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剑桥中国史-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重新确立,这主要是由于王莽的影响;公元 26 年,祭天地的仪式从这里转移
到中兴王朝的京都洛阳。
在历史上还可以看到祭奉皇帝列祖列宗的类似的形式。为此目的而建庙
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195 年的一道诏令,它命令在京师和地方建庙纪念
高帝。①惠帝在登基时曾亲临一座宗庙,公元前 166 年的一道诏令还强调了它
们的重要性。②到元帝时,维持宗庙仪式的费用连同每日供品的固定数额增加
到了惊人的程度。各地 167 个宗庙和长安 176 个祭祀地需要的费用的数字,
引述得相当精确。因此听起来似乎是真实的,这些数字似乎引自经过适当审
定的帐目。每年供应的斋饭为 24455 顿;有 45129 名士兵守卫宗庙;雇有 12147
名僧侣、厨师和乐师,还有数目不详的人负责献祭的牲畜。③
在推行其他节约措施之时,重新审议这些仪式是不足为奇的。约到公元
前 40 年,朝廷已经进行了大量削减。约 200 个宗庙的仪式中断了;但为纪念
高帝、文帝和武帝建立的宗庙的仪式则被挑出来予以保留,因为这几位皇帝
被认为应享受特殊待遇。公元前 34 年元帝患病时,所有庙宇的祭祀被恢复;
次年当知道这些求福活动已不能拯救他生命时,大部分又被取消。公元前 28
年,当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使他的继承者成帝能得到一个太子时,仪式又
被恢复。公元前 7 年,53 名官员再次呼吁减少宗庙的数字,这一次在应享受
特殊待遇的皇帝的名单中增列了宣帝。①在平帝(公元前 1 年—公元 6 年)期
间,王莽重申了保留庙宇的原则,以便举行那些应该祭祀的活动。
另一个渊源于改造派原则的变化同样与宗教仪式、对人民的管制和国家
的支出有关。秦始皇开了建造宏伟的陵墓作为他最后归宿的先例;虽然据说
② 《汉书》卷二五上,第 1210 页。见本章《高帝最初的安排》。
① 《汉书》卷二,第 88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178 页)。
② 《汉书》卷一下,第 80 页;卷四,第 126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1 卷,第 145、第 257 页)。
③ 《汉书》卷七三,第 3115 页;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179 页以下。
① 《汉书》卷七三,第 3125 页以下。
汉文帝(公元前 180—前 157 年)曾表示他强烈地反对这种做法,但很可能
汉代诸帝已在竭力按照他们的地位用奢侈品装饰其陵墓。②除了建墓和提供珠
玉、装饰品及供应的费用外,政府有时还拨给庄园,以提供用于维修陵地的
收入,这种做法减少了国家的收入。此外,政府有时下令强制迁移人口,以
确保有足够的人力照管陵墓和为它们服务。为了响应这类命令,有时富户或
有名望之家的成员被强制迁移。
从高帝起,象这样的迁移发生了七次,都与在长安西面和北面准备某个
皇帝或他的后妃之墓有关系。③这几次迁移可能被政治家有意识地利用,他们
认为这是把有权势的家族迁离它们已建为权力基地的故土的良机。一直到宣
帝(公元前 74—前 49 年在位)时期,这种安排都得到了支持,公元前 55 至
51 年任丞相的黄霸就是一个实例,他本人就为此目的而被迁移。④但是在元
帝、成帝、哀帝或平帝这几朝,史籍只记载了一次出于这一目的的迁移。公
元前 40 年的一道诏令说明了朝廷的意愿,容许黎民留在其长期居住地,防止
因强制迁移造成家庭分离而容易引起的不满。①然而,如同国祭和祭祀列祖列
宗的仪式那样,在成帝朝(公元前 33—前 7 年)朝廷又一度恢复了更早的做
法。成帝在公元前 20 年视察了为自己的陵墓正在进行的准备工作,并且下令
按惯例向那里迁移人口;但在公元前 16 年,迁移停止。②几乎与此同时,刘
向表示他强烈反对厚葬礼仪。③公元前 5 年阴历六月,政府下令为准备丁后之
墓而进行一次迁移,但在下一个月,它宣布将来它无意再采取这类行动。④
外交事务
在前汉的最后 50 年期间,外交政策的特点是不愿进行扩张,有时拒绝与
潜在的敌人交锋。从积极方面看,中国总的说不再受到匈奴的挑衅,后者不
够团结,难以巩固或加强其地位,或者对中国构成威胁。外国的重要权贵不
时地访问长安,如成帝和哀帝两朝时的友好的龟兹王;公元前 1 年,乌孙的
领袖(昆弥)之一与匈奴的一个单于一起来到汉廷。⑤在此期间,中亚的移民
定居地在都护的领导下仍得以维持下去;在公元 23 年以前有关于在职都护的
记载。⑥同时,朝廷已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协调移民地工作和在紧急时刻给移民
② 关于秦始皇之墓,见第 1 章《秦的崩溃》。在写作本文时,对汉代诸帝陵墓的发掘尚未完成,但诸王,
如死于公元前 112 年的中山王(其墓已在满城发现)的奢侈的埋葬,说明汉代诸帝的做法同样浪费。关于
文帝的观点,见《汉书》卷三六,第 1951 页。
③ 藤川正数:《汉代礼学的研究》(东京,1968),第 174 页以后;陕西省博物馆编:《西安历史述略》
(西安,1959),第 65 页以下。
④ 《汉书》卷八九,第 3627 页;藤川正数:《汉代礼学的研究》,第 177 页。
① 《汉书》卷七,第 292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27 页)。
② 《汉书》卷十,第 320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401 页)。关于其中一次迁移对历史
学家班固的影响,见《汉书》卷一○○上,第 4198 页。
③ 《汉书》卷三六,第 1952 页以下。
④ 《汉书》卷十一,第 340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3 卷,第 31 页)。
⑤ 《汉书》卷九六下,第 3910、3917 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161、176 页)。
⑥ 都护之职最初在公元前 60 或 59 年设立,当时由郑吉担任。由于没有在职都护的完整名单,所以不能肯
定在公元 23 年之前该职务是否连续地有人担任。除了公元前 46 至前 36 年、前 28 至前 24 年、前 19 至前
地提供军事援助。公元前 48 年,朝廷设了一个新职。在职的官员为校尉级,
他将在原吐鲁番(车师)统治者拥有的领地上和这时易受匈奴侵入的领地上
建立移民地;他将在这个地处中国和外国人之间的地区保护中国人的利益。
晚至公元 16 年,这个职务肯定还有人担任。①
在其他方面,中国人急于避免进一步的卷入。公元前 46 年,海南岛的珠
崖郡被放弃。原来设在海南的第二个郡已于公元前 82 年与珠崖合并;公元前
46 年撤郡之事是在当地爆发了叛乱和作出了在该岛保留中国的前哨将会过
于劳民伤财的结论后发生的。②四年后,西面的羌族诸部策划叛乱,当时中国
正遭受饥馑之灾。在这些地区有丰富治安经验的冯奉世请求派军 4 万去镇压
起义。但政府因需要保存实力而犹豫不决,只派他率领一支 1.2 万人的军队
出征,兵力根本不足。象这样的虚假的节约不足以成事;元帝的政治家们最
后被迫增派 6 万名士兵,冯奉世才得以恢复秩序。③
中国政府这几十年表现出缺乏决心的最明显的例子发生在公元前 36
年。④当时,匈奴中最强大的领袖之一郅支对中国的政策不满;他对他的敌对
单于呼韩邪所受到的友好接待心怀妒意,而他自己主动的表示则遭到了拒
绝。郅支向粟特(康居)求援,以便报复;他希望通过诸如袭掠或俘获中国
使节和攻击中国的盟友乌孙的行动,损害中国在中亚的利益。发展下去,形
势可能会变得非常危险,因为所有的交通线可以轻易地被切断;正是由于在
当地的两名军官的主动行动,这个危险才得以避免。陈汤的地位在当时比较
低。他完全自作主张地行事,发出了出兵进攻郅支所需的文书。结果,他得
到都护甘延寿的默许和援助;他们一起战胜并杀死了郅支。
这两名将领以传统方式送呈被征服的为首敌人的首级向长安的上级报
捷;他们完全预料得到的一场争吵随之发生。因为从表面看,他们犯的罪是
严重的;它们颁发了一道自己无权颁发的诏书。只是他们取得的辉煌胜利才
使他们免受可怕的惩罚。政府无意向他们祝捷或把他们作为英雄来奖励;它
也不愿意通过进一步的扩张去利用他们的胜利。反对以任何方式奖励他们的
意见主要是匡衡提出的,只是由于刘向的坚持,朝廷最后才封甘延寿为侯,
封陈汤为关内侯。甘延寿死后,匡衡乘机降低了陈汤的地位。
政府对它的两名最英勇的公仆的不公平待遇表明,它这时不愿投身于对
外的冒险行动中去;对他们的任何奖励会带来一种危险,即它会鼓励其他人
去显示其主动性,并把中国卷入不必要的、代价高昂的冒险行动之中。30 年
前(公元前 65 年)当冯奉世提倡中国向中亚推进时,所采取的恰恰也是这种
态度。①
另外的行动也产生于这种对外关系的观点。粟特最后起来反对郅支,甚
至在陈汤决战时出兵帮助他。当有人提出应与粟特保持这种关系时,汉朝政
12 年和前 10 至前 1 年,我们已知道历年任职的官员姓名;见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64 页。
① 这个职务称戊己校尉,有一个时期它又分为戊校尉和己校尉,戊和己是天干中的第 5 和第 6 字。见《汉
书》卷九六上,第 3874;卷九六下,第 3924 页(何四维:《中国在中亚》,第 63、189 页);何四维之
作,第 79 页注 63。
② 《汉书》卷七,第 223 页;卷九,第 283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160、310 页)。
③ 《汉书》卷七九,第 3296 页。关于数字的可靠性通常受到怀疑,见第 1 章附录 3。
④ 《汉书》卷七○,第 3007 页以后;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7 章。
① 《汉书》卷七九,第 3294 页;卷九六上,第 3897 页(何国维:《中国在中亚》,第 141 页)。
府不赞成通过和亲进行全面结盟。与此相类似的是,中国已在武帝时期(公
元前 141—前 87 年)与克什米尔(罽宾)建交,在元帝时期(公元前 49—前
33 年)断交。在成帝时期(公元前 33—前 7 年)有人提出重新建交,但未被
采纳,理由是虽然克什米尔可以从这类交往中取得很多利益,它并不是真正
想争取中国的友谊,而只是出于私利在追求物质利益。②
王朝的种种问题和皇位的继承
成帝是元帝和王政君之子,后者作为太后,在以后几十年决定王朝的命
运时,注定要起重要的作用。成帝出生时其父仍为太子,这个儿童已得到他
祖父宣帝的宠爱。宣帝死后不久,他被指定为新帝的太子;公元前 33 年他登
基时年 19 岁。①
在青年时代,据说成帝已经表现出他明显地爱好学习的习惯;根据一个
传说,他已知道去领会尊重长辈的价值观念。②关于他后来一变而纵情于酒色
和靡靡之音之说可能部分地是出于历史学家的偏见;因为《汉书》的作者是
班家的成员,因此与皇帝曾经亲切地关怀——但也许结局不佳——的一个妇
女有亲戚关系。但不管是什么偏见,关于成帝缺乏意志力或高贵的性格以及
他纵情于轻薄的放荡行动的说法却是有一定的根据的。郑声为腐败和放纵的
象征,被责为淫荡之音,但在他的宫廷颇为流行;公元前 20 年以后,他开始
养成在长安微服出游的习惯,以追逐诸如斗鸡等声色之乐。③有人指出,正是
由于他性格上的这种弱点,他父亲元帝曾想以傅妃所生的另一个儿子取代他
为太子,但正是由于傅家对元帝施加了压力,又使元帝迟疑不决。
未来的成帝之能继续当太子,应归功于两名以改造派观点知名于世的政
治家。一为匡衡,在成帝登基不久,他乘机向新君说教,教导他应以周代诸
明君的言行为榜样;成帝之登基部分地是由于师丹之力,此人于公元前 7 年
提出了限制财产的建议。①没有证据证明成帝本人对当时的政治有任何自己的
看法,或者明显地对国家大事的决策有任何影响。
成帝娶许嘉之女,许嘉是元帝之母的堂兄弟,因此是公元前 71 年成为霍
家野心的牺牲品的那个许后的亲戚。成帝的配偶于公元前 31 年正式被立为
后,但所生之子在婴儿时夭亡,这成了成帝及其继承人几朝发生混乱的潜在
原因之一。根据传说所透露的严重的妒忌和残酷心理会使任何王室感到羞
耻,所以必须再次提防历史学家可能带来的偏见。②简而言之,成帝被一个出
身低贱但以能歌善舞知名的少女的美色所迷,这些才能在此之前已使她有飞
燕之称和在一个公主的府中有一席之地。赵飞燕和她的妹妹都得到成帝的宠
幸,到公元前 18 年,她们指责许后行施巫术,成功地废黜了她。对潘妃也进
① 这一部分的主要史料见《汉书》卷十、九七下和九八。又见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56
页以下、366 页以下;鲁惟一:《汉代中国的危机和冲突》,第 160 页以下、252 页以下及 264 页以下。
② 《汉书》卷十,第 301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73 页以下)。
③ 《汉书》卷二二,第 1071 页以后;卷十,第 316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95 页);
卷二七下,第 1368 页;卷九七下,第 3999 页。
① 《汉书》卷八一,第 3338 页以下、第 3341 页以下;卷十,第 301 页(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74 页);卷八二,第 3376 页。
② 关于全部详情,见德效骞:《〈汉书〉译注》第 2 卷,第 365 页以下。
行了同样的指控,但由于她天生的机智,她们未达到目的;她宁可退出宫廷
的是非之地。晋升之路对赵氏姐妹及其家族敞开了。
赵飞燕在公元前 16 年正式被宣布为后,但她与她那在其他妃子中享有高
贵地位的妹妹都不能生下子嗣。在以后四年,她们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当时成帝与一名宫女和另一名正式的妃子生下两个儿子。但是这两个婴儿被
成帝下令处死,也可能他亲手处死,以防其他家族把赵氏姐妹从至尊的地位
上搞掉。
在此期间,国家大事和十分重要的继承问题受到了其他的影响,特别是
来自实力增强的王氏家族和通过与皇室联姻而青云直上的其他两个家族的影
响。
成帝时,王氏家族采用了约 50 年前摆脱霍家的同样手法,成功地确立了
自己的地位;它几乎让其成员实际上在帝国中最有权势的官署之一世袭任
职。在元帝死去和升他的配偶为王太后之后不久,王太后的弟兄王凤担任大
司马(公元前 32 年);因此他负责领导尚书和拥有巨大的权力。在他之后王
家有四人依次任大司马;最后一人为王莽,他在公元前 7 年,即在成帝死前
约四个月被任命。①
皇位继承的问题长期以来早就影响着政治家和那些追逐权力的人的心
志,因为皇帝没有由公认的合法配偶生下的子嗣。②当公元前 8 年出现这个问
题时,有两名可能的候选人。一人是元帝的傅妃的孙子刘欣,因此是成帝的
隔房侄子。刘欣之母来自丁家;他在公元前 22 年曾被指定为定陶王,当时他
只有三岁;他的候选人资格得到赵妃(成帝的赵后之妹)和当时的大司马王
根的支持。除孔光外,所有的主要大臣都提出请求,结果,在公元前 8 年 3
月 20 日他被宣布为太子;他从公元前 7 年 5 月至前 1 年 8 月正式在位,帝号
哀帝。③
落选的刘兴自公元前 23 年以来是中山王。论亲戚关系,他是成帝的异母
弟兄,因而比其中选的对手更近。他的母亲是元帝的冯妃,即曾在中亚有赫
赫功绩的冯奉世之女。刘兴死于公元前 8 年 9 月,他的儿子刘箕子从公元前
1 年至公元 6 年在位,帝号平帝。
对王家来说,哀帝朝是其命运遭受挫折的不吉利的间歇期。与赵、傅和
丁几家新兴的暴发户相抗衡是有明显的理由的;当那几家平步青云时,王家
却趋于衰微。哀帝继位不久,王莽失去了大司马的职位;在以后几年中,傅
家和丁家的人当了大官,或者被
表 8 宣帝至平帝的皇位继承
① 大司马之职先后由王凤(公元前 33— 前 22 年)、王音(前 22— 前 15 年)、王商(前 15— 前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