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瑟华年谁与度-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定也是迤逦的传奇,谱出佳话一段,那女子或是邻家的青梅竹马,折花藤架下,一眼之间便是情衷,又或是游学偶遇,俏生生待于水边:君家住何处;妾住在横塘;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她便是这样走入了年少的他的梦中,从此再不能忘。

  张九龄是素朴而含蓄的,他不会写“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弦语忆相逢,知有相逢否。”那样哀艳的句子,他只是说: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那女子定是如月的罢,玲珑清明,叮叮铃铃织成月光下的诗篇,是梨花月色,是凤萧鹤梦,是月中生出的精魄,在每一个静穆的夜里,踏色夜风轻云入得梦来,照耀了他的每一个梦境。

  我想起张九龄还有一首《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他的情感总是与月分不开,那可是她在他的生命中留下的痕迹?他见着海上明月初升,又想起天各一方的她来,虽是不能见,不可逢,在她的窗前,也有着同一轮圆月罢。

  月华如练,相思似水,将他的心底浸得凉透,再也无法入眠。那是有情人的苦,惟有自知,令生不得生,死不可死,剪不乱,理还乱,道不明,在心上死死纠缠成不解的结,沉沉的压着,连气都喘不过来。他索性披衣起身,对着满园月色忆起当年,更是心酸难耐,枯坐天明,却不如沉沉睡去,梦中那人自在等候,脸漫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样的感情,只开花,却没有结果。你知道那盛在午夜的异花么,绝非人间颜色,微微绽放的那一瞬,便能让所有人倾倒,可它注定只放一夜,过了便颓败得无影无踪,纵是伸出手去握,只得指尖残得余香几丝,不待天明仍就化去。

  而有些事,有些人也如那花一般,注定要搽肩而过,留下的不过是一段美得如画的回忆,似实非实,似虚非虚,想忘不能忘,想忆亦难相忆。年少总多情,陌上执子之手鸢飞天高,月下花间遣词缠绵,点点滴滴均是诗。

  只是人生多有无奈,爱不得,生别离,却是世事常苦,待得年华逝去,忆起当年之事,是心酸,是甜蜜,或是苦涩,均是岁月酿成的酒,总有别样滋味在心头。

  少年情事,竟持一生,亦是流年中一大幸事,怎怕当时竟惘然。

十)枕前发尽千般愿
《菩萨蛮 》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我的青丝缠绕在你指尖,千般缠绵,我要你许下对我的誓言。你掠我入怀,俯身呢喃呵:我的信仰,我的呼吸,我的魂,青山烂、秤锤浮、黄河枯、参辰日现时、北斗南回日,亦不可绝我生生世世对你的爱。

  爱情最美的时刻,只怕便是许下誓言的一瞬。休说他坏她痴,爱蛊入心,不愿醒来,只在沉溺,醉倒在眉头,醉倒在唇边。誓言是承欢辗转的爱意里萌生的万种热烈。

  喜欢这首敦煌曲子词无名氏的《菩萨蛮》,就像此刻读时深懂诗里女子热恋中的心情,誓言似罂粟花开,开到火红似血,在灯火明灭处,月落下,肆意为毒,蔓延身心,尽管痴傻,却可在痴人的掌心里挑开一世的明朗,直指地老天荒,宇宙洪荒。

  汉乐府《上邪》里有个女子非君不嫁的指天为誓“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想来《菩萨蛮》中用尽六个不可发生的自然现象,盟愿发誓不可分离,本是脱自《上邪》的誓词,可这枕边盟誓的“非我君不能娶”却又更胜一筹的痴缠决绝。

  我倒不是个相信誓言的女子,可一颗冷心却喜看别人的心潮起伏和热烈永远。时时挑些盟誓的诗词,读来最喜的不是开篇提到的《菩萨蛮》,不是《上邪》,却是韦庄的《望帝乡》: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清代诗人贺裳曾在《皱水轩词鉴》称道此词:“小词以含蓄为佳,亦有作决绝语而妙者!”

  那是怎样的明丽的春日,那是如何欢快的一场春游?正是那“阳春白日风在香”的时节,踏过陌上的青草碧碧,湖水悠悠,春鸟鸣鸣,瞧一树的杏花满枝,端的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艳绝。风香吹杏飞,落的是姣丽少女的眉间发梢。风暖,花媚,春意冉冉流动,拨动的是多情少女心弦,千般情愫生机勃发。那翩翩少年,就在杏花纷扬的陌上骑马而来。一个是踟蹰在乡间的美少年,一个是漫舞在花间的妙龄女郎。一个花下,一个马上,瞬间的对视,宛如电光火石。他是她的第一眼爱人。

  他是谁?这世间到底是什么样的男子会叫她心折、热烈、执着如此?于她,管他是谁?!

  说女子美色惑人,美人有毒,原来男子淑人君子,惊才风逸,“足*”亦会叫人心悸焚火点燃青春。

  佛说: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结这段尘缘,竟是须得五百年的等待,“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这陌上花开承载一段爱情誓言,我不要与你擦肩而过,就让这一场人海偶遇,成为热切奔向宿命的约定吧。

  就在杏雪扑面的一瞬,少女作出大胆的决定:“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随他去,休管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一生便要交托给这潇洒少年郎。而爱一个人当然想的是与子偕老死生契阔。只她说“纵被无情弃,不能羞!”纵使他年遭弃,亦没什么可悔可羞的。她不是天真得不懂得人性的凉薄与无情,她是不惧粉身碎骨,只取飞蛾扑火,更是“我拟将心向明月,哪管明月照沟渠”的不计成败的豁达与坚决。

  想那流光把人抛后,人心在成熟成长,兔丝长成乔木,往往再不会有热烈奔放的狂妄和勇敢,“不能羞”的女子渐渐属于青春年少,我们一天天成为了戴望舒诗里“假如有人问起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自尊自爱,却也失了天生灵性的女子。一种青春的放任,一份近乎偏执的痴狂,一生可会有几回呵。只她懂得“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伸手捉住爱情的样子是那般的直率、坦白,不见一丝的矫揉造作,直教人扼腕叫好。

  彼时誓言在左,爱情便不该在右。誓言与爱情注定层层重叠。

  再说痴情也好,顽爱也罢。翻过那一阕阕关于爱的诗篇,路过一段段开在春天的童话,不需诘问结局,只需读懂一个女子决绝的誓言,且叫我们相信爱情会如誓言般开到绚烂美丽…

十一)修到人间才子妇(1)
《赠外》

  林佩环

  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

  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

  “我在梦中看见你/犹如一团流动的水气/你不经意的舞蹈/逐渐淹没了我/淹没了夜晚/淹没了你自己”只是因为这首陈清写在舞会上的诗句,周渔爱上了陈清。周渔一周两趟往返在从三明到重阳的火车上,流连两座城市之间,只为了赴诗人陈清的约会。

  那个在瓷器上作画的周渔,就如青春的年岁里,爱读几句诗词的我们,常常因为一个人横溢的才华与不羁的灵魂,或着只是他单纯的忧伤,孩子气的执着,轻易就动了心,为他倾尽所有的期待和爱情。不会去计较物质,不会去考虑脾性。一身的才气便是抵得过他时不时发作的忧郁和愁绪。你一身的情怀,便如此为他甘心情愿的盛放。

  女人的心,古今大抵也是相通的。无法得知清代才女林佩环是读过蜀中诗冠张问陶的哪些诗句,倾慕不已,才会义无反顾的爱上那自称蜀山老猿的才子。可见,张问陶长相可归属为丑陋。可不仅林家女儿动了情,张问陶的才之高,连盐茶道林西崖也仰慕他的才华,弃了多少求亲的富贵人家,非要招他为女婿。

  张问陶出身书香名宦,工书善画,在清诗史上的地位成就可与袁枚相齐名。诗作上都追求“由心而发”的抒写性情的性灵诗学。袁枚曾有赞誉说:“所以老而不死,以未读君诗耳!”话虽过,可见评价之高。

  然张问陶少年时,命途不济,其父张顾鉴因旧案去职,生活陷入穷困。父亲亡故后,开始了颠沛流离的漂泊生涯。生于山东的他,在家道中落且前途迷惘里一直渴望回到祖籍四川。那年他在回川途中写下过《汉阳客舍题壁》:

  剪纸难招久客魂,此身漂泊任乾坤;

  江湘风雨秦南郡,申息云山楚北门。

  一树枯槐怜庾信,十年秋柳泣桓温;

  故人小别今如雨,零落春衣旧酒痕!

  彼时,张问陶乡试落第功名受挫,回蜀途中又历丧妻失子,人生命途窘迫低迷。正是林佩环这般生就七窍玲珑心,懂诗写画的女子,男人的才气逼人成了她爱慕的图腾。她爱的直接,爱他的才高八斗,文采*。并不计较他的困顿,下嫁做了继室。蜀山碧水里孕育出的林佩环,与生俱来的细腻柔韧里满腹才情。张问陶亦有诗赞她“我有画眉妻,天与生花笔。”更有“林下犹逢谢家女”,以谢家才女道韫拟妻,亦可窥见蜀人对佩环的赞誉非虚。

  张问陶再次入京赶考,新婚一别,是成都到北京的离思万千,他感激她知惜,深明她的情意,远在京都的春日还为她写下过“别后方知春有梦,书来惟许月同看”。

  后来一年相聚的冬日,张问陶为佩环题下的小像,“含词未吐;气若幽兰”端丽清俗。佩环尚在双十年华,只为着他的诗画给予自己生命添上的华彩万丈。欣喜之余和下《题外》一首:“爱君笔底有烟霞,自拔金钗付酒家。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似梅花。”她爱他俊逸文才,妙笔生花。哪怕贫困、哪怕壮志未酬,功名未成,她甘心情愿,她哪里在乎。只要他能写出好诗,画出好画,她便可不惜拔下头上金钗为他换取清酒,对饮人生。能嫁到当世才子,她当然的以为是几世修到的福分。这便是佩环心中的幸福,只要有他,吃苦受累,在所不惜。 。。

十一)修到人间才子妇(2)
张问陶依韵和诗道:“妻梅许我癖烟霞,仿佛孤山处士家。画意诗情两清绝,夜窗同梦笔生花。”人间才子佳人,红袖添香,举案齐眉,到底成就了一段佳话。

  后来翻看张问陶给佩环的和诗,他写“理学传应无我辈,香奁诗好继风人;但教弄玉随萧史,未厌年年踏软尘。”疏狂桀骜,蔑视理学,重推闺阁情趣,当有性灵诗派之风。只是又因他写了萧史与弄玉,山林溪边云箫和鸣。在我看来才子佳人倒真要乘龙跨凤,飞仙入境,方可亘古不衰。不然佩环陪他清苦一生,等到后来的年岁的故事里,张问陶游历江南时,诚如司马相如之于文君,亦重踏了才子*的老路。本不愿写入笔端的那句“饱暖思*“便又哽在喉间不吐不快。

  张问陶曾有梅诗八首,流传到文人士子间声名大噪。一时女子倾慕是常事,便连男子亦有垂青的。曾记无锡马云灿题赠诗云:“我愿来生作君妇,只愁清不到梅花。”女子愿为夫子妾,男子愿结来生缘。泛游到苏州的张问陶,彼时应有些薄产,生活宽裕,亦思量起纳妾一事。江南的柳枝轻摆,春风慢摇,脂粉随香。张问陶年近五十,再瞧那些焚香的小手,十指玉纤纤;细腻温婉,一撮一捻皆是要君暇思绮想。相濡以沫的原配青春不在,才子眼里自然是不再合做个添香的佳人。想那时的张问陶怕是自负轻狂了,才名益高,莺儿燕儿的自是有人投怀送抱。再遇上个有才学的年轻女子,又两心相倾了。

  男人最后到底连纳妾都用了些才艺。说他陪佩环游到虎丘,暗中安排了情人在虎丘亭中与佩环相见。多半还是个有学识的女子,倒和佩环一见如故,姐姐妹妹的相称。他在一旁偷乐完且还有诗为载:

  秋菊春兰不是萍,故教相遇可中亭;

  明修云栈通秦蜀,暗画峨眉斗尹邢;

  梅子含酸都有意,仓庚疗妒恐无灵;

  天孙冷被牵牛笑,一角银河露小星

  使了些小聪明的诡计,在世间男子看来竟是有些情趣的,一夫多妻的时代,“娶妻娶贤;纳妾纳色”。纳个妾侍,自然算不得负心,至多当作一件*韵事。男为琴,女为弦。弦断可以再续,佩环不过是附在张问陶身上的一根接续琴弦。她曾印迹了他的潦倒的时光,寂寂然合该埋没在烟尘。春风得意的快意中,女人心碎如菱镜的声音,他早听不分明,只惦念着方未入门的小星。拼了一生要生死相随的女人,合该做个贤妇,到头来莫不是连妒忌都不能有,端得个贤良淑德的名号孤独终老?

  张问陶这般的才子已不是第一个亦不是最后一个。“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绿绮传情,为爱夜奔,至此《白头吟》,文君才有此刚烈的决绝。而咋然如雷击般得知夫婿的陈仓暗度,佩环终是选择了黯然隐忍。一颗真心如何自处,是沉默吧,如何可以淡定?只是爱情的图腾在心中轰然毁灭了。纵使当初如何“不辞清瘦似梅花。”到底不如今日“一角银河露小星”。

  修到人间才子妇,理想的婚姻,到底是可望不可及,即便求到的佩环,亦只得“狗尾”相续而已,可伤可鉴之余,亦只换得一声叹息。我亦记得舒笔底烟火的文字早说才子不如财,何等的清醒冷然。芳华流水,只是天真如女子,若想叫负心才子昭然顿悟,莫不若年少的沉迷早些梦醒。爱情亘古,莫若弄玉萧史,便早不是人间的词话。

十二)红袖添香夜读书(1)
《本事诗》

  姚光

  徒倚闲窗月上初,仙霞朗润托明珠。

  银屏华鬓人如玉,红袖添香夜读书。

  皓魄横斜夜漏迟,重重花影上簾时,

  梦中占得*句,唤醒卿卿索和诗。

  一轮初月,一扇闲窗、一声更漏、一盏银灯,他孤身立影,捧了书卷。恬静中有几分寒凉,一侧耳,细碎的脚步穿过小院,吱呀呀一声门动,玉人盈盈入来,轻唤了声:相公!”立时;屋内暗香浮动; 杯盏清茶,玉人笑颜,叫人暖意丛生,迷离芳芬了书生的清夜。

  “红袖添香夜读书”是南社宗师姚光,墨笔描出的这幅潋滟旖旎的画,是悄然泛开在古今读书人的心中的一朵心花。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1909年由柳亚子、高旭等人在苏州成立。社员以诗歌活动为主,吟诗写文,倡导*。活跃在南社的姚光先生除去写下的革命诗句,也与妻子王粲君诗词唱和,用深情和隽永写下这首雅致且温馨的情诗。

  早些时候清代女诗人席佩兰《寿简斋先生》诗写过:“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那时的士子曾有绝世佳人的四标准:“色期艳,才期慧,情期幽,德期贞”,佩兰正是色艳,才慧,情幽,德贞。佩兰与夫君孙原湘同拜清代名士袁枚门下,又才情高致,深得袁枚赏识。“扫眉笔上也生花”的佩兰自然可与孙原湘“红袖添香伴读书”,诗文交流,切磋学艺。所以原湘笔证:“赖有闺房力学舍,一编横放两人看”,闺房做了学舍,他执她的手,真好,于千万人里,可以遇见她,一编书籍两人同赏。她为他沏下一壶暖茶,研磨捧砚,娇语轻催题诗作画;她有出尘姿容,剔透清灵的智慧,知他懂他恋他。为他圆满了书生的夜读,红袖相伴士子的渴慕。

  中国古典文学的情结,红袖要与香伴。读书的是才子,添香的是佳人。明代有幅《千秋绝艳》的画作,6米多长的画面上,绘写了近70位古代仕女形象,其中有画《西厢》莺莺月下焚香图,题的是“梨花寂寂斗婵娟,月照西厢人未眠。自爱焚香销永夜,欲将心事诉苍天。”,月色之下香气袅袅,悠长低回氤氲。墙内是莺莺净手焚香操琴,墙外是张生偷听弦上佳人心底事。而金圣叹道:读《西厢》,必焚香读之;必对花读之;必与美人并坐读之。说的是《西厢》到底还是书生士子“红袖添香伴读书”的情结不离。

十二)红袖添香夜读书(2)
红袖添香,蛊惑而妖媚,得了解语佳人固然叫人欣慕,而书生这个词,大多只伴青灯和影,只能照见孤单和寂寥,有红袖相伴终究只是一种渴望。清人魏子安《花月痕》中有“红袖添香,眷属疑仙”之句。却叫人深觉可以为书生伴读的添香的红袖,说的不是人间女子,而是蒲松龄笔下“夜半来,天明去”的鬼狐仙子了。

  蒲松龄,“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的才子一生不过也是科考场上的失意人。为着生计奔走在富人员外家中做个教书先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