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妃-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苏锦秋低头应着。
祖孙要说的话许多,休息整顿之后,慢慢叙说也不迟。其他事情都好说,最大的麻烦是元凤,需要苏老太爷拿个主意。
融冬院就在内书院旁边,苏老太爷把苏锦秋安置在此,也是为了祖孙见面方便。跟内书院一样,也是两进小院,前厅后房,正房之后是后院,假山花草,是个休闲之处。
男仆们已经把床铺,家具等大件东西都已经搬过来,帐幔陈设己有。对付着吃了中饭,三人带着丫头婆子开始收拾东西。苏锦秋在江城侯府三年开始时使的是穆家的家生子,后来觉得不妥,又托人牙子另买,这回进京都带了过来,正好使唤。
穆家众人还未到,穆七娘的行李也先搬了过来。选秀在即,事情许多,穆七娘跟穆家人一起住更方便。听穆四奶奶的意思,还要再找宫中嬷嬷再突击一下,免得错了规矩。选秀失利是小,冲冒了宫中贵人,事情就大发了。
要是只是单纯进京探亲,苏锦秋都想邀穆七娘与她同住,现在只能让穆七娘跟她暂住融冬院,等穆家人来了,穆七娘的住处收拾出来再搬过去。
厨房烧好热水,三人轮流洗了澡,晚饭之后穆七娘就推说累,明早再去给苏老太爷请安。苏锦秋晚上过去,肯定是祖孙相聚时间,她这个外人就不掺和了。
苏锦秋吩咐丫头小心侍候,便跟着苏怀玉一起去了内书房。苏老太爷也是刚吃完晚饭不久,正在厅中等着苏锦秋和苏怀玉。烛台明亮,苏老太爷端坐正堂,神情依旧严肃,似乎不管何时见他都是如此。只是此时此刻,形影独吊,越发显得孤寂。
苏锦秋和苏怀玉一前一后进屋,刚要见礼,苏老太太就招手让她们在旁边坐着。
看着苏锦秋的脸庞,三年时间,小孩子果然长大了许多,眉眼之间也越来越像苏墨玉。唯一的儿子,唯一的血脉传承,本以为他很年轻,总是有机会生下儿子的,结果……
或许这就是苏家的命运,五代单传,终于走到今天。
“怀玉,你过几天出门一趟。去附近直隶等周边地方,再远点也行,总之不要是京城的。到养育堂抱两个一、两岁的孤儿回来,身子骨要扎实的。”苏老太爷说着,简单的几句吩咐,却好像用尽了他全身的力气一般。
事关子嗣大事,不敢托与他人,只有苏怀玉最可靠。
苏怀玉站起身来,心情复杂的答应一声:“是。”
她知道苏老太爷多在意血脉传承,到了抱孙的地步,是最后的不得已,做这样的决定,苏老太爷心里只怕也不好受。
吩咐完苏怀玉,苏老太爷转头看向苏锦秋,怜爱有之,感慨有之,道:“孩子抱过来之后,给你当弟弟,苏家的祭祀香火不能断。若是有旁人问起,就说是连宗过继的。你以后也要多照看他们些,总是要把姓氏传承下去。”
“孙女明白。”苏锦秋说着,知道苏老太爷这是为她着想,心中十分感动。
要是苏老太爷真想要嗣孙,大可以在苏墨玉过世之后就抱养,挑年龄相对大一点的,趁着自己有精神之时好好教养。拖了三年之久,又在她定亲之后,还特意叮嘱要一、两岁孩童,目的就是为了把她与嗣子的年龄拉大。
三年后她出阁之时,两个小孩子不过四、五岁光景,还不太懂事。老宅,祭田肯定是要留给嗣子的,而其他的则要她当嫁妆带走,这是苏老太爷的打算。不得已抱孙承嗣,但财产绝对不能给外人。
苏老太爷深吸口气,道:“你的亲事已经定下来,很妥当的人家,夫婿也很好。再把嗣子的事办完,我也轻松了。”
“祖父……”苏锦秋忍不住出声,道:“还有一件事,孙女还要请祖父拿个主意。”
“什么事?”
“关于七爷元凤……”
前因后果交代清楚,种种细节也没有放过,苏锦秋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她在京城,元凤也在京城,谁知道他会做出什么事来,更何况天下就没有不透风的墙。与其等事情闹的不可开胶,还不如主动给苏老太爷交代了,或许有什么办法应对。
俞家是书香门第,也许不在意她父母双亡,但肯定在意她的名声。元凤那么闹法,别说俞家,尼姑庵将是她的归宿。
苏老太爷听得眉头紧皱,思虑半晌才道:“我知道了。”
☆、39元家
两日之后穆家大部队终于到了;这倒不是穆老太爷路上矫情;而是实实在在的被为难了。先是遇到关卡处,锦衣卫带人盘查,穆老太爷倒是不敢叫嚣了;只是派管事过去摆明身份,希望能插队;早点盘查通关。
没想到卫官一巴掌把管事牙打掉了几颗,又向同伴指指穆家车驾。然后……锦衣卫轮了三班;一直到次日早上才放行。
在车憋了半天一夜;本以为已经结束了;没想到进城门时再次被难为。迟钝如穆老太爷都觉得;这是有人在整他;就是跟苏锦秋有点不痛快;苏老太爷都退下来了,就是没退下来,也指挥不动锦衣卫。
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潘妤带着人马自回潘家,穆老太爷虽然满心郁闷却只能先去苏家。穆家来京城是选秀的,租房子住或者住客栈实在不提统,苏老太爷是同意了的,又找不到其他落脚处,也只能这里了。
穆家人上前敲门,洪叔开的门,问清身份之后,直接引着穆家众人到前院西路一处三进院落之前,这是穆家准备好的地方,请自由使用,出门也可以自由出入,其他的就与穆家无关。
“这,这算是怎么回事……”穆老太爷惊呆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受到这种待遇,苏老太爷别说出迎了,根本就没相见的意思,下人带到这里就不管不问了。
洪叔语气虽然恭敬,却带着几份不耐烦,道:“我家老太爷闭门谢客己久,不想见外人,姑娘刚刚到家身上不好,正请医问药中。家中仆人早已遣散,府中总共只有十来个人,实在是招呼不过来。所以才请各位自便。”
穆老太爷眉头皱了起来,下人的口气让他很不爽。刚想大声斥责,穆四奶奶上前抢着道:“我们举家来打扰,多得苏老太爷厚道允我们住下,改日我们再去请安拜见。”
洪叔听穆四奶奶如此说,也不再说其他,转身去了。
穆老太爷却是越发生气,指着穆四奶奶道:“谁允你插嘴的,苏家还说什么书香门第,竟然有如此的待客之道。”
“老太爷教训的固然有理,但京城不比江城,只是进京这一路已经许多波折。若是再起冲突……”穆四奶奶没再说下去,只是看着穆老太爷,她就不信穆老太爷没有感觉,半天的路程走了两天。江城侯府京外建府,进京的时候都不多,如何会得罪人。
倒是苏家,所谓破船还有三千钉,当初苏锦秋在江城时,关系就不太好。苏家大度提供房舍,这就很难得。进京之前,穆老太爷写那么多封信出去,只有苏家让住。若是穆老太爷发起脾气来,掉头走,这一家老小晚上哪里落脚呢。
穆老太爷顿时哑口无言,脸上怒气却是更盛,来的时候就不想让穆四奶奶过来,商户女能有什么见识。正欲再骂穆四奶奶,就见穆七娘带着丫头婆子从角门进来,笑着走向前来见礼,道:“从前天起我就带着丫头婆子开始打扫,后头已经整理妥当,请老太爷过去休息。”
穆老太爷看到穆七娘,脸色本更难看。她跟着苏锦秋同车,一路顺风先过来了,把家人全部闪到了后边,成什么样子。冷哼着道:“你倒是得了意,还知道自己姓什么吗!”
穆七娘立定站好,低头不语,一副忏悔的模样。穿过来这么久,她也算知道穆老太爷的脾气,三个字可以形容,老糊涂。也未必跟老有关系,年轻时只怕也清楚不了。
“七妹妹先行过来,就是为了打扫整理,这样祖父到了,里外皆是干干净净的,看着岂不高兴。”穆六娘上前笑着圆场,又道:“这是七妹妹的一片孝心,祖父千万别委屈了她。”
说着上前拉住穆七娘的手,朝她笑笑。
穆七娘知道这是穆六娘圆场,不喜欢穆老太爷是一回事,这么僵着也不好,便顺着话笑着道:“后头我已经带着人整理妥当,请老太爷过去休息。”
穆老太爷虽然很想继续拉着脸,但在车上憋这么久,身体扛不住了。恶声恶气的道:“还不前头引路。”
穆七娘心里翻了个白眼,却只得前头引路领着穆家众人过去。
苏锦秋虽然没有过去,却是把自己身边的丫头婆子派了过去,也算是还了穆四奶奶的恩情。三进小院里里外外收拾了五天,她派出去的丫头婆子回来了。当天下午穆六娘,穆四奶奶带着穆家姑娘们,本想去给苏老太爷请安,结果被挡了回来,苏老太爷谁都不见。
一行人便去了融冬院,苏锦秋在前头厅里招呼众人坐下来。众人说了一会话,穆四奶奶便让穆七娘带着姑娘们去逛逛园子,她与穆六娘留下来。
等到众人走开了,穆四奶奶就笑着道:“姑娘大度,老太爷年龄大了,行事未免有些左性。”
苏锦秋淡然一笑,只是道:“四嫂话重了。”
穆四奶奶心里叹口气,知道苏锦秋的意思,她不计较在穆家受的慢待,但也不打算跟穆家有太多来往。穆家收留过她,苏家也一样让穆家人住下。跟苏锦秋在穆家所受的待遇一样,只提供房舍,其他一概不管。感慨地道:“虽然这话不该我说,这几年老太爷行事是不大妥。上京几天了,潘家连下人都没过来。”
就是穆氏不在了,两家姻亲并没有断,岳父上京,潘勤这个女婿怎么也得亲自来拜访。结果直到现在,连潘家的下人都没见过,若是推说不知道,潘妤跟穆家一起进京来,潘妤回家之后如何不跟家中人说。
只怕是因为潘妤与吴氏不和,穆家又是一副要给潘妤撑腰的模样。吴氏生了三子一女,枕边风吹起来,潘勤就是有心与穆家亲近,只怕也要淡下来。更何况潘妤又是个惹事的,后妻幼子日夜在身边,潘勤还能有多少心在潘妤身上。
苏锦秋低头喝茶,也不接话茬,实在是无话可说。潘穆两家的家务事,苏家管不了,更何况苏老太爷现在是真的什么都不管了,每天就在屋里看看书。
穆四奶奶看苏锦秋不言语,顿了一下又道:“老太爷前几日就给定城侯府的老侯爷写了贴,让姑娘们准备着出门,姑娘可知定城侯府?”
在家时穆老太爷就念叨定城侯府元老太爷,说两人交情如何如何的好,元老太爷如何如何肯帮忙。穆老太爷甚至都想住到元家去,结果元老太爷说家里人口多,不太方便云云,穆老太爷这才作罢。
进京之后,穆老太爷第一件事就是先给元老太爷写贴,结果五天过去了,仍然没有消息传来。穆老太爷显得有些急躁了,幸好屋子也没收拾妥当,不然以穆老太爷的意思,只怕要找上门去。
穆家姑娘能选秀,走的是定城侯府的门路,这点穆四奶奶是知道的。只是元老太爷与穆老太太是好友这点让穆四奶奶很担心。穆老太爷那样的不靠谱,与他结交的人只怕也靠谱不了。只是他们初来乍到,对京中人士所知不多,打听都不知道找谁打听。
苏锦秋虽然离京三年,总是京城人士,对定远侯府所知的肯定比她们多。穆四奶奶就想打听一下,虽然不能忤逆穆老太爷,好歹也有个准备。
苏锦秋想了想,道:“祖父不止一次说过,含山驸马十分难得。现在京中知道江城侯府只怕不多,说起来元家来,都说含山公主府。”
江城侯府也是京外侯府,现在一家人能住京城,得益与江城侯元俊卿娶到了含山长公主,也就是元凤的母亲。元俊卿也非常看中这重身份,不管相熟的,不相熟的见到他之后都称为驸马爷。在京城要是打听江城侯是谁,只怕没人晓的,提说到含山驸马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元俊卿是个能人,按苏老太爷的说法,就是没有尚公主,出头也是早晚的事。尚了公主之后,则是直接搭上天梯。大楚不成文的规矩,驸马不能议政,元俊卿倒是没有议政,却是宗人令,管理皇家事务。
穆家姑娘能参加选秀,对元俊卿来说就是一句话的事。所有皇族事务,不管是皇子分府还是公主出阁,哪怕是皇帝娶皇后,都是宗人府打理。处事圆滑,手腕高招,当了这些年宗人令,却没有得一句抱怨。
穆四奶奶听得有几分放心,又有几分感慨,道:“听妹妹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当年穆三爷与元俊卿一起参选驸马,元俊卿平步青云,穆家却遭祸跌入泥潭。穆老太爷总说是时运不济,天降奇祸与穆家。焉不知也有个人能力在其中,就是让穆三爷尚到公主,听怕福祸也未知。
苏锦秋看看穆四奶奶,虽然不想太打击她,却也不想瞒她,道:“元老太爷好像十来年前,含山长公主去世之后才上京的,带着新娶的老太太一直住在公主府。当时京城议论颇多,直到现在还有人说起。”
元俊卿很正常很能干,元老太爷却是一朵奇葩。四十几岁丧妻,嫡长子早就成家,孙子都好几岁了,平常男人最多买几房美妾,生几个庶子庶女。元老太爷却是续娶填房,找了一个比自己小三十岁,比儿子年龄还小的填房太太。
穆四奶奶听得惊呆了,心里只有一个反应,元老太爷果然是穆老太爷的好朋友。
不,元老太爷比穆老太爷还不靠谱,穆老太爷只是眼高手低拎不清,搞得家宅内斗的大错还没有犯过。
元老太爷这种……实在吐槽不能,就是想着嫡长子是驸马,身份比较超然,不会有家产之争。给儿子弄这么一个小继母,孙子都比儿子大,旁人说起来也不像话。
穆六娘一直默然听着,神情有些恍惚却不像穆四奶奶那样惊讶,只是问:“那元家现在有多少人口?”
苏锦秋摇摇头,却是道:“洪叔熟知京城事务,我派人叫他过来,一问即知。”
苏墨玉生前虽与元俊卿有三分交情,多是面子情。京城但凡有名有姓的,都与元俊卿有几分交情。当时她年龄还小,并没有怎么出过门。要是元老太爷事情办的太奇葩,京城皆知,连这样的消息她都不知道。
穆四奶奶显得有点犹豫,刚想说不用麻烦,苏锦秋已经转头吩咐身边的小丫头去叫人,笑着又道:“洪叔是家中老人了,问一问妥当些。”
潘勤对穆家关上了大门,苏家又一直闭门谢客,可以去元家是穆家姑娘唯一出门的机会。叫洪叔过来问问,又不是多麻烦的事,不然第一趟出门,两眼一抹黑,闹出笑话来,就不大好了。
没一会婆子引着洪叔过来,见礼让坐,开始叙说。
元家的人口要说简单也很简单,元老太爷共有二子,一个是元俊卿,另一个就是新夫人贾氏所生的元俊禧,今年十三岁,据说是顽劣异常。贾氏一直在挑选合适的媳妇人选,还没定下来。
至于元俊卿,含山长公主去世之前绝对是五好男人。等到公主去世孝满之后,则是淫、棍本色尽显,江湖传闻夜御七女,庶出女子成打的出生。
大楚有明文规定,公主的嫁妆只有亲生子女有继承权,驸马若是能守洁不再娶,则有使用权,可以继续住在公主府,维持原有生活,每年田租收益也可以拿来花销。至于驸马见财起异,所有嫁妆宗人府登记在案,府中又有长史官,容不得驸马乱来。
公主有子女者,子女成人则归于他们所有。若是没有子女,等驸马死后,一切东西收回国有。要是驸马不愿守洁,非要续弦再娶,再就不好意思了,净身出户,公主所有嫁妆全部收回,或者暂交宗人府保管,等公主子女成年后再交给他们。
也因为这样的规定,大楚目前为止还没出过续弦的驸马。同样的像元俊卿这样纳妾的驸马就多了,元俊卿纳妾倒是没有张扬,只是纳的数量比较多,庶出子女更多,据说儿子就有七、八个,加上女儿总共十几个。
现在房中管事的是妾室魏氏,妾室里第一个进门的,还是庶长子元祈笙的生母。目前元家这些庶子庶女中最出色的也是庶长子元祈笙,跟叔叔元俊禧同岁,却已经考中秀才,在国子监读书。
“姑娘,含山公主府内侍拿贴拜见。”婆子匆匆进门传话。
果然是不能背后说人,苏锦秋倒不意外,只是问:“来了几个人?”
“只有一个,说要拜见姑娘。”婆子说着,因为是内侍,家中没有主母在,说要拜见姑娘倒也合理。
穆四奶奶和穆六娘神情多少有几分紧张,穆老太爷一直等元家的回贴,没想到元家先给苏家送贴。
苏锦秋听得点点头,道:“快请。”
☆、40元老太爷
婆子引着小内侍进来;先是磕头问好;还代元俊卿向苏老太爷安问。年龄虽然不大,口齿却是利落的很,一套接一套的说辞;恭敬有礼,一如从前。
“眼下春光正好;府里老太太下贴请苏姑娘以及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