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地主家的红火日子-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若是公鸡先探出头来,就会有新娘的亲朋好友偷偷的洒些米诱惑公鸡再往外走几步,一直到公鸡比母鸡先走出床底,人们才会皆大欢喜的散去。

而公鸡先走出来、自然也就预示着新嫁娘的头一胎会生小子了……

当然,这“带路鸡”可是吉祥物,不但不能宰杀还要将它们好吃好喝的供起来,母鸡更是要留下生蛋。因“蛋”与“代”谐音,故取其“代代(蛋蛋)相传”之寓意。

即使这两只鸡慢慢的老死了,养着它们的夫妇也不能将它们烹食,而要加以“厚葬”。鱼儿当时一听说这规矩、当下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可以说原本普普通通的鸡,一旦被选为“带路鸡”,那后半辈子不但衣食无忧、还不用担心被宰了端上饭桌,比考上状元当“公务员”还值当!

而另外一个有趣的惠安婚嫁习俗“带尾蔗”、则是出现在杨三郎和林三娘新婚后的回门之日。这“回门”是中国婚礼的一大特色,闽南一带的人也十分重视这个规矩。因此林三娘嫁到杨家的第三天,就在杨三郎的陪同下、穿着一身粉色的衣裳回娘家“做客”去了……

这成亲时、和新婚回门时穿的衣裳也都十分有讲究,这林三娘是杨三郎明媒正娶的正头娘子,拜堂成亲时自是要穿象征着正头娘子的大红嫁衣了,只有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妾进门时才不被允许穿大红的嫁衣,且那些小妾平日里也是不得穿大红的衣裙。

不过正头娘子倒是大红的衣裙能穿、别的颜色的衣裙也能穿,且新娘子在回门时还偏偏就得穿粉色的衣裙。这些衣裙都是杨家事先扯了各种颜色的布料送到林家去,由林三娘自个儿亲手赶制出来、随后装在箱笼里带到杨家来的。

而小岞村回门的规矩同别处有些不同,别的地方新嫁娘回门后、新婚夫妇都能留下小住上几日,但小岞村的规矩却是新婚夫妇当天不能留在娘家过夜,黄昏前就要赶回新郎家。

因此杨三郎陪着林三娘回门拜见了老泰山后、看着时辰差不多了就带着林三娘告辞了,而成了杨三郎的老丈人的林东汉则会拿出两根甘蔗、让杨三郎带回杨家去。

这两根甘蔗必须有头有尾、且同样也要用九尺长的宽面红头绳绑住,蔗尾要拖地走、按照规矩叫“拖青”,且杨三郎要一路把甘蔗拖回家,直到拖进新房放到婚床上才能松手。

这林东汉送甘蔗让杨三郎拖回家有两层意思,一是因甘蔗长成一节一节的、通常被称作“有节”,“有节”与“有洁”同音、因此这甘蔗也是寓意着新嫁娘的贞洁;二是甘蔗味道十分甘甜,寓意着新婚夫妇日后的小日子会过得甜甜蜜蜜、幸福美满。

而这林三娘从娘家回来后却只在杨家再住了十二天、就在杨三郎的陪同下再回林家去了,且这一次只有杨三郎一人回杨家、林三娘没有一同回来。

鱼儿初始见了这样的情形心里十分不解,以为林三娘是和杨三郎吵了架、所以才会留在娘家没回来。因此杨三郎一回家鱼儿就一直偷偷的观察着他的神色,心想这才新婚没几天林三娘就同杨三郎闹别扭、杨三郎心里一定十分难受。

哪知这杨三郎却跟没事似的,该吃吃、该喝喝看着似乎一点都没因林三娘回娘家而觉得难受,这样的杨三郎让鱼儿倍感不解、最终忍不住问了句:“三哥,三嫂呢?怎么没同你一起回来?”

“你三嫂从今天开始就要长住娘家了,阿母没同你说吗?”杨三郎反倒觉得鱼儿问这话有些奇怪。

而鱼儿一听这话心里越发犯起糊涂来了,不解的问道:“三嫂从今天开始要长住在林家?这是为何?”

杨三郎见鱼儿一脸不解当下就猛然一拍后脑勺、恍然大悟的说道:“我知道了,阿母没同阿妹你说我们惠安一带婚后特有的习俗,怪不得阿妹你对你三嫂回娘家长住觉得奇怪和突兀,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惠安一带有着一个让鱼儿觉得匪夷所思的婚后习俗———惠安女成亲后只能在夫家住上十五天,十五天一到新妇就必须要回娘家长住,直到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将妻子接回家住一个晚上,但第二天丈夫就必须把妻子送回娘家。

也就是说林三娘是在杨家住满了十五天、才按着规矩回娘家长住的。并且从现在开始,只有等到较大的传统节日到来和特定的时刻,例如春节、清明节和七月十五的中元节,以及冬至和农忙的时候,杨三郎才能将林三娘接回杨家小住一到二日……

如此反复,直到林三娘替杨家开枝散叶、生下孩子,方可名正言顺的长往在杨家和杨三郎共同生活。

这个婚后的规矩鱼儿听了后相当震惊,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么一件事———这成婚后的杨三郎和杨三娘住在一起的日子只有寥寥几日,就算每一次团聚的日子都他们都十分辛勤的播种,那也得命中率很高、林三娘才能生出孩子来啊!

而这孩子若是一直没生出来,那杨三郎和林三娘就必须继续分居过日子,一直到生出孩子为止,这不等于是恶性循环吗?

要是有的夫妻天生有什么缺陷、生不出孩子来,那不就得一直过着分居两处的日子?

鱼儿又不能把心里的这些疑问说出来,因此她只能嘀咕了句:“这个规矩是怎么来的?听着还真是古怪……”

杨三郎也是在成亲前才从刘氏嘴里得知这个规矩,也费了心思去打听了一番,知道了这个规矩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于是眼下鱼儿一问他也就正好能给出答案:“阿妹,其实我们惠安的小娘子长住娘家的习俗,并不是无中生有的……”

原来从以前到现在,闽南一带的男人有些都是长期在外捕鱼、很少在家,这也就让独自一人在家的妇女少了依靠。有的男人家里更是没有被的亲人、只有媳妇儿一人,这样一来男人一出海、他的媳妇儿就回娘家住去。

此举本意大概是想让媳妇儿回娘家、生活上多少能有些照应,但慢慢的却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惠安女婚后长住在娘家的习惯。

第六十五章     方氏提分家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转眼就又过了一年了。

这一年来杨家前后有了两件大喜事———先是在外地为官的杨大郎夫妇让人捎回消息,说是他们才到任上没多久、李二娘就有了身孕,十个月后产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小子。

而杨三郎的运气还真好,他和林三娘成亲不到两个月、林三娘就怀上了孩子,想来是在刚成亲时住在一起的十五天内就怀上了,不然随后林三娘就回娘家长住了、杨三郎就是有心让她怀上孩子条件也不允许啊!

这喜事儿还真是会成双结对的来,这林三娘怀胎十月后、也给杨三郎生了个白白胖胖的小子,让杨家立时喜上加喜!而林三娘生下孩子后自是欢欢喜喜的搬回杨家长住了,和杨三郎也不必再过那分居两处的苦日子了。

此后嫁给陈师傅的杨七娘肚子里也传来了好消息,虽然比两位嫂嫂晚了一些、但杨七娘随后却也生了个漂亮的闺女,喜得陈师傅见了人就乐呵。

而杨大柱夫妇也升了一辈当上了阿公、阿嬷和外公、外婆了,鱼儿则升级当上了小姑姑和小姨,杨老爷子则升级当上了老太公……

话说这杨老爷子先是圆了从水上走到陆地上扎根的愿望,随后又亲眼看着孙子、孙女儿成亲,给他添了三个曾孙儿。加上杨大郎眼下也算是有了出息、替杨家争了光,让杨老爷子到了晚年出了门儿顿觉脸上十分有光。

因此这一、两年来,可以说是杨老爷子过得最顺风顺水、舒心惬意的两年了。

而大概是杨老爷子心里所有的愿望都得以实现了,加上眼下他已有六十好几了,于是杨老爷子最终一睡不醒、在一次夜里安详的去了。

这杨老爷子去世前没有任何症状和病痛、也没出任何意外,因此可以被称作是“无疾而终”的喜丧,而杨家一大家子的人悲伤过后、很快就筹办起杨老爷子的丧事来,而杨老爷子既然是无疾而终、那所办的丧气也是喜丧。

而杨老爷子一去世、丧事才办好,屋里挂着的白绸布都还没来得及撤下来,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也都还没走,方氏就急急忙忙的当着大家伙儿的面说道:“趁着大家伙儿都在,我把一件要紧的事儿说说!”

方氏的话让大家伙儿都停住了手上的动作、众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到了方氏身上,刘氏以为是杨老爷子的丧事有哪里让她给办漏了,赶忙开口问道:“弟妹你想说什么?是不是阿爹的丧事有哪儿没办妥?”

“不,不是阿爹的丧失,”方氏一口就否定了刘氏的话,随后说道:“是我们两房的事。”

“我们两房的事?”

“没错,”方氏说着清了清嗓子,大声的冲大家伙儿说道:“阿爹已经去了,我们两房几个大的小子也都已经成了家了,那我们两房这一大帮人再住在一起就有些不合规矩了,我们眼下该把家先分一分了。”

方氏话一说完、杨二柱的脸色当下就变得十分难看,边扯了方氏一把、边低声训道:“这阿爹才刚走,你就急着分家,像什么话?!”

方氏闻言照样狠狠的瞪了杨二柱一眼,反问道:“这家怎么就不能分了?自古以来父母一不在了、兄弟姐妹就必须分家,这不也是我们小岞村的规矩吗?”

杨二柱见在场的亲朋好友都对方氏露出鄙夷的目光来,当下心里就急了:“你这话虽然说的没错,但我们也不用急着在这个时候分家吧?缓几天分你心里就不舒服吗?你非要赶着大家伙儿心里都不痛快时,丢人现眼的吵着要分家?”

这杨二柱还从没用像眼下这般重的口气同方氏说话,因此方氏挺了当下就跳了起来,不顾有许多人在场、一把上前揪住了杨二柱的耳朵,尖声骂道:“你这个天杀的冤家!竟然当着这么多的人的面这样对我?!”

“我现在说分家有什么错吗?我不是想着趁着族亲都还在、可以请他们当个见证,才会提出现在分家吗?这家反正早晚都得分,这早分和晚分又有什么区别?你这死没良心的,我一心一意的为你和儿子着想,你反倒教训起我的不是……”

“够了!”

方氏还没闹够就被一声厉喝给打断,只见一位须发花白的老汉沉着脸扫了杨大柱和杨二柱一眼,随后沉声教训了杨二柱一句:“二柱,好好的管好你的媳妇儿!别让她做出公爹尸骨未寒、就吵着分家的丑事来!”

那位须发花白的老汉是杨氏一族在村里辈分最高的长辈,也可以算是杨氏一族的族长了,只见他说完就冷冷的甩着袖子离去,显然因方氏的不懂事对杨大柱兄弟很是不满。

而其他的亲朋好友见证也纷纷都告辞离去、一副不愿在杨家多呆的模样,杨大柱见状脸色当下一片难看,瞪了杨二柱一眼才跟上去送亲朋好友出门。而杨二柱见大家伙儿都指责他、当下就急得涨红了脸,用力挣脱了方氏还搭在他耳朵上的手后,才又气又恼的追出去赔不是。

一旁的刘氏见了这副情形心里也是气得慌,当下就训了方氏一句:“我说弟妹,你就算是做梦都想着分家,也不用急着这一时半会儿吧?难道你不知道父亲去世后兄弟若是想分家,也得等父亲去世满百日吗?真是枉费阿爹在世时那么疼你,你却连这点孝都不能替他守!”

方氏虽然被刘氏说得有些心虚,但却还是嘴硬的狡辩了句:“我不知道什么百日后才能分家的规矩,我们村子没这样的规矩……”

刘氏也懒得理会方氏,径直带着鱼儿兄妹几人进屋去了,而杨大柱回来后也没像以往那样对方氏和颜悦色,看都没看她一眼就径直往堂屋走去。

而杨二柱见了杨大柱的态度后,知道这一回杨大柱是真的生气了,当下就觉得没脸在地坝站下去了,二话不说就拉着方氏往他们住的屋子里走去。

方氏被杨二柱拉得生疼,当下就不满的叫了起来:“你那么用力拉我做什么?!你拉痛我了!我告诉你,你再这样对我、我就……”

“你还不快给我住嘴?你还嫌丢人丢得不够吗?”方氏还没抱怨完,对她已是忍无可忍的杨二柱终于爆发了一回、冲着方氏吼了句。

而这方氏从没被杨二柱这样吼过,当下就被吼傻眼了、只怔怔的站在原地看着杨二柱,意识到杨二柱真的是在凶她时,马上就坐到了地上、放开嗓门大哭了起来:“好你个杨二柱!阿爹一不在,你就不把我放在眼里了,你见过有谁像你这样吼媳妇的吗?你这个挨千刀的混蛋!”

“我嫁到你们杨家十几年了,跟着你没享过福也就算了,眼下却还要让你这样欺负我?这日子简直就没法过下去了!你干脆让人帮你写张休书把我休了得了!我回我娘家过去!你这个死没良心的,你怎么能这么对我……”

要是换做往常方氏别说是像眼下这般哭闹了,只要搬出“回娘家”这句话来威胁杨二柱、杨二柱立马就乖乖的妥协了,但这一回的情形却和以往有着重大的区别,让杨二柱没有马上上前哄方氏……

首先杨老爷子才刚刚入殓、方氏就提出分家,这已然把杨二柱推到了不孝之地;其次方氏把杨氏一族的族长给气得拂袖离去,并害杨家两兄弟让亲朋好友看不起;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一向让着杨二柱的杨大柱、这一回也被方氏的不孝之言气得对杨二柱不理不睬。

杨二柱一想到杨大柱那责备的眼神、和老族长摇头叹气的模样,当下就逼着自己把心肠狠起来———他已经由着方氏胡闹了十几年了,这一回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顺着她了!

打定主意后,杨二柱很快就不再理会坐在地上大哭大闹的方氏,径直抬脚往屋里走去、把方氏一人留在了地坝。而原本打算借着哭闹让杨二柱服软的方氏,见杨二柱竟对她不理不睬、还独自一人先走了,当下就傻眼了!方氏一连揉了好几次眼才确信这次杨二柱真的是丢下她一人走了!

这杨二柱一走方氏再哭闹下去也没有观众看了,于是她再干嚎了两声、见杨二柱没有折回来,只能怏怏的打住撒泼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后灰溜溜的出了门,看样子是觉得跟在杨二柱身后回屋很没面子。

不过这方氏从来就没真想过要回娘家,所以她在外头转了一圈后、最终找上了在外头玩耍的杨五郎,叮嘱了杨五郎一番后才拉着他一起回到了杨家,见了杨二柱后还故意板着一张脸、说要不是杨五郎死命的拦住她,她现在早就回到在隔壁村的娘家了。

而杨二柱其实一时间也很难把心全狠下来,因此他见方氏回来后也就没再提先前那件闹得大家伙都不愉快的事。而杨二柱不提、方氏自然不会主动去触他的霉头,只一心打着等杨老爷子去世满百日后、再提分家一事。

而杨大柱回到堂屋后就一人坐在窗边、抽着烟想了很久,一直想到烟杆子里的烟都抽完了,杨大柱才重重的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她那么想分家,那等阿爹去世满百日后,我们就把这个家分了吧!”

刘氏虽然心中十分赞同分家,但却知道杨大柱其实不愿这么早分家、让兄弟间越来越生分,于是刘氏很快就压下心里的欣喜、问了句:“当家的,你真决定要把这家给分了?你就放心得下二柱?”

“不分又能怎样?二柱眼下也已经当阿公了,是该自己当家作主的过日子了,”杨大柱说着顿了顿,才一脸无奈的往下说道:“我总不能一辈子都把他留在我眼皮底下吧?该散的时候还是得散……”

第六十六章  分家(一)

“那就散了吧!反正分家后我们两家又不是不来往了,你和二柱也依旧是好兄弟,孩子们也可以常常在一块儿玩。”

“嗯,等阿爹去世满百日后,我们就找二柱商量此事吧!”

杨大柱既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就是打定主意要分家了,刘氏自是高高兴兴的应了他的话。此后虽然刘氏面上没做出什么举动来,但私底下却是已把家里的公中账本翻了出来,打算分家前先好好的把账目再算一算、以免分家时有什么遗漏不好交代。

日子一晃就过了三个多月,第四个月的上旬一过完、杨老爷子去世也就满百日了。这百日一过方氏就又开始把心思放在分家上头,整天琢磨着怎么让杨大柱同意分家,但她怎么也没料到她还没想出法子、杨大柱就主动把他们二房一家唤到了堂屋。

方氏一到堂屋才发现大房一家都在,而杨大柱也不同他们二房说什么客套话了,当下就开门见山的问了方氏一句:“弟妹,你不是急着想分家吗?”

见方氏点了点头,杨大柱才接着往下说道:“那好,那我眼下当着几个孩子的面再问你一遍———你当真想分家?这家分了后你们不会后悔?”

“大哥,我……”

“当真!大哥,我们当真想分家!二柱也是已经当了阿公的人,该自己当自己的家了!”

杨二柱才一开口起了个头、方氏就飞快的出声打断他的话,而杨二柱觉得方氏虽然有些过分,但后半句话倒也说得在理———这杨二郎都娶了媳妇儿、他都当阿公了,是该自己当自己家的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