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社会最低5%的增速才被认为是合理的(资本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马斯。约瑟夫。登宁《工联和罢工》就是马克思《资本论》注脚,适当的利润就是5%,也就是社会平均利润率)。
在穿越众的眼中,大开技术和制度金手指的华夏帝国gdp40%的增速都算慢的。为什么后发优势比先发优势的增速快?工业化进程短?大搞山寨实际上就是一种类似金手指的背景。
享受过这种飞速进步带来的生活变革的穿越众自然不会不用这一套组合拳,山寨的好处远远大于维护知识产权的时候只有脑残才会支持知识版权。反正自己的技术都是几乎免费得来的,攥在手里也不会变成钱。只有快速免费的扩散出去才能用后续的技术挣钱,或者从周边技术挣钱。
建设几十个奇观在未来浓缩的50年中根本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消耗。如今的华夏帝国财政收入就超过2亿元每年的增速都保持在20%。几十年内修建几十个不过几百亿,而且是正收益的奇观,根本就求之不得。(未完待续。。)
第177章 商业革命和市场经济
() 工程技术的飞跃可以大幅降低这些奇观的成本,管理制度的创新可以大幅降低这些奇观的工期。
更加变态的是穿越众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放出了一个可以从未来抽取原始资本的魔鬼——信用创新体系。
简单的来说全社会的财富和资源在五年为一个周期的时间段内几乎是固定的。个人、组织、国家可以调动用于投资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有了这个信用创新体系,一份有正收益的资产就可以放大十倍百倍。个人呢可以刷信用卡、办理信用贷款交学费来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组织可以同样来借助信用来融资扩张产能。国家一样可以发行国债,透支未来的收入投入到基建和教育等暴利的超长周期投资上来。
虽然这种借来的钱一定会造成通胀,但是穿越众层出不穷的技术金手指在原料产业上疯狂的打压成本比这种通胀更快的导致通缩。例如广州城的物价几乎在建国三年内下跌了一半,原因就是周围的乡村粮食产量在使用化肥和新式农具之后提高了一倍多,粮价占据大头人力成本的价格还下降了70%(新农机的使用极大的减少了播种收割的劳动力需求)。粮食增产按理粮价应该暴跌,但是在穿越众建立的粮食储备体系和旺盛的酿酒、饲料工业的原料需求下自然不会跌太多。手中有钱的农户自然随着收入增长去消费工业品。储蓄的习惯和完善的教育、医疗保障就是富起来的民众敢花钱的底气和保障。
诸如消费品行业的产能扩张和竞争就更加夸张了,布匹木柴、油盐酱醋等消费品起码价格降低了2/3。诸如笔墨纸砚、锅碗瓢盆等原本比较值钱的消费品几乎就是跳楼大甩卖的趋势,其价格直线下跌。快速消费品(自行百度)和餐饮业蓬勃的发展更是吸收了大量的劳动力(说实话,宋代极为发达的市民文化就是得益于繁荣的经济和大量的城市化)。耐用消费品和住房的发展更加恐怖,生产家具、服装、自行车、马车、餐厨具、卫浴陶瓷用品、建材和五金配件的各个工厂和业主几乎都是在停工待料和招募劳工中焦急的等待。
这种在消费品产业上的激烈竞争就是穿越众通过合作伙伴的技术扩散来推动的。同一个地区获得技术的两个造纸商为了竞争,大打价格战,在市场需求随着价格降低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成本早就在穿越众技术的支持下降到脚跟的两家造纸商降价的速度仅仅取决于贷款扩张产能的决心。
一户普通的造纸作坊在被授予技术的穿越众合作伙伴面前毫无竞争力。被理所当然的挤到破产边缘之后加入这和新建的大型造纸厂当熟练工或技术员了。原来的那些作坊连地皮和房产设备都只有折价入股到新的东家造纸厂中才能保住家业了。
这种做法也是穿越众的标准,要想成为合作伙伴就要这么干,不想让破产的竞争对手摊薄自家下金蛋的产业股份就只有被穿越众挤兑破产一条路走。在湖泊变成海洋的各个产业领域和市场上,资本充满了效率和活力。穿越众一手缔造出来的持有股份的中产阶级产业工人才是帝国大业的中流砥柱。
竞争导致的劳动力价格飙升也让社会充满了购买力。这种有别于美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的镀金时代(公元1873年,马克。吐温出版了小说《镀金时代》。从此,人们用这个词来形容,从南北战争结束到20世纪初的那一段美国历史。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加上不断涌入的移民和西部新发现的矿藏,这一切使得美国的工业化极速发展,国家财富迅速增长。到20世纪初,美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强的工业国了。历史学家认为,在这一历史时期,商业上的投机风气猖獗,政治上**严重,不少人以不正当手段发财致富,并以炫耀财富为荣,有些人口中的这个“黄金时代”不过是“镀金时代”罢了)的大爆炸就是可以支撑经济超高速发展的经济学核心理论产物。这个时代的巨大变革导致了全球提前进入工业社会,在短短100年的时间内就进入信息时代的这个世纪就是后世教科书上的奇迹时代。
计划经济时代为什么增速奇高?是因为经济运转效率高?还是因为投资积累的比例高?还是因为资源使用的集中度高?都不是!而是国有制背后的分配体系比较公平的分配导致的巨大购买力推动经济飞速进步。论效率那种制度比得上什么消费品都属于国家分配的国有制计划经济?那个时代根本没有库存积压,没有产能那个过剩,相对于私有制唯一的缺点就是国有制死板的计划指令导致生产者没有私有制多劳多得的激励制度,缺乏主动xìng和主人翁意识,导致产品质量不好或者不对路。什么缺乏个xìng、没有效率那都是无关紧要的细节。
每个企业主都期望自己拥有做不完的订单,也就是说,只要社会处于卖方市场,经济就能飞速发展。苏联的计划经济时代的华约体系就是一个近乎无限购买力的市场。如果有外星人的话,那么理智的做法就是把自己纳入到全银河系一体化的贸易圈当中,做好一个配角的角sè。地球面对科技更发达的其他外星文明来说就是一个14世纪的英国面对21世纪的美国一样的概念。美国从英国采购100万吨羊毛和木材就足够全英国所有产业满负荷运转几年了,这个美国的市场相对于英国就是无限的。
当亚当斯密写出国富论之后,这个概念早就在英国人的心中了。这也是当大英帝国急切的在工业革命之后企图打开中国这个人口过亿的大国国门的原因。
经济学和战争一样。德国对理想战争的定义就是用德国的武器;苏联出冬季装备;英国出夏季装备;美国负责伙食;法国提供娱乐;由芬兰人掩护侧翼;而当面的敌人的是意大利人。那么所有国家对理想经济的定义就是德国的重化工业、苏联和英联邦的资源、美国的农业、服务业产业、法国的奢侈产业、中国人的市场和勤劳加上rì本的节俭。为什么要中国的市场?因为全球最大的人口大国要消费,最大的市场就是中国。
计划经济就是通过国有、集体所有制决定的按需分配体系认为制造了一个没有缺乏激励制度、不完善的僵化市场,但是这个市场在自我封闭的市场是极为拥有购买力和规模效应的。在基数比较低的阶段增长速度极高,但是一旦上了规模,这种指令xìng的僵化体系就会导致分配体系的成本急剧上升。
而市场经济的优越xìng就是多劳多得的激励制度。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通货膨胀和贫富分化,导致购买力和产能不匹配,也就是市场和产能不匹配。(未完待续。)
第178章 激励制度和暴发户
穿越众的理想经济更重视的则是制度和效率,而不是产业结构。因为只要制度和效率完美,结构自然会完美。只要保证制度是最先进的,那么民众会爆发无法想象的力量。从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就看得出一切了。有利可图多劳多得的制度下,就是政府什么都不做,gdp也能保持2位数的增长。
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它的目标模式是在坚持私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经济成份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一,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第二,通过价格杠杆和竞争机制的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第三,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并针对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加强和改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落实到细节上就是华夏帝国建国后废除所有盐铁茶糖酒矾醋香料等商品的专卖,改为征收企业所得税和流转税之后,财政收入一下子增加的20%,而且这些昂贵的货品在竞争下越来越便宜。
垄断专卖的目的是为了敛财,维持中央集权。但是改制之后国家参股到这些公司,不仅仅可以收到巨额税款,还可以分到巨额红利。还能脱掉与民争利的帽子,既降低了物价,又得到了效率,产品的质量和过去比更是提高了不知道多少。
经济制度的改革不仅仅局限在税制和专卖制度还包括海关、境内收税关卡的完善和废除,各种降低物流成本的硬件设施(码头、仓库、车站、交通配套设施等等)也很关键。制度是软件,软件虽然很给力,但是硬件太落后也不能完全发挥软件的效果。
商人和作坊主要想升级为商业资本家和工业资本家就要得到匹配的势力和政治地位。因此废除重农抑商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就尤为重要。直接用交税提升爵位的办法太**裸了,不能体现白佳这个职业政治家的水平,因此在做好舆论准备之后。将新的爵位条例颁布出来。
除了传统的斩首军功授爵、发现新的岛屿、陆地、开建殖民地和移民点、运输和销售国家紧缺物资、在统管地区开发新的矿产和土地、做好本职工作达到年限的技术官员、有巨大贡献的科学工作者、捐献大量财富和税收或创造大量就业岗位等等都可以得到爵位。
也就是变相鼓励人们去当探险家、殖民者、企业主和科技工作者。当年秦国搞了商鞅变法,秦国就成为了虎狼之国,一统天下。英国在吧海盗德雷克变成贵族之后也成为了海上强国,可见激励制度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奖励工商的重点不在钱和税收减免。而在于给予工商业主于贡献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实际上1940年的建国也是第一次将大量合作伙伴从农业资本家、工商业主变成新兴贵族的分封机会。旧式的军事封建贵族早在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就消失在中国历史中了。而那些在大宋帝国存在的时间内得到爵位的将门世家和文官勋贵早就在建国之前转变为工商业为主业的新贵族了。依旧保守的土地贵族和旧朝的皇亲国戚等地主只能在地租不断下降的价格革命和城市化浪潮中日渐没落。
每当李浩这个虚到不能在虚君主一年一度的站在丹陛下给那些新生的贵族颁发贵族的各种荣誉和丹书铁劵时总有一种时代的冲击感扑面而来。大部分的新生贵族都是在开疆拓土、科技创新和缴纳巨额财富等贡献上得到机会封爵的,和过去秦汉只有军功才能授爵唐宋文官熬资历到老了封爵完全不同。
自从1942年颁布《奖励航海和移民事业条例》鼓励贸易和移民之后,新的岛屿和资源就源源不断的进入帝国的版图。一个船长发现了一个无人小岛,在岛上竖起一块宣示主权的石碑上书某年某月某日,某人在依据《奖励航海和移民事业条例》宣布这个岛屿及其周边海域一切空间和资源属于华夏帝国所有,作为发现者和征服者可以得到20年内,这个岛屿的所有资源收益的10%作为回报。
一个个发现新岛屿的探险家不是运回了大批香料矿石就是通向生产这些大型的岛屿的航线图,获取丰厚收益的同时这些主权界碑也作为奖励爵位的凭证。缺钱的探险家在新的岛屿上没有发现有价值的资源。一无所获也不要紧,国家直接按照岛屿面积给予每公顷1元钱的奖励作为交换那10%收益的补偿。就拿面积3;155平方公里的卫吉岛来说吧。发现这个岛屿的探险家就拿到了31万的奖金。足足是他雇佣船队探险本钱的10倍,而且还得到了自己家族梦寐以求的终身子爵爵位,就这个鎏金爵位每年就可以拿到12000元的津贴到死为止,按照30年计算探险的收益足足有20倍了。
而在安汶岛建立香料种植园的殖民明星龙云家就是一夜暴富的典型。安汶岛虽然不是无人岛,几个世纪前就有大食人来此像土著购买贸易需要的香料,但是这里没有文明国家的势力,和土著搞好关系之后直接圈地建起了2000亩的丁香、肉桂、胡椒等香料的种植园。这些精心管理的种植园自然要比野生采摘的香料品质优良,集中采收人工劳力耗费价格更低,自然更加有利可图。归国之后直接把辰基银行和南洋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种植园各种收益证明和评估报告送到新京的股票交易所和债券交易所,要求公开发行自己农垦公司的股票和债券。
三甲评级的优质资产自然被上市之后的投资者一抢而空。49%股份出售作为市面上流通的融资品,总股本扩大到10000股,出售的这4900股被承销商定价每股70元的天价。发行日当天被爆炒到165。5元收盘。这两千亩的种植园三年内还无法生产(种苗和移栽的香料树还不能产生效益),但是根据评估,商品化生产之后,每亩可以生产800元的香料,这个种植园每年可以生产价值167到200万元的香料,每股税后净利润高达50元(扣除成本、运费、殖民地关税、企业所得税之后的)。也就是说算上三年不能投产的时间155元买进这个股票最多6年就能回本,如果股东大会决议扩大种植规模的话,预期未来收益更恐怖。
实际上龙云家只花费了不到8000元的本钱租借船队、贿赂土著、跑马圈地、开垦种植园,在开垦时资金不济,辰基银行控股的南洋开发拓殖银行还主动低息借款2000元给他应急周转,上市的各种计划和费用都是辰基银行垫付的。也就是说在龙云家出海探险到资产上市第二天的这500天内,他8000元的本钱就变成了81万多,归还了辰基股票承销公司垫付的9700元费用之后得到了超过10000%的投资回报率。这还仅仅是现金的回报,算上未出售的51%的股份价值,这个幸运儿一下子赚到了200倍的暴利。
三年后上交利税超过50万的他顺利的拿到了人生的第一个爵位,一个3等子爵的鎏金终身爵位。其身价光其中的股票(股票涨到了700元,中间10股送40股搞了两次,也就是总股本达到了25万,种植园扩大到10万亩了,种上了更加暴利的橡胶和油棕,预估年产值过亿)就达到了6000万之巨(失去了绝对控股权,股份降到35%)。非账面的财富也就是私人名下的房子和其他不动产也超过千万。三四年的时间里,他几乎得到了万倍的投资利润。
这种速度和德雷克少将比起来也不多承让,不,应该是甩他十条街。弗朗西斯。德雷克中将利用私掠许可证和自己的海盗船队搞了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一圈也才搞到几万英镑的私人财富(耶诞1580年,弗兰西斯 ;德雷克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亲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在这次历时三年的航行中,德雷克的船队不仅掠夺了南美的西班牙殖民地,而且还袭击了西班牙在欧洲的港口。满载而归的德雷克给投资者带来了47倍的利润。作为资助者之一,伊丽莎白一世分到了16。3万英镑的红利,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当时政府一年的支出。但是德雷克自己没有赚到太多钱,也就不到2万英镑)。不看这相对数字,就看看这绝对数字,龙云家的财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