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红楼之黛玉新传-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含笑礼貌地一一对长辈请安打招呼,被贾母拉着默默地坐在她的身旁。
世家大族采用联姻的方式来巩固自己的家族,让其更兴盛。可是林夫人已经过世,虽然现在林父还在,可是林父年将半百,林府人丁单薄,除了林黛玉之外再没有其它亲支嫡系子孙,林府早已经式微,不足以成为贾府的助力。再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何况林夫人这个女儿也已经死去了,那么作为林夫人的女儿——林黛玉的到来对于贾府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益处,只是满足了贾母的拳拳慈爱之心。
“孝”字大于天,尤其是像贾府这样的世家,“忤逆”这两个字是绝对要不得的,否则一旦这个大帽子扣下来,就算不被御史弹劾,就是世人的眼光和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前程尽毁。因此不管贾府的其他人对于林黛玉的到来抱着何种态度,都不能违背贾老太君的意见。
林黛玉看看身边鬓发如银的贾老太君,目光落在两个人交握的手上,那双温暖的手正慢慢地摩挲着紧握在她手中的自己的手,注视着自己的眼中闪着和蔼慈爱的目光,再对上下面人的一干笑脸,林黛玉心中一阵恻然。
不管这些人究竟对自己抱着何种心态,对于自己的到来究竟是喜还是有着其他的情绪,也不管以后事态发展如何,现在在自己身边的贾老太君这会儿可是真心疼爱自己的。至于其他人嘛,反正随着自己在贾府的时日久了必然就知道他们的态度了,不是有句话“日久见人心”嘛。
正思忖间,贾府的三位姑娘在丫鬟婆子的围绕下掀帘子走进来的时候,林黛玉的目光落在了进来的三位姑娘身上,虽然这贾府的这三位姑娘比不上自己出色,可是也是顶尖的人才,何况自己以后也要和她们朝夕相处,是自己的伴呢,倒要好好看看。
在大舅母邢夫人的介绍下,林黛玉和贾府的三个姑娘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互相认识,彼此见礼之后,林黛玉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了贾探春的身上,与原著中描写三姑娘精明、能干、利害无关,虽然三个人都是美人坯子,可是在三姐妹中,贾探春的存在感明显比其他两位要强许多。
“眼睛是心灵之窗”这句话用在贾探春身上最为合适不过。贾探春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她那双如葡萄般的大眼睛,一闪一闪的宛如天上最亮的星星,灵动异常。有那么一双眼睛,就算是相貌平庸些也丝毫不会逊色于人,因为人都已经被她的眼睛所吸引,无暇顾忌其它。何况贾探春的相貌和身段也很出色,有了这双眼睛自然而然地让她在三姐妹中独拔一筹。
众人归坐,闲谈。贾老太君搂着林黛玉说:“我可怜的儿,这般娇弱,我这里正在请太医配养生的丸药,回头给你好好看看,好好养养,不然等过几年大了回家去,你父看见你还是这般病弱的话,该抱怨我这个老婆子了。”
由于贾老太君的话头引到了林黛玉的身上,众人自然也跟着聊到了林黛玉的身体健康,毕竟大家谁都不是傻子,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林黛玉的娇弱。林黛玉面对众人的关心的询问,实在是不想多说,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她非常清楚,毕竟在扬州的时候名医可是看了无数,说法都是大同小异。
这副身体绝对不是单单吃药就能够吃好的,林黛玉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早已经对此制订了周全的养生计划,绝不能胡乱地在中间被打断。其实经过她这段时间的食疗,这副身体的健康状况已经好多了,只是先天底子薄,再加上她的养生大计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计划,需要时间,才能慢慢地显示出效果,因此林黛玉现在看上去依旧是弱不禁风,似乎有着不足之症的样子。
正在林黛玉感觉实在是难以应付众人询问的时候,从后院赶过来的王熙凤从外面出声解了围。看着恍如众星捧月一番被一众丫鬟媳妇围在中心走进来的王熙凤,林黛玉对着王熙凤一身富丽堂皇的打扮有点吃惊。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林夫人亲自教导林黛玉的世家礼仪规范,在穿衣打扮上更是一再告诫林黛玉千万要记住一个“雅”字。穿衣配色,钗环首饰的搭配都不能流俗,只有那些暴发户才会满头珠翠,插金带银,生怕不知道人家有钱似的,存心炫耀。
现在的林黛玉是两个灵魂的融合,有着原来林黛玉的聪颖,在加上另一个灵魂在异世界的不俗见识,更是将林夫人的教导领悟得非常彻底,并发扬光大。林黛玉曾经戏言,如果自己回到原本的世界,以现在自己对衣食住行细节上的讲究,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小资。
不过让林黛玉惊讶的并不是王熙凤的华贵打扮,不管怎么说王熙凤也是出身于大家,打扮虽然称不上雅致但是也没俗气到哪里去,还是知道一点分寸的。让林黛玉吃惊的是王熙凤一身金灿灿,沉甸甸地首饰顶在头上竟然没有丝毫影响她的行动。高高挽起的发髻必然填充了假发,再加上头上首饰的重量初步估计至少得有两公斤以上。看着王熙凤修长白皙的脖子,林黛玉都怀疑她怎么能够支持得住,一整天这么顶下来会不会脖子酸痛,到时会不会因此得颈椎病。
对于王熙凤的打扮,林黛玉完全是少见多怪了,其实像王熙凤这样的打扮都是正常的,比她恐怖的大有人在。这主要是林黛玉来到这个世界于外界接触过少的缘故。看着王熙凤的打扮,林黛玉庆幸和林夫人学着装打扮的时候,林夫人强调的是“雅”。因为这个字,就意味着林黛玉不过戴着太多的首饰,只有那么一两件起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可以了,不需要弄成像王熙凤头上那样的阵仗。
其实按照林黛玉的想法,什么都不戴才好呢,从另外一个世界来的她从来都是清清爽爽的短发,最怕累赘了。如今有一头长长的青丝不说,还要戴首饰,实在让人不舒服,也不习惯。林黛玉曾经想就如同以前看电视的时候那个小龙女的发型,什么都没有,只是简简单单地分出几绺黑发绾起,剩下的披散在肩就好了。不过林黛玉试探着把想法对林夫人一说,立刻遭到了林夫人的反对,告诉她女孩子那么素净是犯忌讳的,大家的女孩就算是带孝期间头上也不能光秃秃的,也要戴几件银器的首饰。
尽管林黛玉心中已经知道来人就是王熙凤,是贾琏的妻子,王夫人的内侄女,虽然是大舅家的却在而就家里掌家理事……是荣宁两府里最最厉害的角色,不过还是不动声色,等贾母笑着介绍了之后才见礼。王熙凤则是笑嘻嘻地一过来就亲亲热热地拉着林黛玉的手,细细地打量着林黛玉一番。
在王熙凤打量自己的时候,林黛玉也偷眼看着王熙凤,再和王熙凤交谈了几句之后,林黛玉不得不赞叹王熙凤是个交际高手,让人如沐春风,方方面面似乎都为你想到了,让你根本找不出一点不是来,话里话外都让林黛玉有着宾至如归的感觉。而且王熙凤的情绪转换变脸速度之快也让林黛玉瞠目结舌,刚才还在那里哭林黛玉的母亲呢,眨眼间就换成了一副笑脸去奉承贾母,而且更绝的是,明知道她不是真心为林夫人的过世而哀伤,为林黛玉而惋惜,但是却很难让人对她的虚伪生出恶感,因为她的语气和表情之真诚根本无法让人认为她是在作伪。
王熙凤来了之后,林黛玉又和众人坐了一会儿,然后按照礼节去拜见两位舅舅。先是由邢夫人的带领着去拜见贾赦,尽管林黛玉按照礼数过来了,但是贾赦并没有见到自己的这个外甥女。林黛玉婉拒了邢夫人的留饭,拜别邢夫人,去见二舅贾政。偏巧贾政不在,也没见成。倒是王夫人拉着林黛玉叮嘱了很多话,话题的主角就是她的儿子——贾宝玉。尽管王夫人嘴里将贾宝玉说得很是不堪,但是眼里的宠溺和慈爱及话外对贾宝玉的维护可见一斑,天下慈母心都是一样的,孩子怎么着都是自己的好。
对于这个贾宝玉,林黛玉可是非常好奇的,一个长于脂粉堆的英俊少年,家里财势双全,又是被家中捧在手心中的宝贝疙瘩,那可是“捧在手心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得天独宠,正是所谓的“天之骄子”,身世地位如此显赫,偏偏脑袋没有长在头顶上,反而很喜欢结交那些身处贱籍的优伶,厮混于平头百姓中。
不过好奇归好奇,林黛玉可没打算和贾宝玉上演一个“木石姻缘”。或许在曹公的笔下,贾宝玉是非常好的,对他持着赞扬的态度,不过现在的这个林黛玉的观点则认为一个没有力量,根本不能守护自己身边至亲至爱的男人,不管是因为什么理由,什么原因,这个人身上有多少优点,在她眼里都是不值一提,对于这种人她都是深恶痛绝的。不过林黛玉也明白把所有的罪过都归咎于贾宝玉身上是错误的,因为有些事情完全是时代的局限而造成的,可是这也并不代表什么。
林黛玉含笑静静地听着王夫人数落着贾宝玉的“恶行恶状”,这哪里是在控诉,其实是一个母亲再向外人诉说着自家孩子的调皮罢了,尽管话中对贾宝玉没有一句好话,一口一个“孽根祸胎”,可是王夫人表情和语气中流露出的却是对贾宝玉的疼宠,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看着自己的孩子犯错之后流露出的慈爱与无奈,或者还带一点“恨铁不成钢”的怨气吧,毕竟贾宝玉目前的所作所为在众人的眼中看来都是不务正业。
作者有话要说:实在是太难写了,太难写了,纠结的我头发都要被揪掉不少了。
宿命这般难改变
静静地聆听着王夫人对贾宝玉的数落,林黛玉不时地插上几句,让话题继续下去,对于王夫人提醒自己要和她那个“混世魔王”般的儿子保持距离,林黛玉忙不迭地点头答应。或许这是一番透着溺爱的善意絮叨,或者这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不管王夫人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对林黛玉说这番话,林黛玉都忙不迭地应允,对她来说和贾宝玉保持距离是非常愿意的事情。对于贾宝玉,现在的她避之惟恐不及,她根本无心和贾宝玉上演一出“木石姻缘”。
就这么一直听王夫人说着贾宝玉的事情,直到小丫头提醒贾母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这才住嘴,拉着林黛玉去饭厅。或许刚才的谈话拉近了一点王夫人和林黛玉的距离,一路上王夫人一边走,一边向林黛玉介绍贾府的布局,特别提点林黛玉一下现在荣国府当家理事的王熙凤住的屋子。
吃过饭,众人散坐在一起闲聊,随着一个丫鬟的传话说“宝二爷来了”,小丫头的话音未落,林黛玉就看见一个面团般粉雕玉琢的少年走了进来。纵使在另一个世界里,林黛玉见到过不少花样美男,自认对于帅哥已经免疫了,可是林黛玉的视觉还是好好地受了一番冲击。
真是养眼呀,难怪赵姨娘那样刻薄的人提起贾宝玉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他“长得得人意”,可能因为长期厮混于女孩之中,眉宇间带着一丝脂粉气,但是这并没有给人一种他长得很女性化的感觉,相反,贾宝玉长得倒是一片阳光,像冬日里的旭阳照在身上的感觉,让人非常舒服。这样的“矛盾”无损于他的外貌,反而更增添了他的魅力,让人觉得他就该是这样,那是理所应当的。
在贾母的介绍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互见礼。贾宝玉落座之后,还是不错眼珠地盯着林黛玉,一脸的若有所思。对于贾宝玉行在自己身上的“注目礼”,林黛玉并不介意,在她原来的世界里,一个男子这样的表现,说明这个女子出色才会被人如此欣赏,女孩子心里反而会很高兴,并为之自豪。可是这里不行,林黛玉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她是个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纵然和贾宝玉两个人是表兄妹,可是“男女授受不亲”,贾宝玉的行为很失礼,她不能不做表示,否则会被人看轻。
看看众人谈笑风生,似乎还没有注意到贾宝玉的眼神一直地在自己身上,林黛玉无奈之下拿起桌案上的茶盏,用碗盖轻轻抹去浮在茶碗上层的茶叶,轻啜一口,然后将身子稍稍挪了一下,身形微微往后靠了靠,躲在了贾母的身后。
果然林黛玉的如此举动惊动了贾母。贾母关切地目光落在了林黛玉的身上表露询问的意思,林黛玉没有说什么,只是把身子又稍微向后挪了挪,完全躲在贾母的身后,让她替自己遮挡住贾宝玉的目光。果然,贾母感觉到了贾宝玉直射过来的视线,贾母人老成精,一下子就明白了林黛玉躲到自己身后的原因了。
“宝玉,你这么一直盯着你妹妹做什么?你妹妹被你看得都害羞了,真是失礼。”贾母含笑不痛不痒地责备着贾宝玉的无礼行为。贾母的话也成功地让屋内众人的目光全都落在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个人身上,这两个“玉”一下子成为了众人注目的焦点。
贾宝玉从林黛玉身上收回目光,有点困惑地说:“嗯,这个妹妹有些眼熟,我好像在哪里见过。”贾宝玉为自己辩解,解释着他为什么会一直盯着林黛玉看的原因。
闻言林黛玉含在嘴里的茶一下子呛住了,林黛玉脸涨得通红,才勉强把岔了的气顺过来,没有把嘴里的茶喷了出来。刚刚和贾宝玉见面的时候,贾宝玉没有说出这句话来,林黛玉自己也没什么感觉,因此她还以为因为自己“夺魂”的缘故,“木石前盟”已经作废了,没有用了,却没想到这会贾宝玉还是把这句话说出来了。
贾宝玉之所以仍旧感觉到林黛玉因为当初只是“夺魂”,由于当时夏晓夏的灵魂强势,所以是她的灵魂吞噬了原来的林黛玉的灵魂,不过原来的林黛玉的灵魂并没有消失,只是和夏晓夏的灵魂融合在一起了。现在的林黛玉实际上说夏晓夏和林黛玉的合二为一,只不过因为夏晓夏灵魂的强大,所以更多的表现出夏晓夏的性格特质而已。
因为林黛玉体内绛珠魂的存在比较微弱,以至于贾宝玉刚开始见面的时候没有立刻认出来,不过贾宝玉还是隐隐约约地有所感觉,因此落座后才一直盯着林黛玉不放,最终还是被贾宝玉这块“灵石”认了出来。因为贾宝玉觉得面前的林黛玉有几分熟悉,宛如在哪里见过一般,却又感觉似乎互不相识,因此目光才会一直落在林黛玉身上不移开。在听到贾母的话时,贾宝玉也意识到了他这么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个少女不太妥当,就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的感觉说了出来,不过就是因为有些陌生,因此他的话中有着那么几分不确定,
林黛玉低着头,装成一副羞涩的样子,思绪百转。怎么办?怎么办?难道自己真的逃不开“木石姻缘”悲惨的宿命吗?才不要!被贾宝玉的话搅得林黛玉一时慌了神,她拿起茶盏抿了一口清茶,定定心神。不怕,不怕,就算贾宝玉感觉到了“木石前盟”又如何?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要“襄王有心,神女无梦”就可以了。
这里林黛玉刚刚定下心神,贾宝玉已经自来熟地坐到了林黛玉的身边,笑道:“林妹妹可听见老祖宗刚才的话了,既然我看着林妹妹面善,那么就把林妹妹当做旧相识,现今不过是远来重逢可好?”
“嗯。”林黛玉轻轻点点头表示同意,刚才贾母和贾宝玉都说了什么,她根本没听,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
看见林黛玉应允,贾宝玉眉开眼笑地又说:“我看妹妹眉间若蹙,刚才老祖宗也说妹妹尚没有表字,那么我送妹妹两字——‘颦颦',这两个字极妙,》一书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现今林妹妹眉尖若蹙,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不知林妹妹意下如何?”
林黛玉听了贾宝玉的一席话,目瞪口呆,赶紧婉言谢绝:“宝哥哥的一片好意赠字,不该推辞,本该接受。只是家父在我离家前曾经言及等他日我归乡之时,他将亲自为我取字。为人子女者不能在父母身边服侍反而离家在外已是大不孝,因此我不敢再有不孝之举,所以请恕我难以拜领。”
表字,又称字,是人除了名字之外,取的与本名意义相关的别名。用来在社会上与别人交往时使用,用来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以示相互尊重。一般情况下,人成人之后都会有表字,男子是在冠礼时取字,女子许嫁时取字。字有的是学堂里的师尊而取,有的是家中长辈或者请外面的长辈取的。号呢,也有自命的,也有别人送的。
取字对于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是豪门世家的子弟来说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绝不能轻率而视之,。在举行冠礼以示成人的时候,有点身份和地位的家都会举行一个仪式以庆贺自家子弟成年,仪式的大小由家族在社会的地位而决定,举行冠礼之后的子弟由家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者请来社会上有名望有地位的大儒来“赐”字。就连这个“字”也是斟之又斟,经过慎重考虑的,甚至考虑经年,绝不是轻率,随随便便就能取的。
因为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女子取字没有男子那么繁琐麻烦,一般人家的女孩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