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黛玉新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黛玉对贾宝玉疏离的态度自然被贾宝玉感觉出来了,因为感觉到林黛玉体内绛珠魂的缘故,贾宝玉对于林黛玉的疏离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格外殷勤小意地对待林黛玉。面对贾宝玉的行为,林黛玉实在是无可奈何,尽管林黛玉要远着贾宝玉,可是两个人就住在贾府,又都住在碧纱橱里,低头不见抬头见,林黛玉又能躲到哪里去呢。而林黛玉也不能做得太招人痕迹了,众人看到贾宝玉对林黛玉这般好,而林黛玉却不领情,未免给人一种不识抬举的感觉,何况现在林黛玉的人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在确定她还无法离开贾府独自生活的时候,不好太过分。
纠结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林黛玉想明白了,越是疏远贾宝玉,按照贾宝玉的个性就会黏得越紧。经过思考,林黛玉反省了一下,自身也有错,她实在是有些过分在意那个所谓的“木石姻缘”了,先不说现在两个人的年纪还都不大,未来事态怎么发展还不能预测,再说就算贾宝玉还是不忘“木石前盟”的话,那又怎么样,她体内的灵魂并不是那个单纯的绛珠草魂,最终只会落得个“流水有意,落花无情”的结果罢了。
想明白之后的林黛玉再和贾宝玉相处就非常平和自然了,两人的关系日渐融洽,变得非常和睦,这种结果对于贾母来说是非常喜闻乐见的。想通之后的林黛玉端正了心态去对待贾宝玉,摒弃了“有色眼光”,带着一颗平常心去看待贾宝玉,她发现贾宝玉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别人评价贾宝玉“惯会在女孩子身上下功夫”,林黛玉认为还真是恰如其分。贾宝玉对女孩子真的是非常体贴,细心,周到。从衣食住行到衣饰簪环,胭脂水粉……别人想不到他几乎全都想到了,细致到了极处。这种服务不管落到谁的身上,都感觉非常舒服。
贾宝玉的个性在女子面前惯会伏低做小,整天“好姐姐”“好妹妹”的蜜语甜言,虽然有些时候还是会有些公子哥的脾气,可是他对待女孩子的态度要比其他的人好上百倍千倍甚至更多,他对女孩子的关心爱护在这个男尊女卑的世界是非常稀少的,甚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因此特别受女孩子的欢迎,他在女孩心中的地位是独一无二的,在加上英俊的外貌和傲人的家世,怎么会不让那些女孩子趋之若鹜?暗许芳心?
贾宝玉每天在女孩中间厮混,他可以不理任何俗务,但是林黛玉却不能,不管林黛玉气质怎么飘逸出尘,宛如仙子一般,实际上她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此刻林黛玉正在房里翻看王通送过来的账簿,看得眼睛有些累了,抬头看着挂在檐下的笼中叫得欢快的八哥,换换眼睛。
自从她们这一行人到了京都之后,前些日子王通来到贾府寻亲,王嬷嬷是既高兴又意外,没想到在京都竟然可以看见儿子。虽然王嬷嬷是奴才,可是王通却是有着人身自由的百姓,只是这并不能湮没他们母子的情分,谁说做奴才的不能有自由身的家人。如今王通在京都行商,听说母亲在荣国府,来相见是理所应当。
当今陛下以“孝”治天下,虽然王嬷嬷卖身为奴,可是谁也无法阻止王通的孝道,不让他见自己的母亲。何况贾府乃是诗书礼仪世家,怎么可能会做出阻拦别人尽孝的这种事情,自然放王通进府见母。
趁此机会,林黛玉隔着帘子交代了王通一些事情,让他尽量每月的月中来看往王嬷嬷一次,三个月交账一次。林黛玉特意叮嘱王通做生意的时候一定要求稳,不能把摊子铺的太大,毕竟玻璃实在是一件很惹眼的生意,毕竟现在世人还把这玻璃当做西洋物品。林黛玉不可能站出去,贾府也不能成为依靠,如果太扎眼的话,没有强硬的后台,那么这个摊子就会守不住了。
林黛玉让王通出面为她经商赚钱的事情不可能瞒过王嬷嬷,因此林黛玉主动和王嬷嬷说了,只是林黛玉也没有尽说实话,只说她有一点钱,因为王通现在走南闯北的经商,见得世面多,因此把钱给王通让他帮自己赚点私房钱。虽说现在住在贾府,每个月都有月钱,一切供给都是贾府提供,偌大贾府也不差花在她们身上的这点钱。再者她要是用钱,开口的话贾府也一定会尽量满足。只是林黛玉认为还是不好过于麻烦贾府,她毕竟是客居在贾府,还是自己手里有一点活钱才好。
其实林黛玉离开林府的时候,除了带走了她房中和林夫人留给她的所有值钱的金帛细软,她还曾经到账房里支了两百两银子,再多她就不敢支取了。给林如海的说辞是带着母亲留给自己的东西作念相,而自己这一去不知道要在贾府待多久,虽然贾府什么都有,可是毕竟不如用惯的东西自在,因此把自己的东西尽可能带着了。至于那二百两银子,则作路上花费用。贾府的自然带着盘缠,可是路上要是有点什么事情需要用钱,来接的只是几个比较体面的婆子,并没有主事之人,这边贾雨村担当护送任务,可是一个大男人,再说毕竟不是自家人也不好开口,带些以备后用。林如海本来就不耐这些俗物,再加上林黛玉言之有理,他也就应允了,一切按照林黛玉的意思来。
没有支取更多的银钱究其原因是林黛玉怕被林如海心中生疑,去贾府的盘缠不用林黛玉操心,一路上林黛玉花费二百两绰绰有余,拿太多她就不好解释,拿那么多的钱做什么。按照林如海的想法,林黛玉到了京都,住在贾府,养在深闺,几乎足不出户,一切都有贾府供给,就算是有钱都没出去花,再说这个时候的林黛玉年纪不大,在林如海的眼里还是个小孩子,她只是住亲戚,带那么多钱做什么。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教育,让林黛玉有“不会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观点,狡兔三窟。
对于林黛玉的说辞,王嬷嬷没有表现出尽信,也没有表现出不信,她对于林黛玉的行为不予置评,采取了就当做什么都没有看到的处理方式。当然王嬷嬷也知道林黛玉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大家闺秀的行为守则的,只是在贾府住了一段日子之后,王嬷嬷也明白客居他家的不易,再说林黛玉所用之人乃是她的儿子,因此王嬷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整件事情,现在仅限于林黛玉和王嬷嬷知道,作为一个共同的秘密,两个人谁都没有向第三个人说起。
林黛玉拿起放置一旁的鸟食,喂着笼中的八哥,看着八哥在她的逗弄下欢快的叫着,似乎很兴奋,目光落在在廊下玩耍的小丫头身上,看着她们笑语盈盈的脸,林黛玉幽幽地发出一声轻叹。
曾经她也想把平等、自由、人权等思想传播出去,像那些到了异世界的“牛人”一样改变这个世界,可是当她巴巴地把这些思想先向身边最亲近的人王嬷嬷和雪雁灌输的时候,才发现根本是“痴人说梦”。几千年根深蒂固的思想哪是她这么一个无权无势,什么都没有的小姑娘可以改变的。
先不要说那些当权者会反对,就连被压迫的阶层在听到她的言论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就是她是不是疯了,精神不正常了。尽管林黛玉已经自认为用最谨慎,并没有太直白,言论应该能在众人接受的范围了,可是还是预料错误。不等她说完,王嬷嬷就厉声喝止林黛玉,数落着她从哪里听来的疯话,在这里胡说。
当时林黛玉看着王嬷嬷和雪雁惊恐万分,如同看着一个疯子一般看着她的目光,心一下子就凉了,如果她们两个人不是一直跟在林黛玉身边,是林黛玉最亲密的人,只怕早已经认为现在的林黛玉精神有问题,才会如此大逆不道,要赶紧关起来才好。
面对王嬷嬷的怒斥,林黛玉只好装作惶恐地“承认”,借口她是在一本杂书上看到的这些“昏话”,并且当着王嬷嬷和雪雁的面胡乱地找出一本书烧掉,并发誓再也不看了。反正王嬷嬷和雪雁也不识字,自然不知道林黛玉烧的是什么。
一场风波悄无声息地化为无形,王嬷嬷再三叮嘱雪雁不能把林黛玉的胡言乱语说出去,否则就卖了她。看着王嬷嬷疾言厉色非常严肃的样子和雪雁面对王嬷嬷的威胁忙不迭点头表示绝对绝对会把它们全都烂在肚子里,林黛玉本来想改造思想的沸腾的热血也冷了下来,彻底地放弃了改变的念头,她恍然大悟,那根本是她这样的一个小女子做不来的事情。
盯着在笼中蹦蹦跳跳欢快的笑着的八哥,林黛玉出神。其实世人都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笼中鸟。笼子鸟做久了,人再把笼门打开,想把鸟放飞,可是却不知道这鸟已经没有了飞翔的能力,只能呆呆地望着天空发呆;或者是它们已经不想再飞出去辛苦地觅食,经受日晒雨淋,风霜侵袭,只想老老实实地呆在笼子安逸地享受主人的喂食;或者这鸟从来也没有起过要走出笼子的念头;或者这鸟早习惯了笼中的生活,走出去反而无所适从了……
可笑自己还想做那个打开笼门的人,先不说自己根本没有那个能力,就算打开了又如何?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它们都不会也离不开。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其实林黛玉之所以不象以前一样小心谨慎,冒着被人怀疑,不像刚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谨言慎行,而是说了那些在他人眼中的“疯言疯语”。实在是因为随着在这个世界的时日越久,回家的希望越来越渺茫,这些都让林黛玉越来越孤独寂寞,偏偏她的这份孤单是难以言表的,众人皆醉我独醒,这种精神层面上的孤独让林黛玉日渐无法忍受,大家的价值观、世界观诸如此类的观点根本不一样,有些事情在别人看来是理所当然的,本该如此的,可是林黛玉却无法接受。
原来在林府的时候,因为林家人丁单薄,人口简单,而林黛玉又是林家正经的主子,府中的事情还大都在发生在林黛玉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到了贾府情况则是相反,人多是非多,虽然是主子,只是她是一个客居的身份,让她能够从旁看见很多她以前看不到的事情。正是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让林黛玉看到了很多阴暗面,对她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她无法接受,因此才会打破她一贯的谨慎,冒冒失失地开口。
经过王嬷嬷和雪雁的教训,林黛玉明白了,萤火之光根本无法照亮整个黑夜,她根本无法担当起“救世主”的责任,拯救世人,构建世界大同,还是老老实实地做她的千金大小姐林黛玉,眼睁睁地“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①好了。大环境无法改变只能尽力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了,然后在尽可能地情况下去帮助别人。
不能改变这个世界,可是林黛玉一定要改变原来的林黛玉凄惨的命运,她的要求也不高,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所能拥有的平凡幸福而已。只是她也清楚,改变自己既定命运也是一件非常有难度的事情。有些事情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慢慢来。种子春天种在地上,发芽成长都需要时间,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收获。
现在林黛玉心态已经平和很多,不会心急了,她明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谨记“滴水可以穿石”的道理,只要她慢慢地一点一点地做着努力,最终一定会改变原来的林黛玉命运历程。
作者有话要说:①摘自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书中,【离亭宴带歇指煞】一段“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帝国的兴衰灭亡,个人觉得用在这里形容贾府挺合适的。
闻薛家人进京都
林黛玉对着廊下的八哥出神,想着她以前一些可笑的想法,竟然想着改变这个社会,实在是大白天说梦话。不管封建制度怎么腐朽,哪怕已经从内到外散发着腐烂的气味了,她也不会是那个扭转乾坤的人。还妄想着改变这个世界,其实她连自己身边人的想法都改变不了,真是天真呀!还是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日子吧,让自己的生活安宁幸福就好……
“林姐姐,照你这样喂鸟的话,只怕没两天这鸟就死了,而且一定是被撑死的。”探春带着丫头走过来,笑着调侃着。
林黛玉回神,这才发现自己手中的鸟食已经所剩无几,那可是半个月的鸟食,不知不觉竟然差不多全放进鸟笼的食碟里了,偏偏这只鸟也笨,嗉子吃得已经鼓得不能再鼓了,它还在不停地吃。
看着笼里的八哥瞪着乌溜溜的眼睛傻傻地看着自己,林黛玉失笑摇头,招招手,将廊下的一个小丫头叫了过来,将手上的鸟食递给她,吩咐她将鸟笼里的鸟食清理出来,看着点,至少今天不能给它水喝,否则按照它吃得那么胀的情况,要是再给它水喝,必然会被撑死。
叮嘱小丫头之后,林黛玉才转头含笑点头示意和探春打招呼,让探春先到房里坐,林黛玉洗了手之后进屋于探春对面而坐。
探春放下手边的茶盏,打量了一下林黛玉,关切地说:“林姐姐今天的气色不错,既然出了屋子就该到外面转转,多走动走动对身体也是好的。”
贾府的众人都知道林黛玉的身子不好,需要好好休养,因此林黛玉大半的时间都是闷在房中。其实林黛玉的身体并没有她向贾府的人所说的那么虚弱,相反,经过林黛玉制定的养生计划,她的身体越发地康健了起来,只是林黛玉的外表生就一副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病美人”的样子,因此给大家造成了误解。
林黛玉之所以说自己的身体不好,是因为她不善交际,更主要的是她不想去去应付那些看着贾母疼她而围上来表示关心借她而讨好贾母的人虚伪的嘴脸,戴着面具对着他们林黛玉嫌累,可是若是流露出真实的情绪,又未免得罪人。尽管林黛玉不会委屈自己去讨好别人,可是也不代表她就愿意给自己树敌,因此林黛玉就以身体不好为借口,婉拒了某些人的“好意”。
知道探春是真心的关心自己,林黛玉微微一笑,开口:“嗯,本来是想到外面走走的,去看看二姐姐、三妹妹和四妹妹,只是走到廊下看见八哥还没有喂,就想喂过了再去,没想到三妹妹反到先来了。”
探春站了起来,在房内随意走动,看见架上垒着满满地一摞摞书,不禁皱了皱眉,随手拿起一本翻了翻说:“几天没到林姐姐的房里,又多了这么多的书。林姐姐也该注意点,这看书却又是最耗费心力的事情了,本来身子就不好,岂不是雪上加霜,这书呀,林姐姐还是少看点的好,身子要紧。”
林黛玉的目光落到了桌案的书上,没有说话,心中暗自叹息。这里又不同于她原来的世界,什么都没有。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鸾刺凤;斗草簪花; 低吟悄唱;拆字猜枚……这些东西偶尔为之还可以,次数多了就没兴趣了。无事可做的话也不能老是坐着发呆,那么除了看书还能做什么,其实她也想做点她来的世界里的一点玩意消磨消磨时间。
当初在林府的时候,刚开始,林黛玉认为她不会在这个世界久留,一定能够回去。每天关注的就是一件事,就是她什么时候回家去,除此之外她什么都不放在心上,浑浑噩噩地度日。在这个世界停留的时间变长,林黛玉虽然心中对于回家还抱着期待,可是也慢慢地融入到新生活中了,这个时候林黛玉她自己和林夫人开始相继病倒,林黛玉开始调养身体,照顾病人,筹划她的将来,根本无暇顾及其它。
等到了贾府,林黛玉除了跟在她身边的几个人之外根本没有认识的人,不管是她还是伺候她的人都无法出府。就算有什么想法和主意也需要实施的人,可是林黛玉缺少的就是执行的人,因此只能让大好的主意埋藏在脑海之中,看书打发时间了。
看着林黛玉不说话,探春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更多地纠缠,虽说女子无才就是德,可是像她们这样的大家小姐还是要读书识字的。探春也知道读书不是一件坏事,再说林黛玉看的书也不是什么不能看的禁书杂书,该说的她都已经说了,也不宜在过深的说些什么。
“林姐姐还不知道呢吧,薛姨妈一家也来京都了,早已经在路上了,我早晨向太太请安的时候,听说姨妈一家只怕这两天的工夫就能到。”探春转移话题,向林黛玉说着她新得来的消息。
林黛玉听了探春的话,微微有些愣怔,薛宝钗要来了,嗯,也差不多该来了。
“其实按照行程薛姨妈家的人应该已经到了,只是因为姨妈家的兄弟薛蟠在路上因为和别人争夺一个丫头而打死了人,因此耽搁点了时间。姨妈家还有个姊妹,名唤宝钗的,年纪和我们相仿,姨妈家的这个姊妹可是非常出色的……”
“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