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3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段时间,他的唯一的访客,是松江军团参谋长施罗德。
施罗德是个典型的军事狂人,言辞便给,异常健谈;大村益次郎学识渊博,军事之外,船舶、土木、医学、艺术,皆有颇深的造诣,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很多,很快,便互相引为知己。
但是,不管聊得多么热烈,施罗德从来没有提过,“亲王殿下”将要大村先生做什么工作?这个念头,日夜萦绕在大村益次郎的脑海中,但他从来不敢主动询问。
伤愈后不久,大村益次郎的第一份差使来了:军团后勤参谋,归军团参谋长沃纳。施罗德管带。
大村益次郎大舒了一口气,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投入到新工作当中。
自此,轩军天津驻军各军营里,出现了一位身材瘦小、形容卑琐、口音古怪的后勤参谋。刚开始的时候,没有人把这个“降人”的话当一回事,而大村益次郎的话也很少,差使之外的话,更是一句也不说。
但很快,大家发现,大村参谋的话虽然少,且轻声细语,完全不像一个军人的样子,但言出必中,几不虚发,凡是和他有不同意见的,到了最后,事实证明,都是他对。
慢慢儿的,大伙儿开始对这个形容古怪的小个子服气了。
有时候,下值之后,能够看到大村参谋穿着宽大的和服,在军营一隅,缓缓踱步。碰到同僚,面带微笑,点头致意;碰到级别更高的军官,退在一旁,鞠躬为礼。不过,至始至终,他不会主动和任何人说一句话。
后勤参谋没干多久,大村益次郎就调岗了:从“后勤室”调到“作战室”,出任作战参谋。
这位貌不惊人的新参谋,很快就在“作战室”内引起了震动。凡“兵棋推演”和“实兵对抗演习”,大村益次郎如果不在“导演部”,而是参与对抗,那么,他所在的那一方,不论“红军”、“蓝军”,几乎都是胜利的一方。
人人侧目。
有人心里面嘀咕:就是运气好吧?真这么能打,怎么做了俺们的俘虏?
不过,施罗德不这么看。
圣母皇太后天津阅兵的时候,施罗德找到关卓凡,说道:“总司令,大村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天才,如果做参谋工作的话,至少应该任命他做副参谋长;甚至,他为正,我为副,也是完全合理的。”
私下底,施罗德和关卓凡说话,依然保持着在美国时候的习惯,称关卓凡为“总司令”。
关卓凡微笑着摇了摇头。
施罗德有点着急了,说道:“总司令,我是真诚的!还有,我不相信,以你的眼光,看不出大村的能力?”
顿了一顿,说道:“我想知道,总司令,你对大村,到底有什么打算?”
关卓凡平静地说道:“沃纳,你问错人了——你应该问问大村:他对自己,到底有什么打算?”
*(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归化
施罗德愣了一愣,不说话了。
东西方思维模式虽然有所差异,但是,他还是听明白了关卓凡的意思。
不明白的,反倒是大村益次郎这个东方人。
一天,下值之后,换上了和服的大村益次郎,正像往常一样,慢慢地踱着步,施罗德突然冒了出来:“大村,一起走走?”
大村益次郎自然没有异议。
一边走,一边聊。
聊着聊着,似乎是很不经意的,施罗德把关卓凡的那个问题抛了出来:“大村,你对自己,到底有什么打算?”
当然,施罗德没有说:“这是亲王殿下的问题。”
大村益次郎张了张嘴,不晓得说什么好:这是我打算得来的么?
施罗德看见他一副诧异的样子,心中不由暗叹,淡淡一笑,停下了脚步。
“大村,你看,多么美丽的夕阳!如果我是你,我会盼望,每天都能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色。”
说完,掉头而去。
大村益次郎一个人留在原地,愕然不置。
施罗德高大的背影消失了,大村益次郎呆呆地站了一会儿,转过身,抬起头。
西天残阳如血,他不禁微微眯起了眼睛。
突然,犹如电掣雷轰,大村益次郎明白了施罗德的意思。
他浑身颤抖起来。
夕照鎏金,他的脸色却惨白如纸。
当天晚上,在自己的房间内,大村益次郎长时间地跪伏在冰冷的地面上,双手交叠抚地,头抵手背,背脊不断抽动。
他泪流满面,但是,不敢让任何人听到自己的哭声。
第二天,大村益次郎呈文军团参谋长,请参谋长代为上禀“军事委员会”。由军团出面,向朝廷提出申请,准他归化天朝。
同时,请求准许他将妻儿自日本接来中国。
大村益次郎原名村田良庵。又名永敏、藏六,他便取“村田”之“田”,为自己的汉姓,名永敏,字藏六。号良庵。
大村益次郎呈请入籍的当天,下值之后,呆在自己的房间里,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来散步。
第二天亦如此。
第三天,大村益次郎恢复了散步的习惯。虽然,他散步的时候,一向选择僻地,但还是不止一个人留意到,大村参谋身上穿的,不是那件眼熟的“和服”。而是——长袍马褂。
就这样,“大村益次郎”变成了“田永敏”。
*
*
关卓凡举杯,微笑说道:“我晓得先生酒量不弘,我满饮一杯,先生随意。”
说罢,仰起脖来,一口干了,然后,向田永敏照了照杯底。
王爷虽然说“随意”,田永敏可不敢真“随意”。双手捧杯,暗暗吸了口气,也是一口干了。烈酒一倾入喉,几乎就要咳嗽起来。他努力抑制,总算没有失态,但一张脸已经涨的通红。
轩郡王满脸笑容,抬手示意:“随意,随意!”
略吃了一两口菜,关卓凡说道:“琴子和优子。已经离开长崎,大约这两日就要到天津了……”
田永敏浑身一震,颤声说道:“王爷是说……拙荆和小女?”
关卓凡一笑,说道:“当然,哪里还有第二位琴子?”
如果田永敏是地道的中国人,关卓凡当然不可以直呼他的内眷的名字,不过,田永敏毕竟是日本人的里子,关卓凡如此称呼,并不算唐突,反显得比较亲切。
田永敏又喜又忧,喜的是一家团聚,忧的是:老婆、孩子过来了,住哪里?
请求接妻儿来中国的呈文是递上去了——这是“输诚”的一种表示,可是,如何安置她们母女,田永敏根本没有准备——这个事儿,他一直没有收到上头批准与否的答复,一直心里惴惴,也轮不到他做什么准备。
正在思绪起伏,关卓凡说道:“我在八里台,替先生置了一所宅子……”
啊?!
“三进的宅子,不算大,半新不旧的,不过,倒还整齐洁净!家具什物,大致已经配备齐整了,琴子母女到了,直接住进去就是了。哦,明天是星期天,先生抽个空儿,过去瞅一眼,还缺什么,尽管跟我说!”
田永敏连连摇手,脸涨得更红了:“太大了,太大了!……呃,王爷的厚赐,卑职……真正当不起……”
这个宅子,关卓凡嘴上说“不算大”,其实真的不算小。
一般来说,三进的宅子,第一进为门厅,第二进为正厅、上房,第三进为后罩楼,为闺房内眷的住所——这个格局,已经是最标准的“大宅院”了。田永敏还是“大村益次郎”的时候,别看已经总掌长州藩的军事,其住处,大约还没有这个宅子的五分之一大。
关卓凡说道:“先生不必客气,这不是什么‘赐’,朋友有通财之谊,算是我给嫂夫人和侄女儿送了一件小小礼物吧。”
好,说话之间,“琴子和优子”就变成了“嫂夫人和侄女儿”了。
“哦,对了,屋契上面,屋主一栏,已经写了先生的大号。”
田永敏还想说什么,关卓凡轻轻摆手,微笑着制止了他,然后说道:“八里台不比天津城繁华,不过,好处是离小站军营近!嫂夫人和侄女儿过来探望先生也好,假日的时候,先生回去聚享天伦也罢,都方便的很!”
这确实是非常周到的打算。
田永敏胸腹之间,不由气血翻涌。
他如此激动,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一所宅子,田永敏——大村益次郎何人,眼界哪里会那么浅?关键是轩郡王亲自过问,尽心竭力,为他解决“后顾之忧”,由此可知,“上头”对自己,猜嫌已去,信任已生。
半年来深藏心底、无可告人的深切忧虑,一旦而释,田永敏整个人轻飘飘的,甚至觉得自己有一点虚脱了。
他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本就拙于言辞,情绪起伏之下,更加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滞了又滞,终于低声说道:“王爷的美意,永敏不知何以为报?唯有鞍前马后,效之以死!”
关卓凡含笑说道:“先生太客气了。不过,眼下确有一件事体,是要仰仗大才的。”
“请王爷吩咐,永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重了。”
顿了一顿,关卓凡平静地说道:“我打算设立一间陆军军事学院,这个,就请先生来替我主持操办。”
*(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师法
田永敏的眼睛中,倏然放出光芒。
他在长州藩做“三兵教授”、“军政用挂”,主持改革军制、整顿藩政的时候,就有创办一所军事学校的想法。但是,那个时候,这个想法是如此模糊、如此遥远,只能说是一个“梦想”。
战败被俘,异国他乡,改宗易籍,这个梦想,反倒可以实现了?!
还有,军事学校是什么地方?这……可是中国第一所陆军军事学校!设立之后,中国陆军菁英,尽出门下,就是说,今后,中国陆军的大多数中高级军官,都将是自己的门生了!
自己是什么人?一个刚刚归化入籍的“降人”!
这是何等样的信任?
田永敏气血上涌,浑身微微颤抖。
他张了张嘴,却说不出“尽忠竭智”、“效之以死”一类的话。这些话,方才都说过了——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份如山之重的信任,什么漂亮说辞都显得轻飘飘的,话到了嘴里,还未等说出来,便觉得味同嚼蜡。
田永敏的脸,红得愈发厉害了,瞅着几乎就要冒出热气来。
憋了半响,终于说道:“王爷高瞻远瞩!我记得,美利坚开国总统华盛顿公,谈到创办陆军军事学校,说过:‘如此一所学校,对国家来说必不可少,其与国家之命运,休戚相关。’王爷……师法前贤,国家幸甚!”
关卓凡深深地看了田永敏一眼,心中暗暗说了声“好”。
这个人,没有像一般中国士人那样,没完没了的自谦、推让,等门面功夫做足了,接受任命了,又反反复复的感恩戴德——他几乎一句废话没有,一上来,一张嘴,就切中肯絮。是个真正做事情的样子,也是个真正能做好事情的样子——我没有看错人!
关卓凡说道:“先生说得好!华公说这句话的时候,国家肇始,在在一片空白。没有华公这句话,就没有日后的西点军校!”
田永敏兴奋地说道:“不过,华公虽萌此意,但彼时歧议纷纭,创制军校。力有不逮,直到第三任总统杰斐逊公在位,方始成事。考美利坚故事,实在比不得王爷一言九鼎,言出法随!幸甚,幸甚,幸甚!
他连说了三个“幸甚”,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嗯,就是不晓得。您说的,是“国家幸甚”呢?还是“田永敏幸甚”呢?
关卓凡想:你这话,意思是俺比华盛顿还牛喽?嘿嘿,可不敢说田先生不会拍马屁,真拍起来,比谁都高明呢!
他微微一笑,说道:“中美体制迥异,做事情的路子,自然也不一样。嗯,说起西点。咱们办军校,正要拿这个西点做第一个师法的对象!”
哦?
田永敏不禁微微诧异。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在列强之中,只是一个二流国家。说起要“师法”的军校,绝大多数人,不会先想到美国的西点。
他上身挺直,微微俯首:“请王爷训喻。”
嘿,这个姿势、动作……
关卓凡说道:“先生以为,这个西点军校。最大的长处,是什么?”
田永敏认认真真地想了想,说道:“西点的工科和炮科,是最强的,尤其工科,大约不在欧陆诸强之下。”
关卓凡眼睛一亮,双掌轻轻一拍,说道:“着啊!”
轩郡王这个动作,颇出田永敏意外,脸上不由露出了受宠若惊的神色。不过,同时也夹杂了一丝疑惑:王爷激赏,所为何来?
关卓凡说道:“西点军校之前身,就是驻扎在西点要塞的工兵和炮兵——渊源流传,其来有自,西点便以工科、炮科见长了!”
顿了一顿,说道:“不过,这还不是西点工科大盛最紧要的原因!最紧要的原因是,美利坚建国,褴褛筚路,房屋、桥梁、铁路,都要一一在白地上建造出来——开国迄今九十年,第一等亟需的人才,是工程师!”
田永敏微微张了张嘴,已是意有所悟。
“内乱之前,美利坚并无第二所工科学校,本土的工程师,大多出于西点。嘿嘿,话说得稍稍夸张一点,这西点军校的工科,算是‘建造了整个美利坚’!”
“西点建造了美利坚”——这个看法,田永敏以前是没有的。但他印证于自己对西点和美国的识闻,不能不承认,轩郡王说得对!且洞鉴极深!
田永敏颇为震动了!
和许多有真本事的败军之将一样,他深夜扪心,也会有不服气的时候,也会想着,“再来一次又如何”?可是,现在,对这个打败了自己的年轻王爷,他开始真正服气了!
关卓凡继续说道:“美利坚内乱,叛军主帅李某,便是出身西点工科——”
说到这儿,自失地一笑,说道:“还好,我刚到美国的时候,和此君打不上照面,真正对上他的时候,南军已是穷途末路了。”
这几句话,若有所憾,言下之意,几乎等于自承不如罗伯特。李。田永敏听在耳中,突发奇想:李将军斑斑大才,王爷对他又如此欣赏,为什么不请了过来,为我所用?李某败军之将,在美国国内,一定过得很不如意。
这个问题,他几乎就要问了出来,忍了忍,还是把话吞了回去。
关卓凡看了田永敏一眼,微笑说道:“先生必是想说,我为什么不礼聘李将军来中国做事情?”
天,这个人的眼睛,竟似可以洞穿人心肺腑的!
田永敏大为尴尬,说道:“是,永敏一点小心思,难逃王爷慧眼洞鉴。”
关卓凡叹了口气,说道:“你以为我没想过?李某也未必不愿意!可是,美利坚内乱甫歇,北、南之间,猜忌极深,中美既为盟友,我怎么可以去和南逆的首领,做成一路?北边儿的看在眼里,会怎么想?”
田永敏念不及此,暗叫惭愧,心想,枢府领袖,秉大政者,果然高屋建瓴,眼光和下面做具体事情的,就是不一样。
“这个事儿,过多一年半载,看看美国国内的情形,未必不能做,但现在还不成。”
“是,”田永敏心悦诚服地说,“王爷训诲的极是。”
顿了一顿,说道:“王爷的意思,咱们办这间军事学校,也要如西点一般,推重工科,以为国家兴作将养人才?”
*(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曲线救国
“正是!”
田永敏沉吟了一下,说道:“有一个地方,卑职不是十分明白,要请王爷训谕。”
“请说。”
“王爷‘西点建造了整个美利坚’之说,精辟至极!不过,美利坚立国之初,文明制度粗率,凡事因陋就简,专业工科学校暂付阙如。西点的工科,之所以成为美国兴作之中坚,和这个局面,多少是有些关系的。嗯,咱们的情形和美国毕竟不同,为什么不另设一间专门的工科学校呢?”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咱们的情形和美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