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制霸好莱坞-第3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来看,《梦露》的午夜场票房,也许会是珍妮弗文艺片的第一强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阿兰又不禁是哑然失笑:“4000家影院开画,这也不能说是文艺片了,《本杰明。巴顿奇事》是特效大片都只敢放到2900家开画,从这点看,首日票房也注定是被《梦露》□□的份,布拉德估计也就只能和安妮斯顿争夺一下前二吧——不过,话说回来,一年前定档的时候,大家都是看在《本杰明》的份上绕过了圣诞档期,只有大梦不怕死地把两部新片都定在了圣诞档,当时所有人都以为大梦会自相残杀,两部电影来分《本杰明》吃剩的蛋糕,没想到的是,现在居然是《马利与我》继续来抢《本杰明》剩下为数不多的那点市场。爱看漂亮演员的去了《梦露》,爱看视觉奇观的去了《梦露》,爱看爱情故事的去了《梦露》,《本杰明》估计只剩下喜欢科幻片的那点市场了,连家庭市场都会被《马利与我》分薄,谁能想得到,本来被视为它的天下,各大影院纷纷调档避开交锋的圣诞档,居然会成为布拉德的死亡档期……其实他应该调档的,在试映会之后就应该下这个决定,说实话,这并不丢人。”
    观察过了电影票的售卖情况,阿兰便悠然地站起身来,回家享用了一顿圣诞大餐,一直到接近10点,午夜场快要开映的时间,他才回到电影院里,不出所料地排在了最末尾——之前和他坐在一起的小情侣则果然排在了第一,不过这也并不令人意外,当时他们俩就明显是打算放弃圣诞晚餐,为的是优先挑选一个好的座位。
    在心里估算了一下人数,确认这间影院里开出的四个厅《梦露》午夜场应该都是座无虚席,阿兰暗自点了点头,感觉到自己的呼吸也有些加快了:“虽说不管《梦露》的票房怎么样,2008年都会是j。j的年,但就现在的场面来看,很明显,这部影片的票房又要冲破之前的最乐观估计了……”
    虽然之前已经看过两遍,对于一般影片来说已经是足够了,但对《梦露》,阿兰就感觉自己还没看够,他倒不是为了欣赏珍妮弗的美貌和萨尔维镜头里的美景所组成的那种浅层的美,对于影评人来说,这种美固然是会让人分心,但看过一遍也就可以走出来了,他更喜欢的是萨尔维的节奏感,讲故事的技巧,这也是他第二次观影看到的东西:中层的内涵,这一次他想要去琢磨、钻研和品味的,则是导演的思想和人生观,最深层的创作动机,在光和影的世界中寻找和导演的精神共鸣——第一层满足的是他的眼睛,第二层满足的是他的大脑,第三层满足的则是他的灵魂,对这部电影,阿兰是很赞成德里克的说法的,这是一部‘全景式’的杰作,在这三个层面上都带给人极大的惊喜,让人想要一看再看,反复品味,也所以,他才会有兴致在圣诞夜跑到影院来,观察着和电影有关的这些细节。
    排在队末的阿兰当然没挑选到好座位,经过第六排时,他瞥了那对小情侣一眼——他们似乎找到了朋友,那个叫做琼恩的女孩兴奋地和身边的一个胖geek说个不停,看起来,他们都是珍妮弗的粉丝,因为geek穿了一件珍妮弗头像的文化衫——不过,这些信息并没有进入阿兰的大脑,只是一种本能的观察和反馈,他在角落里找了一个空位安顿了下来,让思维天马行空地四处乱逛,安静地等待起了电影开场。
    “真想知道珍妮弗现在在干嘛,好像《九》杀青了以后她就没有什么声音了,目前的这几个颁奖礼她都没有出来……上一次听到她的消息,还是听华纳的朋友说,她正在搞那个超级英雄女的剧本……又是一个原本不被看好的扑街企划,在有了她以后,或者说在她缔造的票房神话以后人人争抢。《暮光之城》之后,感觉对她的崇拜和迷。信都快成为一种风气了,哪怕她想拍的是一坨屎,现在估计都会有人抢着要投资……”
    “还有,这女孩和萨尔维到底是不是真的在谈恋爱——如果他们的营销团队用这个绯闻大做文章,我反倒不会相信,但现在整个颁奖季媒体都没有系统地炒作过这个绯闻,倒是让我有点疑心了,她该不会是陪萨尔维度假去了吧?这样也好,以她为缪斯,萨尔维肯定还能拍出几部非常不错的电影,而在那之后,他们的恋情也该走到尽头了,说起来,珍妮弗身边也从来都不缺乏帅哥,之前是谁和我说的来着?说什么珍妮弗已经和那个切萨雷。维杰里秘密结婚了——也许是她和克里斯托弗分手已经满一年,却一直没有再度约会的关系吧,连这么荒谬的谣言都开始有市场了……也许,这女孩真的该公开恋情,交个新男友,满足一下大家的期待……”
    东想西想之余,阿兰不能免俗地想到了八卦方面,不过他当然不会对这些事投注什么真正的关注和感情,当电影院灯光暗下,屏幕亮起时,所有的杂念自然而然地都从脑海中消失,阿兰的注意力集中、精神敏锐,全神贯注地盯着荧幕,已经做好了专业的观影准备。
    不过,虽然他已经进入了观影状态,虽然他已经看过了两遍电影,但,当梦露在音乐声中转过身,在镜头前完成第一次亮相的时刻,阿兰还是忍不住在满影院的抽气、感叹声中轻轻地感慨了一句,“她可真美啊!”
    他的心思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有所浮动,但在阿兰有意的控制下,很快又沉淀了下来,关注起了剧情的进展:看完电影之后,由西蒙。罗埃默尔饰演的科林一脸如梦似幻,愉快地站起身,走出影院,跳进了名牌小汽车,往自己家的乡间别墅开了过去……

  ☆、第二百八十五章 太漂亮了

“真漂亮啊!”当科林驾驶的小汽车从影院门口的公路往前开去,镜头逐渐拉远,俯瞰出整个小镇,从小镇过度到苍翠青绿的田园风光时,在世界各地,不少观众都同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这部电影的画面实在是太漂亮了。”
    当然了,一样是称赞画面漂亮,观众们的心思也是各有侧重,正在北京的ume电影院里观看这部电影的‘珍宝贝’,在说的完全就不是萨尔维镜头里的风景,他还沉浸在刚才梦露的开场歌舞里,“真是太漂亮了,和预告片里完全一样,甚至比预告片里更美,毕竟,预告片里只是几个惊鸿掠影的镜头,而这里是有一长段歌舞——j。j在我印象里几乎从没这么美过,那种脱胎换骨的感觉……希望网上快点出下载,这一段我肯定要看好多遍——截图一些壁纸出来也不错!”
    和所有的粉丝观众一样,珍宝贝的第一遍电影也是在惊艳中度过的,当时他根本没有心思去留心周围人的反应,甚至连这个故事到底说了什么都是有些迷迷糊糊的,整段记忆像是笼罩在闪着光的云雾里,只有珍妮的一颦一笑是那么的清晰。而在十几个小时以前的午夜场结束之后,刚睡醒的他又来到电影院,买上了一张票,开始了首日的二刷之旅,这一次他才有心思稍微留意一下周围观众的反应——和他差不多,当珍妮弗在电影里第一次亮相,转过身子的时候,观众们很多都发出了轻轻的抽气声、感叹声,甚至还有啧啧声,就连刚才一直在摸索着薯片袋子的讨厌观众也一下安静了下来,一直到现在,观众才算是缓过了这口气,电影院里发出了轻轻的嗡嗡声,珍宝贝听到很多人在问,“这个女演员叫什么来着?珍妮弗。杰弗森?她之前是不是来过中国?”
    看起来他的感觉没有错,珍宝贝对自己点了点头:在之前买午夜场票的时候他就有所感觉了,珍妮在中国的人气和认知度好像都在上升,如果说之前的《海盗》系列,让她在常看电影的那些时尚观众里认知度挺高的话,那么之前她参加火炬传递,以及在开幕式上露脸,包括去体操女团决赛刷存在感的行为,已经让她无形间走进了全家万户,被那些对时尚不那么敏感的人群所认识——虽然官方并没有公开地力推和夸赞什么,但从一些报道的待遇、措辞来看,老百姓也是潜移默化地接受了她‘对中国很友好,同时也非常牛的大明星’身份。
    在过去的半年,贴吧的会员人数就翻了一番,午夜场票也变得很难买,以前打个电话就能定上的电影票现在都得过来排队,珍宝贝之前还是买的黄牛,而即使现在是圣诞节的下午,国内并不放假,下午的这一场也是座无虚席,这种上座率在国内肯定都是很罕见的,包括一些大导的电影都没这个殊荣,珍妮弗之前的电影虽然票房成绩还算不错,但是和今天的景象的确是没得比,珍宝贝确实是很直观地体会到:珍妮弗的人气上来了。
    “关系也非常硬实吧,北京真没白来,今年这好像同步的大片根本就不多,这可能就是第三部还是第三部……”一边看着镜头掠过了乡间小道,进入了一座雄伟的城堡,珍宝贝一边稍微分神的想道,“连《暮光之城》这样题材敏感的片子居然都能同步,大梦实在是够厉害的了,在中国这一亩三分地上,感觉就是迪士尼这个母公司都得对他们赔笑脸,不过,就不知道这到底是她的功劳,还是切萨雷。维杰里——那个经纪人的本事,那些报道里把他说得神乎其神,说什么失去他是caa的损失……感觉上他好像才是真正说话算数的人,珍妮完全就是被他管着,什么都做不了主,就连公司好像都是由他来管事,珍妮就只管演戏。”
    喜欢把偶像想得有点惨,大概是所有粉丝的通病,虽然这只是八字没一撇的猜测,但珍宝贝的心还是一抽,好像当真就为了珍妮弗开始动情绪似的。不过,当科林走进城堡以后,随着镜头中不经意带出的那份尊贵和典雅,他的心思也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了过去:“科林家确实是有钱啊,哎,他和梦露的确是太不同了……”
    #
    “画面太漂亮了……”当珍宝贝想入非非的时候,在洛杉矶的影院里,阿兰也是再一次地感慨了起来,“萨尔维的美感天赋实在太过惊人,这家伙简直缔造了一个奇迹——他简直就是个天才!他和珍妮弗实在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可能对于很多外行人来说,影评人沉溺于电影表层的美感,有点不够深刻,感觉影评人就该关注着电影最核心的东西,但事实上,影评人在很多时候扮演的是一个评估师的角色,比如对于动作片,他们评估的除了剧情、思想、手法以外,肯定还有武打设计,包括演员的打戏表现等等。而美感在这些基本功之中就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项,能不能把一些平常的事在画面上拍得吸引人,这是一出电影好看不好看的关键所在,甚至可以说是一出好电影的基石。
    ——当然了,这种美不是肤浅地找一些俊男美女、拍一些美景,而是说通过运镜、光影和取景,结合演员的化妆、表演和蒙太奇,让观众在本能上受到画面的吸引,哪怕导演安排一个花白头发、衣衫褴褛的老人在乞讨,只要这个老人弓着脊背的弧度符合美学,光影处理得好,让整个构图遵循了黄金分割的原理,观众照样会移不开眼光,照样会感觉到自己从这种镜头里汲取了一些信息、愉悦,获得了启发,感受到了一些深度……一句话,他们就会觉得这个镜头看得值,没有白白浪费这几秒钟的时间,电影在刚才的这几秒钟里很精彩,并不乏味无聊。
    对于动作片来说,由于有一个剧情,以及不断的刺激点在,一些过度的镜头可以处理得比较平淡,不去讲究美感,但艺术片就不一样了,很多艺术片本身剧情是很散漫的,完全都是在为思想服务,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就拍得特别美,精心营造画面的冲击感、明暗对比,甚至通过色彩本身来讲故事,有一些有本事的导演,你给他一个演员,一桌菜,别的什么都没有,他都能给你拍出90分钟的吃戏,你可能照样看得津津有味,甚至觉得这些菜非常好吃,或者是这些吃菜的动作特别吸引人,也没觉得自己浪费了90分钟的时间。而阿兰本人认为,萨尔维在这一点上天赋是非常惊人的,他不愧是艺术纪录片的导演,非常擅长把一些平淡的过度场景拍得特别漂亮,而且《梦露》这部影片得天独厚的地方就在于,它给人的美感刺激是非常正向的,也就是说,在这部影片里,‘漂亮’和‘美’已经结合在一起了。
    导演的镜头调度是美的,风景是漂亮的,漂亮的风景被有美感的镜头表现出来,就是震慑人心,让人受到强烈吸引,感觉比看了很多特效大片里的视觉奇观还过瘾,就像是刚才的一段过度镜头,科林只是把车开进自己家里,一段2分钟的路程,配合他的自我介绍,‘我生活在一个优秀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史学者……’,但观众就觉得特别赏心悦目,恨不得科林一直说下去,在这种强烈的美感刺激之下,科林的叙述好像都变得有趣了起来,而他在书房里和父亲以及他的学生对话的场面也是如此,场景的漂亮、演员的年轻俊秀,以及导演在构图和镜头语言上的美结合在一起,让科林的演技甚至都变得非常吸引人,他的一举一动也显得如此有范儿,这种范儿被夸大了,笼罩上了光晕,让人恨不得一看再看,甚至于说是把这些画面截屏下来,反复地欣赏。
    至于梦露,那就不必多说了,珍妮弗。杰弗森本来就是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在萨尔维的镜头里,她简直是倾国倾城,她本人对角色完全的投入,以及演技上的再做突破,结合她极为优越的外貌条件,以及萨尔维在她身上那天才的镜头调度,配合着音乐与原版视频,补上的镜头斜拉、蒙太奇和背影侧写,表情特写,这种登峰造极的‘漂亮’与‘美’的结合,就让她的出场变得极有震撼力,把正向刺激做到了极致,观众不再是饶有兴致地觉得:‘啊,这个不那么让人愉快的镜头其实还挺美的,让人挪不开眼,好像有种魔力’,而是目瞪口呆地想道,“啊!这个世界上怎么还会有人这么的美,这简直是不可思议,但我现在不需要思考——我现在要多看几眼。”
    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甚至可能会干扰到《梦露》本身在影史上留名的顺利程度,甚至会干扰到萨尔维和珍妮弗两人的事业,因为很多影评人很可能会被这种正向刺激给蒙蔽,轻率地认为这部电影就只是找了个美女来拍,拍了一些漂亮的风景,让观众觉得,‘噢,很漂亮’,就只是这样就够了——别的bug、内涵什么的,剧组好像根本没注意,否则他们肯定会留下印象,不至于一点想法都没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特别的话,顶多是导演和美女拍戏的时候搞到了一起,所以导演把它拍得特别美。在这种强烈的刺激下,观众确实可能会忽略掉很多隐藏的信息,以及这些拍摄手法的技术含量——
    如果不是《梦露》拿到了威尼斯,如果不是说,试映会找到的是这些和j。j关系不错的老家伙,每个人都情愿多看几遍,排除掉正向刺激的干扰,真正地去评价这部电影——如果不是这些老家伙和珍妮弗的关系一直很不错,评论界不能不重视他们的意见,《梦露》可能真就被埋没了,一部大好的电影会受到评论界和颁奖礼的忽视,它当然还是会成为珍妮弗的代表作,但这部影片只是会简简单单地反应演员的绝代芳华,大家看它就都是为了看美人去的,真正的知音可能特别少,即使有,也不会形成主流的舆论浪潮,导演和演员也许都会因此感到失落和寂寞。——其实,这样的事也并不少见,每年都有那么几部倒霉的电影不逢其时,《梦露》也可能就会是其中的一部。
    当然了,任何事都是有得有失,阿兰在看过电影以后就对票房很乐观,甚至可以说是信心强到了有些疯狂的地步(就他目前看到的情况,他很有可能已经赢了这场票房赌局),他认为,不管《梦露》在影评人那里的口碑如何,又拿到了多少奖,它的票房和大众口碑肯定是强到疯狂。这也是因为这部电影美得出乎意料,而这非常合乎大众的胃口:和影评人希望看到一些深刻的、有思想的电影不同,观众想要看到的肯定还是一些轻松的,不需要动大脑、伤感情的电影,太多奥斯卡的得奖片对他们来说,都过分高深、乏味,其实真的要看他们也不是看不懂,但是很多人就不愿意付出这个成本,他们又是想要看懂一部文艺电影之后的感动,又是懒于从电影浅层的美感匮乏中找到看下去的动力,这是很多文艺片做得不到位的一点——他们在中层的技巧和深层的思想上完成度都特别高,但也因为难以兼顾——又或者是受到评论界、文艺片导演圈子里的一些恶习影响,舍弃了浅层的美感,甚至于还骄傲地给与负面刺激,这就让大量潜在的观众流失掉,让他们最终只能在票房上一败涂地了。
    在这一点上,《梦露》做得就特别的好,这种几乎是泛滥的正向刺激会把观众的注意力维系到最后,而且会让最浅薄的观众都获得强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