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医匡九合-第3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锦州议事官厅。久未露面的康兴安一脸恭敬之色,正肃立于堂前,等待着张力的到来。

    这次张力回锦州,可以说最直接的一个原因便是要来见安子,见安子带来的那个人……

    在康兴安的右边同样躬身立着一人,这人三十来岁模样,躯干丰硕,双眉卓竖,目细而长曲,肤色微微发红,颌下一把胡须微微飘动,整个人显得颇为精神。

    “阎先生,张大人今日刚刚回到锦州,便指名道姓要召见你,可见在下并没有虚言吧?”康兴安微笑着看向阎先生,一脸的自信之色。

    从崇祯五年到现在的崇祯九年,整整四年时间里,安子一直都被张力派到外面去拉拢人才。当初宋应星用了小半年时间,因为有朝廷的官职任命,所以并不算太费事。而后安子混进农民军张献忠部,成功“策反”了年纪轻轻的李定国,这用去了一年的时间。

    张力当初给他布置的任务,就是找来三个人……三个张力认为在明末最值得钦佩,最不该被埋没,最应该受到重用的人。

    宋应星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大致也是属于袁隆平一类的人,效用自不必赘言;

    李定国在崇祯朝并没有太出彩,而是在明亡之后的南明时期,凭借一己之力,在西南一隅几乎可以说是打得满清鞑子遍地找牙。

    满清当时入主北京城的摄政王多尔衮,在屡次被李定国打得灰头土脸之际,派上了杀手锏吴三桂,可惜吴公公,啊,不,平西王也屡屡战败。多尔衮当时几乎已经做出决定,要放弃西南七省,可惜最终还是由于汉j的出卖,李定国不得不远走缅甸,最终病逝他乡。

    明末李定国擅攻,而另一个人却擅守。

    史料记载明末擅守的人也很多,譬如袁崇焕和史可法。这两人都位居高位,而且都是手握大权,也许他们能力可能还是欠缺了一些,故而也难以扭转时局。逝者已矣,至少这二人都没有投敌,比起吴三桂、洪承畴、孔有德这些垃圾要强一百倍。

    但是,有一个人却是能力远超圆嘟嘟和史阁部!

    他并不是什么高官,甚至手下连正规军都没有,因为不肯“剃发易服”,而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坚守城池……

    康兴安看了一眼这位举人身份的阎先生,心里不由得再一次泛起了嘀咕:张大人为何如此看重于他?

    大明朝十三行省,英雄豪杰无数,张大人为什么只看重一个半大的孩子李定国,一个破落的举人阎先生?(未完待续。)

第489章 带发效忠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当张力轻轻吟着这首绝命诗,缓步走进议事大厅的时候,他看向阎先生的眼光中充满了崇敬之色。

    没错,康兴安带回的这位举人阎先生,名字叫做阎应元。

    历史上阎应元只是区区的一个江y典史,本来当时江y隶属的常州府已经投降了满清,可是当满清的“剃发令”下达到江y的时候,江y城六万义民立刻群情汹涌,誓死不肯剃发。江y城并没有什么正规的军队,但是六万民众此刻人人皆兵,坚决举起了抗清大旗。他们的领袖,便是江y典史阎应元。阎应元率领六万义民,面对二十四万清军铁骑以及两百余门重炮,困守孤城八十一天,使清军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人……史称江y八十一日。城破之日,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阎应元被俘后坚决不向清廷贝勒下跪,被刺穿胫骨,“血涌沸而仆”,却始终没有弯下膝盖,终英勇就义。可谓是明末第一英雄也!

    张力口中吟诵的绝命诗,正是阎应元就义时所作……

    康兴安听到脚步声,抬头一看来人正是张力,他立刻行了一礼,而他身旁的阎应元也紧跟着躬身一揖。

    张力微微颔首,一边走到主位上坐下,一边笑着对阎应元道:“阎先生此番前来辽东,本督师心甚喜之。”

    张力这开口的第一句话,就让阎应元大吃一惊,整个人微微有些发抖,露出一脸的惊异之色,根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先生”的称呼在古代乃是极大的尊称,并不是如后世那样泛指成年男性。阎应元先前已经从康兴安的口中了解了很多团山军的事情,譬如辽东督师张力称呼“先生”之人,只有宋应星和卢象升二人而已。

    原本康兴安是带着委任状前去找阎应元的,阎应元科举失意。考了几次都没考上进士,自然也没有什么做官的可能。开始阎应元也不想来辽东,后来实在架不住康兴安的软磨硬泡,加之张力的名字在大明现在已经是如雷贯耳。他也想来这边看看……这个叫张力的年轻人,到底是何方神圣?他竟然能扭转辽东的战局,让“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成为了彻头彻尾的笑话!

    当然,在阎应元的内心身处。“学而优则仕”才是最大的原因。大明朝的读书人么,不为不做官的话又去读什么书呢?

    张力对此心知肚明,这位阎举人现在都三十多岁,明亡时也是四十好几的人了,才做了个区区的小典史,实在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然而,切莫小觑了这些小人物……小人物也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他们怀揣救亡图存的梦想,也有一颗**丝想要逆袭之心!

    如果自己没有来这一世,阎应元注定是个悲剧。可是正如卢象升一样,自己既然来了,这等华夏民族的英雄儿女,定然不能让他们“空悲切”!

    “阎先生一定奇怪本督师为何执意不远千里将你请来辽东吧?”早有侍卫给张力奉上了茶水,此刻张力一边轻轻地吹着茶杯中漂浮的茶叶,一边淡淡的问道。

    阎应元毕竟只是一个小人物,哪曾见过如此的场面?

    若不是先前康兴安反复交待过团山军的礼仪,绝不可行跪拜之礼,以他一个小小的举人面见正二品的高官,那是定然要行大礼的。

    此刻阎应元只觉得口干舌燥。平时性格颇为沉稳的他也不免有些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康兴安在一旁见阎应元这神情,也知道他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于是帮他打起了圆场:“大人。阎举人……呃,不,阎先生来锦州的路上,无数次的问起大人为何知道他一个小小的举人,而且还授他海州兵备道的官职。”

    海州卫现在乃是团山军与满清鞑子交锋的最前线,张力给阎应元的职务。正是正七品的海州兵备道。兵备道这官儿当初张力就做过,虽说品阶很低,只有七品,但是事权极重,可以以文御武,就连海州的团山军守将那也是要听从兵备道的命令。

    张力微微颔首,用和蔼的眼光看向非常局促的阎应元,语气平和地道:“久闻阎先生有大才,而且……且对建奴非常痛恨,正是我团山军最需要的人才。”

    顿了一顿,张力接着道:“阎先生应该知道,辽东多汉j,那祖大寿世受国恩二百年,却不明白知恩图报的道理,反倒投了满清鞑子。以前袁督师说,以辽人守辽土当可以拒鞑子于千里之外。可惜圆嘟嘟,啊,不,袁督师坟头草都一丈高了!辽东开门党太多,短时间内本督师也无法一一甄别,其他地方还则罢了,那海州卫城乃是最前线,实在不容有失……”

    张力曾经琢磨过,要怎么解释自个儿“未卜先知”的能力,恐怕是很难解释。但是为人上者,却也不必事事都跟下级解释得一清二楚,话只讲一半,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候效果更好。

    阎应元见张力说话平易近人,没有什么所谓的“官威”,这会儿心情也渐渐平复下来了。张大人这番话的意思他也听明白了,辽东多祖大寿的余孽汉j二狗子,一时间张大人也来不及细细甄别。故而张大人在重要的职位上,还是相信关内的人多一些……这理由也算说得过去,只是张大人为什么看上了自己就不得而知了。然则张大人不说,他又如何敢问?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自己一介举人出身,家族也无权无势,根本没有做官的可能。张力骤然将自己提拔为正七品的海州兵备道,实在是天大的恩赐。

    阎应元为人沉稳却不是那种处处耍心机之人,既然张大人如此信任,那就只有做出一番成绩,以报张大人的知遇之恩了!

    一想到此,阎应元朗声道:“属下明白了!属下愿为大人把守国门!”(未完待续。)

第490章 不做诸葛亮

    张力微微颔首,笑着端起了茶杯。阎应元会意,躬身行了一礼,告辞而去。门外自有吏员在等候他,将他带了下去。

    大厅之中只剩下了康兴安和张力,安子小心翼翼地立于堂前,整个人站得笔直,目不斜视。

    张力心中不免有些感概,来到大明朝已经五年,安子也从一个十四五岁的小p孩长大到二十岁了。他这几年一直在外奔波,个子明显长高了一大截,这个人的精气神也都愈发成熟起来。

    当然,安子在外并不是一个人,团山军在大明各地都有很多情报部门,可以随时随地给他支援。饶是如此,他总归不再是以前的那个山野小子了。

    真真是白驹过隙,世事无常呀!

    张力轻轻地叹了口气,有些感概地道:“安子,你上次带李定国回来到现在,又过去了一年多了吧?”

    康兴安一怔,抬起头来看了张力一眼,点头道:“正是。大人,怎么了?以前你说只要我招揽那三人就算完成任务,以后都可以追随在大人身边呢!”

    安子声音有些颤抖:“大人,你不是……不是要……食言而肥吧!”

    张力哈哈一笑,道:“咦?你说话什么时候也文绉绉的了?”

    康兴安将胸脯挺得直直的,朗声道:“大人,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老高现在都是一方主帅,而且精读兵书。安子我虽然不会战场厮杀,却也懂得要在大人身边做事,必须多读书的道理。”

    张力点了点头,看着安子的目光带着几分赞许之色:“你能明白这一点,我心甚慰。”

    “大人,我这些年出门在外,总有一个问题在脑子里反复琢磨,却始终找不到答案……”康兴安与张力说过几句话之后,生疏感减少了很多,只觉得心中有千言万语想对曾经的“少爷”说……但是。他还是选择了最想知道答案的问题开口相问。

    张力喝了一口茶水,点头道:“安子,你问。”

    康兴安整了整嗓子,开口问道:“大人当初让我去找宋应星、李定国和阎应元三人。说是此三人都有大才,可以重用……原本最开始我还以为他们都是什么名人呢,结果是两个不得志的举人,外加一个半大的小子,这……”

    康兴安轻轻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小声地道:“还请大人恕罪……想我大明十三行省,江南更是人杰地灵之地,恐怕人才也有很多……大人为何执意要招揽这三人呢?”

    张力点了点头,表示明白安子的疑问,眼睛却深邃了起来。沉默片刻之后,张力缓缓地道:“有志不在年高,有才不在名扬。比起这三人来,那些所谓的风流才俊,在我眼中如蝼蚁一般。你这几年也去了南方,当知道复社那些所谓的才子。都是些什么人吧?”

    康兴安一脸的鄙夷之色,唾弃道:“没得污了大人的耳朵!那些什么狗p才子,自号复社君子,只知道吟诗作对,流连忘返于秦淮河……呸!”

    张力神色寒了起来,冷冷地道:“是呀,这些人若是鞑子入关饮马西湖的话,恐怕是第一个剃发易服,去迎接新主子的!”

    安子一愣,脱口而出道:“鞑子入关南下?这……”

    张力猛地意识到自己想多了。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以满清现在的实力,根本就迈不过团山军这道坎,又怎么可能入关逐鹿中原?做下那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y灭城的惨案来?

    自己既然穿越而来,有领先古人几百年的知识,那就一定不能让历史往那个方向发展……以眼下的形势看来,自己做得还不错。

    然则,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在廓清天下之前,还需得慎之,勉之。

    张力站起身来,看了安子一眼,微微颔首道:“安子,以后你便跟在我身边,做我的机要秘书……呃,不,就叫幕僚长吧!”

    康兴安先前没听懂张力口中所说的什么“秘书”,后来一听“幕僚”,立刻就懂了,这尼玛等于是“谋士”啊!

    康兴安顿时感觉压力山大,以他这山野小子出身,竟然还能有当“谋士”的一天?可是转念一想,张力不也是跟自己出身差不多吗?张大人现在可是“贵不可言”呐,没准就是一任的太祖呢!

    张力见安子神色数变,心里一下就明白他在琢磨些什么,哈哈一笑道:“唔,我说的幕僚么,主要还是干跟班的事儿,跑个腿递个茶什么的……”

    “啊?……”安子正美滋滋地想着,一听张力这话,顿时面如死灰。

    看着安子抓耳挠腮,一张脸到最后竟然憋得通红,却又不敢多言。张力难得地开怀大笑起来,直笑得眼泪都出来了,最后收住笑声,一字一句地道:“我不想做赵王,也不想做诸葛亮。所以你和李定国我都带在身边教导、磨练,定国现在已经成长了许多,希望你也不要落后。”

    安子这才明白张力先前是在跟他开玩笑,这意思还是要培养自己,而且还是亲自带在身边培养,来日前途无量呢!

    安子转忧为喜,笑着道:“属下谢过大人。”

    张力整了整嗓子,正色道:“元良性子比你沉稳,加之年纪也要大一些,故而我很放心他独当一面。你是我的发小,从小便厮混在一起,若是早早地委任你官职,恐怕不妥。我让你出去游历数年,现在又将你带着身边磨练,实在也是为了保护于你。以你以往的那惫懒性子,犯了事的话,我是处理你呢?还是从严处理你呢?又要如何处理你呢?”

    安子神色一凛,心中可谓翻江倒海!

    直到此刻,他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张力显得“厚此薄彼”,重用高元良而将自己打发去外面游历、拉拢人才。

    原来都是为了保护自己!

    张大人几乎已经算定,以当年自己那么年轻,那么不成熟的性子,若是委以重任的话,一定会出事。到时候又该如何处理?

    张大人这是不想做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呀!(未完待续。)

第491章 白云观

    张力与安子在议事厅中又说了一会话,两人一前一后从房间中出来。8小 说。‘守候在门外的侍卫队长上前,对着张力行了一个军礼,开口问道:“大人,您接下来去哪,属下好安排护卫事宜。”

    张力轻轻地“嗯”了一声,想也不想地道:“去白云观吧。”

    那侍卫队长应了声喏,立刻快步走出院子,去做准备去了。

    白云观乃是锦州城中一处道观,占地并不大,但是往年香火也很旺盛。可惜进入天启年之后,锦州连番爆大战,民不聊生,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又哪有空闲去布施香火钱?

    所以白云观便荒废了下来,崇祯元年以后,甚至连道观里面为数不多的道士为了躲避战火,也都逃往关内了。

    直到张力入主锦州之后,情况才生了一些改变。这年月老百姓的精神生活非常匮乏,先前吃不饱饭的时候自不必说,但张力入主辽东以后,百姓们虽然日子依然清苦,但至少温饱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后来张力将白云观重新修缮一番,请玄阳子道长入主道观,由于有这官方的背景,白云观的香火逐渐旺盛了起来。

    张力一行人来到位于锦州南门附近的白云观,侍卫们原本是要提前来此清场……毕竟鱼龙混杂,满清鞑子最擅长收买汉奸,没准潜伏着有刺客呢?

    不过张力却并不想扰民,直接从后门进入观中,径直去了内观。?? ?。?‘

    内观乃是道家修生养性之所,并不对外开放,以免打扰道长们的清修。玄阳子道长一听张力前来,不敢怠慢,立刻带着小道士们从后门迎了出来。

    张力看着愈显得仙风道骨的玄阳子道长,躬身一揖,道:“道长无需如此。在下与道长一别经年,甚是想念呢!”

    玄阳子道长从辈分上来说是张力的长辈。但是却没有这个名分,毕竟徐静萍明面上的父亲还是已故的礼部尚书徐光启。

    玄阳子心里感动,但面上却不表露出来,立刻回了一礼。朗声道:“张道友折煞贫道了。”

    张力也知道玄阳子道长身份尴尬,这一声“张道友”叫得规规矩矩,左右逢源。修道之人,若称呼张力“张大人”,未免显得市侩了一些……

    张力点了点头。。 ?‘笑着道:“我回家就想见女儿,哪知母亲说囡囡在这边,我一忙完就过来了。囡囡和真如居士在一起吗?”

    道教不比佛教,譬如玄阳子道长这正一道便是可以婚娶的,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