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巨浪-第2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欺骗所麻痹。
从根本上讲,由德国海军策划的这次战略行动其本身就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
先是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回到德国本土港口所能产生的价值。即便不考虑官兵的素质,以及德国港口是否有完备的配套设施,在增添了二艘快战列舰之后,德国公海舰队也最多只能牵制住英国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而不可能夺取北海的制海权,更难以突破英国海军的封锁。如此一来,二艘花费巨资购买的快战列舰仅仅只是用来壮胆的摆设,对改变德国的处境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其次是德国海军现阶段的作战方式。在获得更多的战列舰,至少具备与英国海军决战的实力之前,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破坏北大西洋上的航线,限制英国获得的战略援助,从而削弱英国的战争实力。如此一来,德国不但不应该让二艘“柏林”级战列舰返回本土,还要想方设法的让留在本土的四艘主力舰杀出重围,到达直接面向大西洋的港口。这样德国海军才能在战场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就是参加行动的四艘意大利战列舰。其续航力根本不足以使其绕过英国本土,从设得兰群岛那边进入北海,然后到达德国的港口。而北大西洋的制海权仍然掌握在协约国的手中,即便明帝国的第四舰队提供支持,德意舰队也不大可能在海况恶劣地大洋上进行燃油补给。因此,就算德意舰队打算前往威廉港,也不会走北大西洋航线,而会穿过英吉利海峡。走最近的航线前往威廉港。
综合这三点要素,即便德国海军的伪装再好,也难以骗住英国海军。
如此一来,英国海军没有任何理由将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部署到北大西洋上去,而是应该将其部署在比斯开湾,或者英吉利海峡的西南面。到时候,不管德意舰队是去圣纳泽尔,还是穿过海峡前往威廉港。都将遭到三支英国舰队的围剿。
实际情况正是如此。
英国大西洋舰队在摆脱了第41舰队之后,并没有迅离开战场。而是转为向西航行。同时,留在海峡群岛西北海域的英国本土舰队,以及留在布列塔尼亚半岛西面海域的机动舰队立即向英吉利海峡西南端集中。
当然,英国海军并不知道。第41舰队已经返航了。
结果。英国海军集中了十艘战列舰。而他们要对付地仅仅只是德意舰队地六艘战列舰。
更要命地是。指挥德意舰队地意大利将领犯了一个非常严重地错误:在第41舰队返航之后。德意舰队没有加前往圣纳泽尔。而是继续以十六节地度前进。
大概。意大利地舰队指挥官是想节约一点燃油吧。
这个错误。最终导致德意舰队错失了避开英国舰队地最后机会。
当时。英国海军也不敢肯定德意舰队会去圣纳泽尔。所以只有大西洋舰队在向圣纳泽尔方向搜索前进。而其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都暂时留在了距离圣纳泽尔还有几百海里外地地方。防止德意舰队进入英吉利海峡。
如果德意舰队在第41舰队离开之后就立即加。其燃油足以保证到达圣纳泽尔。而且能够提前数个小时到达。也就足以避开英国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了。
就在第41舰队离开后大概四个小时。一艘轻巡洋舰追上了德意舰队。
突然出现的英国轻巡洋舰并没有引起德意舰队指挥官的重视,也许他认为那只是一艘在比斯开湾搜寻德国破交舰的英国战舰。另外,他肯定认为英国大西洋舰队已经远去,而机动舰队与本土舰队还在万里之外,即便现德意舰队已经转向驶往圣纳泽尔,也不可能追得上。
实际上,此时英国大西洋舰队就在德意舰队**后面不到六十海里处。
轻巡洋舰的现也让调任大西洋舰队指挥官的霍顿大吃了一惊,他也有点不敢相信,德意舰队还真的准备去圣纳泽尔,而且更让他不敢相信地是,德意舰队地度只有十六节。因为没有现随同其一起行动的第41舰队,所以霍顿不敢轻举妄动,他一面出电报,让机动舰队与本土舰队尽快赶过来,一面让那艘轻巡洋舰再去探查虚实,然后还将大西洋舰队地度降低了二节,以免过早与德意舰队交火。
显然,霍顿的这一举措起到了适得其反地作用。
如果当时他不是减,而是加,以最快的度追上去,恐怕德意舰队将永远也到不了圣纳泽尔。
当然,这也不能怪霍顿。
对大西洋舰队威胁最大地不是德意舰队,而是帝国海军的第41舰队。如果那是对方的圈套,第41舰队肯定就在德意舰队的附近。这样一来,大西洋舰队提前到达的结果之有一个:被第41舰队与德意舰队联手歼灭。
无论如何,霍顿都忘不了当初第四舰队歼灭第21舰队的那场海战。
即便第四舰队已经更换了司令官,可是第41舰队的实力绝对强大,且其指挥官也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多次与英国海军交手。如果对方利用此次机会对付大西洋舰队,霍顿轻易冒进就等于自投罗网。
最终,与德意舰队先遭遇的是全赶来的机动舰队。
随后,大西洋舰队也赶到了战场。因为本土舰队的训练还没有完成,所以并没有急于参加战斗。
交战海域就在圣纳泽尔西面大概五十五海里处。
炮战开始之后,德意舰队不敢恋战,立即向东突围。当然。跑得最快的是二艘德国战列舰,而四艘意大利的战列舰负责断后。
因为担心遭到第41舰队偷袭,英国机动舰队与大西洋舰队也不敢全力施为。
在接近二个小时的战斗中,双方都没有敢于贸然缩短交战距离。虽然炮战打得很激烈,但是双方都没有拼命。
意大利海军的“维内托”级战列舰地有时与弊端也在这场战斗中暴露了出来。
其十五英寸舰炮的远程交战能力非常糟糕,甚至不如德国海军的同类型舰炮。另外,“维内托”级战列舰的火控设备非常落后,对炮击命中率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最重要的是。“维内托”级的综合防护能力并不完善,作为“条约型战列舰”。其战斗力远不如英国海军的快战列舰,甚至连“前卫”级都比不上。值得庆幸地是,“维内托”级的装甲还算坚固,且过远地交战距离也同样限制了英国海军快战列舰的挥。如果换上美国舰队。或者缩短交战距离,恐怕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就要倒大霉了。
随着驻扎在圣纳泽尔的德国战舰赶来援助,英国舰队选择了主动撤退。
后来,霍顿在返回拉科鲁尼亚的时候才得知,第41舰队早就转向返航,根本没有与德意舰队一同前往圣纳泽尔。
当然,这场持续时间并不长地海战对北大西洋战局的影响并不小。
因为英国海军随后出动大西洋舰队封锁了圣纳泽尔港的出海口,所以二艘“柏林”级战列舰只能留在港口内。连正常的出海训练都无法进行。
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都有所损伤。在到达圣纳泽尔之后先要做的就是全面维修。
得知德国海军的本土舰队已经突破了北海防线,英国海军立即抽调本土舰队与机动舰队前往大不列颠西北还于。准备拦截德国公海舰队。只是,在其到达之前。德国公海舰队已经突破了美国战舰设置的防线,进入了北大西洋中部海域。最终在一个多月之后,也就是英国海军大西洋舰队返回拉科鲁尼亚之后到达了圣纳泽尔。
到此,德国海军的全部主力,外加意大利海军地四艘主力舰全部集中在了圣纳泽尔。
问题是,短期之内,德意舰队根本无法对英国海军构成威胁。
二艘“俾斯麦”级战列舰至少需要进行为期三个月地维修,四艘“维内托”级战列舰也要进行全面维修。因为圣纳泽尔港的维修能力较差,所以这六艘战列舰地维修工作至少要持续半年以上。
半年之后,德意海军的八艘战列舰要面对地是英国海军的十四艘战列舰。
让人没有想到地是,这场海战还给帝国带来了一些好处。
因为维修六艘战列舰占用了圣纳泽尔造船厂的生产能力,所以德国海军不得不暂时放弃利用帝国海军提供的图纸,在圣纳泽尔自行建造快战列舰的想法,转而向帝国订购了第二批四艘快战列舰。当然,这四艘战列舰仍然在伊斯坦布尔的造船厂建造。
似乎意识到英国海军新式战列舰更加强大,德国海军在订购第二批快战列舰的时候,特别要求按照“省”级的标准进行建造。为此,德国还向帝国支付了一笔巨额专利费与技术转让费。
当然,在“省”级乙型战列舰即将服役,而更强大的“海军元帅”级战列舰即将开工建造的情况下,“省”级的技术已经算不上先进,帝国海军也就可以用其换取宝贵的资金,用以建造更多的先进战列舰。( )
第十二卷 胜利之途 第四十章 大敌当前(第一更)
北大西洋上的“闹剧”谢幕的时候,太平洋上的局势再次紧张了起来。
就在二月十日下午,雷霄霆不但送来了德意舰队与英国舰队交战的最新情报,还同时送来了一份与美国海军有关的,且极为重要的情报。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已经在当地时间九日夜间通过了巴拿马运河,进入了太平洋。
这一情报既让人感到震惊,又让人难以置信。
可以说,在收集“罗得岛”级战列舰的情报方面,帝国海军情报局,以及另外几个情报部门都犯了不少的错误。
比如,最初的时候,情报局认为“罗得岛”级为第三批次的“衣阿华”级,最后才现,这是一种几乎全新的战列舰,与“衣阿华”级的区别很大。随后,情报局又在其具体的建造数量上犯了错误,即不是八艘,而是十二艘。到去年年底的时候,情报局再次犯了严重的错误,认为“罗得岛”级因为设计改动太大,其服役时间将延迟到七十六年(44年)四月份,而不是年初。
事实证明,美国已经在一月底建成了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与“衣阿华”级相比,“罗得岛”级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快战列舰,而不是“战列巡洋舰”,其主要的改动就是全面加强了防护能力,并且适当降低了最高航行度。因为十八英寸舰炮没有能够研制出来,所以“罗得岛”级战列舰配备的仍然是十六英寸舰炮,且为了避免大范围改动基础设计,其主炮数量也是九门。
提高防护的办法有二个,一是增加装甲用量,二是缩短防护区间。
一般情况下,工程师会在二个方面同时下功夫。在度指标适当降低之后,既可以通过缩短舰体长度来缩短防护区间,又可以通过增加装甲厚度来提高防护能力。当然,排水量肯定会有所增加。
为了降低成本。“罗得岛”级采用了与“衣阿华”级一样的动力配制。
随着排水量增加到了五万一千五百多吨,加上舰体缩短到了二百三十六米。吃水增加到了十二点四米,其航行度一下就降低到了三十节,比“衣阿华”级足足低了三节。当然。对于快战列舰来说,三十节的度已经足够了。
损失度带来的好处是相当明显的,其主装甲带在保持十九度的倾斜角的情况下。厚度增加到了十五英寸(约和三百八十一毫米),相当于近五百毫米厚的垂直装甲。防护性能比“衣阿华”级提高了百分之二十五。水平装甲地厚度也提高到了十英寸(约和二百五十四毫米),加上一点五英寸(约和三十八毫米)的露天装甲。以及在关键部位增添地八十毫米厚的附加装甲,其重点部位的水平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第一批次)提高了近百分之四十五。同样地。炮塔顶部,舰桥顶部装甲的厚度也与水平装甲齐平。另外。弹药舱与动力舱等关键部位都由十英寸厚的装甲包裹了起来,具备了二次防护能力。
从总体上看。“罗得岛”级地防护能力比“衣阿华”级至少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即便不考虑电子设备上的差距,“罗得岛”级地性能也远远过了英国海军的“狮”级战列舰,成为了协约国集团内最为强大地战列舰。
当然,从传统观念来看,“罗得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
其防护能力不但能够抵挡住自身主炮地轰击,甚至足以应付帝国海军七十二年型舰炮从二万米外打来的重型穿甲弹。
虽然情报局还没有测算复合穿甲弹对“罗得岛”级地威胁有多大,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即便使用复合穿甲弹,“省”级战列舰也很难在“罗得岛”级面前占到便宜。主要就是“省”级战列舰的防护能力是针对四百毫米标准穿甲弹制订地,其防护性能明显不如直接针对十六英寸重型穿甲弹制订防护标准的“罗得岛”级战列舰。
八艘“罗得岛”级战列舰,外加已经修复的“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密苏里”号与“威斯康星”号,十二艘快战列舰,足以改变整个太平洋上的战略平衡。
陈锦宽在收到消息之后,就立即下令,要求严国荣前去督促各个造船厂,务必在月底之前修复“台湾”号、“广东”号、“江苏”号与“吉林”号,必须在三月底之前修复在西南太平洋上受损的“代宗”号、“宪宗”号与“福建”号;另外,第一批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争取在五月底,最迟不过六月上旬建成服役。
当时,陈锦宽还打起了第4舰队的主意。只是在德意舰队新败,第42舰队又无法及时成军,为了稳住北大西洋上的战局,陈锦宽最终放弃了这个想法。
可是,即便他下达的任务都能完成,帝国海军也面临着很尴尬的处境。
到三月底,最多就只有十六艘快战列舰在太平洋战场上活动,而美国海军到时候至少都有十二艘快战列舰。如果其正在维修的“北卡罗来纳”号、“南达科他”号、“亚拉巴马”号与“佐治亚”号能够在三月份修复,美国海军也将拥有十六艘快战列舰。
即便到了年中,帝国海军获得了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美国海军也很有可能在此时获得另外四艘“罗得岛”级战列舰。
显然,在这一轮造舰狂潮中,帝国落后于美国,或者说帝国海军的策略出了问题。
据后人分析,帝国海军当时太注重破交作战,结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大型巡洋舰,从而减少了快战列舰的产量。另外,帝国海军错误的估计了美国的战争潜力,认为美国很难在七十六年(44年)之前大批量建造快战列舰,因此压制了快战列舰的产量。最重要的是,帝国海军太重视技术了。
在建造“省”级乙型战列舰之前,承担战列舰建造工作的几家造船厂不但承担了“海外领地”级大型巡洋舰的建造工作,还留出原本用于建造快战列舰的船台,准备建造“海军上将”级大型巡洋舰。导致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帝国海军认为“省”级的防护能力不达标,且火力偏弱,取消了第三批八艘的订单,准备直接建造防护更好,火力更强的“省”级乙型战列舰。
结果,“省”级乙型战列舰的设计工作出了问题。
最初的时候,海军要求为其配备四百五十毫米主炮,可新式舰炮的研制工作严重滞后,根本赶不上战舰的建造进度。后来,海军才决定继续采用四百毫米舰炮,却要求将主炮的数量提高到十二门,也就是增加一座三联装炮塔。结果,前期完成的设计基本上被全部推翻,仅重新设计舰体就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
另外,建造过程也不是很顺利。
特别是在复合穿甲弹问世之后,海军认为“省”级乙型战列舰的防护能力也已落后,要求加强装甲防护,最终搞得造船厂不得不临时停工。直到情报部门证实美国没有研制复合穿甲弹,也没有大批量生产复合穿甲弹的能力之后,海军才降低了防护要求,造船厂重新动工。这一折腾,又浪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由此可见,如果不出这么多的问题,“省”级乙型战列舰肯定能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服役。另外,如果海军获得了准确的情报,削减大型巡洋舰的建造数量,完全有能力在七十六年(44年)年初的时候建成第三批至少八艘“省”级战列舰。
不管是提前完成四艘“省”级乙型战列舰,还是多造八艘“省”级战列舰,结果都将截然不同。至少,在七十六年(4年)初的时候,帝国海军不会为美军实力暴增而感到头痛。
当然,从长远来看,帝国海军的展策略并没有问题。
美国海军急功近利的建造“罗得岛”级战列舰,却因此耽搁了“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导致其新式战列舰,特别是配备了十八英寸舰炮的“战列舰”迟迟不能服役,最终成为了美国海军战败的关键原因。
另外,为了建造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