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透视布什:全面了解美国政治-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当一面的能力。这也正是布什身边汇集着众多能人的缘故,有些本来就强的人得以释放了能量,有些稍欠火候的人则在信任的目光中迅速成长了起来。而布什则落得清闲,打下框架和原则,在此基础上运作并做出决定,然后把具体的事情交给大家去办。这也使得他成为当今大国领导人中不多见的有诸多个人空间和可支配时间的人之一。他关注的是森林,而不是树木。  布什在用人方面的另一高人之处,是经常能够化敌为友。布什与绰号“恶煞”的民主党副州长鲍伯·布洛克不寻常的关系最能说明问题。在出任州长后,布什的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布洛克,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认真而耐心地听,而布洛克在独白中不仅对“倾听者”多了一份好感,也使布什加深了对他的了解。没过多久,布洛克就发现布什不仅有能力解决问题,而且不怕压力,即便压力来自对布什当选出过力的人,布什也会坚持原则,并且从不食言。布洛克后来告诉别人,布什最初赢得他的尊敬正是从这些交往开始的。  在与得克萨斯州众议院议长、民主党人彼德·兰纳相处时,布什则表现出能够接纳异见的雅量。尽管他们在重要问题上经常意见不一,但他们都能够尊重对方的不同意见,并逐渐成为了朋友。不仅如此,布什还非常注意与议会中的实力派和年轻人接触,他有时会不打招呼就去他们的办公室,并邀请他们吃早饭、午饭或者晚饭。就这样,在议员们共度的时光中,布什交下了许多朋友,增加了支持者,也熟悉了议会的运作。民主党党员、参议院委员会主席雨果·伯朗格后来对布什说,他和布什待在一起的时间比任何一个民主党州长都要多。  

强势州长  强势总统
在布什到任之前,得克萨斯州长办公室经常被人贴上“软弱”的标签,但他却不同意这么说,他相信,一个强者可以带来巨大的差别,并立志要改变人们对州长职位的认识。根据宪法,州长办公室的作用是有限的,但布什却有能力把权力最大化。在他看来,州长可以签署或者否决每一项立法,可以任命数以千计的官员,可以召开特别会议并制定会议议程。此外,州长还拥有传播信息的力量,他可以和公众交流,阐述自己的想法、意见、议程,可以为全州和立法过程定下基调。由于他很快团结起了周围的人,并且与议会、媒体、公众形成了良好的关系,布什不久便成为了得克萨斯州历史上并不多见的强势州长。进入白宫以后,布什一直在塑造适合他自己的、适合他的政治班子的、受人尊重的白宫生活方式和权力分享模式。还是在2000年总统竞选时,布什就曾多次强调他将“重塑白宫的荣誉和尊严”。他一方面减少了克林顿时期的各种盛大华丽的宴会,并且几乎不邀请美国娱乐界或演艺圈的人士参加;另一方面,他有尽可能多地创造军界、工商界和政界所欢迎的“机会”,在反恐之余把美国人的敛财之手更理直气壮地伸向世界各地,尽管他由此而成为了迄今为止最能花钱的美国总统在布什上台之初,国库里还有克林顿政府给他留下的1270亿美元的财政盈余,可是布什在三年之内就把它们挥霍一空,而且还增加了374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创造了美国历史上财政赤字之最。  但却深得各界欢心,这种欢心也反过来巩固了布什的权力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布什非常善于和热衷于寻求资助,无论是在中期选举之前,还是在总统选举之前,他都能够争取到令对手眼红而又望洋兴叹的巨额资助。这不仅是因为他与工商界有着极深的渊源,更是由于双方的共生关系。在工商界大亨的眼中,布什的众多政策都是可爱而令人心动的,而布什诚恳地求助更令人难以拒绝。根据政坛的权力法则,人们很愿意把兴衰与那些求助于他们从而使他们感到重要的人联系在一起,而且投入得越多,就会越坚定地支持他,用马基雅维利的话说,伟大的事业就像伟大的战争,只要做出牺牲,就需要进一步做出牺牲。  当然了,更重要的支持还是来自民众。尽管有为数不少的人对布什有不满甚至厌烦情绪,但坚决支持和信任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其比例和持续时间之久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  

布什的传媒秀
就像里根得益于以迈克·迪弗为首的高水平的媒体操纵机器一样,布什的脱颖而出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卡尔·罗夫的精心操作。尽管布什总统对大家把后者形容为他的“大脑”颇感难受,但他不得不承认,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政治“演出”,都要经过罗夫的检查或预定。  从某种程度上说,罗夫把总统职位改造成了一个礼仪性、象征性的而又极具威力的职务,他不仅关注总统的形象,也关注总统业绩的积极展示。尽管布什的班子成员(如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等)经常成为媒体炮轰的对象,但布什却始终置身于与媒体的冲突之外,看上去就像一个慈父,在欣赏着孩子们的“演出”。  在罗夫的授意下,布什有针对性地展开了自我包装工作。在“9·11”之后,他在硝烟未尽时跑去纽约现场凭吊死难者并安慰受害者家属;为了避免“文明的冲突”,他特意走访了华盛顿的###中心,表示“无论从哪个方面,我们都没有把这看成是一场宗教战争……###人民崇尚和平,穆斯林信仰是和平的信仰……在美国,有数百万的人信奉穆斯林,他们和我一样,也热爱我们的国家,在向国旗致敬的时候,他们和我一样坚定不移”;为了帮助共和党扩大在国会和州政府的优势,他“飞翔”于全国各地,为共和党的候选人助威、拉票,俨然共和党“教父”的姿态;为了不厚此薄彼,他不仅经常请主流媒体的记者来白宫做客,还于2003年10月13日特别接受了五家地方媒体的专访,使这些平时难有机会报道白宫事务的地方媒体受宠若惊;为了不使民众产生恐慌情绪,在美国发生首例疯牛病后,他照吃牛肉不误;为了表现出保守的一面,他坚决反对同性婚姻;为了振奋美军士气,他出人意料地飞往伊拉克劳军,而在他离开不久,美军就抓获了萨达姆,看上去就像是他带给美军好运……就这样,布什不仅得到了美国公众的大力支持,还赢得了媒体的好感和敬畏,即便是他说了错话,做了傻事,报道出来的结果也显得十分亲切,就像他吃饼干噎了之后,媒体很快便把他母亲的忠告搬了出来,人情味十足,而公众则喜孜孜地注视着这个不平凡者的平凡表现,心理距离进一步拉近了。  不仅布什在积极地“表演”着,他手下的人也都热情地与媒体周旋着。像布什一样,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美国负责伊拉克战后重建事务的最高文职行政长官保罗·布雷默都与地方媒体有过亲密接触;拉姆斯菲尔德和他的助手、鹰派思想家沃尔福威茨则常常在政策出台前撰写“气球”性的文章试探民众和国外的反应,为政策进行理论铺垫;副总统切尼负责与电台、电视台联络,一直定期出现在电台的谈话节目中,并常常在星期日电视节目中露面;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则主要为布什的国家安全政策进行辩护;国务卿鲍威尔扮演的是较温和的鸽派角色,在鹰派过激时做出些纠偏式的举动,让舆论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属于“春天”派;白宫官方网站通过不定期的“向白宫提问”的公开聊天节目拉近普通民众与国家领导人的心理距离;而更多的新闻官员则以足够的笑脸来应付随着政治“天气”的变化变得咄咄逼人的媒体,从全部播出新闻的有线电视网、各种杂志、周末闲聊节目到1200多个广播电台都需要应付,很显然,白宫需要大量的地毯式的电视报道,将摄像机集中在领袖为保护国家安全、弘扬美国精神、振兴国家经济而孜孜不倦的场面上。  就这样,在白宫上下的努力下,布什的任职表现使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在他的监护下国泰民安,美国有能力打败一切敌人,有能力复苏经济,有能力让世界上更多的地方实现民主、拥有自由,尽管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媒介策略创造出的“公关产品”。事实上,总统及其幕僚们每一天都在煞费苦心地制造有利新闻,消除负面新闻,以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确立他们满意的形象。  作为有现代意识和经济头脑的领导人,布什鼓励并支持白宫的高层官员和媒体、公关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与新闻界交谈,商议新闻策略,回顾他们最近在某个新闻上所做的努力。如果布什要会见记者,或发布消息,哪怕只有短短几分钟时间,卡尔·罗夫们都会预先推敲好措辞、帮助布什排练好对这个或那个问题的回答,以防他不按讲稿讲话,授新闻界以口实。在萨达姆被捕后,尽管布什心情非常愉快,但他的谋士和助手们还是劝说他保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以使他说的每句话都有的放矢,严谨、周到。  值得一提的是,学过MBA的布什不仅有着惊人的危机管理能力,也有着转嫁危机的手腕。当布什政府面临着较大的挑战时,转移公众的注意力就成了当务之急。当国内经济不景气时,就大谈特谈反恐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全面展开“倒萨”的心理和舆论攻势;当失业率居高不下且面对民主党的狂轰滥炸时,布什政府就上下一气、各有分寸地把人民币当做替罪羊,尽管他们很清楚中国的政策与美国的就业没有必然的联系,只是到了公布可喜的经济数据后才减缓了对中国的压力;当政府高官陷入公司丑闻时,布什总统就拿“邪恶轴心国”和国际恐怖主义说事;当大家关心大事时,白宫就在一些小的法规和事件上大做文章,使民众对总统的亲民姿态产生好感,从而避开传媒不利报道的侵扰。就这样,布什在助手们的积极运作下包装着自己,包装着总统席位,包装着美国政策,也包装着美国形象。但无论怎样包装,他都无法让所有人都站在他和美国的一边,只要他的政策中还有不利于其他人群和其他国家的因素存在,就会有人恨他,有人抱怨他。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恨也布什  爱也布什
在美国,喜欢和信任布什的人数居高不下,而反感他的人也不在少数,在世界范围,不满意布什的人就更多了。在阿拉伯世界、在欧洲、在世界的许多地方,布什的牛仔作风,他的单边主义作风都引起了极大的非议。  像里根一样,布什也是来自美国的西部地区。广袤的沙漠,疾驰的骏马,铸就了刚健粗犷、勇于冒险的西部牛仔文化,这样的文化在布什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作为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布什富有冒险精神,个性强硬,崇尚武力,这种性格作为个人倒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超级大国的领导人,却不能不让人担忧。一位传记作者评价说,布什身上具有总统的特质,他不会轻易做出决定,可是一旦做出决定,就决不会瞻前顾后,他会毫不犹豫地以小博大。更令人不安的是,布什身上有着浓郁的宗教气息,自信对全世界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布什不仅把美国比做“民主的灯塔”,还极力在阿拉伯世界和世界其他地方推行美国式的民主,这也使他在那些地区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对于布什政府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美国人在内的许多人都觉得难以理解。《国际先驱论坛报》的一篇文章批评说,布什政府完全像个乳臭未干的孩子……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总是犯错误,因为他们想用一种极其简单的方式来解决复杂问题,他们的思维里只包含着一些非常孩子气的时间观,缺乏对别人的认同,并且疯狂自恋,以及只能说服自己的荒谬逻辑和道德观。  另外一些人则从心理上找寻布什的“病态”根源。日前,美国马里兰大学等心理研究机构的四名心理学家发表研究报告称,布什总统患有偏执性神经病,持有一种黑白分明的道德观及不能容忍模棱两可的心态,这种对模棱两可无法容忍的心理会导致其拉帮结派,对事物的看法先入为主而得出不成熟的结论,并且喜欢按照简单化的陈腐老套的方式办事。其中一名心理学家格拉塞尔说,布什政府因为相信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忽视与其立场相反的情报,就是出于这种封闭和偏执的心理状态。据称,布什的这种偏执心理还将成为一本心理教科书中的一个案例。  在一些媒体和博客网站抓住“布什的谎言”不放之际,一个网络竞赛还直接拿布什开涮,这个名为“30秒布什”的竞赛专门向社会征集讽刺布什的幽默短片,而在短短数月之内,该网站就得到了200万人的注册,并征集到了1512部讽刺影片。在一则发人深省的电视短片中,孩子们在学校的毕业会上一个接一个地向家长讲述,自己在学校期间学到了什么。第一个孩子说:“如果我认为某人想欺负我,我就要先发制人地先去欺负他。”紧接着,一个女孩子说:“无论我的朋友(盟友)说什么,我都不会理会,因为我已经决定了。”最后一个孩子在说:“别问我为什么把一切弄得乱糟糟的,别问我为什么让别人生活在恐惧中,如果你要这么问我,就证明你不爱国!”在片子的最后,画外音质问道:“看看我们都教给了孩子们什么!”尽管这些舆论和看法还远远谈不上主流,但多少还是表明了真实的民意:作为个人,布什和他的家庭会赢得许多人的好感,但作为美国总统,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能让人特别钦佩和赞许。  也许布什总统应该听听约翰·麦金农的忠告:在采取能对子孙后代的生活、我们的资源和我们的荣誉产生影响的行动之前,我们所采取的方法要包括一个明确可信的目标,一个经多方讨论过的连贯的计划;了解对现在有启示的历史,了解所采取方法的局限性;真正地替那些和我们不一样的人换位思考,不是光从感情上予以声援;尊重其他人和其他国家;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从内心尊重团结、独立、隐私和自由,以及幽默感、反讽和谦卑等品质。(《国际先驱论坛报》,2003年9月17日。)  如果布什能够从遇到的诸多麻烦中吸取教训的话,如果他有第二个任期改变人们对他的不良看法的话,不仅他自己会有机会得到一个良好的历史评价,而且美国和世界都会因此而受益。让布什用行动告诉我们他是谁吧!   txt小说上传分享

布什的“核心事”
经过“9·11”的洗礼,包括布什在内的许多美国人都开始意识到,从常规战争层面上看,  没有人是美国的对手,也正是因为无法同美国的常规力量抗衡,结果导致潜在的对手寻求所谓的不对等或曰不对称的战争手段,其中的一个重要“追求”就是利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还会加上远距离发射的手段。这使布什政府感到十分担心。  在一次参议院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负责战略和核计划的官员罗伯特·沃波尔指出,有了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远程弹道导弹,力量比较薄弱的国家就能做到没有这种导弹就办不成的三件事情:阻止、遏制和伤害美国。这种武器的可怕在于,它不需要很大的数量,只要能够给美国及其盟国造成严重伤害;它不需要有很高的精确度,只要能够击中足以震撼美国人的目标;它也不需要安全可靠,因为使用它的人并不在乎人员的伤亡。  沃尔福威茨等人的游说和来自伊拉克等国的令人不安的报告进一步强化了布什政府的认识,那就是,在恐怖分子和“邪恶国家”面前,没有任何道理可讲,也无须做任何承诺,只要能够保护美国及其盟国,摧毁他们的“邪恶力量”,怎样做都不过分。  布什率先提出了新理论。2001年12月,五角大楼向国会提交了一份从理论上说属于机密文件的报告,该报告提出了“为达到21世纪目标”而进行新的核试验的假设。报告认为,有必要“为对付诸如地下目标之类的新威胁而开发新的能力”。反恐战争打破了所有的禁忌。美国新世纪计划的负责人加里·施密特反对认为在这方面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的看法,他说:“这些新计划不会引起核武器扩散,因为核武器已经在扩散。”( 法国《解放报》,2003年8月7日。)  美国开始认真考虑放弃它在1978年做出的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五角大楼内部,一些人开始提到“核武器可用来打击那些耐受常规武器进攻的目标”,研制常规核武器成了“紧急课题”。美国的核思维开始发生转变:核武器不仅是威慑力量,更是规劝和打击力量,当对手在常规力量失败后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时,美国将考虑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02年1月9日发表的《核武器态势评估报告》进一步指出,过去偏重核武威慑的思路将逐步改变,军事战略的取向为核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