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庶子风流-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春秋又怎么不懂,表面恭喜,暗则却是在提醒他。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汉学为用
虽是欠人情这种东西,是一种心理压力,但是叶春秋的心理素质一直不错。
所以,对叶春秋来说,欠着人情就欠着人情吧,人情债这种东西,欠着欠着也就不愁了。
此时,叶春秋淡淡道:“这次也是多亏了殿下相助,殿下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吧,你我之间,就不必委婉了,却不知殿下有何事请教?”
足利义材却不敢鲁莽了,他很懂得点到即止,毕竟是征夷大将军出身,对于这种人情往来,是最为熟谙的。
足利义材道:“不敢请教,我有今日,自然多亏镇国公的帮助,倭国的内情,镇国公也是一清二楚的,国内诸侯林立,若非水师镇住他们,他们怎肯臣服幕府呢?幕府现在百废待举,我此番回国之后,欲重整幕府,不知镇国公意下如何?”
叶春秋心想,倭国单靠武力的镇压,迫使其通商,是断然行不通的,没有幕府作为代理,大明没有办法完全征服倭国。
足利义材看火候差不多了,微微一笑,道:“其实这一次来,是我有一个想法,当然,可能说出来,要让镇国公取笑。”
在叶春秋看来,这足利义材虽以往在倭国如同傀儡,可跟他接触了这么久,也深知他绝不是愚蠢的人物,他立志于复兴幕府,既是有想法,就绝不是这样简单。
叶春秋呷了口茶,道:“殿下但说无妨。”
可是这时候,足利义材就显得有些踟蹰了,话到嘴边,又不知怎么开口,似乎他觉得叶春秋理应不会同意自己的构想,所以不免有点儿不安,可是最后又觉得无论成与不成,总该说出来。
最后将牙一咬,足利义材道:“镇国府新军,实力超群,实在是天下罕见,我在北京城里,听闻了镇国新军的许多事迹,还有这镇国新军的步枪,更加……哈……我来自于东夷的小岛,可能这些话要让镇国公取笑了,嗯……在下对镇国新军可谓是倾慕不已,因而……这两日脑海里总是在想,若是在倭国,也建立一支新军,岂不是好……只是……”
他说到这里,很小心翼翼地看着叶春秋的眼色,因为他很清楚,这是叶春秋的法宝,水师和新军,是镇国府最大的利器,现在自己提出这个要求,这位镇国公只怕要怫然不悦,甚至还有可能怀疑自己的居心。
因此,他不免忐忑起来,自己可是受到镇国公的保护啊,还有这样的想法,实在有点儿该死呢。
镇国公若是认为自己有居心,若做何想法,以后对于他们交往说不定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正在足利义材不安的时候,叶春秋却大抵了解了他的心思,他没有急着说话,反而是冷着脸,定定地看着足利义材,不发一言。
不过他心里想笑,因为自己脸一冷,足利义材立即露出了失望的表情,似乎……
叶春秋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这时候才徐徐道:“这件事……有些为难,却是不知殿下要这幕府新军做什么用?”
足利义材已是绝望了,建新军,本来就是痴心妄想啊,倭人的骨子里本就崇尚武力。
足利义材虽是看到了大明的繁华,可是他志不在此,他真正关心的,反而是镇国新军,现在得到了镇国新军的实力和大抵的情况,心里就不免来个‘汉学为体、汉学为用’,说穿了’,反正文化上是承袭大汉,再练出一支‘汉军’,如此一来,幕府就可以固若金汤了。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足利义材便挥之不去了,虽是完全不可能,毕竟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因为这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他终究还是没有忍住,日思夜想了两天,还是决定来找镇国公碰一碰运气。
而镇国公的脸色,显然已经给了足利义材答案,足利义材只好尴尬地回答道:“不过是作为幕府护卫之用,防范于未然,倭国的情况,镇国公是了解的,诸侯林立,虽然现在各地大名暂时被压制,可是水师毕竟不能随时拱卫幕府,所以……”
叶春秋听了他的话,脸色缓和了不少,他想了想,道:“若只是如此,其实有何不可?”
听到有何不可四字,足利义材却是愣住了,镇国公……这是……居然同意了?
足利义材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觉得这是匪夷所思的事,忙道:“若如此,镇国公的恩德,下邦感激不尽。”
叶春秋心里却是想笑,口里道:“既然要建幕府新军,幕府可有银子吗?”
足利义材咬了咬牙道:“虽是困难一些,可凡事一旦下了决心,自是戮力而为,幕府可以想尽办法筹措。”
“那么,以殿下对新军的了解,知道该怎样做吗?”叶春秋接着问。
足利义材道:“首先是招募人手……”
叶春秋不有感叹道:“招募人手确实是当务之急,可是操练之法,又该如何解决呢?”
“这……”
“不如这样吧。”叶春秋显得关怀备至地道:“这操练的武官呢,就从镇国府新军之中调拨一批骨干协助殿下,可好?”
叶春秋心里想,这些骨干去了幕府新军,至少都是新军中的长官,到时候幕府新军的武官,除了足利义材安插的人手,至少近半都是镇国新军的人。
足利义材猛地意识到了什么,他终于知道为何镇国公对此表示支持了,却还是欣喜地道:“若是如此,那么这些上国的教官,下邦一定以礼相待。”
叶春秋微微一笑,他知道足利义材会怎么做,足利义材为了取信于镇国府,这些叶春秋派去的教官,在幕府新军之中的地位一定不会低,他们是以镇国府的军人名义派驻倭国的,等于是身兼两职,其实完全是听命于镇国府,而这兵却又是他们带出来,将来对幕府新军的掌控力一定不低。
这等于是,倭国人出了银子出了人,却使镇国府多了一支在倭国的力量。(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双管齐下
这支力量除了保卫幕府之用,另一个职责就是让镇国府更加渗透到倭国幕府。
这显然不和镇国府的政策想冲突,恰恰相反,等将来镇国府开始和倭国互通商贸,倭国内部,一定会培植出一批与镇国府通商中得利的阶层和贵族,这是经济和政治上的渗透,而幕府新军,则是军事上的渗透,只要足利家族愿意和镇国府合作,如此对彼此都好。
叶春秋又道:“那么,还有一个问题,既然招募了人手,开始操练,可是枪械呢?足利殿下,这枪械的造价,可是不菲啊……”
足利义材拧着眉,像是早已下了决心般,道:“买,无论如何,幕府都会尽力筹措,会想尽一切办法。”
对于足利义材来说,镇国新军的实力,和倭军的实力相距实在太大,若是幕府拥有一支千人或者数千人规模的新军,幕府在倭国的统治,势必会稳固。
这也是为何他下定决心的原因,现在不买,更待何时?在倭国,金银都是虚的,而只有武力才真正的要紧。
叶春秋对此,也颇为欣慰起来,他一丁点都不担心幕府新军会对大明有任何的威胁,以倭国现在的百锻钢的技巧,连基础的淬炼钢铁的技术都不过关,更不必说,想要真正造出一柄步枪的难度了。
幕府新军即便买了步枪去,也无法仿制,至少在三十年内,断无可能,而三十年后,即便他们勉强仿制了出来,大明的制造技艺又不知飞跃到了何种的地步,依然可以对他们进行非常有效的火力压制。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将来只能依靠源源不断地采购镇国府的军火来维持幕府新军,步枪如此,火药也是如此,子弹毕竟是消耗品,有了步枪,没有子弹,这步枪就连烧火棍都不如了,而新型火药绝非是黑火药那般简单,即便有配方,想要制造,也是极为不易的,偏偏这配方,却是落在镇国府的手里,有着无数道的措施,保证不会流出。
这就意味着,幕府新军的子弹,若是不随时向镇国府采购,没有镇国府给其提供支持,步枪就没有任何的作用。
既可以兜售军火,从中获得不菲的利润,而大量的利润,又可以投入进生产再研发中去,也可以培养出更多相关的能工巧匠,同时,一旦幕府新军依赖上了这种步枪,就根本无法戒除,再加上教官的作用,双管齐下,幕府新军,固然名义上是为幕府所用,本质上,却几乎等同于镇国新军的附庸。
用别人的银子,招募倭人,而后建立一支半从属于镇国府的武装,可以说,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
聪明如叶春秋,哪里会不肯?
心里虽然非常的满意,叶春秋的脸上却依旧保持着淡定的态度,道:“既然足利殿下有兴致,此事,我算是拍板了,相关的事,我会交代下去,从镇国新军之中挑选三十人前去贵国京都,至于枪弹之事,却不是我一人做得了主了,你知道,这镇国府乃是股份制,即便是枪弹,若没有朝廷的准许,也是万万不成的,因而我还需去为殿下说项,价钱,得去招商局和孙大掌柜商量。”
足利义材大抵知道,这幕府的新军,未必能牢牢地控制在幕府的手里,可是又想,只要幕府与镇国府之间能够相互依存,那么被镇国府夺权的危险也就降到了最低,要指挥幕府新军去针对日本国内的大名,当然好说,只要不是针对镇国府,又有什么干系呢?
想到此处,他反而放下了心,忙道:“此事,便拜托镇国公了。”
“哪里的话,你我之间,同气连枝,彼此相互依存,本就是理所当然的。”叶春秋这句话倒不是客气,很是实在。
叶春秋甚至心里感叹,大明的对外政策,某种程度来说,确实帮了自己的一个大忙,正因为这种与邻为善的国策,使得各国都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大明并不会贪恋你的土地,正因为如此,大家才趋之若鹜地跑来朝贡,也因为这种固有的认识,所以才会有今日的两国互信。
譬如这足利义材,他宁愿相信镇国府,也不愿意相信自己国内的大名,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他清楚大明的国策,大明对倭国没有开疆拓土的野心,这就不会影响到幕府对于倭国的统治,而幕府真正的心腹大患,反而是国内林立的诸侯。
正因为有这点共识,对于新军的主导权,虽然可能捏在镇国府的手里,足利义材反而不放在心上,只要不反对镇国府,那么足利家族对于倭国的统治,也就固若金汤了。
说完了正事,二人都不由轻松起来,叶春秋心想,这算是镇国府第一次展开军火的贸易,恰好现在镇国新军的步枪已经经过改良,正准备换装,淘汰下来的这一批枪械,正好送去倭国,从此镇国府又多了一个财源,军火买卖,历来是暴利,何况靠着这个,若是能在镇国府养起一批匠人,实在太好不过。
办完了正事,随后二人谈天说地,各自说了一些见闻。
足利义材心花怒放,心情甚是愉快,所以说话也轻松一些,道:“此番来朝,收获实在太大,只是倭国现在百废待举,我欲早些回到倭国,筹措钱粮,噢,步枪之事,要尽快为好,金银之事,倒是好商议的,就怕大明皇帝不准,却有些难了,不过料想镇国公言出必践,既然答应此事,定然会有保证,那么,我想过几日就坐船回国,也好早些招募武士。”
叶春秋心知他怕夜长梦多,倒也没有拒绝,便道:“什么时候走,殿下打一声招呼,叶某为殿下践行。”
说着,足利义材便动身告辞,叶春秋将他送出去,叫了仙鹤车,要将足利义材送去鸿胪寺,足利义材突然驻足,道:“下国若是编练新军,该用什么名号好一些?”
(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授人以鱼
叶春秋倒是没有想到足利义材连这个都会问他,倒也看出了足利义文这是有着讨好的心思,并没有感到反感,随即道:“倭国练兵,乃是典范,不妨就以模范新军为名若何?到时一切军制,都以镇国新军相仿。”
足利义材记下了,没有说好,也没有说坏,便登上了车。
模范新军……
叶春秋看着足利义材的马车去远,心里想,模范之名,正合自己的心意。
倭国是镇国府对外政策的第一步,或者说,这是镇国府对外的第一次尝试,不只是通商和许诺对其征夷大将军府的保护政策,甚至是这个新军,也是首创。
叶春秋倒是对这个模式报以了很大的期望,在西洋和东洋这种人口众多的地方,开疆拓土是大可不必的,毕竟要统治这样多的人口,很容易让入侵者陷入泥潭,与其如此,不妨采用这种体制为宜。
所以叶春秋很希望倭国成为与镇国府合作的典范,一旦倭国这个典型树立起来,那么接下来,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
叶春秋见完了足利义材,便在次日入宫,将此事都和朱厚照说了。
朱厚照的第一个反应,倒是显出了惊讶,甚至带着几分顾虑地道:“将步枪给倭人用,就不怕养虎为患吗?”
叶春秋早就想到小皇帝会提问到这个的,所以也早就有了要好好一番解释的准备。
“不会。”叶春秋道:“臣这是授人以鱼,因为他们有了金银,就可以得到枪弹,因此将来,幕府的绝大部分开支,都将用在枪弹上,如此一来,他们对于生产,可谓是有心无力;而倭人历来对于神兵利器素来有兴趣,若是镇国府不供应枪弹,他们反而会砸锅卖铁,想尽各种手段,得到制造步枪的技术,会想方设法的开设作坊,培养匠人,虽然这些技艺极难,想要彻底掌握,没有数十年的功夫也无法突破,可一旦他们拼了命,将来的事可不好说,与其让他们将所有的资源拿来买,总比让他们费尽心机去造的好,何况他们只要肯买,就等于是为咱们大明培养匠人和人才,实实在在的,繁荣镇国府,可以让镇国府后顾无忧的,雇佣更多人提升工艺,不断的积累技术,这又何乐而不为?”
听完叶春秋的话,朱厚照觉得是挺有道理,按照叶春秋的说法,在这件事上,大明反而是有着更多的好处。
朱厚照的脸色终于缓和了一些,道:“原来如此,你若是觉得可行,就这样办吧,记着,镇国府的枪弹可不能便宜卖了。”
叶春秋微微一笑道:“自然,有孙大掌柜在,不会吃亏的。”
朱厚照伸了个懒腰,显出了有几分慵懒,道:“秦皇岛现在如何了,朕已经几个月不见了,不知现在可有什么进展?”
那秦皇岛的情况,几乎隔三差五的,就会出现在叶春秋的案头上,所以叶春秋虽也许久不曾去秦皇岛,却也大抵知道一些情况,便道:“秦皇岛的主要设施已经完善,灯塔、港口、船坞,可谓是一应俱全,水泥的道路,而今也接近要华环岛修筑的差不多了,还有……”
叶春秋林林总总地,将秦皇岛的情况做了一个汇报,而今的秦皇岛确实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百万两银子,朝廷半年的岁收砸了进去,招募了无数的能工巧匠,已经花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自古以来,这中央王朝建筑大工程的能力一向是爆表的,从长城到紫禁城,再到治河,这种动辄发动数万乃至于数十万人工程,都能井井有条,这里头所牵涉的学问,可不小,要组织这么多人干活,难度极大,要知道当时的元朝,就是因为治河不利而导致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叛乱,彻底将这蒙古王朝埋葬。
好在这方面,汉人有许多现成的经验,再加上镇国府又舍得拿出钱粮,所以现在秦皇岛的情况,可谓进展飞速。
环岛的道路修建,更使叶春秋松了口气,因为这条路一通,就意味着未来的开发就更轻易了,港口、码头都已经建了起来,现在已有无数的船只带着各种物资登岛,水师的水寨,也已经修筑完毕,既有供民船的港口,也有专门的军港,炮台俱都建立,这一切切,都是拔地而起,蔚为壮观。
朱厚照听着,那神色间的慵懒之色,渐渐消去了,显得颇为神往地道:“真想再去一趟,可惜,朕晕船,哈哈……”
叶春秋想起朱厚照的晕船,也是无奈,便说着别的话题道:“而今船坞已经修筑,造舰已迫在眉睫,臣已画了不少草图,会同那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俱都送去了研究院,现在正在讨论方案,想必不久就会有结果。”
“是吗?”朱厚照挑挑眉:“什么时候能造出来?”
叶春秋笑道:“这第一艘,只是给人练练手,所以不敢过于冒进,就怕陛下见了失望,还是不要见为好。”
叶春秋所提供的图纸,乃是是两三百年后英国人的所造的所谓木制战列舰,当时的英国,已经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