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24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点五十分,第21舰队就掉头转向了。

    随即大西洋舰队也转向到了二百七十度,并且紧随第21舰队的步伐,以接近二十四节的度向西突围。

    当第21舰队也将航降低到二十四节的时候,白佑彬才暗暗松了口气。

    毫无疑问,大西洋舰队在之前的战斗中遭到了重创,至少有一艘,甚至有二到三艘战列舰地度无法过二十四节。不然,在突围地时候,不管是大西洋舰队,还是第21舰队,都会尽量提高航。

    如果敌人的航行度无法过二十四节,那就注定无法逃出战场。

    五点不到,第42舰队率先转向到一百八十度。

    确定大西洋舰队在北面之后,杨定方也吃了一颗定心丸。只要对手是大西洋舰队,他就有足够地把握干掉那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大概五分钟之后,第41舰队也转向到了一百八十度。

    此时,第41舰队与第21舰队航线间的垂直距离大概只有一万八千米。

    在第21舰队地航行度只有二十四节的情况下,第41舰队能在五点五十分之前追上第21舰队,并且向其开火。

    很显然,白佑彬不想与对手纠缠。

    在杨定方有能力干掉大西洋舰队的情况下,能否干掉第21舰队,就得看第41舰队能否抓住机会,尽快让对手失去逃离战场的能力。这样一来,就必须尽量缩短交战距离,争取在前几轮炮击中就让对手遭到重创。

    可以说,白佑彬与杨定方的配合非常默契。

    当时,两人并没有频繁通信,而是根据对方的战术变化来调整自身的战术。两人已经合作了二年多,相互间非常了解。可以说,第41舰队的一举一动,都让杨定方准确无误的预料到了白佑彬的意图。同样的,第4舰队的一举一动也让白佑彬知道杨定方到底想干什么。

    只是,两人都忘了一点:狗急了也会跳墙。  。( )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四十四章 后悔晚矣(第三更)

    第41舰队与第42舰队接近完美的配合不但让坎宁安万念俱灰,还让刚刚赶来的斯普鲁恩斯胆战心惊。提供最新章节阅读》~~。  ~~

    第42舰队及时转向,不但没有遭到第21舰队的痛击,还继续占据着有利的位置。

    更重要的是,打到此时,第41舰队与第42舰队的指挥官都没有犯太大的错误。除了第42舰队的炮击命中率不太高之外,这二支舰队一直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在对手不犯错误,而大西洋舰队又丧失了部分作战能力的情况下,即便第21舰队已经到达战场,也难以扭转战局。

    斯普鲁恩斯先考虑的不是怎么战胜对手,而是怎么全身而退。

    大西洋舰队中,除了“乔治五世”号之外,其他三艘战列舰的动力设备都有所损伤,其最大度只能达到二十四节。这一点,就足以决定大西洋舰队的命运。如果第21舰队留下来掩护,就只能给大西洋舰队陪葬。

    问题是,斯普鲁恩斯不能一走了之。

    作为一名有着长远目光,以及政治头脑的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很清楚,如果他抛弃了大西洋舰队,很有可能导致英国主动向明帝国求和,到时候就算美国能够控制北大西洋,最终也将输掉这场战争。

    这并不是说第21舰队一定要留下来给大西洋舰队陪葬。

    只要大西洋舰队还在作战,还能够继续前进,没有完全成为砧板上的鱼肉,没有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第21舰队就不能单独撤退。

    与坎宁安联系上之后,斯普鲁恩斯先提出由第21舰队掩护大西洋舰队撤出战场。

    在此之前,第21舰队已经主动将航降低到了二十四节。

    对于斯普鲁恩斯提出的“请求”。坎宁安也很是惊讶,因为在他的观念中。美国海军的指挥官都是自顾自身利益,不会考虑盟友安危的“利己主义”。这次,斯普鲁恩斯不但没有主动撤退,还要掩护大西洋舰队撤退,这也太“离奇”了吧。

    当然,坎宁安肯定很乐意接受斯普鲁恩斯地提议。

    只不过。在选择突围方向的时候,两位指挥官产生了分歧。

    按照坎宁安地判断,白佑彬指挥的是第42舰队,而不是第4舰队。先。第42舰队先与大西洋舰队交火,是打击大西洋舰队的主力,而第41舰队负责包抄大西洋舰队,是辅助作战力量。一般情况下,舰队司令官都应该指挥主力作战。其次。第42舰队在与大西洋舰队交火之后,其战术相当灵活,如果不是白佑彬在指挥第42舰队,其他指挥官必然不会采取灵活应变的战术,而应该听从白佑彬的遥控指挥。最后,在第21舰队到达前,第42舰队及时的脱离了战斗。避开了第21舰队。只有白佑彬才有如此敏锐地嗅觉,准确判断出第21舰队到达的时间。并且及时果断的采取规避战术。

    从根本上讲,斯普鲁恩斯并不赞同坎宁安的判断。

    第41舰队是新编舰队。第42舰队是一支战斗经验丰富地舰队。按照白佑彬的习惯,他不会将一支新编舰队交给其他人去指挥,而会主动担负起新编舰队的责任与义务。另外,第41舰队配备的全是新式战舰,其性能远在第42舰队的战舰之上。从舰队联合指挥角度来看,第42舰队地旗舰肯定没有第41舰队的旗舰更适合担任第四舰队的旗舰。综合这些因素,白佑彬肯定在第41舰队。

    要想突围,就得尽量避开白佑彬亲自指挥的舰队。

    当然,决定突围方向的因素中,白佑彬到底在第41舰队还是在第42舰队,只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毫无疑问,不能向东突围。

    如果向西突围,则第41舰队可以凭借度优势追上来,与第42舰队夹击位于中间的美英舰队。

    只能向北,或向南突围。

    此时,第42舰队已经在北面占据了有利位置。如果向被突围,就要对付第42舰队。因为第42舰队地度不如第41舰队,所以向北突围地话,第41舰队可以迅赶来增援。相反,如果选择向南突围,因为第42舰队的度有限,所以难以及时增援第41舰队。更重要地是,只要第41舰队没有丧失战斗力,或没有损失度,不管是第21舰队,还是大西洋舰队,都难以顺利突破第四舰队的包围圈。

    综合这些因素,斯普鲁恩斯最终做出了让步,让坎宁安来决定突围方向。

    后来,斯普鲁恩斯地这一决定引起了很多人的猜疑,甚至有很多英国人认为,正是斯普鲁恩斯将大西洋舰队送上了绝路。

    当时,斯普鲁恩斯知道白佑彬在第41舰队,却选择向南突围。

    最重要的是,在决定了突围方向之后,第21舰队先转向,并且将航提高到了三十节以上。而跟在后面的大西洋舰队只能达到二十四节的度。如此一来,要不了多久,第21舰队就将甩掉大西洋舰队。

    另外,在美英舰队向南转向的时候,第41舰队已经向西前进了。

    同时,第42舰队也在向西航行了十多海里之后,转为向南航行。

    如此一来,大西洋舰队最终将一头撞上第41舰队的炮口。到时候,大西洋舰队继续南下,则将与第41舰队混战,最终成了大西洋舰队掩护第21舰队撤退。如果大西洋舰队向西航行,则将遭到第42舰队的痛击,第21舰队则可借此机会摆脱第42舰队。如果大西洋舰队选择向东前进,则将与第41舰队在很近的距离内交错而过,即便与第41舰队的交火时间不会过十五分钟,也肯定会被第41舰队打垮。而第4舰队为了干掉大西洋舰队。只能减,从而失去了追击第21舰队的机会。到时候。航只能达到二十七节的第42舰队根本追不上第21舰队。

    综合这几种情况,最终都将演变成大西洋舰队成了第21舰队挡箭牌。

    虽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斯普鲁恩斯存心要让大西洋舰队当替死鬼,但是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将领,美国最出色地舰队指挥官,斯普鲁恩斯不可能没有预料到向南突围的结果。在此情况下。他没有警告坎宁安,而是任由坎宁安在错误地判断上做出错误的决策,不是存心葬送大西洋舰队,又是什么?

    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大西洋舰队的最终结局,也与坎宁安有很大的关系。对战场上的另外二个主角来说,当第21舰队与大西洋舰队转为向南航行的时候,白佑彬与杨定方都立即识破了对手地企图。并且认识到,很有可能放跑第2舰队。当然,如果能够歼灭大西洋舰队,也算是个不错的结果吧。

    五点二十五分,第41舰队里的四艘战列舰开始用位于舰方向上的六门主炮轰击大西洋舰队。同时,第41舰队地四艘战列舰也将炮口对准了二万七千米外的大西洋舰队,而没有去理会二万六千米外的第21舰队。

    当炮弹如同雨点般的落下的时候。坎宁安才意识到。他犯了这场海战中最严重地错误。

    此时后悔已经太晚了。

    五点三十五分,大西洋舰队向东转向。

    这是坎宁安做出的最后挣扎。按照他的想法。如果第42舰队能够放弃追逐大西洋舰队,他还有机会突破第41舰队的拦截。至少率领一到二艘战列舰逃出战场。

    可是,第42舰队并没有转移炮火。

    五点五十分,第41舰队与大西洋舰队的距离缩短到了二万米之内,双方航线的垂直距离仅有六千米!

    也就在这个时候,白佑彬与赵赙礼等人被强行带到了“避难所”。

    即便“台湾”号的舰长会每过五分钟汇报一次战斗情况,可是白佑彬并不需要舰长地报告,通过从外面传来地沉闷的爆炸声,以及密集地炮击声,就能知道战斗打得有多么的激烈。

    随着第41舰队与大西洋舰队地距离迅缩短,战斗进入了拼刺刀的阶段。

    在一万米之内,炮手根本不需要雷达提供的火控数据,而是直接利用安装在炮塔尾部的光学测距仪来瞄准目标。对于战列舰的主炮来说,这个距离,几乎就是“直射”距离。炮弹打击的是对手的舰体,以及炮塔、舰桥等关键部位。不管是十四英寸穿甲弹,还是四百毫米穿甲弹,只要打中,就可能能让对手掉几块肉。

    激烈的战斗持续了大概二十五分钟。

    直到六点十五分,外面的爆炸声才渐渐稀落,只是炮击声仍然非常的密集,开火的不仅仅有主炮,还有副炮与射炮。那些清脆的,刺耳的,如同爆豆子般的炮击声就是射炮与副炮出的。

    六点二十分,“避难所”的门打开了。

    白佑彬等人来到司令舰桥上的时候,大西洋舰队的四艘战列舰已经变成了浮在海面上的篝火堆。第41舰队的四艘战列舰上的主炮都停止了射击,正在转向东北面。另外,二支巡洋舰编队与二支驱逐舰编队正在东北方向上与大西洋舰队里的辅助战舰交火。第41…6驱逐舰编队正在赶过来,大概准备用鱼雷解决掉四艘已经被瘫痪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距离“台湾”号最近的那艘战列舰上,英国海军官兵正在投放救生艇与救生圈,大概舰长已经下达了弃舰的命令。

    同样的,四艘“省”级战列舰的样子也不大好看。

    “广东”号的主桅杆被炸断了,“江苏”号的鼻子被削掉了,“吉林”号的**上燃着大火,而旗舰“台湾”号的后舰桥一塌糊涂。

    显然,性能先进的战列舰在近距离炮战中并没有太大的优势可言。  。( )

第十一卷 战略转折 第四十五章 战舰代沟(第一更)

    仅仅半个小时,条约型战列舰与快战列舰的性能差距就彻底体现了出来。提供最新章节阅读》。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乔治五世”级为“条约型战列舰”。该舰设计的时候,《华盛顿海军军备条约》还没有失效,对各国海军都有着强大的约束力,为了满足条约的规定,英国海军不得不想方设法的平衡战舰的各项性能,最终造成该舰仅配备了十门十四英寸舰炮,且存在严重的防护缺陷。

    实际上,“皇帝”级、“皇帝”级乙型,以及美国的“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他”级,法国的“黎塞留”级,意大利的“维内托”级,甚至德国的“俾斯麦”级,都只算得上是“条约型战列舰”,或“条约型战列舰”。

    这些条约型战列舰的最大的问题是,为了提高度,降低了综合防护与生存能力。

    可以说,要在有限的排水量的基础之上建造出强大的快战列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也是在《伦敦海军条约》签署之前,明帝国坚决要求将战列舰的排水量放宽到四万五千吨,美国在最初反对之后,也转而支持放宽战列舰的排水量,最终英国不得不同意放宽排水量的根本原因。以战争爆前的技术水平,只有标准排水量过四万五千吨的战列舰才能够获得足够的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

    “省”级战列舰,就是帝国海军第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快战列舰”。

    除了度上的优势之外,在排水量增大了一万多吨之后。“省”级战列舰地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远过了之前地“皇帝”级与“皇帝”级乙型战列舰。更是远远的过了任何一种条约型战列舰。

    所谓的“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并不仅仅是装甲的厚度,以及覆盖范围。

    除了装甲的厚度之外,决定战舰防护能力的还有装甲的设置方式,重点保护区域,以及舰体地防护结构。其中,最后一点极为关键。在海战中。特别是在交战距离过近的情况下,再厚的装甲都无法起到绝对的防护作用。因此,必须考虑装甲被击穿之后,战舰能否承受穿甲弹爆炸后产生地损伤。以及会不会因此而造成战舰的战斗力降低。

    明帝国最先提出“综合防护”的概念,随即就应用到了战舰的设计之上。

    美国也紧跟明帝国的步伐,在设计“衣阿华”级战列舰地时候,也大量借鉴了“综合防护”的设计方式,从而在装甲厚度有限的情况下。尽量提高战舰在战斗中的防护效果,特别是中弹之后继续保持战斗力的能力。拿战舰上至关重要的动力设备来说,“省”级战列舰在动力设备舱之外,设置有三道隔舱,一层油水舱,一层物资舱,以及二条通道。这些舱室与通道都进行了结构加固处理。并且尽量缩小了隔舱的体积。加大了结构强度。如此一来,即便被击中。穿甲弹也很难在穿透了最外层地装甲之后,继续穿透数层隔舱。威胁到动力设备。经过加固地舰体结构能够将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分散到其他部位,从而避免动力设备受损。

    “综合生存”能力是一个战争爆之后出现地一个全新概念。

    战斗中,任何战舰都有可能受损,也都有可能战沉。那么,要想保证战舰在战损之后不至于战沉,至少不至于迅沉没,就必须提高战舰在战损之后的生存能力。虽然战损后地战舰都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修复,但是建造一艘新的战列舰需要更多的时间。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任何一艘没有沉没的战列舰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至少任何一个国家的海军都情愿修复战舰,而不是建造新的战舰。

    提高战舰的综合生存能力关系到了很多方面。

    当时,战斗中战舰生存能力暴露出的问题主要为战损之后无法控制进水量,损失所有动力,无法进行自我修复。

    要控制进水量,或说将涌入舰体的海水排出去,这就要求战舰具有单独的电机,能够在动力设备受损之后向战舰上的抽水机提供电力。当时,帝国的化工专家已经掌握了“加氢裂化工艺”,并且开始小批量生产裂化柴油。而帝国生产的第一批用柴油做燃料的内燃机就应用到了“省”级战列舰上。二台柴油内燃机就能带动二台三百五十千瓦的电机,从而为抽水机,以及战舰上的电子设备提供电力。

    要避免损失所有动力,就得优化动力舱的布局,尽量避免被一枚穿甲弹摧毁所有动力舱的情况出现。甚至要做到在交战中,背向敌人所在方向的动力舱不会被摧毁。当然,极端情况下,战舰上的所有动力设备都有可能被摧毁。为此,工程师只能尽量分散布置动力设备,并且将所有动力设备都安置在装甲盒内。当时,“省”级战列舰标的三千多吨重量中,几乎全部用在了动力舱的防护上。

    自我修复能力是战舰在离开战场之后,返回港口之前,进行自我拯救的主要手段。这既有受损战舰的自我补救,也有舰队内其他战舰的支援。相对于前两点,战舰的自我修复能力在帝国海军中的各级战舰上一直做得比较好,大部分战舰上都有用于维修受损舰队所必须的材料与设备,而且舰队官兵也有这方面的能力。

    从“综合防护”与“综合生存”能力就能看出,快战列舰比条约型战列舰强大得多。

    在近似于拼刺刀的,“短兵相接”的战斗中,四艘“乔治五世”级战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