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策-第4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相对而言,甄别的难度更大。

因为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越来越多,在轨工作的卫星与报废的卫星越来越多,所以如何确定卫星的性质,成为了重中之重。按照国际航空航天组织公布的数据,2034年底在轨人造航天器的总数超过了18000具,其中处于工作状态的航天器在12000具左右,另外还有大约14万个大小在0。05立方米以上的太空垃圾,以及大约120万个体积在0。01到0。05立方米之间的太空垃圾。虽然该报告的主要意图是提醒各航天大国,地球外层空间已经“星满为患”,急剧增加的太空垃圾对和平利用外层空间造成了严重威胁,但是该报告也反映出了拦截卫星的巨大难度。简单的说,要从近140万个目标中找出真目标,确定其性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等到战争爆发之后再来寻找敌人的卫星,显然不大现实。

唯一的办法就是在和平时期掌握敌人卫星的轨道情况。

事实上,共和国、美国、俄罗斯、法国等拥有拦截卫星能力的国家都在这么做。

共和国天兵有一支被称为“星图”的专业部队,其主要任务就是在和平时期监视敌对国的所有卫星。因为大部分军事卫星拥有机动变轨能力,在战争爆发前或者战争期间,敌对国很有可能让军事卫星进行变轨机动,所以要想时刻掌握敌对国军事卫星的轨道情况,必须做到“实时监控”也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设立观察点。最理想的办法是按照地基探测雷达的搜索范围,在世界各地部署探测系统(按照共和国天兵的标准,至少需要在全球范围内部署24套地基探测系统),受政治、外交、军事等影响,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部署地基探测系统,所以共和国花费巨额资金,为天兵建造了24艘“远洋太空测绘船”,并且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太空探测系统。

巨额投入的回报也非常巨大。

只在日本战争爆发前,共和国就建立起了完善的卫星跟踪系统。“星图”部队不但能够实时掌握敌对国在轨卫星的运行情况,还建立起了“星座图系统”。依靠该系统记录的在轨卫星工作情况,可以非常方便的查找任何一颗卫星的实时位置,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根据“星座图系统”与最新掌握的情况,迅速判断目标性质。

确定了目标性质之后,就得进行跟踪。

与攻击地面、海面、空中目标不同,即便是近地轨道,距离地面也有数百公里,远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上的卫星距离地面更有数千公里、乃至数万公里。任何反卫星系统都不可能覆盖整个外层空间,从发现目标,到最终摧毁目标,之间存在数十秒到数百秒的间隔。因为卫星以第一宇宙速度(每秒7。9公里)飞行,哪怕是数秒的间隔,都意味着目标飞出了几十公里。与这段距离相比,卫星本身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如此一来,在攻击之前,必须持续跟踪目标。

日本战争之前,跟踪卫星还不是件麻烦事,主要是卫星的轨道比较固定,即便是具有变轨能力的军事卫星,其变轨次数也非常有限,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会改变轨道,一般情况下均在固定轨道上飞行。

日本战争之后,各国更加重视卫星的变轨能力,因为在防御手段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卫星的变轨能力是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唯一手段。共和国与美国着手建立针对所有国家的在轨卫星的探测系统之后,经常改变卫星飞行轨道,特别是在敌对国探测系统的监视范围之外改变卫星飞行轨道,成为了提高卫星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如此一来,跟踪卫星就变得比较麻烦了。

相对而言,结合警戒、发现与甄别系统,跟踪卫星的难度仍然不是很大。

跟踪完成之后,就是攻击之前的锁定阶段。

与跟踪阶段相比,锁定阶段对探测精度的要求更高。在探测精度足以满足“精确打击”的要求之前,各国采取的手段都非常“野蛮”,比如使用携带核弹头的反卫星导弹或者反卫星卫星,在目标附近引爆核弹头,摧毁方圆数百公里、乃至上百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卫星,从而达到摧毁目标的目的。在卫星数量越来越多,外层空间越来越拥挤的情况下,如此“野蛮”的手段肯定不适用了。更重要的是,各大国在日本战争后,先后将军事卫星系统列入了“战略设施”范畴,哪怕是误伤,也有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无法使用“野蛮”手段,只能提高打击精度。

要想提高打击精度,点得提高锁定阶段的探测精度。

反卫星的主要武器无非三种,即破片式武器、动能武器与能量武器。破片式武器在爆炸后会形成大量太空垃圾,威胁到己方卫星,已经被各大国淘汰。包括共和国在内,均将重点转向了动能武器与能量武器。相对而言,能量武器更加“干净”,在摧毁卫星的过程中不会产生多少太空垃圾,也更“受欢迎”。

不管是动能武器,还是能量武器,都对打击精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以动能武器为例,即便采用了由记忆合金制造的动能弹头,在攻击目标前,将弹头的径向面积提高数百倍,其实际覆盖范围也就数百平方米。在浩瀚的外层空间,这点面积根本算不了什么。如果拦截器的径向截面为圆形,攻击精度必须控制在10米以内。显然,对于拦截数十公里、乃至数百公里之外的卫星,10米的导航精度肯定是个天大的难题。

实际上,反卫星武器系统中,成本最高的就是锁定阶段的探测与定位系统。

按照共和国天兵投资开发的动能武器拦截系统计算,锁定阶段的探测与定位系统占到了整套系统成本的40%左右,加上导航系统,仅这些电子设备的就占到了总造价的80%左右。也正是如此,动能武器拦截系统上的发展潜力远不如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因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并不需要导航设备。

当然,这并不表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对锁定精度的要求不高。

实际上,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对锁定精度的要求比动能武器拦截系统的高得多。

受运载平台、也就是拦截卫星的质量限制,天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输出能量肯定不如地基与空基拦截系统。为了用有限的输出能量摧毁目标,天基能量武器拦截系统采用了很多独特设计,比如共和国开发的拦截卫星就配备了一具直径超过150米的反射镜(由记忆合金制造骨架,镀膜复合材料制造镜面),由2颗“姊妹卫星”组成攻击星座,对激光束进行二次聚焦,提高激光束照射目标时的能量密度;美国凭借其发达的镜片生产技术,在天基能量武器拦截卫星上采用了“三反聚焦技术”,达到同样的目的。不管采用什么技术,最终的目的都是提高能量武器照射目标时的能量密度。

这里涉及到了能量散射问题。

虽然激光是人类迄今能够找到的指向性最好的光源,但是激光不是绝平行光线,只是其指向性超过了其他光源。不同波长的激光,散射率(光斑半径与照射距离之比)在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一之间。也就是说,在射程为100公里的时候,点状光源发出的激光束产生的光斑半径在10米到100米之间。因为可以将激光束的光能看成是平均分布的,所以能量的衰减速度与射程的平方成正比。

用能量武器拦截卫星,射程均在数百公里以上。

如此一来,即便是指向性最好的激光武器,在射程为100公里,而目标面积在10平方米左右的情况下,激光能量的利用率也只有3。2%左右。如果射程提高到1000公里,能量的利用率则只有0。03%。

即便能够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提高能量武器的指向性,比如在采用反射镜之后,共和国的天基激光拦截器的指向性至少能够提高2个数量级,在射程为1000公里的情况下,能量利用率也只有3。2%。也就是说,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锁定精度仍然得控制在10米之内。如果射程继续提高,则得进一步提高锁定精度。

可以说,锁定精度成为了制约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

共和国将第四阶段国家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时间一推再推,根本原因也是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研制速度远达不到预期目的。按照天兵提出的部署256颗激光拦截卫星的设想,针对敌国军事卫星的平均拦截距离都在2000公里以上。在无法提高激光器的输出功率、指向性问题能够得到解决的情况下,必须将锁定精度提高到2。5米以内,才能满足拦截目标的基本需求。

由此可见,天基拦截系统的开发难度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想像。

实际上,天兵的早期发展与空军的早期发展有着很多相似之处。飞机从诞生到成为主宰战争的军事力量,不但用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还经历了多次技术革命。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涡轮发动机,飞机最多只是战争的主要力量,而不是统治性的力量;如果没有精确打击武器,飞机最多只是毁灭性力量,而不是决定性力量。天兵要想取代空军,成为战争的主宰力量,需要走的路还非常漫长。

作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天兵之一,共和国天兵一直在向前迈进。

与其他战争类型相比,太空作战的节奏更快。

早在战争爆发之前,共和国天兵不但紧急发射了20多颗军事卫星,建立起针对印度的小型天基卫星拦截系统,还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跟踪监视了印度的10多颗军事卫星,并且做好了随时进行打击的准备工作。

搜到前线指挥部的命令,天兵立即展开行动。

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拦截行动并不困难。

4点35分,攻击前的4个阶段的准备工作全部到位。

没有任何警告,也没有任何征兆,攻击在悄无声息中开始了。

虽然这轮攻击的具体情况一直被锁在共和国国防部的绝密资料库内,但是根据五角大楼在战后公布的一些监视数据,共和国天兵在此轮攻击中使用了动能武器拦截系统与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只是使用动能武器拦截系统的频率更高。这与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技术难度更大,各种相关技术还未成熟有很大关系。

后来,国际航空航天组织也公布了一些相关数据,遭到攻击的17颗卫星中,有14颗被彻底摧毁,只有3颗被“瘫痪”。由此可以断定,能量武器拦截系统的作战次数不会低于3次,只是无法肯定共和国的天基激光拦截器是否具备彻底摧毁目标的能力。如果有,那么共和国的天基拦截系统的实战能力又大大提高了一步,因为彻底摧毁目标所需要的能量比瘫痪目标多得多。

由此可见,用能量武器拦截系统对付印度的军事卫星,带有很大的试验味道,而且试验目的不是拦截卫星,而是拦截弹道导弹与导弹弹头。如果共和国天兵在此轮攻击中使用了高能激光拦截器,那么共和国的天基拦截系统就拥有了拦截弹道导弹与导弹弹头的能力,因为拦截导弹与弹头,关键不是瘫痪,而是摧毁。

不管结果如何,此轮拦截非常成功。

更关键的是,印度空军(印度的军事卫星由空军管辖)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因为卫星绕地球飞行有一定的周期,而印度又没有多少海外军事基地,共和国天兵是在印度的军事卫星离开印度本土上空之后才对其进行攻击的,所以印度空军最快也要等到4个小时之后才知道其军事卫星已经被摧毁了。虽然随着军事通信卫星“失灵”,印度空军会有所警觉,但是通信卫星失灵是很常见的事情,比如太阳核子异常就会对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产生影响,从而使的面接收站暂时无法收到通信卫星发出的信号,印度空军要想确定军事卫星是否遭到了攻击,必须有更多的“证据”。

战争要的不是证据,而是机会。

裴承毅要的也正是这个机会。

攻击在4点35分结束,4个小时之后,也就是8点35分。

如果一切顺利,大规模轰炸行动将在8点30分开始,到时候,即便印度空军做出了反应,导弹与炸弹也落了下来,根本来不及组织抵抗。

收到天兵的作战报告之后,裴承毅仍然没有调整作战计划。

完全没有这个必要,所有行动都在按照最初的计划进行。

直到6点20分,裴承毅才向各级作战部队下达了作战命令。也就是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各级作战部队将按照已经下达的作战命令行动,在8点30分之前展开攻击,拉开“战略大轰炸”的序幕。

裴承毅在前线指挥部耐心等待的时候,王元庆则在后方进行外交。

提前开战,必须有足够的理由。

虽然王元庆已经“准备”了理由,但是基本外交工作还是得准备到位,不然共和国面临的就不是战争问题了。

第51章 放话

2035年7月31日8点,全球目光转向了共和国首都。

随着锡金的成员国身份在联合国大会上得到承认,南亚局势骤然紧张,共和国出兵锡金,与印度开战只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共和国在“最后期限”到达之前展开军事行动,着实让人觉得难以理解。

早一天,晚一天,有多大差别?

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开后,全球新闻媒体都在等待共和国的“解释”。

颜靖宇来到国务院新闻发布中心的时候,早已守候在此的记者又是一阵骚动。按照以往的惯例,此时出现的应该是共和国元首王元庆,而不是国务院总理。一些敏锐的记者还注意到,兼任国防部长的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叶致胜没有参加新闻发布会。按理说,叶致胜不应该错过露脸的机会。

共和国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没等记者搞明白这个问题,颜靖宇肃在会场上抛出了一颗“重磅炸弹”。

在不到10分钟的新闻发布会上,颜靖宇公布了数幅由侦察卫星与侦察机拍摄的、位于锡金首都甘托克郊区,由印度军队设置的集中营的照片。

拍摄得非常清晰,特别是那些由无人侦察机拍下的照片,不但能够看到硕大的弹坑、荷枪实弹进入集中营的印度军人,还能看到死难者的遗体、残缺不全的肢体。不用任何语言上的解辩,谁都看得出来,这座关押了数千名“锡金独立救亡运动成员”的集中营里刚刚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面对数千名手无寸铁、连自由活动权力都没有的“无辜平民”,印度不但出动了军队,还动用了包括火炮在内的重型武器。用“镇压”形容集中营里发生的事情肯定不合适,适当的词汇只有一个,那就是“屠杀”。

拿出证据之后,颜靖宇郑重宣布:鉴于印度妄图以最残忍的手段从根本上消灭锡金的独立基础:为了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人道主义灾难,拯救即将遭到印度军队残忍杀害的锡金平民,共和国不得不提前出兵锡金;如果印度仍然一意孤行,没有立即停止在锡金的军事行动、从锡金全面撤军,将承担由战争导致的一切后果。

消息很简短,却极具震撼效果。

首先是印度有没有消灭锡金的打算,这个问题并不难以回答,如果印度不打算消灭锡金,就不会吞并锡金,更不会在锡金独立建国问题上表现得如此强硬。20世纪,印度以三步走的方式、用近30年的时间完成了吞并锡金的行动,正是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从根本上消灭锡金。

其次是印度有没有以最残忍的手段达到消灭锡金的目的。这个问题也不难回答,被印度吞并之后,流亡海外的锡金人建立了流亡政府,数十年来一直在努力重建祖国。为了打击锡金境内的独立运动,印度在这个面积仅有7000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50万的“自治邦”部署了4个步兵师、超过5万名军人。印度军队与锡金独立运动组织的冲突冲从未间断,数十年来,上万名锡金人在争取独立的运动中被印度军警残害,数万名锡金人被迫离开家园,流亡到异国他乡。为了从根本上消灭锡金,印度不但以极其残忍的手段对付独立运动份子,还通过在锡金开办印地语学校、推广由印度政府编撰的教科书,修改锡金历法、输入印度文化等等方式,想方设法的抹灭锡金的传统文化。虽然这些手段并未收到多大效果,特别是在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锡金独立运动高涨,游击队不但以实际行动对抗印度文化侵略,还唤醒了锡金人心里的独立意识,但是对于一个仅有数十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要想抵抗印度这样的“庞然大物”,无疑于“蚁蜉撼树”。印度能够以极端残忍的手段杀害数千名坚持独立建国的锡金人,就能以同样残忍的手段对付其他锡金人。

再次是“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虽然锡金的人口并不多,但是作为独立国家,锡金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属于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如果锡金从此灭亡,对整个人类社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当然,这个理由有点牵强,毕竟锡金只有几十万人,灾难再大,都比不过半岛战争与日本战争。

提前出兵也存在问题,按照共和国下达的“最后通牒”,印度从锡金撤军的最后期限为7月31日23点59分(北京时间)。颜靖宇发布消息之前,战争已经爆发,也就是说,共和国不但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