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清-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板此刻,正跪在门里,迎接藩台大人。关卓凡瞪了姜德一眼,温和地说:“起来说话吧,你叫什么名字?”

    “小人黄明贤,恭迎藩台大人。”老板的声音抖抖的。没敢起身,只稍微抬头望了一眼。便又伏下身去。他见关卓凡身后裙裾宛然,环佩叮当,心想这是藩台夫人跟他一起上香来了,于是不免再奉承两句:“城隍庙的香,最是灵验。祝大人青云直上,祝夫人早生贵子。”

    这句话说坏了。关卓凡还没怎样,姜德已经变了脸色——虽然大家在私底下都把扈晴晴当成关老总的内眷看待,但毕竟还没有明媒正娶,扈晴晴还是做的姑娘打扮,现在黄明贤这一句叫出来,让她的脸面,往哪里去搁?而这个错,扈晴晴多半要算在他姜德的头上。

    官场之上,人人都知道,宁肯得罪上官,也不要得罪上官的太太——得罪了上官,犹可弥补,得罪了太太,却不容易挽回,等到枕头风吹起来,那就不是好玩的了!

    姜德愈想愈慌,厉声斥道:“混账!你胡嘞嘞些什么!”

    “行了,他又不知道,再说人家也是好意。”关卓凡不以为然地说,“黄老板,你请起来,我们饿了,特地来尝一尝你的手艺。”

    “是,是。”被吓得面无人色的黄明贤,这才爬起了身,跟伙计一起招呼一众人等坐了,开始从厨房里往外面抬菜,除了冷热荤素之外,最要紧的,自然是那一盘一盘,热气腾腾的大肉馒头。

    “图林,你们坐一桌。姜德,你过来跟我坐。”关卓凡笑道,“看看你说的这个馒头,到底有没有这么好吃。”

    姜德讪讪地走过来,小心坐下,偷眼看了看扈晴晴,见她面色微红,略带羞意,却绝没有恼怒的意思,这才放下了心。

    待到开吃,那些菜肴也还罢了,关卓凡对盘中的大包子,果然赞不绝口,肉馅鲜美,个大料足,确实在别的地方不曾吃过。于是跟姜德两人,大快朵颐,你一个,我一个,吃得痛快极了,言辞之间,也就不免有所夸大。

    “黄老板,我看你这大肉馒头,真是天下第一,想来平日的生意一定好得很了?”

    “谢谢大人夸赞!”正在不远处等着伺候的黄明贤,听得满面笑容,躬身答道:“只是在豫园这里,生意倒没有在南翔镇上的时候好,而且同行也多——从这里再往前,还有好几家,都卖南翔大馒头,小人也只是勉强糊口罢了。”

    关卓凡和姜德一直在吃,但扈晴晴却没怎么动嘴,只夹了一只包子到自己面前的碟子里,一会拿筷子戳一戳,一会又掰开来,撕下一点点来尝一尝。此刻听黄明贤这样说,微微一笑,端起那一只包子,站起身走到另一张空桌子旁坐下,向黄明贤招招手:“黄老板,请你来一来,我跟你讲句话。”

    黄明贤当然已经看出这位美女是姑娘打扮,那自然不是藩台大人的太太了,犹豫了一下,见关卓凡脸上没有不快的意思,这才敢小步跑过去,躬身道:“是,请姑娘吩咐。”

    “黄老板,你请坐。”

    “……是。”黄明贤小心翼翼地斜签了身子坐下,不知这位姑娘要弄什么玄虚。

    “这只馒头,个大料足,味道也好,放在南翔镇上,自然是大受欢迎。”扈晴晴慢声细气地说道,“不过上海城厢里面,贵人多,有钱人亦多,见惯市面,平日里吃得精细。他们逛豫园,就不见得人人都爱吃这样的大肉馒头了,你不妨换换花样。”

    黄明贤恍然大悟——难怪生意不如从前了,原来症结是在这里!只是若说“换换花样”,却另有为难之处,讪讪地说道:“谢谢姑娘的提醒,想来原是如此。只是小人做这味馒头,快二十年了,俗话讲,赊千钿不及现八百,换了花样,也不知生意会怎么样?而且一时之间,也不知该换成什么。”

    “进门的时候,你说的那句吉利话,乃是善祷,害你因此挨了姜团官的骂,我很是过意不去。”扈晴晴柔声说道,“我来点拨你一样细巧点心的手艺,算是替藩台谢谢你。”

    这就是说,要谢的是他“祝大人青云直上”的那一句话,而后面的那句“祝夫人早生贵子”,却掩过不提。其实在扈晴晴的私心里,这一句话听了,极是受落——既然终身已定,哪个女人不希望“早生贵子”呢?单凭这句吉言,便值得谢谢他!

    然而在黄明贤想来,这位娇滴滴的姑娘,虽然不是关藩台的夫人,但衣着首饰的名贵,一望可知,必定是藩台大人的一位至亲。官家小姐,大约这辈子都不曾进过厨房,现在却要“点拨”自己的手艺,这是从何说起?

    虽然不信,却也不敢直说,但脸上自然便现出了犹豫之色。扈晴晴见了,笑一笑,说道:“黄老板,我送你八个字——以大改小,重馅薄皮。”

    这句话一出口,黄明贤脸上的神色立刻不同,惊讶了半晌,方才问道:“不敢请教姑娘,要怎样以大改小,重馅薄皮?”

    “你用精白面粉,冷水揉和,擀成薄皮——每两面粉,要出八张才算合格。再以鸡汤把肉皮煮化,凝成肉冻,取冻拌进馒头的肉馅里面,洒上些许研细的芝麻,则鲜香自见。包馒头之时,也有讲究,要做到形如荸荠,小巧玲珑,每只馒头折裥十四个,才见功力。”

    扈晴晴一口气说下来,黄明贤在心中稍加印证,已知遇上了大行家。心悦诚服之下,再不敢有一丝怠慢之意,恭恭敬敬地问道:“请教姑娘,该如何用火?”

    “用小号笼屉,上笼用旺火蒸盏茶时分就好,看见包子呈玉色,底不粘手即熟——肉冻遇火化汁,若是过了火,就不免要穿底。”扈晴晴闲闲地说,“单是这样,也将就吃得了,若是还想更进一步,就得再添些别的时鲜材料。”

    “请教姑娘,该添些什么?”

    “无非二月春笋,九月蟹粉,平常的季节,以虾子细细剁碎,也是好的。”扈晴晴笑道,“黄老板是行家,略试几回,自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出笼的时侯,任取一只放在小碟子上面,戳破皮子,汁满一碟,方为佳品。客人吃起来,则以嫩姜细细切丝,佐以香醋最佳。”

    “是!”黄明贤做了二十年的馒头,当然明白自己捡到宝了,激动地说,“这味点心,请姑娘赏一个名字下来。”

    “名字?”扈晴晴一愣,跟着笑道:“你原来做南翔大肉馒头,这一个,就叫做‘南翔小笼包子’好了。只要把住方子不外泄,保你二十年富贵,又有何难。”

    这样的恩德实在太重了,黄明贤索性离座一跪,就势磕了一个头,然而心中始终有一个绝大的疑问,终于忍不住问了出来:“不知姑娘缘何对厨中的手艺,如此……如此……”

    扈晴晴略作犹豫,还是轻声说了一句:“我姓扈。”

    黄明贤听了,呆呆地望了她半晌,忽然露出惊喜之极的神色,用手指着她,大声说道:“哦,哦,原来你是身娇……”

    话音未落,只听“啪”的一声,那边厢图林已是脸上变色,拍案而起。

    总算他黄老板见机得快,没有把“肉贵”两个字也说出来,停住了口,往自己脸上狠狠一掌:“小人该死!”

    (二更奉上)

    *(未完待续。。)
第七十一章 犀利的后膛枪
    轩淮两军在上海练兵,李秀成的一方似乎也没有闲着,从杭州和苏州方向,都传来了太平军异动的消息。

    李秀成终归还是会再来一趟的,关卓凡心想。李秀成不仅要替儿子李容发报仇,更重要的是,他的“苏南省”是夹在江宁与上海之间,不解决掉上海这个“肘腋之患”,他便免不了要左顾右盼,始终不能全力向西,去解救受到湘军重压的“天京”。

    洪秀全所在的“天京”,就是江宁,就是金陵,就是后世的南京。太平天国的命运,最终还是要在这里做一个了结。

    有了这样的警醒,关卓凡对于轩军各营的训练抓的更紧了。不过亦有两条好消息可以为他提神,一是中文电码已经编制完成,二是轩军副统带、总教官华尔,亲自陈述,请求全军换装后膛枪。

    中文电码的编纂,是电报处的卞宁主持,关卓凡又从刘郇膏的手下抽调了三名文案委员协助,日夜忙碌之下,终于大功告成。

    “轩帅,请看!”双眼熬得通红的卞宁,颤抖着将一本册子,双手呈给关卓凡。

    册子装订的很严整,封面和扉页却都是空白,翻到内页,只见每一页上,用工笔小楷抄写着一百个字,字的后面则对应写着一组数字,一共有四十页。略微显得奇特的地方是,居然用的是阿拉伯数字。

    “这是阿拉伯数字。”关卓凡看着卞宁,微笑道。阿拉伯数字还要再过几十年,才会在中国流行开来。现在使用。倒也算是开风气之先了。

    “是。轩帅的见闻真是广博。”卞宁服了关卓凡,“我们在香港,一向用惯的。”

    “查起来还方便吗?”

    “方便得很,我们是按康熙字典的部首排列办法,一共挑了最常用的三千九百七十三个字。”卞宁兴奋地说,“先把要发的电稿,译成数字发出去,收报的人。照着册子再译成文字。其实起初要看册子,熟练之后,简直可以直译——轩帅若是不信,请出个题目。”

    “哦,有这么厉害?”关卓凡高兴得很,随口说道:“自然信得过。”

    “1735,1125,0478,1334,3077。”卞宁凝神结想,一字一句地说道。“加起来,便是‘自然信得过’!”

    关卓凡没想到他这就来了,连忙翻开册子,对照一看,果然分毫不差。不由大喜,心说这个卞宁,在这上面真是禀赋非凡,才能也许还不止一个电报处的领班。

    “卞先生,你做成了这一件大事,我该赏你点什么呢?”关卓凡微笑地看着他。

    “这部书能够编成,全靠轩帅的提点。我们不敢求轩帅的赏,只求……只求能附名在轩帅之后。”

    关卓凡明白了,卞宁在意的,是原来自己说的那句话,“功在千秋”。他点点头,说道:“这是该当的。卞先生,你就是这部书的总裁,另几位,统统都是副总裁。这部书,先抄十本,每设一间电报房,发给一本,其余的交刘郇膏,妥善秘藏!”关卓凡立刻就想到,这不仅是中文电码,而且相当于是密电码,“至于我的名字,请不必列在上面,你的厚意我心领了。”

    “谢谢轩帅。”卞宁高兴得双眼放光,“那……请轩帅赐一个名字。”

    这是现成的,关卓凡毫不犹豫地说道:“就叫《电报新书》好了!”

    *

    华尔对待后膛枪的态度转变,则是令关卓凡感到高兴的另一件事。

    作为一个穿越者,关卓凡当然知道,后膛枪取代前膛枪只是时间的问题,但在这个时代,这种新武器的出现,还要在无数的争论、观望、犹豫之后,才会逐渐普及开来。正在进行的美国南北战争,正是前膛枪和后膛枪激烈交锋的时候,而英法军队换装后膛枪,则还要在五年之后了。

    一种新武器,需要通过战争来检验,这是有道理的,因此在关卓凡决定购买这六千支击针式后膛步枪的时候,即使是像华尔这样的优秀军事指挥人才,心中亦抱有很大的疑虑。然而华尔毕竟是个最能接受新鲜事务的人,当这批后膛枪到货,装备了克字团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他立刻改变了自己当初的观点。

    “逸轩,你真有先见之明——这批枪好极了!”华尔拎着一支新枪来到藩司衙门,郑重地对关卓凡说,“轩军应该全军换装。”

    “华兄,何以前倨而后恭也?”关卓凡先开了句玩笑,才转而问道:“不知好在哪里?”

    关卓凡叫他华兄,不算错——华尔既已入了中国籍,便只好把华尔两个字拆开来,变成姓华名尔,另外请人起了一个表字,叫做远诚,取“不远万里,前来输诚“的意思,颇有点皮里阳秋的味道,不过华尔倒不以为意,远诚就远诚。

    至于关卓凡的问题,也不算是明知故问。后膛枪固然是大势所趋,但到底好在哪里,关卓凡就说不上来了,一切细节,都要请教华尔。

    “原来我们的士兵在散兵战斗中,试图在某种遮蔽物后面进行跪射或卧射时,一切前膛枪都显得困难——如果他要保持隐蔽,就不能把枪竖直,而如果他把枪竖直来装弹,那就会暴露自己。”华尔用这支步枪一边演示,一边认真地解释道,“而士兵使用后膛枪时,却可以采用任何姿势装子弹,这是飞跃性的进步。”

    “唔……还有吗?”

    “后膛枪配合定装弹药,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华尔平端步枪,哗啦一声拉开枪机,“这是击针式后膛步枪,你来看——打开枪尾,装子弹,关闭枪尾,瞄准,击发,一共只有五个简单的动作!使用这种枪,一名合格的士兵在一分钟内可以进行五次精确射击。”

    “你的重点是……”

    “原来的前膛枪,一分钟只能打出一两发子弹,而且容易出错。现在等于一个士兵,可以拥有三个士兵的火力!如果能练到像我这样的水平——”华尔炫耀似的又做了一套开闭枪栓瞄准射击的动作,“每分钟可以射击七次,而且枪枪命中。”

    “哦,哦,那你就是我们轩军的养由基。”

    华尔的中国话已经说得相当不错了,但“养由基”对于他来说,还是个陌生的名字。

    “我是什么鸡?”华尔迷惑地问。

    “养由基,是中国人最优秀的射手。”

    华尔脸上现出得意的微笑。

    “不过现在说全军换装,做不到。”关卓凡给他兜头浇了一盆冷水。

    “为什么?”华尔脸上的笑容,换做了一副愕然的表情。

    “华兄,你是军人,军人总是追求最好的装备,这不足为奇。”关卓凡坦率地说,“我却要考虑一个成本的问题。这批枪,搜罗不易,是花了很大的气力才找到的,所以昂贵得很。想要全军尽换,不瞒你说,眼下我没这么多钱。”

    “哦,”华尔明白了,不免就要替关卓凡想办法,“逸轩,那我们多打下一些地方,把长毛的银子都抢过来,再让老金去多收厘捐,就有钱买枪了。”

    关卓凡哈哈大笑,说道:“你不用急,日后等我们要换枪的时候,会有人替我们出银子的。”

    “是吗?”华尔惊奇地问,“谁会这么好?”

    “多半是美国人。”关卓凡半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

    华尔瞪大了眼睛,关卓凡则笑而不语,不肯再说下去了。

    关卓凡不肯全军换装,其实也不仅仅是钱的事,他还要考虑性价比。就目前的装备来说,经过上海一役便看得出来,除非太平军的装备忽然有了突飞猛进,否则面对全体洋枪、还拥有近百门洋炮的轩军,几乎完全没有胜算。

    换句话说,够用了。至于换装,他不想弄成添油式的渐次淘汰,而是在筹划跨越式的一步到位。

    只是这一步该怎么跨,他现在还不能对华尔透露。

    才送走华尔没多久,便有巡抚衙门的一名守备持了帖子来,恭恭敬敬地禀报,说明天中午,李中丞想请藩台大人到巡抚衙门,吃一个便饭。

    (二更还是在晚上。)

    *(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交易
    说是吃饭,其实是有事相商。等关卓凡到了,两人见过了礼,李鸿章便请他到侧屋,由张顺伺候着换了便衣。

    虽说才进六月,但天时已经相当热了,那身官服套在身上不那么舒服,现在换上轻纱小袍,在长窗四敞的花厅中一坐,清凉惬意,就自在得多了。

    此时的李鸿章,起居还不像后来那么豪奢,这一桌菜算是精致而不铺张,另邀了幕中的周馥作为陪客。

    几句寒暄过后,李鸿章切入正题:“逸轩,我昨天收到老师的信,我那位九叔的兵,已经打到了江宁,在南门外的雨花台扎下营了。”

    李鸿章对曾国藩执弟子礼,因此称呼老师的九弟曾国荃为“九叔”。曾国荃的兵,是湘军主力,战斗力很强,打起仗来极是凶狠,自去年八月里破安庆以后,便沿江东下,与彭玉麟的水师配合,打得很顺手,一路连下无为、巢县、和州、太平府、金柱关、芜湖、大胜关等地,现在终于打到了“天京”城的脚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