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得毛遂自荐。
——帝国政府无权干涉辰基奖的评选。
——2月1日起。各项辰基奖评委会对推荐的候选人进行筛选、审定,工作情况严加保密。
——10月中旬,公布各项辰基奖获得者名单。
——12月10日是辰基书院建院纪念日,在神京帝国大学隆重举行诺贝尔奖颁发仪式,帝后出席并授奖。
比如第一届共和历1940年的10月,物理奖的获得者就是沈括这个穿越众一致认可的大神级科学大师。沈括是最早发现地理南北极与地磁场的n,s极并不重合,所以水平放置的小磁针指向跟地理的正南北方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偏角,被称为磁偏角。这个成就足以得奖了。
星球科学奖则是公元1094~1096年间著成《新仪象法要》一书的苏颂大神得到的。
微积分的‘创始人’刘欣则拿到了数学奖,苏轼当仁不让的拿到文学奖,吴祈拿到了抗生素‘发现者’应得的医学奖。其他的则被其他穿越众瓜分了。(未完待续。。)
第169章 时代的序幕
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了。
李基在广州的码头主持千吨级全钢蒸汽动力战舰飞翔号的下水仪式时感叹了一番。自己等人辛苦的到这个世界十几年的打拼,最大的成果就是推翻了大宋帝国的政权,开启了工业革命和技术大爆炸时代,将中华的中央集权皇权社会推进到中央集权的资本社会。这种通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模式走过了个人、组织、产业、企业界、社会的推动目标就这么一步步的实现了。合作共赢、技术分享、金融创新就是穿越众成功的核心要素。
得到几乎无尽的资源的穿越众在解决一切内忧外患之后就开始了对外扩张的步伐。为了最大限度的扩大汉族的生存空间,穿越众顺应了生产力的需求,没有通过战争的方式,而是学习西方封建主的先进经验,开启大航海时代就是争夺海外财富的主要途径。
在生存空间上的争夺没有妥协,在民族利益的争夺上不择手段没有底线也不会有负罪感,因为你身后的站着的是无数从中获益的国人。
大航海时代,指从12世纪到13世纪中国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中国新生的资本主义。中国人发现了许多当时在中国不为人知的国家与地区。中国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航海家,有郑和(李飞的得意门生)、白龙(白佳的儿子)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中国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世界任何国家繁荣的基础。对世界各大洲在数百年后的发展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世界史》
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因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均可以称为地理发现。在11世纪之前,只有南极洲这样的无人居住的大陆和某些岛屿、海域为人类所未知。而居住着未开化民族的陆地和岛屿,则只对“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11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公元1100年。湮没了多个世纪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中文和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但是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12世纪。由中国通往欧洲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值得注意的是,所谓的“地理大发现”仍是以中国为中心出发的历史观的认知。
公元1111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塞尔柱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由于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欧洲人从此不能再向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也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港口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这种需求最后则由中国人来满足了。
很久以来,欧洲与中国、印度的贸易,一直是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的。而在整个欧洲,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又几乎都掌握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手里。在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国君主还有商人们都急切地希望能够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自己前往印度、中国和香料群岛等地,直接与当地人进行香料、丝绸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等商品。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至此,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最古老的幸存欧洲以外的海图就是显示探索到西非毛里塔尼亚。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2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一个次要的角色。而在同期亚洲创造出了更为繁荣的文化,幷将这一优势不断扩大。对于这个世界的发展而言,亚欧大陆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过了其他地区,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亚欧大陆及北非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本身。
而这个“世界”的两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几乎没有过直接的交往,欧洲黑暗时期正是亚洲国家空前繁荣的年代。他们对彼此的认识也仅仅是通过7000余公里的丝绸之路相互了解。这样漫长的距离和通行这段道路所需要的时间,也扭曲了东西方之间绝大部分可供了解的资讯。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天圆地方观念与地理中国中心是社会的标准常识。与之相对的欧洲,则是通过数世纪前成书的《圣经》与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地理学指南》。欧洲人通过《地理学指南》可以准确的了解他们憧憬的亚洲、北非。但对于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他们所知道的世界幷不比千余年前的罗马人甚至希腊人多多少。他们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存在。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印度与中国的存在,但是真正到过那里的却很少。
虽然已经有人深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他们对地球大小的估计,却是完全建立在错误的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从欧洲往西至多几周时间便可到达亚洲。
欧洲则走上了大航海时代的前台,有证据显示维京的海盗们曾到过格陵兰。并在加拿大设立了海盗据点。除了海盗活动。梵蒂冈的活动也成为促进远航的要素之一,这种政治、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扩张要求令西欧半岛的航海家们对自己的活动坚信是上帝的使命,从而为远航的心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长年战争,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等等这一切,导致欧洲人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感觉。很久以来,积极传教便是基督教会特点之一。而且,为了使那些异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们总是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尤其是那些刚刚战胜了塞尔柱人的传教士们,特别渴望将战场上的胜利转化成宗教上的胜利,将基督教带出西欧半岛。带出欧洲,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十字东征所需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十字军的出现和进入穿越众的视野导致了一系列的重大改变。大量运输到塞尔柱各个城市的东方特产数量大幅度的增加,通过战争和走私贸易,十字军得到了历史上更多的香料和丝绸等目的货物。极大的刺激了他们对财富的渴望和对塞尔柱的攻击动机之后。穿越众就可以两边卖军火大发横财了。
技术扩散就是穿越众的绝招。不管是对内的捞钱还是打击竞争对手都很给力。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这种进步从一般人的眼光看来是一种资敌行为,但是在穿越众看来就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绝招。因为欧洲和西亚的民族从此之后就会大力的打造舰队和商船队等耗费国力的竞赛中去,当年的西班牙就在一批批的宝船沉没中耗尽了国力而衰落。
没有占据香料群岛、富庶印度、生产金银和廉价工业原材料的新大陆的输血,这种军备竞赛会更快的消耗欧洲和近东各国的国力。提前让各国陷入和西班牙一样的窘境。
穿越众的便宜好占吗?无数赔的倾家荡产的生意对手用无数血泪告诉世人,每个看上去像便宜的东西都是让你死亡的毒药。
将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地理学指南》翻译出来送到十字军手中的人正是化名马可波罗的穿越众安排在耶路撒冷的意大利裔代理人皮亚乔拉,实际上这个精通四国语言的犹太人是迁入大宋的一赐乐业人在书院的商业代理人巴纳特的二儿子。11世纪初,马可波罗与他的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对东方向往的狂潮:在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成为一个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遍地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的区域。这引发了大量欧洲人一窥东方文明的愿望。然而马可。波罗前往中国时所途经的波斯湾对于欧洲人。特别是12世纪之后西欧人而言已经成为了禁区。
混进耶路撒冷之后马可波罗(此后就称皮亚乔拉为马可波罗)就成为了一个专门施展手段利用搞到的东方特产和惊人财富操控各大十字军贵族和主教的影子巨富,推动技术扩散和军备竞赛。布局欧洲经营近东主要就是依靠这个天生的演员。从艺术学院表演系毕业的他兼修政治史,是穿越众眼中不亚于张博五兄弟的奇才,许诺帮助犹太人在耶路撒冷复国也是所有知道华夏帝国势力的远东犹太人团结在穿越众旗下的核心动力。
学习美国在后世的先进经验,在世界火药桶的中东安插一个钉子,左右地区局势的手段就很有效益嘛,干嘛不用?四十年后,让无数居住在以耶路撒冷为圆心,半径5000公里内的国家高层又爱又恨的所罗门王国第一块土地就从十字军贵族手中转移登记在了皮亚乔拉的名下。这个在后世鼎鼎大名的耶路撒冷新城以色列国会所在地就成为了中东几十年内的大部分重大事件的策源地和犹太人复国计划的起点。(未完待续。。)
第170章 海运规模成本和船舶产能
这个世界上最烧钱的不是什么买奢侈品或者买个私人飞机,而是买个船队去环游世界,探索新大陆。当年的伊萨贝拉女王甚至只有卖掉自己王冠上的宝石才凑够钱支持哥伦布的探险。郑和七次下西洋就把永乐盛世积累的天文数字一般的国库搬空了。按照这种比例,到了苏美冷战时代就是太空竞赛的星球大战级别的烧钱。
为什么哥伦布给西班牙带去了成为第一个殖民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的帝国的机会,而郑和的行动就没有让大明帝国的国力升级呢?为什么搞太空竞赛的美苏结果截然不同?
这些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烧钱项目虽然都消耗巨大,但是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投资的是生产性的项目自然可以产生正收益。目的决定结果。伊萨贝拉女王为了得到新航线,为了得到有生产香料和黄金的航线,郑和的目的仅仅是宣扬国威,搞搞收买人心的和平外交。
“星球大战计划”的出台背景是在冷战后期,由于苏联拥有比美国更强大的核攻击力量和导弹破防能力,美国害怕“核平衡”的形势被打破,需要建立有效的反导弹系统,来保证其战略核力量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威慑能力,维持其核优势。同时,美国也是想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通过太空武器竞争,把苏联的经济拖垮。
被动迎战的苏联自然比不上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在不得不调动资源强行竞赛过程中严重伤害了本国经济基础——消费品产业之后被拖进了泥潭无法自拔。一个是正常的军费开支。为了自保;一个是为了逞强,保持领先。自然花费的代价就无法比较。
从经济的角度出发,西班牙和美国都是以小博大。大明和苏联都是以大搏小。自然结果就大相径庭了。
穿越众自然不会犯大明的错误,一开始就在登州、青州、新京、泉州、福州、广州、钦州等港口兴办造船厂和商行。泉州的海洋学院培养了几千名达到这个时代最给力的船长级别的高级人才。同样的,在造船、贸易、南洋开发等相关领域的人才储备也比较充足。为了不再出现设备等人的荒谬局面,诸如防治热带疾病的医师、种植园的之中技术人员和设备维护人员、翻译、雇佣军和保安等等都准备齐全了。
在灭夏战争三年前,各个船厂的订单都排到十年后去了。不论有没有辰基的参股,所有沿海的各个船厂都可以凭借订单到银行贷款来扩大产能,满足订单。
这个时代。中国的船舶工业造船产量已经连续百年位居世界第一位,在现有有限的统计数据的显示中,中国在世界船舶工业中所占份额达到了80%。千吨级以上的大型船舶则占到100%。到1945年的时候船舶产量将达到10万载重吨。达到全球95%的产能,以绝对的优势建立起海上霸权。
造船业的高速发展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穿越众推进的工业化和技术扩散导致对工业原料和香料等消费品的巨大需求导致现有的运力供不应求;二是穿越众战略中可怕的预期,在二十年内,建立起来的殖民体系和全球化体系需要的运输规模要达到1000万吨的规模。这个和过去几万吨的东西方物资交流规模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三是中国大量过剩的产能需要大量的市场来消化。需要全世界消化的庞大的产能需要大量船舶运输到每个有人的角落销售。
进口、计划、出口三个方面的压力和支撑自然让该产业呈现爆炸式增长。
目前,华夏帝国的船舶工业已经基本形成包括科研、设计、生产、配套、修理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具有已知所有船舶品种的能力,小到100吨级渔船,大到3000吨级飞剪船的巨型商船都能具备全球最大产能和最低成本、价格的优势。
帝国有各种规模的造修船和配套企业200家,职工5万多人,其中年销售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有12家,职工数2万人。全国有千吨级以上干船坞10座、浮船坞3座、船台18座。造船能力3万吨。
到了1941年(以后都用共和历)。华夏帝国最大的造船厂——新京宝山造船厂正式完工。这家船厂就是穿越众建设的海洋集团下属船舶集团旗下最大的造船公司,建国后接受帝国政府注资扩建(国有股达到49%)。这家船厂成为这个世界上第一个达到万吨产能的大型船厂。该厂有2座船坞。1号船坞能建设5000吨大型全钢制现代巡洋舰,是世界最大的船坞,2号船坞适于建造3000吨级飞剪船和各种大型船舶。两大船坞各配置30吨龙门起重机一台。
这家倾注了穿越众心血的船厂拥有这个时代最先进的设备和几乎全部种类的现代造船需要的重型机械。
——————————————————————————————————————————————————
李基挥舞着手中的计划书“我们需要蒸汽动力螺旋桨推进的大型船舶吗?当然需要,但不是现在。我们的钢铁产量和宏观经济都没有达到这种船的普及时最低标准。就像一个土地没有300亩的地主用不上大型农用机械一样,小型农机就足够了。
千吨级铆接全钢蒸汽船用来做战舰简直就是糟蹋材料。这种船在这个时代最适合做移动要塞。商用的木质飞剪船就足够了,我们全面进入工业化,社会科技水平普遍达到蒸汽时代在来做全钢的蒸汽动力船吧。一个国家富余资本没有达到千亿公斤粮食的购买力之前,搞重型机械和大型船舶工业简直就是自杀。不是说我们没有技术、也不是说没有钱。造个一两艘玩玩没问题,大规模就很容易破产的。你造太多出来到报废可能连成本都收不回来。”李基对李飞这个建议建造88舰队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