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1月,国会在马耳伯勒(Marlborough)召开,发布英国历史上著名的《马耳伯勒法》(Statute of Marlborough),重新确立王室和贵族之间的平衡关系,《凯尼沃思宣言》里的内容也合并到《马耳伯勒法》中。
82 强弩之末!最后的东征
英格兰尘埃落定,王室和贵族和谐,算是皆大欢喜吧。
亨利三世终于认识到自己这两把刷子还真粉不了金雀花王朝这面大墙。长腿爱德华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虽说脾气暴躁,撑起国家是没问题。
于是,亨利三世把国政交给长腿爱德华打理,自己蹲在犄角旮旯享清福去也。
【野心家查理】
让亨利三世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西西里王位也有了着落。
教皇乌尔班四世(Pope Urban IV)是个法国人,潜意识促使他选择法国人当西西里国王。这样做的好处不言而喻,老乡见老乡,四眼能聚光,有自己人好办事!
乌尔班四世想把王位卖给圣路易,圣路易知道西西里王位的合法继承人是腓特烈二世的儿子康拉德,他不愿卷入战争。
那么谁敢接这个烫手的山芋呢?大野心家查理(Charles of Anjou)粉墨登场喽!
查理是圣路易的弟弟,他可是个亿万富翁,不但出任安茹伯爵、缅因伯爵,还因为娶了有权有势的老婆,兼任普罗旺斯和佛卡吉尔(Forcalquier)伯爵。
历史上曾有传言说查理有点“妻管严”,他媳妇看到姐妹们不是这个国家王后,就是那个国家国母,自己只是个伯爵夫人,心里满不是滋味,便强烈要求老公争取西西里王位。这种说法是在拿女人做挡箭牌。
事实上,当听说教皇正在到处撒么西西里国王的人选时,查理就得了相思病,获得西西里王国是他称霸地中海的重要一步棋。
查理在普罗旺斯、意大利北部疯狂*反教会势力,目的就是要让罗马教会明白,他才是教皇最需要的人。乌尔班四世错误的认为,像查理这样有责任心的人足以抵挡反教会的狂潮。
乌尔班四世和查理完全忽视康拉德的存在,俩人狼狈为奸,达成协议(1264年):查理担任西西里国王,每年回报教皇国一万盎司黄金。可是,乌尔班四世没来得及在正式协议上签字就一命呜呼。
一年后,迫不及待的查理与新教皇克雷芒四世(Pope Clement IV)继续洽谈业务。
当时,克雷芒四世被曼弗雷德撵出罗马城,成了流亡教皇。急于重返京城的克雷芒四世给查理打八折,说你只要每年给八千就行,关键是你得帮着把曼弗雷德弄走。
协议一蹴而就,在克雷芒四世派出的四名红衣主教陪同下,查理进入西西里王国,宣布称王,他那庄严且虔诚的脸蛋下隐藏的是一颗热血沸腾的野心。
查理没让教廷失望,在“贝内文托战役”(Battle of Benevento;1266年1月26日)中斩杀曼弗雷德。
没等查理屁股坐稳,康拉德便向他发难。查理勇冠三军,一举击败康拉德。落荒而逃的康拉德没能逃出魔掌,被囚禁在那不勒斯。
康拉德是王位的合法继承人,不给他安个杀头的罪名无以服众。审判康拉德的闹剧隆重上演,装模作样的法官们都是查理的“自己人”。在主子授意下,法官给康拉德扣上一顶叛国的大帽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年仅十八岁的康拉德被无情地利斧砍掉脑袋,一同遇害的还有康拉德的好朋友巴登侯爵腓特烈(Frederick of Baden)。
这一事件震惊全欧洲的所有贵族,查理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臣民们被雷个半死,国王惨无人道的“光辉形象”深深地烙在他们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查理从此成为名副其实的西西里国王,他把首都从西西里岛上的巴勒莫(Palermo)迁到那不勒斯,开始了愉快的统治。
【第八次东征】
就在这时,十字军东征的号角又要吹响,查理也将随哥哥圣路易踏上征途。
十字军国家的求救信一封接一封传到西欧,马木留克在拜巴尔指挥下一路横扫,十字军国家快扛不住了。
威尼斯和热那亚还在为那个老问题——贸易权,大动干戈(1256—1260年)。利用两国筋疲力尽、无力照顾它们在叙利亚的领土,拜巴尔坐收渔利,至1265年,相继攻陷拿撒勒(Nazareth;今巴勒斯坦地区北部古城)、海法(Haifa;今以色列港市)、泰布宁(Tibnin,位于今黎巴嫩南部)和阿苏夫四座十字军要塞。
1268年,马木留克的旗帜更是插上安条克城头,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安条克公国走到世界历史长河的尽头,被拜巴尔从地图上轻易抹掉。
这意味着马木留克可以利用安条克这座坚城固守北部防线,拜巴尔能够全力对付苟延残喘的的黎波里伯国。
得知东方的紧张局势,长腿爱德华义无反顾地着手东征事宜,可是资金问题成了长腿爱德华迟迟无法动身的拦路虎,有钱走遍天下,没钱你是寸步难行。
就在长腿爱德华眉头紧锁之时,法国国王圣路易伸出援助之手。
获悉十字军国家的不幸遭遇后,圣路易再也坐不住了。对圣路易这种虔诚至极的人来说,为上帝分忧,那是必须的。
于是乎,圣路易发出倡议,号召西欧诸豪发动十字军。可是,响应号召者少得可怜,就连陪他参加过第七次东征的一位编年史作家也拒绝圣路易的邀请。
闻听长腿爱德华有举兵之意,圣路易大喜过望。又听说长腿爱德华缺钱花,他便慷慨解囊,借给长腿爱德华一万七千五百英镑。
东征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圣路易的贷款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剩下的费用只能依靠增加税收,长腿爱德华无奈地憋在家里干等。
圣路易等不及英格兰有所行动,便组织起一支庞大的十字军,独自找异教徒玩命。
圣路易的几个儿子随他出征,其中包括王位继承人腓力三世,查理也同意联合作战。
圣路易的战略方针和第七次东征时一样:目标埃及,然后转战耶路撒冷。
查理却拿出一套计划放到哥哥眼前,提出一揽子作战方案。他提醒圣路易,从理论角度讲,进攻埃及没什么问题,不过理论联系实际就有问题了,登陆地点德米埃塔和开罗之间有条暴躁的尼罗河,到时候一旦它发飙,你就得像上次那样作泡菜。
查理提案,登陆地点应该选在埃及西面的突尼斯(Tunis)。
圣路易有些丈二和尚,突尼斯可是穆斯林的地盘,难道要先干掉突尼斯,再攻打埃及,是不是有些舍近求远?
查理对哥哥的提问早就心中有数,他给圣路易提供一条振奋人心的好消息:突尼斯领主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 al…Mustansir;后来自称为哈里发)不像马木留克那样穷凶极恶,他曾和西班牙的基督徒有过联系,与之谈判成功率会很高。
圣路易喜上眉梢,好,就按贤弟说的办。
查理没有喜上眉梢,而是把欣喜若狂放在胃里,还反刍几遍,回味的同时又在遥想着自己的高智商可能带来的高回报。
查理对突尼斯非常感兴趣,这是他称霸地中海的一步棋,他忽悠哥哥进攻那里有不可告人的目的。
1270年7月,战船和法国国旗布满海面,圣路易威风凛凛、不可一世,在大军簇拥下登陆突尼斯。
令圣路易想不到的是,穆罕默德一世的态度完全不像弟弟说的那样,他对基督徒没什么好感,与西班牙的基督徒联系完全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宗教没有任何关系。
圣路易现在是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前进,有磨刀霍霍的穆斯林;后退,有波涛汹涌的大海,真是进退维谷。
这些还不是最要命的,重创十字军的是当地的恶劣气候。夏季的北非酷热难耐,疫病横行,大批士兵因水土不服再也没能吃到第二天的皇粮。
8月25日,圣路易病死突尼斯,享年五十六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嘴里蹦出一个单词,相当于四个汉字——“耶……路撒……冷”。临死也不忘收复圣地,真不愧一代“高僧”,没有辱没“圣路易”的尊号。
查理带着人马刚到突尼斯就赶上哥哥的葬礼,不知道他当时作何感想。
国不可一日无主,腓力三世(Philip III;1270—1285年)在查理主持下继任国王。由于腓力三世年幼,查理无可争议地成为十字军的最高统帅。
圣路易的死并没让瘟神怜悯十字军,疫病肆无忌惮地横扫十字军营地。看来进攻突尼斯比进攻埃及更加离谱,查理只得与穆罕默德一世签订和约。双方约定,基督徒可以到突尼斯自由贸易,修道士和传教士可以在那里传教。
查理带着法国十字军无精打采地返回故乡,在西西里岛停靠时遭到暴风雨袭击,人马战船损失惨重。
第八次东征(Eighth Crusade;1270年)由此草草收场,这场战争的意外收获是开辟了突尼斯这块新市场,故而这次东征还是有些成绩的。
【第九次东征】
当听说十字军进攻突尼斯,下一个目标就是埃及时,拜巴尔惊出一身冷汗。就在他准备派军回防的时候,好消息传来,圣路易蹬腿上天,拜巴尔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是,坏消息接踵而来,长腿爱德华率领英格兰十字军抵达阿克,拜巴尔不由自主地把心提到嗓子眼。
经过两年努力,英格兰国会终于攒足银子。就在长腿爱德华兴高采烈地准备东征时,国会却敲他竹杠:必须重新确认《大宪章》,否则就别想拿钱。
长腿爱德华急于东征,只得暂时收敛快要喷出的怒火,答应国会的无理要求。
长腿爱德华率领十字军从多佛起航。他到底带了多少人马,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据史学家推测,大约有二百二十五名骑士,总兵力不会超过一千人。
1271年5月9日,长腿爱德华抵达阿克,开始与拜巴尔的高端对决,打响第九次十字军东征(Ninth Crusade; 1271—1272年)。
此时,拜巴尔正集中军队围攻的黎波里——的黎波里伯国的首都,也是最后领土。成千上万的难民躲在的黎波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着命运的判决。
形势岌岌可危,必须采取行动。经过商议,长腿爱德华决定主动进攻,打乱马木留克包围的黎波里的防线。
可是,在强大的马木留克面前,长腿爱德华的攻击如隔靴搔痒,徒劳无功。
长腿爱德华只得采取第二手措施:引进外援。
伊儿汗国是一支完全可以联合的有生力量,它对*教的仇恨世人皆知。长腿爱德华派出使团,与旭烈兀的儿子、伊儿汗阿八哈联系。
不辱使命的使团带回好消息,阿八哈答应长腿爱德华的请求,同意出兵配合十字军。这无疑令人振奋至极,哈哈,威震地球的蒙古人同意出兵,真如天上掉下雷神之锤砸向马木留克。
没等笑容在长腿爱德华的脸蛋上绽放,塞浦路斯国王于格三世(Hugh III of Cyprus)就率领舰队抵达。接踵而来的好消息让长腿爱德华信心满怀,“拜巴尔,老东西走着瞧。”
于格三世不久前继承耶路撒冷王位,耶路撒冷王国已是弹丸小国,可是国王的殊荣还是促使于格三世风尘仆仆地从塞浦路斯岛赶到阿克。
10月,伊儿汗国的一万骑兵南下叙利亚,大肆洗劫阿勒颇一带。伊儿汗国骑兵像走马灯一样亮了一小脸,便带着战利品匆匆退场,把舞台让给长腿爱德华和拜巴尔。
【调虎离山】
拜巴尔本应该为伊儿汗国骑兵的离开鼓掌欢庆,可是他始终乐不起来。拜巴尔暗自盘算,阿八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突然,拜巴尔预感大事不妙,看上去伊儿汗国好像是在拖延时间,莫非长腿爱德华和阿八哈准备偷袭埃及?如果敌人海陆并进,埃及恐难保全。
想到此处,拜巴尔不由得鼻洼鬓角冷汗直流。吃完镇静药,拜巴尔立刻下令全力打造战船。很快,马木留克的舰队布满海面。
下一步怎么办,舰队直接进攻十字军?不,拜巴尔不准备这么干,这样太幼稚园。
拜巴尔命令舰队进攻塞浦路斯岛,如此一来便可调虎离山,迫使于格三世的舰队回援塞浦路斯岛,那样长腿爱德华在阿克就孤立无援了。
拜巴尔分而治之的战术确实不错,可是马木留克缺乏海战经验,舰队肉包子打狗,被塞浦路斯海军击败,拜巴尔的计划破产。
其实,长腿爱德华和阿八哈并没有搞什么阴谋。伊儿汗国的行为让长腿爱德华大失所望,难道这就是阿八哈所谓的配合?
阿八哈也是有苦说不出,他正集中精力在突厥斯坦作战,一万人马来去匆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无果而终】
海战的胜利增加了长腿爱德华的信心。与此同时,于格三世和伊贝林家族之间貌合神离让长腿爱德华认识到,要想扩大战果,就必须先解决十字军内部的分歧。
在长腿爱德华斡旋下,于格三世和伊贝林家族暂时和谐了。令长腿爱德华想不到的是,于格三世竟然单方面与拜巴尔媾和,签订十年和平协议。在长腿爱德华看来,与其说是媾和,不如说是苟合,于格三世实在是无耻到了极点。
长腿爱德华火爆脾气上来,怒斥于格三世,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没等长腿爱德华骂痛快,拜巴尔就派出刺客,用毒刀砍伤他的胳膊。
长腿爱德华毒性发作,倒在病榻上,差点把命丢在阿克。无奈之下,他只好和拜巴尔签订和约。
1272年9月24日,长腿爱德华悻悻离开阿克,结束东方之旅。
在西西里岛停留疗养期间,噩耗传来,亨利三世归西,长腿爱德华哭得死去活来。长腿爱德华脾气暴躁是不假,可是父子感情极深。
由于身体虚弱,长腿爱德华没有立刻返回英格兰,而是在法国、意大利等地周游疗养一圈,还顺便到罗马城拜见了教皇格里高利十世(Pope Gregory X)。格里高利十世在当选前曾陪同长腿爱德华东征,俩人是老朋友。
1274年8月2日,长腿爱德华才返回英格兰。十七天后,他正式加冕为国王,是为爱德华一世(Edward I;1272—1307年在位,以亨利三世驾崩那年开始算起)。
回到家里的查理也没闲着,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找他联手复国。
查理饶有兴致地和鲍德温二世制定作战计划,鲍德温二世感动之余让儿子菲利普和查理之女结婚。
参加完结婚典礼,鲍德温二世在复国的梦想中闭上双眼。至于他合眼的时候是不是欣然的,那就不得而知了(死于1273年)。
鲍德温二世下葬,作战计划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并未真正实施。
查理继续经营他的大运筹——称霸地中海,战略方针是夺取君士坦丁堡,吞并拜占庭,随后便是西欧那些富庶的城市。
【到底有几次十字军东征】
本书里一共介绍了九次东征,长腿爱德华领导的是最后一次。事实上,史学圈里对到底发生过几次东征说法不一,有专家把第五次、第六次东征看做一次,还有的把第九次东征看做是第八次的延续。
因此,到底发生了几次东征呢?七次、八次、九次都不算错,只是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而已。
83 马可&;#8226;波罗!欧洲著名旅行家
第九次东征的结束并不意味罗马教会放弃十字军国家。
格里高利十世对十字军国家仍然抱有幻想,他极力号召的新一轮东征却无人理睬,最后只得作罢。
缺少西欧作后盾,十字军国家的末日不远矣!
格里高利十世在历史上有些名气,到不是因为他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不是因为他和长腿爱德华是铁哥儿们,而是因为他和忽必烈有过亲密接触。
格里高利十世刚上台就接待了忽必烈派来的三名使者,其中两个中老年朋友,一个小伙子。
在所有西欧与蒙古的官方往来中,这三个人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他们是威尼斯商人,姓波罗。
大家肯定猜出来了,这个小伙子就是欧洲著名旅行家马克&;#8226;波罗(Marco Polo),两个中老年朋友分别是他爸爸尼可罗(Niccolò)和叔叔马菲奥(Maffeo)。
格里高利十世看完书信,洋洋洒洒地给蒙古大汗写了回信。哦,不好意思,笔误,应该是给元朝皇帝写回信。
【忽必烈建立元朝】
就在第九次东征期间,忽必烈把大蒙古国升级为元朝,定都原金国首都中都,当时改叫大都的北京,时间是至元八年(1271年)。
元朝其实是后来的叫法,当时忽必烈给这个崭新的王朝取名“大元”(Great Yuan),此名来源于《易经》“大哉乾元”一句,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官方第一次用“大”字给王朝取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