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作者:赵月华



第1节:前言(1)     

左手曾国藩,右手胡雪岩文稿

前言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这句流传民间百年的经典谚语,深刻道出了一个洞悉中国传统内圣外王之术的名臣曾国藩和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智慧权谋的传奇商人胡雪岩在人们心中不可拒不撼摇的崇高地位。他们两个是那中国历史天空中永远闪耀着熠熠光辉的双子星座,是那些在茫然之中寻找做人处世经商成功真谛的后人的道路指南。 

曾国藩和胡雪岩的影响如此之深远,在于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曾国藩一步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作为近代史上最有名的人物,直至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大清圣哲〃,

无人能出其右。而胡雪岩则从一个出身贫寒的钱庄小伙计,赤手空拳在商界开辟出一番天地,既富且贵,成为名动天下的〃红顶商人〃。

他们取得的成功,在于他们都拥有一套为人处世以及经商的绝学,这使得他们能从常人之中脱颖而出,并开一代风气之先,成就其丰功伟业。这些绝学是他们历经官场、商场磨难之后精心提炼出来的,是他们对人生成败得失的一种深刻总结。同时,这些绝学也表达了他们对中国五千年传统智慧的独特应用,体现了他们对变化莫测的人生现实的深刻感悟,不但指出了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应该遵循的原则,也指明了一个人达到内圣外王的道路。这些绝学,对于今天那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是值得参考和借鉴的。 

稳慎之绝。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要做到稳慎,必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凡事力求稳妥,谨言慎行,戒骄戒傲,时时刻刻小心行事,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磨砺之功。曾国藩认为:〃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只问耕耘。〃人如果不通过不断的磨砺来提升和完善自身,就会让自己私欲、情欲变得膨胀,从而让自己的意志变得软弱,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得以浪费,而妨碍自己事业的成功。人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不断磨砺自己、不断调试自己以外别无他途。这需要做到自强不息、坚忍不拔、身必兼治、培养浩然之气。 

圆融之道。曾国藩认为: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因此,处世也必须刚柔并用,以圆融为做人的基本原则。圆融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根据客观情况审时度势,凡事留有余地,把握好事物的度,灵活处理意外情况,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游刃有余。 

牵手之智。曾国藩认为,人生在世,须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越善于注重与人〃牵手〃,个人的人际关系好,人脉资源丰富,就意味你做事情所得到的机会和资源就会越多,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到这一点要注意在广交朋友的同时选择朋友,学会借梯登高,宽和得众,不占人半点便宜。 

用人之律。曾国藩认为,天下人才〃大抵皆由勉强磨炼而出〃。众人拾柴火焰高,曾国藩手下人才辈出,这为他成就丰功伟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这些都离不开曾国藩的用人之律。他在求才、选才、育才、用才、驭才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方法,这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在进行管理时学习和借鉴。 

进退之智。曾国藩认为:凡办大事,以识为主。在人生的进退问题,尤其是如此。人生是一个不断进退的过程,如果在该进的时候不前进,在该退的不回收,就会让自己遭致失败。曾国藩把握了进退的智慧,该进则进,该退则退,这不但成就了他的成功人生,也使他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圆世之智。胡雪岩认为:为人处世必须以须要以〃圆世〃为圭臬。〃圆世〃哲学是大智慧与大容忍的结合体。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正是一个真正懂得〃圆世〃哲学之人。胡雪岩的圆世态度,既在通,又在活,还在融,归结在一起,无非是要达到圆满无憾。通是权和变,活是趋向、目际,触是状态,满是结局。人生如此,又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呢。         

第2节:前言(2)     

结交之术。胡雪岩认为: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我是在家亦靠朋友,所以不能不为朋友着想。胡雪岩喜欢处处交朋友,时时帮人忙。这让他四面都见朋友环绕,处处都见友情赞助。朋友多,事情当然好办。而这正是胡雪岩的结交之法的妙用。 

用势之妙。胡雪岩认为:顺势是眼光,取势是目的,做势就是行动。这是他的用势绝学的精妙阐释。中国古代有一句成语说,〃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许多看起来难办的大事,胡雪岩居然都顺顺当当地办成了,就是因为他懂得用势的缘故。 

谋划之策。胡雪岩认为:无论是处世还是经商,都必须要有谋划。有了这些谋划之策,胡雪岩对整个时事的了解和把握总能够先人一步,他就能开风气,占地利,享天时,并从容应各种事件,从而建一己之功。这与一旦和纷乱时事中茫然无措的人们相比照,胡雪岩的优势也就显现出来了。 

掌控之招。胡雪岩认为:对于人才必须学会掌控,只有这样才能让其为我所用。胡雪岩的对掌控之招的运用,使他身边的人才济济,并且时刻忠诚于他,为他出谋献策,出力卖力为他成就商业上的胡氏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泰然之要。胡雪岩认为:一个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沉住气,达到泰然处之而不乱的境界。胡雪岩的这种境界来自于他的对己泰然,对事泰然。对己泰然是充分相信自己,勇什么时候都能不放弃对自己的信心。对事泰然就是自己的自信,来事泰然就是勇于决断,对于事情的结果拿得起,放得下。处事泰然造就了胡雪岩这个〃一等一〃的成功商人。

尽管曾国藩、胡雪岩离我们的时代已有一百多年,但是他们的绝学却还不会过时,它们仍然是我们在这个时代走向成功、走向卓越的智慧来源和处世瑰宝。朋友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在充分汲取他们的绝学精华后,并创造性地用之于实践,一起来创造我们的传奇人生,成就我们的非凡梦想吧! 

上篇 左手曾国藩 ……不可不知的做人绝学

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

曾国藩认为,为人处世须〃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世上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凡事不可稳慎,切不可过急。 

以耐烦为第一要义

曾国藩语录:安分竭力,泊然如一无所求者,不过二年,则必为上官僚友所钦属也。

译文:安守本分,竭力任事,淡泊宁静如一无所求的,不超过二年,则必定会受到上司同僚的钦佩推重。

曾国藩认为:做事须以耐烦为第一要义,这是因为身在官场和社会中都会遇到许多烦事,还必须要处理许多烦事,有的人处理一件烦事还可以,处理两件烦事也还凑合,但三件或二件以上的烦事就耐不住了;有的人遇到一件小的麻烦还可以,一旦遇到大的麻烦就挺不住了;有的人处理别人的麻烦事还可以,一旦自己遇到麻烦就受不了。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心浮气躁,做出一些不符合理性的事情来,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后果。 

做官做画要耐烦,第一件事就是训练自己处事不急不躁,无怨,清醒。头脑清醒才能保持安静,保持安静才能稳住部下,稳住部下才能做出决断.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 

有一天,曾国藩接到曾国荃的一封信,信中说:〃仰鼻息于傀儡膻腥之辈,又岂吾心之所乐.〃曾国藩谆谆告诫弟弟说,这已经露出了不耐烦的苗头了,将来恐怕难以与入相 

处.能耐烦的好处就是从容平静,从容平静方能产生智慧,方可处变不惊,才能安稳如山。

1862年,曾国藩率部追击捻军.一天夜晚,捻军突然来袭,湘军护卫仅千余人,湘军开始不耐烦了,惊俱不已.幕府文书钱应溥急忙向曾国藩说:〃现已半夜,力战肯定不行,突围恐怕危险重重.但若我按兵不动,佯为不知,彼必生疑,或许不战自退。〃曾国藩于是高卧不起,钱应溥也镇静若常。守护曾国藩的卫兵见主帅若无其事,于是也都平静下来,恢复常态.捻军见状,果然怀疑曾国藩布有疑兵,徘徊不定,不敢冒进,最终匆匆撤去。          

第3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1)     

曾国藩认为,处事能做到耐烦,这主要来源于平时对心性的修养,下面的这些话就基本了包括了曾国藩训练人耐烦的主要内容。 

曾国藩引用庄子的话说:

〃美名成功于长时间的积累。〃骤然为人信服的人,那么这种信任是不牢固可靠的:突然之间就名噪一时的人,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大于实际情况.品德高尚,修养很深的人虽然没有赫赫之名声,也无突然而得的美名:这就像一年四季的更替,是

逐渐有序地完成一年的运转,让人们不知不觉。因此,一个人诚实而具美质,就像桃李,虽不说话,但由于它的花果美好,自然会吸引人们慕名前来.

他还曾经说:吴竹如教诲我说〃耐〃.我曾经说过:〃做到了〃贞〃,足够干一番事业了,而我所欠缺的,正是〃贞〃.竹如教给我一个〃耐〃字,其意在让我要在急躁浮泛的心情中镇静下来,达到虚静的境界,以渐渐地向〃贞〃靠近。这一个字就完全能够医治我的心病了! 

曾国藩好用〃平实〃二字教育人,我们从他的《批牍》中可以知道.他曾在《批管带义字营吴主簿国佐禀》中说:〃本部堂常常用〃平实〃二字来告诫自己.想来这一次必能虚心求善,谋划周全以后再去打,不会是像以前那样草率从事了.官阶有尊卑,阅历有深浅,

这位主簿一概置诸不问,本来是个生手,但自充是热手,没有学问自夸有学问,志向很高但不去实践,气虚几乎是不能审,让他去办的事情都不行,更何况于打恶仗那样的危险呢? 

世人所说的豪杰人士,基本是抱着济世之才,矢志不渝,利禄不能动摇他的心,艰难危险也不能使他失去

士气.曾国藩的部下,大多是血性忠义人士:他为了实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的思想,总是用砥砺志气的话相互勉励。如:自古圣贤立德,豪杰立功,成功还是不成功,一开始是难以预料的,只是日积月累,全在你自己了。孔子所说的〃谁敢侮〃,孟子所说的〃强为善〃都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是人要自强. 

又如;〃凡是做一件事,无论艰险还是干易,都必须埋头去做。掘井只要不停地去挖,终究会有一天会出水的.……如果观望犹豫,半途而废,不仅对于用兵会一无所成,就是干别的事也是因自己停止而完不成。这里说的是人应当有恒。他又在给李元度的回信中说:〃军事兴衰,全在于一两个人的志气,所以我的意思是希望阁下暗暗的进行激励吧。〃 

为了去掉好胜好名的私念,曾国藩常用〃不忮不求〃作为治心的重要内容.他说:〃我这一辈子粗读儒家经典,看见圣贤教人修身,千言万语中最重要的是〃不忮不求〃.忮,就是嫉贤害能,妒功急宠.所以说〃怠惰的人自己不能修养,忌妒人的人又怕别人有修养〃的人就属于这一类.求,就是贪利贪名,怀士怀惠.所以说〃没得到的时候想着得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掉〃的人就属于这一类.〃忮〃不常常表现出来,每逢发生显露都是在那些名声事业相等,权势地位相当的人之中;〃求〃也是不常表现出来的,每逢发生显露都在事物相互承接,升迁相互妒嫉的时候.要想造福,先要去掉〃忮〃心,所以说〃人能够完全没有害人的心,那么仁就用不完了。〃要想树立品德,先要去掉〃求〃心,所以说〃人能完全没有偷窃的心,那么义就用不完了〃。不去掉〃忮〃,满怀都是荆棘;不去掉〃求〃,满腔天天都是卑污.我对于这两项常常加以克服,只恨没能够扫除干净.你们要想心地干净,应当在这两项上狠下功夫,并希望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警惕,每天都在功利场里,能够不忮不求的人,真可以说是大彻大悟了。可惜这番道理太高了,不能向平常人讲说罢了!〃 

总之,曾国藩的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不但当官要耐烦,而且人做任何事都要耐烦。人生之事,十之八九不符合心意,怨天尤人总不是办法,只有静下心来冷静思考、慎重处理才是根本之道。不然的话,心急似火,性烈如马,只会使事态的发展更加混乱,个人越控制不住大局。 

凡事当求稳慎       

第4节:第一章 做人稳慎之绝(2)     

曾国藩语录:情愿旷日持久而不战,不可出境一战而不胜。

译文:情愿多天持久而不出战,不能出境一战而不能战胜敌人。

俗话说,心急吃不得热豆腐。世界之事风云变幻,处处藏着危机,稍不小心就有可能使事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而凡事求稳慎则可以使人稳打稳扎,少犯错误,有助于事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凡事不可稳慎。 

曾国藩认为一生当求稳慎,不可过急。他于同治二年十一月起至同治三年四月初五日中,五次告诫曾国荃道:〃望弟不贪功之速成,但求事之稳适。〃〃专在〃稳慎〃二字上用心。〃〃务望老弟不求奇功,但求稳着。至嘱!至嘱!〃其实,只过了一个多月,金陵就被湘军占领。曾国藩在临胜前的这些叮咛,因是针对急功贪利的曾国荃的一剂攻心药,同时也说明,〃稳慎〃在曾国藩的战略思想中是一以贯之的。他称赞萧启江道:〃阁下一军,向以〃坚稳〃二字著名。〃咸丰十年正月,当湘军正在迅速进军时,他写信给胡林翼说:〃十一日全军获胜后,罗溪河实已无虞。山内一军,其妙无穷;脑后一针,百病皆除。但此后仍当以〃稳〃字为主,不可过求速效。〃 

曾国藩是非常反对速战速决的。尹杏农曾两次写信给正在〃剿捻〃前线的曾国藩,借指责周亚夫委弃梁孝王的故事,力陈〃兵贵神速〃之义。公元前154年,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时,接受一个幕客的建议,让梁国与精锐的吴楚大军接战,而自己壁于昌邑,深沟高垒,只出轻兵至淮泗口,绝吴饷道。吴楚军经过与粱国之战后,锐气大挫,且饥饿不堪,勉力向周亚夫军挑战时,周亚夫又坚壁不出,只得引军而去。这时,周亚夫立发精兵追击,一举而破吴楚大军。曾国藩在回信中盛赞周亚夫这种深沟高垒,后发制人的战术。并说:〃国藩久处兵间,虽薄立功绩,而自问所办,皆极拙极钝之事,与〃神速〃二字几乎相背,即于古人论兵成法,亦于千百中而无什一之合私心。〃为什么他做〃极拙极钝之事〃?因为他认为,〃兵,犹如火,易于见过,难于见功。〃与其因求神速而立即风过,不如但求稳慎而渐缓见功。曾国藩赞曾国荃说的两句话为〃良为至论〃:〃稳扎稳打,机动则发。〃然后马上补充说:

〃然〃机〃字殊不易审,〃稳〃字尤不易到。〃故须极力追求,处处用心。

正因为稳慎,曾国藩极力反对浪战,极力反对不知敌我、不知深浅的轻浮举措。他说;〃未经战阵之勇,每好言战。带兵者亦然。若稍有阅历,但觉我军处处瑕隙,无一可恃,不轻言战矣。〃不轻言战,即不打无准备之仗。他称赞李续宾,说他〃用兵得一〃暇〃字诀,不特平日从容整理,即使临阵,也回翔审慎,定静安虑。〃又说:〃迪安善战,其得诀在〃不轻进,不轻退〃六字。〃曾国荃统兵在吉安前线时,他叮咛说:〃凡与贼相持日久,最戒浪战。兵勇以浪战而玩,玩则疲;贼匪以浪战而猾,猾则巧。以我之疲敌贼之巧,终不免有受害之一日。故余昔在营中诚请将曰:〃宁可数月不开一仗,不可开仗而毫无安排算计。〃曾国荃在金陵前线时,他又嘱咐说:〃总以〃不出壕浪战〃五字为主。〃曾国藩所说的〃浪战〃,指胜负不分情况下的战争。即或有小胜,或仅小挫,浪战都带来严重恶果,土卒不但因浪战而疲困,且因浪战而对战事玩忽。与其如此,不如坚而守之,弁勇身心强健,斗志昂扬,一战可胜。这就涉及战争中求胜的快与慢的问题。不浪战,或坚守不战,似乎胜之甚慢,实际 

上,养足精力,看准时机,战而必胜,虽慢实快。否则,欲速反不达。曾国藩这个于稳慎中求进取的战略,可说是他的战略思想的核心。

正因为稳慎,曾国藩强调〃扎营宜深沟高垒,虽仅一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速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蔽,此善于用气者也。〃这些例子说明:当两军对垒,善静者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