第二主力舰队也在战场上,而且参加了战斗,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当然,这场战斗之后,美军第三舰队已经成为历史。
第97章 高消耗战争
如果说第二主力舰队完全没有机会,也不完全正确。
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美军第三舰队与第一主力舰队交战的时候,之前向南规避的第34舰队收到了命令,开始转向北上,与第二主力舰队的距离一度缩短到2000公里以内。根据双方的作战记录,在2日清晨的时候,双方的距离甚至只有1500公里,也就是进入了大口径电磁炮的有效射程。非常可惜的是,因为一些不可预料、也不可控制的因素,两支主力舰队错过了决战的机会。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最大问题还是出在战场信息上。
按照共和国海军的作战记录,第一主力舰队与美军第三舰队遭遇的时候,张雪峰首先想到的就是第34舰队在离开惠灵顿之后,从新西兰南部海域转向西进,已经与第三舰队会合,并且就在战场附近。受此影响,在第一主力舰队与美军第三舰队交战的时候,张雪峰调整了防空作战,抽调了一批J…22战斗机向南进行扩散侦察,并且让第一主力舰队在炮击美军第三舰队之前做好了遭到突然打击的准备。受此影响,第一主力舰队才在6点40分,也就是最后关头才向美军第三舰队开火,而且6轮齐射均按照最低标准进行,不然的话,在战斗结束之前,也不会让护航战舰用重型反舰导弹击沉那几艘被美军抛弃,却没有能够立即沉没的美军航母。
毫无疑问,这一担忧,也对第二主力舰队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影响。
虽然在6点30分左右,第34舰队就在第二主力舰队南面大约1600公里处,而且已经转为北上,但是第34舰队与第二主力舰队都保持无线电静默状态,而且都没有被对方的侦察力量发现,也就不可能知道对方的准确位置,甚至不大可能知道对方的大概方向。正是如此,在张雪峰调整战术安排的时候,第二主力舰队接到命令,把航向又正南转到西南,即向第一主力舰队靠近,准备在第一主力舰队遭到打击之后进行还击(此举至少证明,“唐”级主力舰配备的大口径电磁炮的射程要比“秦”级的远得多)。虽然在这个时候,第34主力舰队仍然在向北航行,准备偷袭共和国舰队,并且在6点50分的时候把与第二主力舰队的距离缩短到了1600公里以内,但是在6点50分,即美军第三舰队的3支作战舰队同时遭到打击,而且全部丧失航空作战能力的情况下,美军指挥官不得不下达撤退命令,让第34舰队放弃了北上包抄行动,转为向南规避。到这个时候,就算张雪峰有理由相信,第34舰队没有出现在可以打击第一主力舰队的海域,也不大可能知道第34舰队的具体位置,更不可能知道,如果让第二主力舰队继续南下,并且在6点45分到6点50分之间用“侦察炮弹”搜索南面海域就能发现第34舰队,并且在第一主力舰队让护航战舰用反舰导弹击沉美军航母的时候,取得更为重大的胜利。
不得不说,这确实很遗憾。
要知道,如果能够把握住机会,哪怕是重创第34舰队,共和国海军也能在2月2日夺得西南太平洋的绝对制海权,并且让美国海军做出放弃澳大利亚与新西兰的战略决定,从而使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变得更加轻松。
当然,这种惋惜并不能改变结果。
实事求是的讲,在“诺福克海战”(海战中,双方交战舰队距离诺福克岛最近)中,共和国海军能够一举歼灭美军第三舰队的主要航空作战力量,让第34舰队在西南太平洋上失去存在的价值,已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胜利了。如果算上共和国海军为此付出的代价,即仅仅损失了几十架战斗机,更加有理由相信,这是一场从战术到战略层面都获得了重大胜利的海战。
只不过,张雪峰不是那种见好就收的人
2月2日白天,共和国海军舰队一直在搜寻第34舰队。
虽然张雪峰坚信第34舰队就在附近,而且侦察机的速度比战舰快得多,但是等到他派出侦察机的时候,第34舰队已经南下了2个小时,与第三舰队的距离超过了2500公里,早就离开了侦察机的搜索范围。
直到2月4日,共和国海军才从情报部门截获的一封电报中得知,第34舰队在坎贝尔岛之后,经安蒂波迪斯群岛前往塔希提岛的帕皮亚。虽然情报中提到,第34舰队很有可能在帕皮亚停留一段时间,而“长滩”级主力舰的最大速度只有60节,所以张雪峰可以派出2支主力舰队去追击第34舰队,但是此时登陆新西兰岛的作战行动已经提上日程安排,张雪峰把精力放到了要不要打新西兰上,即竭力主张直接攻打斐济群岛,仅用战略轰炸来削弱新西兰的军事价值,也就没有派舰队前去追击第34舰队。
事实上,当时已经有情报证明第34舰队将返回夏威夷,并且编入第五舰队,在“诺福克海战”之后撤回澳大利亚的美军战舰也很有可能陆续撤往夏威夷,即美国当局已经做出了放弃澳大利亚的战略决定,只是暂时还未公布。如此一来,在共和国海军还没有将进军夏威夷提上日程安排的情况下,也就没有理由分兵追击第34舰队。更重要的是,第34舰队到达帕皮提就将得到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而追击的共和国舰队却很难得到空中支援,因此要冒很大的风险。
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当局首先要决定的,就是要不要攻打新西兰。
虽然从纯军事角度出发,攻打新西兰的难度要比攻打澳大利亚低得多,而且占领新西兰的意义不比占领澳大利亚低多少,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共和国军队必须为攻占新西兰付出巨大的代价,还得花上足够的时间。如此一来,在美国已经打算放弃澳大利亚、而且打算放弃整个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情况下,为此投入巨大的兵力,并且花上几个月、甚至1年以上的时间,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连张雪峰都看得出来的问题,裴承毅不可能搞不清楚。
共和国进军西南太平洋的目的不是为了占领几块土地,到21世纪中叶,也没有哪场战争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前面多次提到,对共和国来说,必须进军西南太平洋的原因只有一个,即消除侧翼威胁,为横跨太平洋打下基础。
从这个角度出发,要不要占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就得由实际情况决定。
实际情况很清楚,那就是没有必要占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
从军事层面讲,通过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让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丧失军事价值同出兵占领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没有任何差别。
当然,这里存在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共和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根基。
虽然从理论上讲,新喀里多尼亚与瓦努阿图(在诺福克海战之后宣布向共和国开放领土与领空,并且为共和国的军事行动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可以成为共和国对澳大利亚与新西兰进行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的基地,而且两地也有足够的空间部署数千架轰炸机,以及支持数支封锁舰队,但是不管怎么说,新喀里多尼亚是法国的海外省,而瓦努阿图则是受法国的影响才与共和国合作。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比如长期的战略封锁与战略轰炸导致人道主义灾难,使共和国的战争行为受到国际社会谴责,法国当局就很有可能变调,不再支持共和国在西南太平洋上的军事行动。即便在战争期间,法国不大可能与共和国背道而驰,但是也会因此对共和国的军事行动产生影响。总而言之,从长远考虑,共和国海军肯定有必要在西南太平洋上获得一处拥有绝对自主权的根据地。
从地理位置上讲,最理想的就是斐济群岛。
苏瓦(斐济首都)距离悉尼3200公里、距离惠灵顿2600公里,虽然要比努美阿稍微远一点,但是对于作战半径上万公里,即便在满载情况下也超过了7500公里的战略轰炸机来说,这点距离根本算不了什么。占领斐济群岛之后,共和国海军就能在新喀里多尼亚部署护航战斗机,让天军把轰炸机部署在斐济群岛,从而让原本计划用来支持护航战斗机的海上基地参加其他方向上的作战行动。从整个太平洋上的战局来看,共和国海军还可以以斐济群岛为基地,进军南太平洋。哪怕南太平洋上没有几座值得攻占的岛屿,部署在斐济群岛上的远程海上巡逻机也能监视东面数千公里的海域,让美国海军无法向新西兰派遣舰队,更不可能派遣船队。也就是说,斐济群岛本身就是封锁西南太平洋的战略要地。综合这些的素,共和国海军没有理由不占领斐济群岛。
当然,在是否攻打斐济群岛的问题上,最关键的还是要为此投入多少兵力。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英联邦国家没有多少军事力量,而且在西有澳大利亚、西北有所罗门群岛、北有图瓦卢群岛与吉尔伯特群岛的情况下,美军没有多少理由在斐济部署重兵,等到美国当局认识到斐济已经成为战略要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向斐济增派兵力了。也就是说,攻打斐济群岛算不上艰难的事情。但是从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来看,攻打斐济群岛的难度不会比攻打新西兰低多少。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军情局的这份情报,让裴承毅在战略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