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巨浪-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明历五百七十年(公元1938年),为了加强对日本的封锁与打压,萧鼎昆连续向帝国议政院提交了三份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的涉外法案,即《初级工业产品反倾销法》、《帝国中心法》,以及《涉外争端授权法》。

    除了《涉外争端授权法》在议政院遭到了包括“共盟党”议员在内的众多议员质疑,并且反复争论修改了长达半年之久外,其他两项法案都在一个月之内得到了多数议员支持,并且正式生效。

    《初级工业产品反倾销法》主要针对的就是三十多种日本销往帝国的工业产品,如果被认定是恶意倾销,帝国内阁政府有权按照该法对倾销产品征收百分只一百到百分之五百的惩罚性关税,甚至全面禁止进口该类产品。

    毫无疑问,这项法案从根本上堵死了日本商品输入帝国的渠道。

    对当时的日本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要知道,日本工厂生产的那三十多种工业产品,有近四成销往帝国,或者帝国的附属国与海外领地。失去了帝国市场之后,就意味着有近四成生产这些产品的日本工厂将破产倒闭。

    该法案生效后不到两个月,日本国内的失业率就从百分之八激增到了百分之十九,并且引了多场示威游行与工人暴动。可以说,一夜之间,日本就进入了寒冬,并且面临国家“破产”的威胁。

    《帝国中心法》从法律上规定帝国的附属国,以及海外领地与帝国本土采取一致的对外政策,从而封锁了日本向这些地区倾销商品,或者进口工业原料的渠道。同时,也加强了帝国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比如,当时日本工厂所需要的橡胶有八成来自南洋地区,铁矿石有四成来自南亚地区,重油有七成来自南洋与中西地区。该法案生效之后,日本就再也不能从这些地区进口这些工业原料了。

    同样的,日本出口的工业产品中,至少有三成销往帝国的附属国或者海外领地!

    与前两项法案不同,《涉外争端授权法》不是经济与贸易方面的法案,而是外交与政治方面的法案。

    按照该法案,如果出现涉外争端的话,帝国内阁可以采用任何必要的手段解决争端。

    说白了,这项法案将减弱属于议政院的“宣战权”,让内阁政府获得扩大国际矛盾的机会,从而使内阁可以利用国际矛盾“绑架”议政院,迫使议政院按照内阁的意愿前进,最终将帝国拖入战争。

    正是如此,这项法案在议政院久拖不决,就连“共盟党”的议员都难以接受。

    此时,萧鼎昆到底是“强硬派”还是“温和派”的争论也嘎然而止了。另外,再也没人怀疑萧鼎昆**政治手腕,与掌握大局的能力。

    就在议政院迟迟没有通过《涉外争端授权法》的同时,在萧鼎昆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共同推动下,帝国与美国进入了战后第二个“蜜月期”。

    《巴拿马运河管理协议》(修订版)是帝国与美国外交“蜜月期”的具体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拿马是帝国的海外领地,巴拿马运河也归帝国管理。当时,帝国与美国等几个主要国家签有国际条约,在非敌对状况下,任何国家的民用与军用舰船交纳了通行费用之后,都可以自由通过巴拿马运河。

    美国参战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下巴拿马运河。

    战后,在美国的策划下,巴拿马宣布独立。只是,当时帝国仍然控制着运河以东地区,美国则控制着运河以西地区。

    《巴黎和约》签署之后,大明帝国与美国达成单方面协议,巴拿马运河由双方共同管理,收取的通航费除了用于运河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之外,全部交由巴拿马当局。另外,如果没有得到三方同意,任何一方都不能擅自改动巴拿马运河的重要设施。即,不能擅自改变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

    当年,这项协议的影响还不大,美国也因此获得了巴拿马运河一半的控制权。

    只是,到了现在,这项协议成为了美国海军头上的紧箍咒。

    很简单:巴拿马运河的船闸只能容纳宽度不过三十三米的舰船!也就是说,美国海军主力舰的宽度不能过三十三米,不然的话,就只能绕道合恩角进入太平洋,这将使战舰的航行距离增加数千海里,使航渡时间延长二十天!即便不考虑和平时期的经济效应,在战时,二十天足以让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海战分出胜负了。

    更重要的是,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直接限制了美国海军主力舰的性能。

    以三十三米的宽度为限,即便美国的工程师再厉害,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也难以过五万吨,也就难以采用过十六英寸口径的主炮,装甲防护能力难以提高。帝国海军却不受这个限制,因此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完全有能力建造出比美国海军更优秀的主力舰!

    为了摆脱这个枷锁,美国必须向帝国做出让步。

    结果,当帝国举起了大棒,准备砸向日本的时候,美国不但没有明确表态支持日本,与日本联手对付帝国,反而向帝国摇晃起了橄榄枝,并且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斡旋,充当起了帝国与日本的调解人。

    最终,萧鼎昆利用这一机会,成功将日本逼入了绝境。

    当然,有收获,必须有付出。为了安抚美国,在出访华盛顿的时候,萧鼎昆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达成了初步意向协议。随后,双方外交代表展开正式谈判。

    七十年七月八日,帝国与美国正式修订了《巴拿马运河管理协议》。

    在该协议中,美国承诺在一年内撤走部署在棉兰老岛达沃海军基地的舰队,将部署在澳大利亚的西南太平洋舰队削减一般,并且新建战列舰在服役后两年内不派往太平洋为交换条件,获准将运河船闸的宽度提高到三十七米,并且独自承担施工费用。运河通航能力提高之后,美国将在未来二十年内,收取百分之十五的通航费,最终收回扩大运河通航能力的施工费用。

    当然,钱是小事,最重要的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舰吨位不再受到限制。

    按照当时的技术标准,舰宽扩大到三十七米之后,战列舰的满载排水量可以提高到七万吨。

    只不过,运河的通航能力不是说扩大就能扩大的。

    当年年底,美国政府就完成了施工招标工作,次年初正式动工。按照初期工程安排,要到七十七年,即公元1945年年底,新船闸与新航道才能竣工。后来,随着战争爆,施工进度得已加快。

    面对帝国的全面围堵,被渐渐逼入绝境的日本并未束手就擒。

    除了积极开拓新的海外市场,寻找新的原料进口渠道,扩军备战之外,给大明帝国制造事端,减轻所受到的压力,是当时日本政府能够采取的唯一手段。

    当年十月,朝鲜王国爆叛乱,后经证实,为日本情报机构所为。

    同月,在日本情报机构的扶持下,“琉球王室成员”在夏威夷宣布成立流亡政府,并且声称琉球王国为大明帝国吞并,拒不承认当年琉球国王表的内附宣言。

    十一月,爪哇生叛乱,数万民众在日本情报人员的唆使下围攻雅加达的帝国总督府。

    十二月,南亚警察暴动,袭击了帝国驻孟买的6战队军营。在持续数日的交火中,造成数十名帝人,以及上千名警察与平民伤亡。

    ……

    出人意料的是,面对日本的挑衅,萧鼎昆竟然没有采取任何特别措施。

    只是,这些事端最终促使《涉外争端授权法》在帝国议政院以微弱多数获得通过。也就是说,萧鼎昆获得了用军事手段处理外部冲突的权力!

    这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权力。

    当时,一些富有远见的政治家就已看出,在这项法案生效后,萧鼎昆不但从议政院手里接过了军队的调动权,还获得了动战争的机会。或者说,获得了推动战争的能力。

    明历五百七十一年四月十五日,一件改变了历史的重大事件生了。

    当天,帝国驻开普敦海军6战队营地遭到不名身份武装份子的袭击,造成十一名6战队官兵死亡,三十七人负伤。在交火中,有八名武装份子被6战队打死。后经查证,其中三人为日本籍侨民。

    随后,帝国6战队在驻当地军事警察的协助下,突袭了三个日本侨民聚居点,并且搜缴了包括十五挺机枪在内的上百支枪械,数百公斤炸药,以及用来制造炸弹的工具,引爆炸药的**。行动中,军警与日本侨民生冲突,导致二十一名日本侨民身亡,并且逮捕了五十多名涉嫌袭击军营的日本侨民。

    消息传回后,帝国举国上下一片哗然。

    几乎同时,日本国内也爆了针对大明帝国的示威游行。当天晚上,一伙日本极右翼团体成员冲破警察设置的隔离线,向帝国驻日本大使馆投掷了自制燃烧弹。虽然此举没有造**员伤亡,但是帝国国内的战争呼声迅达到了顶点。

    次日,萧鼎昆在内阁辅府宣布帝国进入紧急状态。

    同日,日本政府表公开声明,表示已逮捕袭击帝国大使馆的嫌疑犯,并且可以按照帝国与日本签署的引渡法案,在国内进行审判之后,将嫌疑犯移交给帝国司法机关。

    可是,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

    当天下午,帝国海军南洋舰队接到了动员令。

    同时,帝国国防大臣陈嗣海在国防部宣布,帝国海军与海军6战队将于近期在琉球群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

    此时此刻,已经升任“秋波”号驱逐舰舰长的白佑彬上尉正与两百多名官兵在茫茫大海上刻苦训练呢!( )

第三章 少有所为

    两年前,白佑彬来到“秋波”号驱逐舰担任中尉大副时,差点对残酷的现实感到绝望。

    与热情洋溢,斗志昂扬的年轻大副不一样,驱逐舰上两百多名兵油子几乎没有什么士气可言。这也不能怪他们,十多年的懈怠,早就磨光了他们的斗志。另外,海军士兵与军官的待遇有着天壤之别,前程更是暗淡无光,怎么可能有高昂的士气呢?

    当时,帝国海军军官与士兵实行的是两套截然不同的晋升体系。

    从军事学院毕业的军官都有光明的前途,只要个人能力出众,且能够吃苦耐劳,上进心强,都有机会获得应有的地位,并且挥应用的作用。

    相反,士兵的前途则相当暗淡。除了极少数表现出色的士兵有机会晋升为军士,拿到海军的终生聘用合同,混到五十四岁,拿着高额退役养老金回家安享天年之外,绝大部分士兵只能与海军签署三年的服役合同,即便表现出色,也最多续签三年,然后就将离开海军,返回故土。

    一般情况下,士兵入役时的年纪为十八岁,完成两期兵役后就是二十四岁了。

    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学习年龄,可怜的退役补贴不足以让他们学成一门技能,在社会上找到合适的岗位。另外,普通士兵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会好到哪里去,不然也不会参军服役。如此一来,退役后,大部分士兵只能去工厂当工人,而且还是最廉价,最普遍的工人,其社会地位可想而知。

    如果在战争时期,士兵还有可能被提拔为军官,甚至成为将军。

    和平年代,对绝大部分士兵来说,当他们将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帝国海军之后,得到的只是一张退役证书,以及少得可怜的“遣散费”。

    如此残酷的现实,最终只会打垮士兵的斗志,消磨士兵的士气。

    体会到了士兵的尴尬待遇之后,白佑彬也曾经想改变现实。当时,他甚至给陈锦宽写了一份报告,希望改变海军的征兵制度与士兵晋升制度,给更多士兵晋升的机会,并且允许士兵在服役期间学习某种生存技能,为今后投入社会生产做好准备。

    结果,他的报告只换来了几箱子书籍。

    用陈锦宽的回复来说:帝国海军没有能力为数以十万计的士兵提供教育机会,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士官。当然,帝国海军也会力所能及的提高士兵的受教育程度,并且由“秋波”号驱逐舰做示范。

    那几箱书籍就是陈锦宽提供给白佑彬的“示范”工具。

    毫无疑问,白佑彬的努力失败了。别说陈锦宽不理解他的要求,就连他手下的士兵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另外,作为白佑彬顶头上司的宋时伦舰长更是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把时间花在书籍上,有那么多空闲精力的话,还不如搞搞体能训练。

    直到七十年初,情况才有了改观。

    如同江洪波承诺的那样,宋时伦被调回舰队司令部,白佑彬担任“秋波”号驱逐舰的代理舰长。一个月后,白佑彬收到了晋升令,并且正式成为了“秋波”号的舰长。

    虽然“秋波”号只是一艘排水量不足两千吨,官兵不过两百余人的驱逐舰,但是作为一舰之长,白佑彬拥有的职权范围与那些指挥数万吨的战列舰舰长没有什么差别。如果说驱逐舰是一个家的话,他就是这个家的家长。

    担任舰长之后,白佑彬立即利用陈锦宽给他的“示范”权力,雷厉风行的推行改革。

    先,他提拔了五名平常表现优秀,拥有高中学历,只是资历较浅的士兵为士官,并且赋予了他们足够的权力。随后,白佑彬当着全舰官兵宣布,文化科目成绩将与日常考核挂钩,而且所占比重与专业训练成绩同等。

    三个月后,在大部分士兵的文化成绩都达标之后,白佑彬将改革推入第二阶段。

    按照他在学院学到的方法,战舰上的士兵采取“三一配置”,即任何岗位上的士兵都要掌握除本专业之外,另外一项技能。战舰上,能够胜任任何一个岗位的士兵数量过了所需数量的三分之一。

    当然,这些都离不开高强度的训练。

    万幸的是,以白佑彬在舰队的关系,加强训练强度的问题还不大。至少,泗水港口司令部的后勤补给军官不敢克扣“秋波”号的燃料与训练弹药。另外,白佑彬还通过关系,找谷卫东上校特批了一笔训练经费,并且用这笔经费建立了奖励制度,以此激励士兵的训练与学习热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的刻苦训练,白佑彬有了第一份收获。

    在当年八月份举行的“南洋支舰队大比武”中,“秋波”号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拿下了驱逐舰类射击、航海、雷击以及补给等四个科目的第一名。白佑彬也因此一举成名,他的训练方式得到了江洪波的重视。

    随后,“秋波”号驱逐舰所有官兵得到了南洋舰队一等嘉奖令。

    要知道,在六十九年的“大比武”中,“秋波”号的成绩在支舰队十多艘驱逐舰中,排名倒数第三!仅仅一年的时间,准确的说,是半年的时间,白佑彬就把这支人人都瞧不起的团队打造成了南洋支舰队最优秀的驱逐舰团队!

    凭借“大比武”的优秀表现,十一月,“秋波”号作为帝国海军急先锋,第一个抵达了雅加达,并且支援上岸作战的6战队官兵,在总督府解围战斗,以及随后撤出总督的行动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秋波”号驱逐舰也因此在一年之内第二次获得了南洋舰队一等嘉奖令,并且随后被帝国海军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白佑彬并没有因此感到满足。当月,他谢绝了返回舰队司令部任职的邀请。

    针对“秋波”号在“雅加达解围行动”中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白佑彬一方面继续保持高强度训练,另外一方面着手改进训练方式。

    当时,最严重的问题出在支援6战队的地面战斗中。

    在一般的海战中,驱逐舰因为火炮口径有限,所以炮战基本上都生在视觉范围之内。即便是夜间,也可以利用探照灯,让炮手看到目标,然后瞄准开火。可是在支援地面部队作战的时候,驱逐舰上的炮手很少能够看到目标,只能按照枪炮长提供的炮击数据开火。

    问题就出在这里。

    按照枪炮长的命令开火,战列舰与巡洋舰上的炮手都能做到,而且做得很不错。问题是,谁会要求驱逐舰上的炮手也达到这个水平?

    当然是白佑彬,说白了,此时白佑彬培养的不仅仅是驱逐舰官兵,而是主力舰官兵!

    另外,白佑彬本来就是枪炮专业出身,对炮战非常重视,其炮战理论也非常踏实,因此在改进训练方法的时候,他比任何人都做得彻底。

    训练中,白佑彬总结出了四种基本炮战模式。

    一是昼间视距内炮战,二是夜间视距内炮战,三是昼间视距外炮战,四是夜间视距外炮战。

    当时,南京电子一所已经制造出了第一批舰载雷达,并且装备到了十多艘巡洋舰上。

    虽然白佑彬的“秋波”号还没有资格装载雷达,但是通过获得的雷达性能数据,白佑彬已经预料到,雷达将彻底改变未来海战方式,视距炮战将成为海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