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乱清-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卓凡笑了一笑。不能说山度士说错了,j。p。摩根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本事,着实有点吓人,但j。p。摩根并不是靠出卖朋友发家的。
见到j。p。摩根,一个非常清秀的小伙子,对关卓凡执礼极恭,完全不是想象中的花花公子模样。
而且说话非常坦诚,几乎毫无保留。
这一次银团贷款,后面果然还有更深的背景。
这个背景,是欧洲的罗斯柴尔德家族。
关卓凡想,好,这下子可真是群英荟萃了。
j。p。摩根这个“全美国全世界的债主”还是未来式,当时的“全欧洲全世界的债主”是罗斯柴尔德家族。
十九世纪中叶,这个神话般的家族已经控制了几乎整个欧洲的金融命脉,包括:法国、意大利、德意志邦联——其中有普鲁士和奥地利,以及梵蒂冈天主教庭。
还有,大英帝国。
真正是君临天下。
摩根家族和罗斯柴尔德家族有业务往来,本质上,前者不过是后者的一个打工仔。
但是,罗斯柴尔德家族进军美国却遇上了麻烦。
美国不是不需要欧洲的资金,但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控制国家金融命脉的能力和爱好却深具戒心,因此,罗斯柴尔德要发展美国业务,就要找一个“马甲”,而摩根家族,就是这样一个“马甲”。
除了“马甲”,还需要合适的“渠道”。
花旗洋行大举购地,在罗斯柴尔德家族和摩根家族眼中,就是这样一条极合适的“渠道”——罗斯柴尔德家族的资金可以通过这条“渠道”,流入美国,沉淀下来。
花旗洋行的特殊背景,可以使资金流入更加顺畅,更少受到干扰。
j。p。摩根坦承,银团所谋者,绝非区区炒卖黄金的信息。
那么,为何摩根先生会如此坦诚呢?
摩根先生继续坦诚:不想给罗斯柴尔德家族打一辈子工。
他的想法是,能够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伙伴,而非他们的单纯的“买办”,拿一份佣金了事。
这是一个比较委婉的说法,说得明白点就是:自己做老板。
国外,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摩根家族的“合作伙伴”;在国内,摩根家族也亟需找到一个既有雄厚实力、又有深厚政府背景的“合作伙伴”。
在j。p。摩根看来,花旗洋行就是最符合这种标准的伙伴了。
花旗洋行在这次购地中表现出来的眼光、实力和气魄,j。p。摩根十分佩服;其深厚的背景更是令人心动:同时拥有中、美两个国家最高层的资源。美国不消说了,日后进军中国庞大的市场,花旗洋行也是最佳的通路。
j。p。摩根手中可以拿出来交易的筹码,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庞大资金——虽然不是摩根家族自己的钱,但确实是可以一定程度上由摩根家族自己支配的。
如果花旗洋行愿意“进行深入合作”,那么建议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商行,各占百分之五十股份,摩根家族将把家族自身绝大部分的业务注入这间商行。
关卓凡想,这么干,倒有点师法罗斯柴尔德家族创始人梅耶。罗斯柴尔德的意思了。RO
第六十六章 暮色苍茫
梅耶。罗斯柴尔德最早从事古董生意,他的第一个大客户是德意志黑森…卡塞尔地区的领主黑森公爵。黑森…卡塞尔地区有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雇佣兵的传统。当时,英国频繁对外用兵,是黑森公爵的最主要的客户。
美国独立战争中,黑森雇佣军就是英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法争雄,法国皇帝拿破仑自然就看黑森公爵不顺眼,要找他的麻烦。黑森公爵只好从法兰克福逃去丹麦,临行前,将英国支付给他的三百万英镑军费交给梅耶。罗斯柴尔德保管。
于是,梅耶。罗斯柴尔德便用这笔钱开创了他的金融帝国。
当然,梅耶。罗斯柴尔德并非将这笔钱昧下,黑森公爵返回法兰克福后,梅耶。罗斯柴尔德连本带息还给了黑森公爵。
梅耶。罗斯柴尔德对于黑森公爵,大致相当于一间储蓄银行。
现在,关卓凡和J。P。摩根,要做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储蓄银行了。
好爽啊。
关卓凡同意了J。P。摩根的提议,具体事宜请他和山度士商量。
J。P。摩根没想到关卓凡答应得如此爽快,喜上眉梢。
关卓凡则是喜上心头:左手洛克菲勒,右手J。P。摩根,未来的美利坚合众国,我要分上足足的一份。
两位年轻人,好好干。
J。P。摩根告辞之前,关卓凡想起了什么,说道:“约翰,我知道联邦政府准备发行一笔战争债劵,你有兴趣做承销商吗?”
J。P。摩根的眼睛亮了!发行战争债券,亚特兰大战役之前是个苦活,但亚特兰大战役后就是美差了。战争债券都是数以千万美金计甚至上亿美金的数字,成功承销发行,佣金是极其可观的。
而且,这是他最擅长的领域。
“当然,公爵阁下,我非常乐意为联邦政府工作。”
“那好,我会给林肯总统和财政部长切斯先生写信,推荐你来做这个主承销商。”
“太感谢您了,公爵阁下。我想,这应该算是我们新成立的商行的第一笔业务了吧?”
哈哈哈。
J。P。摩根走后,关卓凡和山度士谈起其他的事项。
格兰特的债务问题已经圆满解决了,之前,关卓凡已收到了格兰特的措辞委婉的感谢信。
接下来是战利品“变现”的问题。
山度士的眼睛也亮了:这真是一笔绝大的生意!而且,简直是“无中生有”,没有任何真正的风险和成本。
但山度士为难的地方在于,他现在愈来愈忙,和J。P。摩根成立新商行之后会更忙,大部分时间得呆在北方,很难从头到尾跟在关卓凡的大军后面。
关卓凡沉吟道:“你觉得威利。希尔这个人怎么样?”
山度士道:“我以前也听过他的名字。这个人有吝啬之名,但做生意还是守信用的。而且,贸易——国内贸易也好、海外贸易也罢,都是他的强项。由他来操办这个事情,我认为是合适的。”
于是,关卓凡和山度士一起,前往威利。希尔大宅,拜访威利。希尔先生。
可怜欢迎酒会之后,关总司令造访威利。希尔大宅无数次,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拜访威利。希尔先生”。
威利。希尔好生诧异,殷勤接待。
关卓凡向威利。希尔介绍了山度士,然后说道:“山迪,请你跟希尔先生说一说吧。”
威利。希尔听明白来意后,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天上真有这么大的一张馅饼掉下来砸到我了?
当下激动地表示:自己手头上的其他所有的生意都不做了,全力以赴为关总司令办好这件差事。
这是一件极繁琐、牵扯极广的事情,要和西部战区的军需部门以及轩军的粮台好好商量。要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负责其事,从军队、地方两方面,协调出足够数量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还有,如何同战斗部队包括海军相互配合,如何使用后方的交通线,如何组织解放了的黑奴,等等,都要仔细研究筹划。
事前预备下足够多的国内、海外的销货渠道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山度士还要在亚特兰大待上一小段日子,用以和威利。希尔及其他各方研商此事。
大框架定下来了,细节由山度士和威利。希尔两人琢磨,关卓凡就不参与了,于是请马丹夫人和阿伦特小姐出来,和山度士先生见上一面。
威利。希尔大致猜到关卓凡的用意,雅克琳和米娅却很奇怪:什么意思嘛。
迟一点,关卓凡和女士小姐独处的时候,她们便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山度士离开亚特兰大的时候,关卓凡要让他负责护送雅克琳和米娅北上,目的地是纽约。
就是说,她们很快要和情郎分开了。
两个女人都红了眼睛,米娅美丽的蓝眸中更是溢出了泪花。
关卓凡知道,和他之间的“离愁”还不是雅克琳和米娅最难过的,毕竟不久就可以再见。
她们俩到底是南方人,生于斯,长于斯,故土难舍,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回到家乡?这,才最令芳心黯然。
关卓凡曾经答应过雅克琳,战后陪她回一趟琼斯伯勒,但他只能想办法食言了。因为,曾经一派田园风光的琼斯伯勒,战后焦土遍地,包括雅克琳心之念之的“塔拉”,也已经付之一炬。
见之徒增伤心,还是把那个美好的家乡留在她的记忆中吧。
虽然难受,并没有反对,雅克琳和米娅是有心理准备的,知道这个安排是为她们俩好。
沉默了一会儿,关卓凡柔声道:“我营里还有事情,先回去了,你们俩好好呆着。”
两个人都愕然:“你……不留下来了?”
关卓凡福至心灵,当即促狭地一笑:“阿伦特小姐肯留下来,我就留下来。”
大小两个美人都羞红了脸。
这是有典故的。
自从收了米娅的“礼物”后,关卓凡再来威利。希尔大宅,就得雨露均施,不可厚此薄彼。于是,从姐姐的房间出来,就得赶赴妹妹的房间,如此一来二回,反复奔波,饶是关卓凡在军中打熬得好气力,也不免自嘲“痛并快乐着”。
终于有一次,关卓凡试探着问:要不然,咱们一起?
姐妹俩弄明白他的意思,雅克琳红了脸,还没说什么,米娅的小拳头就擂了过来。
算了。
这一次呢?
雅克琳淡绿色的眸子湿润而迷蒙,和米娅的目光一对,转回头,不出声。
米娅咬着嘴唇,脸儿已经红得要着起火来。
半响,开了口,声音几不可闻:“好吧……”
接下来*光流转,未见真切,不敢细表。
关卓凡和山度士一起离开威利希尔大宅。
路上,关卓凡说道:“山迪,这一次总统选举,林肯总统的竞选伙伴,是一位民主党人,叫做约翰逊的,是吧?”
山度士笑道:“是,民主党里面也有主战的,林肯总统选择这位约翰逊,是想分化民主党,不过亚特兰大战役之前,看不出什么效果。关公爷,如果不是你拿下了亚特兰大,这对拍档,只好像报纸说的,打点行李回家了。”
关卓凡微微一笑,说道:“这位约翰逊,原来是田纳西的战时州长,我在查塔努加的时候,和他也有过交集,处得还好。这一次你回到华盛顿,要好好地和他结交一番,就直接用我的名义好了,我已经单独给他发过了贺电。”
他顿了一顿,补充道:“只要他收,送多重的礼都可以,算是我恭贺他赢得大选。”
山度士微感奇怪,听关卓凡的口气,对这位未来的副总统着实看重。但在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其实并不重要,备位而已。关卓凡和林肯本人,还有战后注定要掌大权的格兰特、谢尔曼等人,关系如此深厚,其实不需要特别巴结一个副总统。
当然,多一条路子总不是坏事,于是郑重答应了。
山度士没有留意到,关卓凡的眼神,隐约生出一丝阴郁之色。
关卓凡抬起头来,亚特兰大的天边,已是暮色苍茫。
*RS
第六十七章 华工新兵
轩军的华工新兵到了,整整一万八千人。
叶茂等“联邦陆军西部战区志愿役工作特使”到达加利福尼亚之前,轩军已经在当地的华人中被传成了神话。
基本上,美国华人对轩军的胜利的反应,和北京的老百姓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不同。华人们吐气扬眉,奔走相告,尽有涕泗长流,不能自己的。一夜之间,在洋人面前,华人们的腰板就神奇般地挺直了。
甚至有人觉得自己比洋人还要高大,可以居高临下了:中国人既然打败了美国南边的洋人,就等于挽救了美国北边的洋人——你们美国洋人,南边的也好,北边的也罢,还有什么可说的?
加利福尼亚当地的华人社团,举行了多次祝捷活动,不但向轩军发电祝贺,还向国内的朝廷上了“贺表”。他们的“贺表”当然不能直达天听,而是从香港递呈两广总督,再由两广总督转奏朝廷。
因此一听说轩军招兵,华工们极其踊跃,几乎未经过任何宣传鼓动,报名人数便远远超出了预定的一万八千员额。叶茂的“人事经理”的技能,其实没派上什么用场。
招兵的时候,已经明言,打完仗是要回国的。回国后军饷会比美国低一点,但承诺每月不少于七两白银。这个数字即便放在美国也不算太低,在国内更加算“高收入”了。而且中美物价有别,在中国的七两白银,不会比在美国的十五美金过得差多少。
因此华工们当兵吃粮的热情不减。
爱尔兰人自然是躲得远远的,反倒是叶茂原来的老板——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的董事长,怕叶茂去找爱尔兰人的麻烦,误了他的工程,专门跑过来请叶茂吃了一顿饭。致送了一份不菲的礼物。至于央请叶茂对他的华工下手轻一点这种话,提也没提。
一万八千名华工新兵,完全沿着轩军当初的老路。从加利福尼亚乘船南下巴拿马,上岸走过巴拿马地峡。再登船北上纽约,从纽约坐火车一路到达查塔努加,最后,由查塔努加而亚特兰大。
叶茂没有和新兵们一起过来。轩军扩充得太快了,很快便发现原定的一万八千员额不敷使用,叶茂于是留在加利福尼亚招收第二批兵源。
华工新兵要填满轩军各部队因伤亡产生的缺额,并组建第四师。除此之外。轩军的炮兵师、工兵团完全是从轩军其他各部抽调出来的;骑兵师新增的两个团,除了少数在当地招用的白人,大部分也是从轩军各部抽调,这些都使各部队产生了相当大的缺额。都需要华工新兵填数的。
结果,这一万八千人一分,填完各部队缺额后,只给第四师勉强留下了三个团的员额,搞得姜德和展东禄很是郁闷。
而且。战争结束后,第三师至少会走掉一半。
如此算下来,少说还缺三个团的员额。
第二批华工新兵未必赶得上萨凡纳战役,如果关卓凡和谢尔曼的动作够快,新兵们甚至不一定赶得上这场战争。但不管那么多。编制有这么些,填满它再说
训练场上吼声震天。
算算日子,在亚特兰大呆不了太久了,得抓紧时间狠操这群菜鸟。
轩军新兵的训练强度超过了正常的新兵入伍的强度,但就如关卓凡事前判断的那样,华工们的底子确实是好,能吃苦,守纪律,皮实耐操。而北军的远远超过铁路工地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等供应标准,保证了新兵们在大负荷的训练后,能得到足够的热量补给。
关卓凡不可避免地联想到:回国之后,是否还能保证同样水平的卡路里供应?是否还能保证同样的训练强度?
再次感叹:国力是战力之本。
在佐治亚州境内游荡了一段时间的南军胡德部,出现了异动。
不是往南边去和友军汇合,挡在北军继续南下的路上,而是掉头北上了。
有意思。
本来关卓凡和谢尔曼都不打算搭理胡德的。北军此次的战略目标不是消灭南军的哪支军队,而是消灭南方的战争潜力。等到士兵们都没有东西吃了,南军多一支军队少一支军队又有什么区别呢?
但现在胡德跑到了北军的后路上,那么就不能完全不管了。
不过,关卓凡和谢尔曼也并不真的如何担心。佐治亚州亚特兰大以北这段,胡德是呆不住的,因为经过北军反复的“收集粮草”,已经没有什么吃的留给胡德了,他手上可还有差不多三万人,喂不饱的。
那么胡德只能去打查塔努加的主意了。那可是啥吃的穿的都有。
可能性也不大,查塔努加留有昆布兰军团的一个军驻守,深沟高垒,凭险据守,胡德不足三万的疲惫饥饿之师,几乎不可能打得下来。何况,亚特兰大和查塔努加相距并不太远,又通火车,胡德若真的发神经去打查塔努加,急切难下,北军回援,南军非被聚歼于查塔努加城下不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