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8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实上,早在中东战争之前,林啸雷就发现了共和国海军的不足。

2037年刚刚当上总参谋长的时候,林啸雷就启动了“重庆”级航母的建造工程,并且连续5年在该项目上投入巨资。

可以说,“重庆”级航母就是共和国海军的希望。

这种原先被确定了“北京”级航母的第三批次(第二批次为3艘“上海”级航母),没有多少新意的超级航母在30年代前5年经历数次修改,最终在林啸雷手里(2035年进入总参谋部的时候)被彻底雅翻,演变成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超级航母,足以说明“重庆”级航母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级确实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超级航母。

“重庆”级在2040年定型时,标准排水量已经由最初时的90000余吨提高到17500余吨,几乎番了两倍,导致排水量剧增的主要原因就是采用了“双侧斜通甲板”与“全封闭式舰体结构”。

“双侧斜通甲板”容易理解,就是在舰岛两侧各有一条供舰载机降落的斜角甲板(甲板前端设有弹射器,因此也可以是起飞区),并且将原先设在舰岛前方的起飞区扩大,以容纳更多的弹射器,而在舰岛后方两条斜角甲板之间则是舰载机的停放区,并且用来布置通往机库与弹药库的升降机(在舰岛两侧与降落区的前端也设有升降机)。因为采用了三体冲浪船型,舰体的主要部分都在海面之上,而且最大航行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70节,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空气阻力(70节相当于每小时130公里,空气阻力已经非常明显),所以航母的飞行甲板设计成了五边形,或者说是切掉了一个锐角的菱形。这么设计除了能够降低空气阻力之外,最大的好处就是增大了飞行甲板的可用面积。

虽然按照共和国海军的标准,即便在战时,也只能将30%的舰载机放置在飞行甲板之上,即机库要能容纳70%的舰载机。按照这一比例计算,“重庆”级航母的甲板面积远远超过了需求(在不影响舰载机起降的情况下,飞行甲板上可以停放与机库容纳能力相当的舰载机),但是相对宽广的甲板面积不但能够提高航空作业效率,还能为今后的升级改造留下足够的空间。

事实上,“双侧斜通甲板”并不新奇,21世纪初,美国海军启动CVM…78项目时,就有过类似的设计方案,只是当时航母船型的设计相对保守,而且美国海军认为没有必要建造排水量超过10万吨的超级航母,也就没有采用这一设计方案。在设计“杰弗逊”级航母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方案,因为当时美国没有足够强大的动力系统,无法确保让15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达到45节的最大航速,而且还得为战舰上的自卫系统留出足够多的电能,所以该方案也被废弃。

与以往的超级航母相比,“双侧斜通甲板”的最大好处就是提高了航空作业效率。

按照“重庆”级航母的设计指标,在仅采用6台弹射器的情况下,可以依靠更加合理的航空作业将舰载机的出动效率提高1倍以上。因为降落区增加到2个,而且可以以交替的方式接收返航的舰载机,所以回收作业的效率也能提高1倍以上。如此一来,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重庆”级航母的航空作业效率就是“上海”级的2倍。因为获得了更高的最大航行速度、更加宽敞的机库与飞行甲板等等因素,所以“重庆”级的实际航空作业效率是“上海”级的3倍左右。即便拿吨位做对比,“重庆”级的航空作业效率也是“上海”级的1。5倍。

使用“双侧斜通甲板”的关键就是动力系统与建造舰体所用的材料。

虽然“重庆”级采用了“三体冲浪船型”,最大限度的降低了航上行阻力,但是要让1艘排水量高达175000吨(满载时更是高达210000吨)的超级航母以每小时130公里的速度航行,即便推进系统的转换效率高达70%(磁流体推进系统的极限),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1200兆瓦,也就是相当于1座150万人口的大城市的日常电能需求量。如果按照“上海”级的标准,即用2座可控聚变反应堆,单座功率都得超过600兆瓦。如果算上航母上各种系统、特别是自卫系统对电能的需求,反应堆的输出功率必须超过800兆瓦,而要为今后改进留余地,最好超过1000兆瓦。虽然在民用领域,可控聚变核电站的起始功率都在1000兆瓦以上,但是在军用领域,直到2040年可控聚变反应堆的输出功率才突破1000兆瓦,“重庆”级也正是在这一年正式定型。因为没有类似的动力系统,所以美国海军直到2044年才启动了与“重庆”级类似的超级航母建造工作。

与动力系统相比,最关键的还是舰体承力结构用的材料。虽然高强度合金问世后,很多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2030年的时候就有人预测,如果高强度合金能够大批量生产,至少在理论上可以建造高度超过2000米的摩天大厦。问题是,高强度合金一直没有能够实现量产,价格贵得出奇。正是如此,虽然“重庆”级是第一种大规模使用高强度合金的大型战舰(高达7500吨,相当于3000辆DZ…31D型主战坦克的用量),但是这些高强度合金没有用来制造装甲板,而是用在承力结构上,即用来支撑重达14万吨的水上结构。因为高强度合金的价格过于昂贵,所以只用来加强承力结构,而不是用来制造整个承力结构。美国在“超级航母”的造舰赛跑中落后共和国好几年,除了前面提到的动力系统功率不够高之外,与高强度合金产能不够也有很大关系。

要知道,在2044年之前,美国至少有3家高端冶金厂投产。

实际上,意义更大的还是“全封闭式舰体结构”。

航母诞生初期,英国海军根据北大西洋上的气候条件,不惜牺牲航母的载机能力,采用了封闭式机库,并且取得重大成功。二战后,几乎所有小型航母都采用了封闭式机库。而美国海军青睐的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采用的都是开放式机库(又被称为半封闭式机库),从而使超级航母的舰体结构基本定型。

事实上,2015年后的很多战争都证明,开放式机库绝对是灾难的根源。

问题是,要想回到封闭式机库的老路上来,首先就得解决材料问题。要知道,排水量在10万吨以上的超级航母所面临的结构问题,绝对不是二战中那些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的航母所能比拟的。进入21世纪30年代之后,随着航母的排水量继续提高,最大航行速度由30节提高到45节,再提高到70节,对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就使得采用封闭式舰体结构变得十分困难。

当然,封闭式舰体结构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安全问题。

要知道,航空燃油很容易挥发,如果不能及时排到舰体外,就很容易爆炸。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的“列克星顿”号航母就是由于航空汽油挥发后爆炸而沉没的。虽然现代航空燃料的安全性高了许多,但是总存在安全隐患。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就是彻底淘汰化石燃料。

“重庆”级航母的配套舰载机根本就不是J…16与J…17系列,而是传说中的J…X与J…Y。

虽然J…X(重型制空战斗机)与J…Y(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发工作并不顺利,甚至很有可能难产,但是共和国海军并没因此推迟“重庆”级航母的建造工作,而是通过增设强力排风机与自动灭火系统来解决航空燃料易燃易爆产生的安全问题。

不可否认,“重庆”级的设计思路没有错。

根据共和国海军提出的设计指标,“重庆”级航母的抗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至少是“上海”级的5倍。排除增大排水量带来的好处之外,采用“全封闭式舰体结构”为提高抗打击能力与生存能力提供了最大的保障。

印度战争与中东战争均已证明,10万吨级的超级航母在现代反舰弹药面前脆弱不堪。

虽然增大排水量,改善舰体内部结构能够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如果能够采用更多的高强度合金,也能大幅度提高战舰的生存能力,但是从效费比上看,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采用“全封闭式舰体结构”。

当然,这种舰体结构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是共和国海军的秘密。

用共和国海军为了争取到建造经费,对“重庆”级航母进行宣传时的话来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级大型战舰。

重要的是,谁也不敢怀疑“重庆”级航母的作战能力。

2043年,“重庆”号在江南造船厂开建的时候,林啸雷亲自出席,操纵吊车铺下了第一根龙骨。4年之后,“重庆”号完成船台建造工作,在江南造船厂下水的时候,已经离任的林啸雷再次主持了下水仪式,亲自将这艘灌注了他毕生心血的超级战舰送入了长江口的万倾波涛之中。如果一切顺利的话,“重庆”号将在2052年完成舾装,在2053年初正式交付给共和国海军。只要林啸雷还健在,肯定由他主持服役与交舰仪式。

2047年的时候,就有很多西方新闻媒体宣称,“重庆”号下水,标志着共和国海军正式超过美国海军,成为全球第一海军。

虽然这话有点偏颇,毕竟从规模上讲,2047年的共和国海军还远不如美国海军,而且“重庆”号建成服役时,美国海军的新一级超级航母也差不多快建成了,但是从“重庆”级航母产生的深远影响来看,绝对是共和国海军赶超美国海军的重大标志。随着“重庆”级航母的建造工作全面铺开,共和国海军超越美国海军,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当然,一支真正强大的海军,拥有的不仅仅是足够强大的航母!

第35章 发展方向

以航母为核心,不等于以航母为一切。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唯一在舰队实力方面追上了美国海军,并且在战争中重创过美国海军的海上力量,共和国海军从一开始并不是以航母为核心,而是把潜艇当成了海军的头号力量。21世纪的几场经典潜艇战都与共和国海军有关,而且所有重大战果都是共和国海军潜艇取得的。可以说,潜艇兵在共和国海军中的影响力根深蒂固。林啸雷出任海军司令与总参谋长之后,共和国海军仍然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战斗力最强的水下舰队,而且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潜艇官兵。

问题是,在林啸雷的“大海军”战略中,潜艇的地位已经大不如前。

如果有人认为,“大海军”只是林啸雷一厢情愿,或者说只是海军的事情,与其他军兵种、以及共和国基本战略没有多大关系,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所有海上强国的海军建设目的都与国家基本战略息息相关,脱离了国家基本战略的海军建设不会有任何成果,而没有海军建设支持的国家基本战略也炭炭可危。换句话说,第四次印巴战争后,共和国当局没有趁形式一片大好加快海军建设速度,提出打造世界一流舰队的建军目的,直到半岛战争之后,共和国当局才批准了海军的扩军计划(当时林啸雷已经是海军参谋长),拉开了海军扩军序幕。归根结底,不是共和国不需要一支强大的海军,而是在半岛战争之前,一支强大海军能够起到的作用并不明显。

总而言之,“大海军”是共和国基本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正是如此,林啸雷才能按照他的想法来打造共和国海军舰队,并且在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大背景下,连续建造了上百艘大型战舰,将海军舰队规模由224艘(排水量在2500吨以上、航力超过7000海里、具备远洋航行与作战能力的主力战舰)扩大到342艘,海军战舰的总吨位也由125万吨增长到185万吨,使共和国海军与美国海军的差距缩小到20%以内,一举打下了“全球海军”的地位。

舰队规模扩大,直接结果就是打击能力增强。

事实上,这也正是“大海军”与国家基本战略的重合部分。

虽然在半岛战争中,共和国海军舰队的表演机会并不多,在海上唱主角的美国海军的表现却不够理想,但是美国海军在紧要关头充当的“顶粱柱”作用给共和国当局,特别是高层领导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随着与日本的战争变得无可避免,半岛战争后,共和国当局就制订了扩大海军规模的计划。虽然这只是一个应急计划,其中一些项目没有可以持续发展的能力,比如为了封锁日本本土,建造了很多小型舰艇,而这些舰艇在今后的战争中很难派上用场。事实上,日本战争之后,共和国就处理了很多小型舰艇,即便通过出售与租借等方式收回了部分成本,亏损也非常严重。

但是不管怎么说,共和国海军在日本战争中的表现确实可圈可点,为战胜日本立下了汗马功劳。在随后的印度战争中,共和国海军的远征特遣舰队更是再接再厉,拿下了印度洋的制海权,完成了对印度的战略封锁,阻止了美国的援助行动,为缩短战争时间做出了很大贡献。

从半岛战争到日本战争、再到印度战争,共和国越打越强,对海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半岛战争中,共和国当局对海军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封锁朝鲜半岛,从侧翼威胁日本,而没有要求夺取制海权。而在半岛战争之前,比如东海战争中,共和国海军的作用更加有限,只能破坏日本的制海权。随着共和国的实力越来越强,有能力打造全球海军,舰队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2041年的中东战争中,共和国海军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地支援。

甚至可以说,除了协助空军的防空作战之外,共和国海军的2支航母战斗群在中东战争中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按照地面部队的要求,出动舰载战斗机,用射程达数百公里的防区外弹药打击敌人战线后方的重要目标。

也就是说,海军的打击能力已经超过了“制海能力”。

事实上,这也是大国海军的头号作战能力。

虽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随着共和国与美国的斗争日趋激烈,当两个超级大国间的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两支超级海军的决斗也将不可避免,到时候,舰队的首要任务又将变成夺取制海权。但是在现代海战中,制海能力与打击能力的区分并不明显,所以随着舰队的打击能力提高,制海能力也能提高。

在这个大背景下,潜艇很难唱主角。

原因只有一个:潜艇能够携带的弹药非常有限。如果将携带弹药的总质量与战舰的标准排水量相比,潜艇是所有舰艇中最低的一个。排水量在2万吨左右,携带20枚战略弹道导弹的战略潜艇,这个比值也不会超过5%,攻击潜艇则在3%以下(也就是1万吨的潜艇携带300吨弹药),而所有大型战舰均在15%以上,部分通用驱逐舰的这个比值甚至接近20%。

事实上,电磁炮问世之后,大型战舰的打击能力出现了历史性的飞跃。

到40年代末,随着共和国海军新一代巡洋舰与驱逐舰开始装备第一种海军型螺旋电磁炮,海军大型战舰的远程打击能力再次得到飞跃。根据共和国海军在2045年之后陆续公布的一些相关信息,新型螺旋电磁炮的基本射程就为800公里,使用增程弹药的时候,更是突破了1100公里。更重要的是,新型电磁炮的口径提高到了650千克。

因为螺旋电磁炮的炮弹不与发射器接触,所以可以根据作战用途选择不同口径的弹药。比如在打击近距离的坚固目标时,可以选用重达900千克的大威力炮弹,而在打击通常目标的时候,使用650千克的标准炮弹,打击800公里外的目标时,使用质量在700到800千克之间的各种增程弹。更加灵活的弹药配制,赋予了电磁炮更加全面的打击能力。

当然,谁都没有忽视螺旋电磁炮的巨大改进潜能。

要知道,轨道电磁炮问世的时候,最大射程也就300公里左右,而在即将被螺旋电磁炮淘汰的时候,最大射程已经提高到了800公里左右。因为不存在摩擦阻力,所以从理论上讲,只要加速器够长、输出能量够大,螺旋电磁炮就能将炮弹无限加速,及让炮弹的初速无限接近光速。虽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乐观估计,只要将能量利用效率提高4倍,即由不到10%提高到35%左右,螺旋电磁炮就能赋予炮弹第一宇宙速度,即让炮弹获得进入近地轨道所需的速度。如此一来,在地球范围内,螺旋电磁炮就拥有了“无限射程”,即通过改进炮弹,就能使炮弹到达全球任何一个角落。

由此可见,螺旋电磁炮绝对是一种足以改变战争面貌的武器。

虽然从技术角度上讲,将螺旋电磁炮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4倍,或者将第一代螺旋电磁炮的输出能量提高4倍,难度并不比开发螺旋电磁炮低多少,主要就是螺旋电磁炮的工作原理比较特殊,一味增大输入能量会导致能量转换效率急剧降低,也就无法完全通过增大输入能量的方式来提高炮弹的初速,但是通过改进炮弹、使用更先进的弹载发动机、采用变弹道技术等等方式,也能有效增加射程。事实上,共和国海军做过测试,在使用800千克级增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