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宋第二册·十字-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錾险庋鸨某【啊       

虹←桥←书←吧←BOOK。←  

第57节:第八章 汴京新闻(19)         

  文彦博说不过王安石,便跪了下来,顿首说道:〃陛下,臣的确没什么才学见识,一把老骨头,不合时宜,就请陛下放臣外郡。〃   

  赵顼皱眉道:〃文公,现在西北用兵,枢府岂可无人。桑充国这是小事,不可逞意气。你是国家重臣,岂可轻易弃朕而去?〃   

  文彦博朗声说道:〃老臣留在朝中,也没什么用处,而且不合时宜。朝廷说变法、变法,可以不顾祖宗家法;朝廷说立法、立法,却连圣人的教诲都可以不听。上下失常,阴阳失度,这是礼崩乐坏之际。老臣不忍见此,陛下念着老臣忠心为国,就请放臣外郡吧。〃   

  赵顼见他这个样子,也只好温言安慰道:〃文公,枢府非卿不可,卿当勉为其难。朝廷委卿之任,不可谓不重。卿欲请外,朕是不准的。这样,今日就议到这里,卿等都先告退吧,丞相和张商英留下。〃   

  待一众臣工都退下后,赵顼打量了张商英一眼,这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长得甚是俊逸,星目如点,炯炯有神。赵顼不由生出几分好感,说道:〃张卿,章惇很是称赞卿的学问。〃   

  〃不敢,那是章大人谬赞。〃张商英谦虚道。   

  〃章惇岂是喜欢说别人好话的人?〃赵顼笑道,〃张卿对于朝廷行新法是什么看法?〃   

  〃新法本是良法,如果得其人,缓缓行之,则有利于国,如果非其人,急功近利,则有害于国。〃张商英看都不看王安石,直率的说道。   

  〃哦。〃赵顼不置可否,继续问道:〃那么对于《汴京新闻》,卿又有什么看法?〃   

  张商英略想了想,答道:〃陛下,微臣以为《汴京新闻》,于国是有益的。〃   

  〃何以见得?〃   

  〃臣听说《汴京新闻》的主事者,是桑充国、程颢、欧阳发,这三个人,桑充国得罪了邓绾,这次连石越、沈括、孙固都一起得罪,由此可见此人是个极有风骨的人;程颢、欧阳发,久负盛名,世人都称为君子。这样的人主事,《汴京新闻》就不至于对国家有害。何况报纸一物,一则可以启发民智,教化百姓;二则可以让贪官污吏惧怕,不能欺上瞒下;三则似臣这等外地来京之人,只要买几期报纸一读,就知道京师最近情况如何,甚是方便,朝廷大臣若每天读读报纸,必不至于与下情相隔。因此臣以为《汴京新闻》于国有益。〃   

  赵顼点了点头,对王安石笑道:〃丞相,张商英见识不错。不过说到桑充国,不过是今之郦生,其为人,朕不取他。〃   

  王安石见皇帝竟然用到〃郦生卖友〃的典故,不禁吃了一惊。不过他和桑充国,说起来还有过节,王安石毕竟不是圣人,自是没有意愿为桑充国说太多的好话。   

  赵顼又继续说道:〃不过郦生卖友,却也有利于刘氏江山。因此不能以此加罪,若从公义来讲,朕还得说他是对的。最值得欣慰的是石越没有结党,所有谣言不攻自破,正是日久见人心啊。〃   

  王安石也只好说道:〃石越行事,是很谨慎的,乱法的事情,大概他也不敢乱来。〃   

  张商英在旁边却不敢插口,只好老老实实听着。   

  赵顼看了他一眼,笑道:〃张卿有才识,敢说话,就去御史台做监察御史里行吧。〃监察御史里行,虽然官职不高,却很受人尊敬,听到这个任命,张商英也是意外之喜,连忙叩头谢恩。   

  桑充国并不知道皇帝在接见张商英的时候说他是〃卖友〃,但是他此时也在受到相同的指责。他的表哥唐棣在白水潭学院找到他后,一把将他拉到房子里,门一栓上,就大骂他没有义气。〃长卿,你忘记了我们当年的抱负了吗?我们不是说好要帮助石越,一起实现他描绘的理想世界的吗?你这是为了什么?为了出名吗?你坐牢那会,我们远在外地,石越在皇上面前是怎么保你的,你不知道吗?你怎么能落井下石?!〃   

  唐棣的指摘,句句诛心,桑充国心里一阵揪心的疼痛。   

  他直视唐棣,倔强的咬着嘴唇,朗声说道:〃我没有变心!我这样做,正是为了实现石越描绘的理想世界!〃   

  〃是吗?为了实现我们的理想,你在石越最困难的时候,用焦点版报道一篇毫无实据的丑闻?来损害他的名声?〃唐棣冷笑道。         

虹桥门户网。  

第58节:第八章 汴京新闻(20)         

  〃报纸的理念,就应当是公正与中立。这也是石越所主张的。〃   

  〃什么公正与中立?没有证据说人家坏话,就是公正与中立?我可不明白。〃   

  桑充国第一次发现,自己和唐棣的思想,已经相差得太远,这些在白水潭来说很好理解的思想,到了唐棣身上,就变得无法解释。他尽量平静的说道:〃表哥,你读过《三代之治》和最近的《白水潭学刊》吗?公正与中立的报纸,是石越经常提到的。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尊重我们的理想。〃   

  〃是吗?〃唐棣冷笑道,〃长卿,就你读过书。白水潭学院的山长,名动天下的桑公子。你的名气,的确可以和石越当年相提并论了。我不懂你那些伟论,《三代之治》我读过,没有读出你的那句话来。我只知道,石越能够带我们实现一个伟大的理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他。〃   

  〃就是帮助他?做石越的奴才吗?〃桑充国微微动气,冷笑道:〃表哥,你明不明白,我们要实现的,是石越所提到的理想,我们要尊重的,是那个理想以及相关的理念,而不是石越本人。〃   

  〃这有什么区别吗?〃唐棣冷冷的说道。过了一会,他似乎恍然大悟,指着桑充国,尖锐的冷笑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以为实现那个理想,就必须跟着石越,帮助石越。而你以为,别人也可以带我们实现那个理想。原来你想做那个人,是不是?〃   

  〃你竟然这样想我?表哥。你以为我是那样的人吗?〃桑充国激动得身子发抖。   

  〃我本来以为你不是这样的人,但是我发现,人是会变的!〃唐棣冷笑数声,打开门扬长而去。   

  几缕阳光照进屋中,桑充国咬紧嘴唇,几道血丝顺着嘴角流下。   

  〃哥哥。〃桑梓儿敲开桑充国书房的门,桑充国已经好久没有时间回家了,脸色非常苍白。   

  〃梓儿,有事吗?〃   

  〃毅夫表哥回京了,刚刚来家里,见了爹爹和石大哥。〃桑梓儿端了一碗参汤,轻轻放到桑充国面前,欲言又止。   

  桑充国立时明白她想要说什么了,他怜爱的看了妹妹一眼,说道:〃妹子,你也在怪我,是吗?〃   

  桑梓儿垂下头,低声说道:〃我也不知道你们谁对谁错,我只想大家可以平平安安的在一起,开开心心就好。〃   

  桑充国轻轻摸了摸梓儿的秀发,叹惜道:〃妹子,哥知道你肯定很为难。不过哥也有哥的苦衷。〃   

  〃我知道。方才爹爹和毅夫表哥都很生气,爹说要停止帮你办义学,不让印书坊印你的报纸,是石大哥劝阻的。石大哥说哥哥没有做错什么,石大哥还说哥很有风骨,他说,他还会亲自去白水潭演讲,让学生们都明白你的苦衷。〃桑梓儿抿着嘴,带着几分骄傲的说道。   

  〃是吗?石越他真的不介意吗?〃桑充国愕然道,他一直不敢去面对石越。   

  桑梓儿抬头望了桑充国一眼,桑充国连忙把头偏开,他不想让妹妹看到自己眼中的泪水。   

  只听桑梓儿轻声说道:〃石大哥也未必不介意,我能感觉他心里有几分勉强,不过他也是知道哥哥做得是对的,所以虽然不高兴,但是还是帮着哥哥说话。哥,你不要怪石大哥好吗?到他那份上,要是完全不在乎,也挺难的。〃   

  桑充国听到梓儿这话里,竟是对石越情意深种,心里不由一惊。〃妹子,我不会怪他的,他不怪我就很好了。我怎么会怪他呢?〃桑充国温言答道。   

  〃妹子,你是不是喜欢石越?〃迟疑了好一会,桑充国终于问了出来。   

  桑梓儿根本没有想到桑充国会问这个问题,呆了一下,脸立即红到脖子根了。她站了起来,低着头说道:〃哥,我出去陪娘一会,你等一下也过来给娘请安呀。〃说完也不等桑充国回答,就逃也似的跑了出去。   

  熙宁五年七月份的军器监事件,并没有让人得出满意的结果。火药配方离奇失踪,开封府束手无策,虽然暗流在地下悄悄的涌动,各个政治势力重新开始审视手中的牌局,但若从表面上看来,则似乎这个虎头蛇尾的事件,完全是为了等待吕惠卿在闰七月到来的时候可以顺利的入主军器监。         

▲虹桥▲书吧▲BOOK。▲  

第59节:第八章 汴京新闻(21)         

  但是就在吕惠卿抵京之前数天,发生了一件可以在历史上大书一笔的事情,但在当时却没有几个人知道。   

  白水潭学院一个叫赵岩的学生,也是兵器研究院的研究员,先以百分之七十五的硝用水溶解,然后装百分之十的硫磺放入其中搅拌,最后再用百分之十五的炭投入,吸干后把炭取来碾压成粉,然后晒干。再用牛皮胶溶液与酒精混合,喷洒在药粉上,滚成粒子,成功的试制出最佳配方的黑火药粒子。使火药生产、保存、运输过程的危险性大大降低。   

  报告递交上去的当天,就被石越锁进了档案最深的那一层里面。赵岩受到表彰,但是这件事却被下达禁口令。   

  〃赵岩,你这个成绩是天材般的成绩,我为我们白水潭学院有你这样学生而骄傲……但是,这个成绩将作为机密被保存起来,你可以继续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与试验,沈归田会给你提供协助。但是希望你不要向任何人泄露你的研究内容与成绩。〃石越一脸严肃的叮嘱。   

  〃石山长,您放心。〃赵岩处于极度的兴奋之中,丝毫没有问为什么。   

  〃今后你的研究进程,可以向沈归田报告,他会直接向我反映的。不管兵研院换了谁来主事,这个章程不能乱。这件事你能理解吗?〃   

  〃我明白,山长。〃沈括的去职,让兵研院的人心里都很非常不平,可以说凡是进兵研院的学生,都是对石越非常崇拜,对沈括相当尊敬的人。他们虽然不愿意参预政治,可是《汴京新闻》还是会读的。   

  赵岩不知道,同样的要求,通过不同的人的口中,传给了兵研院白水潭系的所有研究组的核心人物。不过他出色的成绩,让他有了与众不同的待遇……石越亲口向他提出了这个要求。   

  二人伫立在兵器研究院外面的山坡上,这是一个明媚清新的早晨,细小的云片在浅蓝明净的天空中泛起了小小的白浪,晶莹的露珠一滴一滴的撒在草茎和树叶上,远远望见白水潭的水面,静静地在太阳下闪耀着。这是一个如此美丽的世界,石越望着沉浸在这一片美景中的赵岩,这个年轻的学生,根本没有意识到,他带给这个世界的,将是什么样的改变!但石越其实同样也不知道,自己带给这个世界的改变,究竟有多大!   

  他不知道,一个璀璨的星系,已经在空中渐渐升起!   

  ①即瞎木征   

  ②即西夏,西夏在陇西,国王姓李         

§虹§桥§书§吧§BOOK。  

第60节:第九章 吕氏复出(1)         

  第九章吕氏复出   

  事情总有其两面性。   

  ……石越   

  熙宁五年闰七月。数十个人押着浩浩荡荡十数辆马车,行走在通往汴京南薰门的官道上,让人觉得不同寻常的是,这么多人行进,除了车马之声外,却听不到半丝喧嚣之声。一个身着白色的长袍,头戴乌纱幞头,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骑着一匹大白马走在车队的最前面。他削瘦白皙的脸庞上,一双细细的眼睛炯炯有神,留着三缕美须的嘴角略带微笑,顾盼之间,神采流转,实是个俊逸的美男子。同样骑着一匹白马,紧跟着这人的,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路人们从这一行人的规模与气势来看,就知道肯定是官宦人家举家进京。   

  中年人打量着南薰门外官道两边,只见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书店……商店门楼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和汴京内城的繁华比起来,亦是毫不逊色。他脸上不自觉的露出惊讶的神色,勒马叹道:〃履善,我等不过离开京师三年,这里的变化竟然翻天覆地,真让人吃惊。〃   

  他叫的那个人,正是熙宁三年与唐棣、柴氏兄弟等人同榜进士,外放晋江判官的陈元凤,这次推行新法有功,治所内赋税与户口都有增加,回京叙职,眼见就有提升。而和他说话的中年人,就是居丧三年期满的吕惠卿,外号〃护法善神〃,深受王安石器重,被皇帝称为〃今之贤人〃。吕惠卿是晋江人,居丧间和陈元凤相交甚欢,这次正好顺路,就相伴返京。二人离开京师,都差不多有三年了。   

  陈元凤也勒住马头,感叹道:〃恩师说得不错,京师的确是日新月异。〃因为吕惠卿是他中进士那一年的考官,私下里他便称吕惠卿为恩师。   

  二人却不知道,这南城的南薰门外到西城的万胜门外,之所以一片繁华景象,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变得堪与汴京城的内城相比,完全是因为在这一段的中心,有一个规模空前庞大的白水潭学院,还有一个白水潭兵器研究院和负责警戒的一千名禁军,而《汴京新闻》的报馆,桑氏印书馆的白水潭分店,亦在此间。仅以白水潭学院为例,在校学生已近万人,大部分学生都有书僮,以平均每个学生一个书僮来计算,就有近两万人口。再加上延请了数百名教师以及家眷,还有许多赴京赶考、或来京游历的学子为了贪图方便与节省用度,也尽量住在白水潭附近,白水潭的人口单就这一项,就已经有三万多。如果再加上其他种种,人口已在十万有奇。虽然白水潭村依然固执的保持着自己的农业化,但是在中心区的一片田园之外,却不可避免的兴建起大量的服务性店铺。白水潭学院区的房价慢慢上涨,这些店铺就自觉地向外扩张,竟然一直延伸到了南薰门和万胜门附近。现在朝廷已经在讨论开封的城墙是不是要向外扩建,将这一片繁华区纳入保护之当中,相信如果不是因为朝廷在西北用兵,导致财政紧张的话,只怕早就开始建新城墙了。   

  从南薰门和万胜门开始,有几条水泥马路在城外连结戴楼门和新郑门,一直通往白水潭学院,沿路两边,在还显得瘦小的树木之后,各种店铺如雨后春笋般竖立两旁,这些房子与汴京城的不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红砖水泥结构。白水潭学院在九月份即将迎来第三届学生,估计可能高达一万人。而桑充国在开封城的百所义学计划中,在白水潭区的就兴建了十所总计三千人的规模,分散在从南薰门到万胜门的九十度角区域。一片市铺的叫卖声中,传出儿童清脆的读书声,也是所谓〃白水潭区〃独特的景致。   

  虽然不知道这些前因后果,但是以吕惠卿的聪明,很快就猜到了这一切与那个叫石越的年轻人密切相关。他向陈元凤笑道:〃石子明名不虚传,履善,现在天色还早,我们不如在前面的酒楼歇会儿。〃   

  陈元凤迟疑了一下,提醒道:〃恩师,你这次返京,肯定有同僚在城门前迎接的。〃   

  吕惠卿挥了挥手,笑道:〃他们不知道我的行程,相公不喜欢这些虚文,我们也不必搞些繁文缛节。等进了城安顿好,明日就可以面圣了。〃   

  二人说话间,就到了一家叫〃蔡水居〃的酒楼前,几个店小二看到主顾上门,立即迎了出来,殷勤的招呼着。当下便把家眷们请到了楼上的雅座,家人们却在楼下用餐。   

  吕惠卿执鞭上楼,和陈元凤凭窗而坐,谈论些佛老要义,各地风物,一边看官道上人来人往,也别有一种味道。二人正把酒交谈,忽听到雅座之外有抑扬顿挫之声。二人不由侧耳相听,却不是说书人,而似乎是有人在读着什么文章。吕惠卿好奇心起,便吩咐家人撤去屏风,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酸儒,手里拿着一张印满了字的纸,坐在一个小桌子旁,摇头晃脑的读着:〃……故曰,治者国当以民为本,民为重……〃而一干客人或自顾自的吃着饭,轻声谈笑,视若无睹,或倾耳相听,细细思考,还有人则交头接耳,轻声评论着什么,有鲁莽的便高声问道:〃报博士,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给洒家解说解说……〃那读书的应了一声,便开始细细解说。   

  吕惠卿和陈元凤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又是什么新行当?想不到离开京师不到三年,今日回来,竟然有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