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风险大,这样一旦风险大的项目投资失败,所遭受的损失可以由获利的投资项目抵补,一旦风险大的投资项目成功,则可以获得高额投资利益。这是一个投资组合问题,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因,在这一点上,历史上做得最为出色的恐怕莫过于被誉为〃红顶商人〃的胡雪岩了。
第一桩销洋庄的生丝生意做成之后,在筹划投资典当业、药店的同时,胡雪岩还想到另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大事业……他准备利用漕帮的人力、漕帮在水路上的势力以及他们现有的船只,承揽公私货运,同时以松江漕帮在上海的通裕米行为基础,大规模贩运粮食。
胡雪岩要为自己打开水路货运和粮食买卖这两片前景广阔的天地。
翻翻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上海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贸易口岸,实际上也就是以海运、河运的大力发展为龙头的。当年中国商办公司与洋商之间第一次最大规模的〃斗法〃,就发生在中国〃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和英国恰和、太古轮船公司、美国旗昌轮船公司之间,〃斗法〃的焦点即是争夺水运利润。仅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想见投资水路货运在当时的巨大前景。
撇开这一点不说,胡雪岩要投资大规模贩运粮食,本身也是一桩有大利可图的事业。这桩生意有利可图,是因为此时已经具备了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都与时局有关:
其一,时值太平军沿长江一线大举进攻东南,战乱之中,大片田地撂荒,粮食出产锐减,正是乱世米珠薪桂之时,贩运粮食必然有利可图。
其二,兵荒马乱,战事迫近,或稻熟无人收割,或收割之后又因交通不便无法运出来,白白糟蹋。而漕帮既有人手又有水路势力,此时组织起来贩运粮食,天时、地利、人和都占全了,弄好了就是没有竞争对手的〃独门生意〃。
其三,官军与太平军必有一战。常言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食对于交战双方都是大事。双方在同一块地面上拉锯,如果抢运出粮食,不让太平军得到,进出之间关系极大,必然会得到官军的支持,粮食贩运也会顺利许多。
有如此三个条件,这桩生意可不就是必定有利可图了么?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商人大约更多地想到是收缩,而胡雪岩却始终想到的是发展,并且总能在乱世夹缝中为自己开出一条条的财路。胡雪岩不断为自己寻找投资方向,并且敢于大胆投资的气魄,的确让人钦佩。
胡雪岩曾经有过一种很是大气的宣示:〃我有了钱,不是拿银票糊墙壁,看看过瘾就完事。我有了钱要用出去!〃生意人就应该有这股子大气。有了钱就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赚钱,用钱去〃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大实业家。
第108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6)
纵观胡雪岩的发达过程,他能由白手起家,不几年间便至豪富,以致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红顶商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总是不限于一门一行,总在为自己不断地开拓着投资方向,并且看准了就大胆投资,没有丝毫的犹豫。比如在钱庄刚刚起步之时,便开始以有限的财力筹划投资生丝业务;比如根据上海向国际贸易金融大都市发展的趋势,毫不犹豫地在上海买地建房,投资房地产;比如根据世情时局,投资药店、典当业……。在胡雪岩的鼎盛时期,他的生意范围几乎涉及到他所能涉足的所有行当,长线投资如钱庄即金融、生丝生意即贸易、药店即实业,以及典当业、房地产等,短线投资如军火、粮食,所有这些生意在当时条件下都是能赚钱,而且能赚大钱的生意。很显然,胡雪岩如果没有那种有了一定想方设法用出去的大气,如果死守自己熟悉的钱庄生意而不思开拓商务领域,他的事业决不可能如此轰轰烈烈,成为清代第一富商。
有了钱就用出去,也就是用钱去赚钱,用钱去〃生〃钱,用现代经济眼光看,就是学会并且敢于投资,在不断地赚钱的同时,也要不断地以投资的方式去扩展经营范围,去获取更大的利润。没有能力准确发现投资方向,或者不敢大胆投资的人,换句话说,有了钱不想着用出去或不敢用出去的人,决不可能成为一个能够在商场上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大实业家。
以退为进,成就大局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忍一时之气,可以成就一世,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胡雪岩
古人云: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人就要懂得必要时需〃忍〃,〃忍〃有时可以使你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有退才有进,〃卷土重来〃一定会有一番新的天地,此为上上策。胡雪岩一生中,无论在商场中,还是在官场中,待人接物都能做到主动忍让,成就大局。其中最值得一叙的是他对张秀才的拉拢和成全。
张秀才在杭州城中算个不小的角色,平时自以为是衣冠中人,可以走动官府,包揽讼事,说合是非,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十分无赖。曾因为一件事情使他对胡雪岩非常嫉恨,此后于胡雪岩或明或暗对着干。说到互相结怨的事,其实只是张秀才对胡雪岩的不满,胡雪岩并没有得罪张秀才半点。那次王有龄坐镇杭州,推行改革旧弊。当时有一项对新开店铺征收规费的税,王有龄锐于政事,认为此税不该收,于是贴出告示,永远禁止。钱塘、仁和两县的差役,心存顾忌,但不敢乱来,一时敛迹。但巡抚、藩司两衙门,自觉得靠山很硬,不买知府的账,照收不误。不过自己不便出面,便指使张秀才去收这种费,讲明三七分账。谁知运气太差。张秀才收税之时正巧碰到知府大人王有龄的轿子路过,王有龄见有人争吵,下轿一问,原来是此事。在他张贴布告的当日就敢如此大胆,于是勃然大怒,决定严惩张秀才,王有龄将张秀才厉声斥责了一顿,一定要革他功名。这一下子张秀才吓破了胆。一革去秀才功名,便成白丁。
张秀才左思右想只有去托让王有龄言听计从的胡雪岩,于是带着老婆儿女到胡雪岩处跪地求助。胡雪岩也是一时大意,只当小事一件,顺口答应下来,保他无事。哪知王有龄执意要按自己的意思办,说这件事与他的威信有关。当时王有龄正处于建立自己的威信时期,如何肯就这样草草了事?说之再三,王有龄算退让一步。本来要革他功名,打他两百板子,枷号三月。现在看在胡雪岩的分上,免掉他的皮肉之苦、出乖露丑,秀才却非革不可。
谁知,对胡雪岩的帮忙张秀才并不知详情。以前答应他包他无事,谁料竟是这种结果。于是认为胡雪岩不肯尽力,搪塞敷衍。从此怀恨在心,处处与胡雪岩为难。
胡雪岩当时回杭州,正逢要收复杭州之时,胡雪岩此时想的就是收服此人,让他做个攻城时的内应。要收服人首先就必须摸透此人的脾气,这一切都交给开路先锋刘不才去办。
根据刘不才的调查,这张秀才天不怕地不怕,除了官就怕他儿子小张。小张吃喝嫖赌,一应俱全。张秀才辛辛苦苦弄来的几个钱,都被宝贝儿子弄得满天飞。
第109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7)
胡雪岩根据这一点,想了一套办法,让刘不才从小张身上下手,收服了小张,张秀才就不得不就范。刘不才赌场上关照小张,获得其好感。于是找借口与小张单独会了面。会面时,刘不才带去了最时兴的从上海带回的巧妙之物,惹得小张爱不释手,刘不才慷慨相赠,但却说是一朋友相赠的,这个馈赠定物的朋友当然就是胡雪岩了。
胡雪岩后来还托刘不才带给张秀才消息,让他准备好自己的前途,并且送去保举书,答应事成之后保举他一官半职。并且重新解释当时那场误会,待得张秀才明白原因,隙愤顿时烟消云散。
诸事顺利,蒋益澧攻城之时,张秀才父子因为打开城门迎接官军有功,使小张获得了一张七品奖礼,并派为善后局委员。
在这件事上,胡雪岩先委曲自己,忍一时之气,派刘不才从张秀才之子小张人手,以大局为重,晓之利害,以求一事之全。
一般人或许对张秀才这样的〃梗子〃是不会考虑要请他做内应的。但胡雪岩不仅做了,而且做得相当好,还收了帮手小张,与他一起处理杭州城内的善后事宜。
以大局的眼光,会发现私人的恩怨实在不算什么,以大局的利益为重,对对方晓以利害,一般也会将一切误会和歧见消失于无形之中。能容忍别人的一次小过失,别人就会以他的一技之长来回报你。能消除对别人的恩怨,别人就会拼了命来报答你。这种回报和报答的心情是那样的迫切,以至只要碰到机会。他就一定会一展身手,只要有效力的场合,他就会拿出他的全部力量,以完成其事。
学而思之:俗话说:〃忍一时可风平浪静,退一步可海阔天空。〃忍让并非就是怯弱的表现。以退为进,实际上是一种具有深远宏大眼光的策略。更何况,〃忍〃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为许多文人视为修身养性之本。凡做大事者,必须学会以大局为重,居高临下看问题,忍一时之气,求一事之全,又何乐而不为呢?
做事要留下退路
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胡雪岩
世界之中,事物之间总有一种千丝万缕的内在的必然联系,而且彼此总是互用互变的。胡雪岩行世经商有着非常灵活的手腕,并且做事长于变通。胡雪岩说:〃犯法的事,我们不做。这是因为,朝廷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如果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
胡雪岩认为,无论做事还是经商,都应学会掌握与运用机变与权变之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时时注意给自己留下退路,这是一个高明的商人在每一次出击之前都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人的认识过程是漫长的也是无限的,但是人的认识能力却是受外界条件和个人能力的约束,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正因为人的认识能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才使得人们对身边事物的认识有限,使得人们考虑问题难以周全;同时,由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处境是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的,在这些变化中,其中有些变化是可以预见,可以把握,但更高更深的变化并非如此。因此,人在考虑问题时就应该多做几手准备,为自己留下一条能够保全自己的退路。
生意场上瞬息万变,许多事情都难以预料。因此,再有本事、实力再强的人,都无法保证自己做生意从不会失手。生意场上的每一桩生意都需要参与者承担一定的风险,并且生意中获利多少与所冒风险的大小成正比,生意规模越大,获利越大,风险也就越大。
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大凡聪明的生意人在一桩生意投人运作之前,就已经开始想着为自己留下一条切实可行的全身而退的退路。
在胡雪岩的生意由创业而至鼎盛的过程中,他所从事运作的每桩生意的运作,就都既敢于冒险,也特别注意为自己留下一条保存自己的安全的〃后路〃。
第110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8)
比如钱庄生意主要是通过兑进兑出以获取商业利润。兑进,自然是吸收客户的存款以作资本,而兑出则是放款,也就是现在的发放贷款。兑出是赚借贷人的利息,自然是利息越高越好,兑进要钱庄向客户付出利息,自然是越低越好,最好是不要利息。表面看来钱庄这种生意只要把握时机,随市面行情变化,根据银价的起落浮动调整好兑进兑出的利率,钱庄就可以稳稳当当坐收渔利。这种将本求利,平平淡淡比较稳妥的运作方式当然也可以,但终归不是做钱庄生意的〃大手笔〃,很难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要赚大钱,做大事业,就必须做〃大手笔〃,而要做出〃大手笔〃,兑进兑出都会有风险。
从兑出说,如果钱庄放出的款要高利收回,就要找大主顾。大主顾做大生意要大本钱,因为大主顾的大生意能有大利润也就不在乎借款利率的高低,向这样的主顾放款,自然收回的利也就高。但钱庄的老板也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借贷者的生意获利越大,所担风险也大,款放给他们,自己也要担风险。万一对方生意失手,血本无归,自己放出去的款也就可能不仅收不回高额的利息,连本钱也无法收回,一笔放款也就等于放〃倒〃了。比如在朝廷与太平军交战的兵荒马乱年月米商借款贩运粮食,获利就极大。获利极大,风险也极大,朝廷与太平军交战,土匪出没,运粮途中险恶,米商随时都可能血本无归,放款给他们就不能不考虑考虑。
从兑进说,当然最好是有大客户,且大客户的存款不要利息。这种情况不是没有,有些风险很小。比如胡雪岩受王有龄的关照代理官库。有些则会担很大风险。比如太平天国失败之际,胡雪岩的阜康钱庄私下接受太平军逃亡兵将隐匿私财的存款。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贼〃,按惯例要抄没他们的家产。如果有人与阜康钱庄为敌,走露代理太平军存款的风声,朝廷万一追查〃逆产〃到钱庄,钱庄就必须报缴官库,还有可能被以〃助逆〃治罪。但是如果被捕的太平军遇赦开释,来钱庄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规矩钱庄必须照付,而存款又上缴官府,这样一来对于阜康钱庄来说也就必然要鸡飞蛋打,吃〃倒账〃认赔钱了。
既然钱庄银两的兑进兑出都要冒险,也就都要事先想好退路。向在兵荒马乱年月贩运粮食的米商放款,利润大,胡雪岩自然也做。但他确定了一个将风险降到最小的原则,那就是要先弄清楚,米商的米要运到什么地方去。运到官军占领的地方,途中较为安全,生意风险小,可以放款给他。但要是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去,途中险恶,风险极大,就不能放款给他。这就是为自己的钱庄发展着想,留下退路。因为钱庄放款让米商运米到官军占领的地方,万一放倒,别人可以原谅,自己不至于名利两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而如果放款让米商将米运到有太平军的地方,万一放倒,别人会说你帮〃长毛〃,吃〃倒账〃活该,那也就将自己逼上了绝路,永无翻身之日了。胡雪岩也做了从太平军逃亡兵将〃兑进〃的生意,做这生意时,他早准备好了应对之策,为自己留下退路。那就是一旦有了泄露消息,官府追查,自己也有话可以对付:〃他来存款时隐匿了身份,头上又没有〃我是太平军〃的标志,我哪里知道他是逃亡兵将?〃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自己洗脱助纣为虐的罪名,不至于走上连坐治罪的绝路。
从胡雪岩做生意深谋远虑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为自己留下的〃退路〃具有两方面的作用:
首先,它是能够在万一出事之后还有部分挽回的余地,也就是一种能保存自己的实力,能让自己东山再起的余地。凡事留有退路,就可以使自己虽败不倒,自己〃就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
其次,它是一种可以预见的冒险的担保。可以相应地降低风险和损失,也就是当可以预见的险情真的到来的时候,自己不至没有应对的手段而举措失当。
胡雪岩做事,能够深谋远虑,十分地注意未雨绸缪,为自己留退路。可惜的是,在胡雪岩后期的事业中,他在一些重大问题和事情的处理上,一方面由于社会环境、官场斗争等客观情势的限制,一方面由于他的用人不当与失察,也更由于他自恃实力雄厚,反而把这一条驰骋商场必有的原则忽略了,以至于最后在挤兑风潮来到之时,没有及时有效的应对策略,终因无救而导致自己辛勤一生积累的巨大家业彻底崩溃。
第111节:第十章 胡雪岩的谋划之策(9)
既然生意场上,无时无刻不承担着风险,就要做好〃万一出事〃的思想准备,因此,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一桩生意投入运作之前,要想着为自己留下退路。
善于使用连环手法
用连环计,要计计相连,环环相扣,滴水不漏,方能有效。……胡雪岩
伟大的哲学家休谟曾经说:〃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没有联系就没有事物的存在。〃休谟在这里揭示出了一个真理,即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存在着的。
既然万物是普遍联系,那么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则必须在相关性、连环性背景下进行。由而引出的一个方法论是连环方法论。在谋略上则引申出连环计。这都是基于万物间的联系客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