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6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卓凡继续说道:“这一层揭过去并不如何为难,可是之后呢?”

    之后?

    关卓凡道:“请问大人,萨摩藩为何转而拥戴‘公武合体’?”

    如果这个时候还硬着头皮说什么“忠君爱幕”“幡然悔悟”就太没诚意了,德川庆喜老老实实回答:“鹿儿岛一役,萨摩藩不敌英人,审时度势,乃向朝廷恭顺。”

    关卓凡说道:“着啊,而且,恕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话,萨摩藩恭顺的是天皇陛下,不是幕府。”

    德川庆喜默然不语。这是幕府的隐痛,萨摩藩虽然不再“倒幕”,但只肯驻防京都,不肯直接受幕府指挥,也不肯主动攻击其他倒幕的大名。“禁门之变”是长州主动攻击皇宫,萨摩藩尽守卫之责而已。这次征伐长州,萨摩藩就全然地不奉召。

    更大的隐患是,萨摩藩借支持“公武合体”、禁卫皇室的机会,大肆发展自己在中央机枢的势力,已隐然有和幕府分庭抗礼的势头。对于幕府,萨摩藩即便不是一杯毒酒,也是一杯苦酒,但口渴无计,不能不喝。

    关卓凡再问道:“再请教大人,这次朝廷得以征伐长藩,得益于什么?”

    这还用说?德川庆喜答道:“英、美、法、荷四夷合攻下关,长藩力不能支,所以,所以……”

    关卓凡说道:“在下听说,长州藩已经和联合舰队签了《下关条约》,从此不再‘攘夷’了。”

    德川庆喜知道他还有下文,屏息静听。

    关卓凡说道:“萨摩藩不再‘攘夷’,长州藩不再‘攘夷’,‘尊王攘夷’就剩‘尊王’了;不但不‘攘夷’,还要‘开港’,大人请想一想,这以后,夷人会支持幕府呢,还是会支持‘尊王’呢?”

    德川庆喜目瞪口呆,额上见汗,半响,突然一揖到地,大声道:“请公爷救幕府!”

    嗯,这个态度对头,接下来才好谈嘛。

    直到这个时候,几个人才坐了下来,勤务兵——不是婉儿,端上茶来。

    关卓凡说道:“最为幕府心腹之患的,不过两藩,一个萨摩,一个长州,所以维持大政的关窍,在于不叫此两藩勾连在一起。”

    德川庆喜叹了口气,道:“这个将军和我又如何不知?对萨藩,幕府一再曲于优容,真不知道还能再做什么了。”

    关卓凡摇头道:“做是做了许多,不过恕某直言,只怕是做反了。”

    德川庆喜一怔,连忙道:“如何‘做反了’?请教!”

    关卓凡说道:“幕府召请萨藩入卫京都,时间久了,中枢权柄渐移,在下说句不中听的,这是何进请董卓进京的故技!”

    德川庆喜悚然而惊。萨藩进京的弊端,幕府早有感受,但从来没有像关卓凡说得这般明白。想到董卓的种种恶行,庆喜不由如坐针毡。

    德川庆喜低声道:“不如此又能如何?请公爷赐教。”

    关卓凡说道:“终究还是要将萨藩请出中央机枢的。”

    他啜了一口茶,微笑道:“如果天皇陛下下旨,封萨藩一个‘萨摩国王’,会如何呢?”

    这就是说准许萨摩藩完全从日本独立出去,只和日本天皇保持一个名义上的藩属关系。

    萨摩藩能够抵御这样一个诱惑吗?

    德川庆喜心中怦怦直跳,这样一来,自然不存在萨、长联合的可能性,幕府的统治很长一段时间内会稳如磐石。但,兹事体大,太大了!

    关卓凡缓缓说道:“萨摩藩本来就是一个外样大名,羁縻之地,封他一个‘国王’,既为酬功,也不失春秋之义。”

    这是在教德川家如何为封建萨摩制造“理论根据”。

    日本的大名,分“亲藩”“谱代”“外样”三种。

    “亲藩”是德川家的同族,最为亲信,以有“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为重要。德川家茂即出身纪伊家,德川庆喜则出身水户家。

    “谱代”又称“世袭”,是德川家忠心的家臣,“关原之战”之前便追随德川家康,地位仅次于“亲藩”。

    “外样”是在关原之战中被迫臣服的大名,不得信任,封地都是在最偏远的地方,关卓凡因此指为“羁縻之地”。萨摩、长州都是外样大名。但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个“外样大名”理所当然成为倒幕的主力。

    德川家康设计的“幕藩体制”,“亲藩”“谱代”掌控中央机枢,“外样”是不能参预的,萨藩的入卫,已经打破了这一曾经牢不可破的“祖宗家法”。

    *(未完待续。。)
第八章 吾之所欲
    因此,封建萨藩,既“不失春秋之义”,也符合“祖宗家法”。当然,“幕藩体制”才是真正的“封建”,关卓凡的“封建”,其实挂羊头卖狗肉,本质是“裂土”。只是双方心照,不说破罢了。

    关卓凡说道:“如果长州举兵作乱,别的大名不肯奉召讨逆,在下自然上奏朝廷,渡海而来,助将军和大人一臂之力。”

    德川庆喜细思关卓凡所言,若真能成事,倒幕势力被釜底抽薪,永失一臂,剩下的幕府自己未必对付不了。即便幕府力有不逮,这关逸轩公爵连美国的叛逆都打得平,区区一长州逆藩,岂在话下?“幕藩体制”可以千秋万代下去了!

    而且,萨摩藩主虽然封建“国王”,到底不是卖给哪个外人,不能说幕府“卖国”。

    关卓凡说道:“至于夷人,别的国家在下不敢说,这美利坚是绝对不会和在下为难的。英法之流,只要德川将军也答应‘开港’,咱们以正讨逆,夷人最多私下接济叛藩一点军火,断乎不会直接出兵干涉的。”

    德川庆喜愈听眼睛愈亮,愈想愈觉四角俱全。只是关某和中国伸此援手,不知要索回多少报酬?如果割地相酬,得看地方大小,地方太大,可就为难了。

    这个问题,郑重地问了出来。

    关卓凡微笑道:“只为敦睦两国兄弟邦谊,哪里索要什么报酬?嗯,只是有一点,琉球自古以来。为我中国藩属。成事之后。日本的势力,除了商人,需全部撤出琉球,并承诺永不再染指。”

    德川庆喜暗暗出了一口气,这个要求不算过分。而且,对幕府来说完全惠而不费。因为琉球的征伐,一向是萨摩藩所为,萨藩“封建”。琉球就完全不关幕府的事情,到时候叫中国人和“萨摩国”打去吧,此时倒也不必说破。

    于是一口答应下来。

    关卓凡心中说,我要什么,你大概想不出来。

    我要的何止一个琉球?又何止一个“萨摩国”?

    我要把日本分成十七八块,叫它永远也不能再拼在一起。

    送走德川庆喜、竹内四郎,关卓凡又和徐四霖密密议计了一轮,徐四霖领命去了。

    这时候才有时间和利宾细叙别后温寒。之前电报往来,毕竟只能谈最紧要的事情。

    晚上,关卓凡和许庚身两人把酒小酌。关卓凡叫婉儿取了两个“罐头”出来,以为佐酒。

    这可是“新鲜事物”。罐头这东西美国内战期间首度问世。还很粗糙,味道也怪,不过吃个新鲜罢了。

    许庚身说道:“有一些事情,朝廷怕干扰爵帅的军务布置,就没在圣旨里说。两宫是希望轩军能放一支到京畿附近的。现在北京周围那些旗营绿营,别说对付捻子了,就是几百个马贼,都剿灭不了。如果轩军分得出人手来,说句实在话,两宫才睡得了安稳觉。”

    妙极,此亦吾之所欲也。

    接下来谈到江苏为楚军支饷、左宗棠送礼的事情。

    许庚身说道:“左季高目高于顶,我从来没见过他这么厚币卑辞,都说左某英雄欺人,那也得看人,到了爵帅这里,就是英雄相惜了。”

    关卓凡笑道:“左季高的这份人情,我心领了。他想要什么,我大致猜的到,也许还真给得了他。”

    又谈到浙江人的感激和心思。

    许庚身含笑说道:“浙江这块地盘,乡亲们心意可感,爵帅其有意乎?”

    关卓凡沉吟道:“马谷山此人,听说操守还好,也能任事,请他走,不大容易吧?”

    许庚身说道:“爵帅不必过虑。上面把马谷山放到这个位子上,无非不想涨曾李师弟的气焰罢了。如果爵帅夹袋中有人,两宫一定是先要照应自己人的。何况,”他狡黠地一笑,“有一个好去处,可以安置马谷山。”

    “哦,哪里?”

    “西北。”

    关卓凡眼睛一亮,果然是好。

    此中妙处,只能意会。马新贻愿不愿意呢?一定愿意的。而且,一定是“全身心投入”,办差唯恐不力。

    而且,这种安排,对马新贻是真好。只是这种“好”,天底下永远只有关卓凡一人知晓,因为,只有他一人,是“大预言家”。

    好吧,马新贻,我就救你一命。

    关卓凡笑道:“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星叔,这个浙江巡抚的位子,我要向朝廷保荐你。”

    许庚身连连摇手:“爵帅万万不可。”

    关卓凡愕然道:“为什么?”

    许庚身说道:“我是杭州人。做本乡本土的一省长官,虽至公亦有私。爵帅若作此提议,徒叫朝廷为难罢了。”

    关卓凡眉头微皱,说道:“可惜,可惜。”

    心里说,这些个情形规矩,其是俺是知道的。

    许庚身的语气变得凝重,说道:“有一件事,要禀告爵帅知晓的。”

    是关于德兴阿劫夺胜保吕姓姨太太的事。

    关卓凡的脸色慢慢变了。

    许庚身偷觑着,看到关卓凡眼睛中寒光闪过,那种狰狞凌厉,他从所未见,不由打了一个哆嗦。

    许庚身小心翼翼地继续说道:“这位吕氏,原是洪杨的‘英王’陈玉成的妻子——这个朝廷其实是知道的,只是一直装聋作哑罢了。德兴阿就是吃住了这一点,叫胜保和多隆阿都无可奈何。”

    他顿了一顿,说道:“德兴阿的官职是西安右翼副都统,但现在在山西当差,也算是爵帅你的下属。”

    又稍稍沉默了片刻,许庚身说道:“德兴阿的后面,是惇王。”

    惇王?那位“糊涂王爷”?

    就不知道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了。

    关卓凡尽量把粗浊的气息平缓地吐了出来,看许庚身一脸担心的神色,微微一笑,说道:“星叔,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不过你放心,我从不害人,可如果有人要骑在咱们头上撒尿,”他狞笑了一下,“那也不成。”

    船队离开长崎,就得分成两部分,轩军主力北上天津,其余一部押运不是剿捻急需的物资军火赴上海。这部分辎重数量非常之大,占用了相当一部分运力。此外,就是轩军战没士兵的灵柩,也同赴上海。

    轩军各部知道要去剿捻,都大为兴奋。这是一种“习得了屠龙技”,转头便要去屠狮杀虎的快意。

    关卓凡在会议上反复告诫部下不能轻敌。但这其实是做不到的,此时的轩军,哪里还能把捻子放在眼里?包括关卓凡自己,也难免生出“碾压”的快感。

    关卓凡和各部主官在地图上反复研议,具体军事布置在抵达天津前就要做好,到了大沽口,下了船,便各自奔赴预定防区。

    许庚身素来知兵,国内情形又最熟悉,也参加了相关会议。

    至于婉儿,当然不愿意和关卓凡分离,但既已归国,不回上海,扈晴晴的面子上须不好看。因此虽然两个人都颇为不舍,但婉儿还是主动提出回去上海,没有叫关卓凡为难。关卓凡给扈晴晴写了信,同时答应婉儿,打完仗,一定回去补她一个体面的婚礼。

    船队启程的前一天晚上,关卓凡在船舱里,反反复复地“抚慰”小有委屈的婉儿。舱外,海浪声声;舱内,小妇人的娇喘呻吟一直持续到深夜。

    第二天清晨,汽笛长鸣,船队次第启程。

    通过了五岛列岛,出了日本的地界;通过了济州岛、大黑山群岛,朝鲜的地界远远地抛在了身后。终于,见到了山东半岛。

    各船都传出了欢呼声,关卓凡也不由鼻酸眼热。

    中国,我的祖国,我回来了。

    当然没有停留,经庙岛群岛,穿过渤海海峡,船队进入渤海湾,不久,天津大沽口在望了。

    *(未完待续。。)
第九章 三头六臂
    码头上锣鼓喧天,披红挂彩,人声鼎沸。

    前来迎接的是直隶总督刘长佑和三省通商事务大臣崇厚。

    关卓凡下船,两串万响鞭炮先燃了起来,噼噼啪啪响个没玩,震耳欲聋,三个人只好微笑“静”候。

    鞭炮声中,关卓凡想起刘长佑提出过的那个攻伐日本的战略。一是“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二是“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三是“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

    在美国打了大半年的仗,关卓凡的眼光已经和一年前不一样了。如果真要对日本大兴征伐,刘长佑说的“出朝鲜”、“趋长崎”都是正办,但以中国目前的国力,没有强大的海军,“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是做不到的。

    当时,东北开发的程度还很有限,愈往北愈荒凉,到了库页岛,简直就是蛮荒之地了。如果陆路进军,后勤补给的难度可能过于出西域。

    所以说,国力是战争之本;所以说,必须拥有强大的海军。

    不过,现在有了幕府这么一个大大的带路党,事情就简单多了,一条南路便够用了。

    正在浮想联翩,鞭炮终于放完了,关卓凡是钦差,刘长佑和崇厚跪请圣安,关卓凡答“圣躬安”。

    关卓凡想,这真是一个奇怪的制度,我刚刚回国,圣躬安不安,你们应该比我清楚吧?

    这套官样文章做完,三个人欢然道叙,“轩帅”“默公”“地翁”叫了一轮。关卓凡乃在刘长佑陪同下。来到总督府小憩。

    一年前见面。关卓凡的官职比刘长佑要低,一年后见面,刘长佑已经成了他的下属。不知道刘长佑怎么想,关卓凡心中不能没有一点感慨。当然,嘴上依旧客气,一口一个“默公”。

    谁知道到了总督府,刘长佑拿出一份谕旨,变作宣旨的钦差。又轮到关卓凡跪倒磕头了。

    上谕的内容叫关卓凡微微心惊:西北出事了,多隆阿阵亡。

    朝廷把陕西也划给了关卓凡,“着该大臣全盘统筹办理,如何调遣兵马,并粮草辎重,乃细思详划,预为之计,陛见之时,明白回奏。”

    就是说,关卓凡现在“总督陕西、山西、直隶、河南、山东五省军务”。不但要剿捻,还要剿回。

    北京那位御姐。您真以为我三头六臂呀。

    接完旨,刘长佑讲起多隆阿阵亡详细,原来不是打了败仗,而是,实在倒霉。

    多隆阿入陕,大力振作,本来军务上已颇有起色。东边,同州、朝邑一带,他派手下大将雷正绾、陶茂林北拒回匪,大大缓解了潼关的压力;西边,西安一带的军务他自己亲自主持,隔着渭河,猛轰对岸的回匪巢穴。

    回匪立不住脚,向西退去,多隆阿沿河追击,追到了周至。于是全军猛攻周至。多隆阿亲登炮台,指挥作战,不想一颗流弹飞来,正中右目,很快便伤重不治。

    多军失去主帅,溃回西安;陕东的回匪得讯,士气大振,反扑雷正绾、陶茂林部,二将接战不利,苦苦支撑。

    陕西的匪情,几乎完全回到多隆阿入陕之前、胜保主事时候的局面了。

    朝廷对多隆阿的阵亡深感痛惜,赏云骑尉世职,并给一等轻车都尉,晋封一等男爵,着其独子双全袭之。

    还是那句话:这些都好办,问题是,接下来的仗,怎么打?

    窜入山西的西捻愈来愈西,差不多要接近山西、陕西边境了。一旦西捻西渡黄河,或回匪东渡黄河,就会回、捻合流,西北即全境糜烂,再图收拾,一定大费周章。

    朝廷手上是真没有人了,反正山西、陕西接壤,剿捻、剿回相关,于是索性全部扔给了关卓凡。

    关卓凡的头略略有一点大。

    多隆阿此人,不但能打仗,为官也是清廉自守。其子双全自黑龙江赴陕西迎丧,居然因为家贫,凑不出足够的盘缠,几乎无法成行。后来是在别人的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