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透视布什:全面了解美国政治-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月9日发表的《核武器态势评估报告》进一步指出,过去偏重核武威慑的思路将逐步改变,军事战略的取向为核武器与常规武器并进,模糊核门槛从而增加战略回应的灵活性及备选方案成为一种选择。过去冷战时期三位一体的核威慑战略将被以核武器、高科技常规武器及导弹防御系统的新三位一体所取代。就这样,随着核门槛的大大降低,用常规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先发制人打击“敌人”的设想“新鲜出炉”了。 随着“先发制人”战略正式写进了《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先发制人的核战略也很快被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其标志便是2002年12月11日布什政府发表的《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该报告指出,“敌对的国家和恐怖分子所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核武器、生物武器和化学武器——是摆在美国面前的最大的安全挑战之一。美国必须寻求制定一项全面的战略,以便从这一威胁的所有方面加以对抗。对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有效战略是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这项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有着三根主要支柱:防扩散、不扩散和后果处理,而对这些支柱起整合作用的则是四项相互交叉的、赋予能力的功能,也即:有关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投掷系统与相关技术的情报搜集和分析;研究与开发,以改善应付演变中的威胁的能力;双边和多边合作以及针对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的、有的放矢的战略。 为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使用作斗争而反对扩散是第一根支柱。在美国看来,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拥有甚至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当代安全环境的现实,也是美国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考验。为此,美国军队和相关决策、情报机构必须做好准备,以威慑和防范形形色色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情况。与以往相比,此后防扩散思想将更加充分地融入到美军的基本理论、培训和装备之中,以确保美军及其盟军能够有力打击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装起来的敌人。 与此密切相关的便是禁止扩散的努力。尽管布什政府有着浓厚的单边主义的色彩,但在禁止扩散的问题上,美国并不否认需要国际合作和多边努力,以阻止一些国家和恐怖分子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这些努力包括外交手段、军备控制、多边协议、为减少威胁而进行援助以及出口控制措施。当然还有相关的国际协定,包括核不扩散条约、化学武器公约和生物武器公约,尽管美国并不能够做到率先垂范,但它却希望别国能够“遵纪守法”。 为应付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而进行的后果处理则很可能将会开历史之先河。如果说,1945年美国对日本投掷原子弹是“出于战争需要”的话,那么今后并不排除美国出于反恐或防扩散需要而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在这份报告中,美国表示将“以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力量进行反击”,其中包括在遇到对美国本土、美国军队和盟友使用生物、化学、放射性和核武器时“采取一切手段予以反击”。“一切手段”并不排除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报告的机密版则更进一步:这一战略不再坚持美国50年来反对武器扩散的努力,允许政府对快要获得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快要获得可能发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远程导弹的国家或恐怖组织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采取这一战略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武器部件的转移或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组装好之前将其摧毁。在报告的一份绝密附录中,这一战略将伊朗、叙利亚、朝鲜和利比亚等国列为美国所要对付的重点。政府官员说,这样做并不表明布什总统打算公开或秘密地对这些国家中的任何国家使用武力。官员们表示,布什总统决心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部件流入或流出这些国家。(《华盛顿邮报》,2002年12月11日。) 与此同时,NMD(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也得以“再生”。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NMD再生
如果说,“倒萨”是美国防扩散新战略的具体实践的话,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和相应的美军改革便可谓积极的军事准备。2002年12月17日,在《应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报告发表后,也是在朝鲜半岛出现核危机的背景下,布什总统宣布,要在2004到2005年实战部署防止美国本土等遭受弹道导弹袭击的导弹防御系统,其中包括地面截击导弹、海上截击导弹、PAC-3型爱国者导弹以及陆上、海上和空中传感装置。 而在“再生”之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则有望“升级”为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白宫在2003年5月20日发表声明,从此后,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国际的事。用白宫和国防部的话说,通过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可以保卫美国本土,而且还可以保卫驻外美军、友好国家及盟国。在美国的游说下,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日本、波兰、加拿大、英国、丹麦都积极回应了美国的主张,澳大利亚、土耳其、印度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这使美国非常开心,因为这不仅意味着大笔的军工收入,也意味着美国的影响将会遍布全球。“各国如果知道了美国保证它们免受导弹袭击的消息后,它们将会更愿意和美国在其他重要问题上联手”。(香港《亚洲华尔街日报》,2003年5月27日。) 尽管有人质疑导弹防御系统的有效性,但布什政府坚持认为,导弹防御系统也许并不完美,但有总比没有好。根据五角大楼2002年底的推测,在此后15年里,美国很有可能面临来自朝鲜、伊朗,可能还有伊拉克的洲际弹道导弹的威胁,为此,美国必须保持现有的由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核潜艇发射的弹道导弹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同时要通过主动出击去除伊拉克等国的核威胁力,即便那是莫须有的事情。 朝鲜的核计划加深了布什政府的忧虑。虽然五角大楼很清楚朝鲜目前还无法威胁到美国本土,但朝鲜问题却很可能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和经济利益受到损害,并成为更多国家进行核尝试的“坏榜样”。美国十分担心,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朝鲜核问题,不仅无法扼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而且也将激发伊朗等国开发核武器的热情。这将会引起连锁反应。如果伊朗有了核武器,伊朗的对手而且也是美国盟友的一些国家如土耳其和沙特,都将强烈要求拥有核武器;而在东亚,如果朝鲜拥有了核武器,韩国和日本都将有可能会争取拥有核武器以抗衡朝鲜。到那个时候,局面将会更加难以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导弹防御特别是本土防御就成了势在必行的事情。 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中,洲际弹道导弹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用美国战略司令部总司令理查德·米斯将军的话说,洲际弹道导弹将继续提供一种可靠、低耗和反应迅速的能力,如果没有一个有力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一旦发生危机,对一个潜在的侵略者来说,用少量的武器摧毁大量的美国战略基础设施可能会变得具有诱惑力。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最适于对潜在的紧急情况做出反应的一支力量。一旦需要,每颗洲际弹道导弹还可多携带两枚弹头,这样就可以让美国的战略核力量增加到1000颗弹头。而且,洲际弹道导弹还是新的类型弹头的理想的投射系统,如对深埋地下或者坚固结构形成威胁的钻地弹。 与此同时,美国将积极研发高科技领域的常规武器,尤其是隐形技术、精确制导、激光和电磁等新武器,对生化武器的“规制”也是重要的科研课题。据悉,五角大楼正在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开发当场摧毁生化武器的化学战剂,该项目使用的是从特种作战司令部机密的“火神之火”项目改装的高温燃烧弹的“热腐蚀”弹药。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的“安全困境”(1)
核武器的常规化则掀开了“新的一页”。2003年5月9日,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投票通过了一项准许发展低当量核武器的法案,这实际上取消了自1993年以来一直实行的一项禁令。该议案将提供1550万美元资助被称为强力核钻地弹的大型“碉堡克星”氢弹的研究,同时还将拨出600万美元用于微型核武器的高级研究。 这是一项把“绝对武器”相对化的法案。“绝对武器”是政治理论家伯纳德·布罗迪在广岛原子弹爆炸几个月后出版的一本著作的名字,该书首次阐述了这样的事实,即核武器有其独特性、已经永久改变了战争、必须始终与其他武器区别对待。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识,也是冷战时期核武器一直没有被动用的一个关键因素。 可以认为,任何模糊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之间界限的行为都会使这个世界再次越过核门槛——走向灾难。布什政府通过把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一并称为“进攻性打击武器”以及提议发展“有效的”低当量核武器作为标准武器库的一部分,正在推翻这个共识。(詹姆斯·卡罗尔,《绝对武器》,《波士顿环球报》,2003年5月13日。) 同样是在奥马哈,2003年8月7日到8日,布什政府官员在这里召开会议,讨论与核武威慑的思路分道扬镳的重要一步:是否开展可能需要进行更多核试验的新式核武器研制工作。会议讨论的问题包括:怎样把核武器同新的精确打击武器结合起来?是否应当开发反掩体核武器?是否应当恢复核试验?所有这些问题的付诸讨论表明,布什政府再也不害怕打破核武器与常规武器的界限,美国将反对得到国际承认的理论:原子弹只能用于威慑,而不能用于其他。而令东北亚国家担忧的是,新型核武器的首要打击对象很可能是朝鲜,据悉,钻地核武器的“使命”便是击毁朝鲜深藏地下的武器。(《华盛顿邮报》,2003年6月23日。) 这是一个颇有些巧合的日子。因为在前一天,也就是8月6日,世界各地的和平积极分子群集在广岛,纪念58年前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爆炸的死难者;而会议结束的次日,也正是长崎原子弹爆炸纪念日。舆论认为,五角大楼对此次会议的时间安排将使世界各国更加坚定地认为美国不理睬其他国家的意见和感受。而就在40年前的这个星期,美国、英国、苏联三国的外交部长在莫斯科举行会晤,签署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这被肯尼迪总统视为“重要的第一步,是向和平迈出的一步、向理智迈出的一步和远离战争的一步”。但这已成为“历史”。 为了给研制“新式”核武器寻找根据,五角大楼的专家们指出,现行武器无法打击深藏于地下的掩体。据美国国防部情报局说,在70个国家中共存在1万个军用掩体,其中1400个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它们能避免受到美国军队的打击。在恐怖主义猖獗的今天,华盛顿认为这些掩体是一大威胁,只有新型核武器能够(或可能)解决这个“技术难题”。美国全国国策研究所所长佩恩是最积极主张开发新式核武器的人之一,他声称,这种新式的核武器不但不会再次推动军备竞赛,反而会导致减少核武器扩散。他解释说,这是因为,这种新式的核武器会迫使敌对国家放弃建造地下武库。(法国《解放报》,2003年8月7日。)  
新的“安全困境”(2)
布什政府的新动作使主张军备控制的人大吃一惊,他们担心小型核炸弹的出现会鼓励各国使用这种核武器,而半个世纪来这一直是想都不敢想的。美国参议院军事委员会资深委员爱德华·肯尼迪等人就很担心,“研制这类武器是美国核政策一个危险的新方向。这一新方向对于目前的反恐怖战争和国际武器控制行动脆弱的平衡会带来不祥的后果”。他们反问道:“我们如何能够在自己设计、制造和试验新核武器的同时要求伊朗和朝鲜放弃它们的核计划?”(爱德华·肯尼迪、黛安娜·范斯坦,《布什在核武器问题上危险的双重标准》,《洛杉矶时报》,2003年9月23日。) “安全困境”的加剧是一个可想而知的后果。“安全困境”是指冷战所揭示的内在的自相矛盾,正如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所言,“一个国家的安全感增加无意中将使其他国家的安全感自动减少”。这种动态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一个国家加强军事实力,其他国家会采取措施与之抗衡。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塞缪尔·伯杰就批评说,先发制人的打击理论更有可能鼓励武器扩散而不是阻止扩散。在他看来,以恐吓别国(特别是伊朗和朝鲜)为名,美国实际上是在促使它们加速获取核力量。 塞缪尔·伯杰,《力量和权威:美国的道路》,美国《布鲁金斯领导人论坛》,2003年6月17日。 伊拉克战争给这些国家的现实刺激并非美国所臆想的那样(因恐惧美国的力量而退却和屈服),而是萨达姆未能尽快拥有核武器的“经验教训”的总结。 与美国现在拥有的造价昂贵且无人能比的常规力量相比,小型核力量不仅价格低廉,而且也相对容易获取。詹姆斯·卡罗尔质疑道,“那些关心美国建立新的统治地位的人还停留在19世纪;在一个大规模杀伤方式和暴力活动因为有新技术和信息系统而代价低廉且无法阻挡的世界里,我们强大的国力不能保护我们”。(詹姆斯·卡罗尔,《绝对武器》,《波士顿环球报》,2003年5月13日。) 史蒂夫·安德烈亚森也表示,“很难想像,假如当时美国的武器库里有一种新式小型核武器,本·拉登在‘9.11’那天也许就不会那么做,对于萨达姆等人来说也是一样。如果 美国的大型核武器和常规武器没能对恐怖分子或无赖国家形成威慑,那么增加一种新式小型核武器也不可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史蒂夫·安德烈亚森,《“小型核弹”的巨大政治影响》,《洛杉矶时报》,2003年8月7日。 人们还担心,美国扩大核武器库会鼓励更多的国家发展核武器,削弱本来就很脆弱的国际核不扩散努力。在霍普金斯大学资深研究员威廉·阿尔金眼里,这样做无异于一场核赌博,美国降低核门槛很可能把美国和世界带入恐怖的深渊。在他看来,新核战略忽略了跨越核武门槛可能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政治、道德及军事代价,从而使美国处于一种近乎赌博的状态中,这种思维令人不寒而栗。(《洛杉矶时报》,2002年3月11日。) 尽管美国用心良苦地防扩散特别是努力制止无核国家发展核力量,但美国的这些做法却只能鼓励一些国家为避免美国“先发制人”而铤而走险,从而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使更多的无核国家变成有核国家。2003年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猛烈抨击了美国研发新型小规模核炸弹的计划,认为美国的这一行动将向意欲拥有原子武器的国家发出错误的信号。巴拉迪对美国的全国公共广播电台说:“当我得知有这项研究小型核武器的计划时,我至少对此坚决持保留意见。……毫无疑问,这种计划发出了错误的信息,使人们误以为我们并非致力于裁军,而是在倒行逆施。” 很多国家也会问美国人,为什么你拥有核武器而我们没有核武器就是安全的,而不是相反? 这个问题印度问了25年。几年前,印度实在懒得再问了,索性自己搞出了核武器。巴基斯坦随后跟进,核武器就这样迅速增殖了。耐人寻味的是,印度在发展核武器时的一个重要考虑是,“在挑战美国之前,一定要确保拥有自己的核武器”。(《国家利益》周刊,2003年9月10日号。) 现在,有更多国家的领导人开始认为,只要拥有一枚能够摧毁一座美国城市或在战场上炸死几万甚至几十万美国军人的核武器,美国就不敢对他们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伊拉克战争则强化了而非如美国所愿弱化了这一认识。现在,人们不禁要问,在一个核武器泛滥的世界,美国本身会变得更安全吗? 不仅如此,随着核扩散的危险增强,恐怖主义的杀伤力也很可能会因此而成几何数字地增加。由于核武器将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方便携带,而且它将不是美国人和其他主要核国家的专利,得到它比以前更加容易了,这很可能使恐怖主义者增加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机会,从而使世界处于更可怕的浩劫边缘。真不知,丧钟最终会为谁而鸣?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伊拉克:WMD在哪儿?
不出意料,萨达姆政权的丧钟很快便被美国人敲响了。在五角大楼的精心策划下,这场无悬 念战争很快便尘埃落定了,但更多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了。在对伊发动“先发制人式进攻”之前,美英联军认为萨达姆的部队配备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认为如果他们不在这场决定伊拉克命运的战争中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