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世纪千年史话-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麻风王的表哥弗兰德伯爵菲利普(Philip of Alsace; Count of Flanders)率领十字军到耶路撒冷朝圣,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已经很久没有像样的十字军到东方来了,菲利普的抵达给耶路撒冷王国打了一针强心剂。
欣喜若狂的麻风王立刻找他商量,想同他一起联合拜占庭,进攻埃及。麻风王的继母,即太后玛利亚是拜占庭的公主,两国沾亲带故,因此联合作战变成可能。
当表弟找他的时候,菲利普却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理论上,菲利普也有继承耶路撒冷王位的资格。
菲利普面露难色说,我这次不是来打仗的,是来朝圣的,让我攻打埃及,我一点儿心理准备都没有啊。
麻风王说,这样吧,寡人让雷纳德当总指挥,你给他当个副手。
菲利普依然愁云不展,当初我来的时候,和手下人说是朝圣的,没说要打仗,就怕他们不服啊。
麻风王有些着急,忙问,表哥,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菲利普心里牡丹绽放,假装沉思一会儿,说,听说表妹茜贝拉还没找到婆家,我手底下倒有个不错的骑士,人品、相貌、武艺都没的说,如果能让他娶妹妹为妻,这事就好办啦,只要把他搞定,其他的人不在话下。
菲利普企图通过与王室亲上加亲,把耶路撒冷王位继承权控制在手里,这是他阴谋的第一步。麻风王聪明绝顶,哪会看不出这点儿猫腻,暂时没答应他。
的黎波里伯爵雷蒙德三世是耶路撒冷公主所生,也是王室成员。麻风王没了生育能力,他想趁机插一杠子,等麻风王死后到耶路撒冷摄政。巴里安的哥哥是雷蒙德三世的铁杆粉丝,他想把茜贝拉娶回家,菲利普的阴谋正好和他们的阴谋相抵触。
带不同电荷的乌云碰到一起,必然会雷电交加。
巴里安的哥哥当众戳穿菲利普的阴谋,开大会的时候直抖猛料,搞得菲利普下不来台。菲利普一怒之下北上安条克,配合安条克军打了几个不怎么漂亮的仗,后来赌气回了西欧。
一场闹剧就这样谢幕了,公主找婆家的事也就这样拖了下去。
【蒙吉萨战役】
与拜占庭联合进攻埃及的计划流产,老萨却调集大军开向耶路撒冷,准备一举收复圣地。
麻风王仓促启程,前往阿斯卡隆,意图阻击从埃及起兵的老萨。
麻风王带的人不多,只有三百七十五名骑士,八十名圣殿骑士,以及几千步兵。随行的主要有巴里安、雷纳德、圣殿骑士团大团长欧多(Odo de St Amand)。
老萨派出一支分队拦截麻风王,自己率领三万主力绕过阿斯卡隆,直扑耶路撒冷。
老萨认为自己兵强马壮,麻风王手下不过区区几千,便放开胆子狂攻途经的数座城堡,还把军队分散开,让他们任意抢劫。
年仅十六岁的麻风王身染重病,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一命呜呼,但是这无法熄灭他内心的火焰,他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和老萨一样的猛男,而且比老萨更疯狂。
老萨还不知道,他派去的分队被麻风王杀得大败。麻风王率领麾下一路狂奔,终于在蒙吉萨(Montgisard;位于今以色列中部)追上老萨。
据记载,老萨看到麻风王的时候,这位猛男当场被雷晕,脑袋嗡的一声就炸了。老萨万万想不到,麻风王能击败自己的拦截部队,神从天降般出现在自己面前。
同样被雷晕的还有阿尤布士兵,他们毫无队形,有的在抢劫物资,有的在数怀里的财宝,乱得一塌糊涂。
相比之下,布阵在远处的耶路撒冷军镇定自若,麻风王把圣十字架布置在队伍最前面。被麻风病折磨得体无完肤的麻风王在骑士搀扶下,困难地翻鞍下马,跪倒在圣十字架前,祈求上帝保佑。
1177年11月25日,著名的“蒙吉萨战役”(Battle of Montgisard)在阿尤布军的慌乱声和麻风王的祈祷声中打响。
巴里安率领先锋疯狂冲向阿尤布军,“主的旨意”圣殿骑士们呐喊着口号跟着杀进战场。
麻风王那只绑着绷带的手挥动宝剑,他拖着病残的身体奋勇杀敌。队形散乱的阿尤布军不堪一击,很快就四散逃窜。
老萨见势不妙,敏捷地跳上一头骆驼,狼狈逃出战场。麻风王率军掩杀,一直到夜色降临才收住阵脚,撤回阿斯卡隆。
老天爷也出来嘲笑老萨,倾盆大雨一连下了十几天。老萨带着残部,踏着泥泞,路上还不时遭到贝都因人的袭击,落汤鸡一般逃回埃及。
老萨再看看左右,出门时带的大量奢侈品全丢给麻风王,侄子也到真主那报到去也,担任护卫的马木留克一个没剩,出征的军队损失90%,阵亡两万七千人。
耶路撒冷只损失一千一百人,另有七百五十人受伤。麻风王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次以少胜多的突袭挫败了老萨征服耶路撒冷的计划。
老萨出世以来,从来没败得这么惨过,而且还败在一个娃娃手里。从此老萨喝的不是酒,而是郁闷。
郁闷归郁闷,老萨头脑还是相当清醒。他知道,这次惨败可能会导致连锁反应:
一、埃及人会借机发动政变,推翻他这个外国佬。
二、承认自己宗主权的叙利亚将领并不可靠,他们笑里藏刀,会借机与自己反目。
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呢?老萨挺有办法,他派人四处放风,说自己在蒙吉萨成功击败麻风王,还添油加醋地把战斗场面描绘一番。
麻风王也毫不示弱,宣传说萨拉丁在胡说八道。更绝的是,他在蒙吉萨战场建了一座修道院,以示胜利是属于基督徒的。
【封锁圈】
两年以后,老萨才把郁闷喝完。恢复元气的阿尤布王朝重新进攻耶路撒冷,双方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五六场,多以老萨的胜利而告终。
然而谁也无法吃掉对方,麻风王和老萨最终签订停火协议,双方罢兵歇战,这一段在《天国王朝》里有过介绍。
老萨签署和约的目的是要统一各自为政的穆斯林势力,然后再集中全力对付十字军国家,风风火火地穆斯林十年统一战开始了。
老萨没有忘记阿勒颇,小主人已经病死,背叛主人的名头不复存在。
老萨认为“只要像挤奶那样轻轻一动,阿勒颇就会尽掌手中。”这个愿望在八年以后才得以实现。(阿勒颇古代的名字意为“给我们牛奶”)
阿勒颇城在老萨重兵围困之下吃不消了,守将与他达成协议,老萨拿出三座城池交换阿勒颇城。城里居民并不知道这个协议,一觉醒来,发现阿尤布王朝的黄旗高高飘扬在城头,居民都大吃一惊。
老萨很有绅士风度,这一点从他以后干的很多事都能看出来。
尽管老萨缺少资金,他还是允许守将带走城里的所有财宝。老萨把阿勒颇比作“大地的钥匙”,“阿勒颇是叙利亚的眼睛,阿勒颇城则是它的瞳孔。”在老萨看来,这笔买卖划算得很。
占领阿勒颇标志着围困十字军国家的各穆斯林势力统一在阿尤布王朝旗下,埃及、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北部、也门、北非沿岸全部掌握在老萨手里。
老萨完成了从埃及苏丹到穆斯林领袖的华丽变身,成为继赞吉、努尔丁之后第三位名震*世界的人物,圣地耶路撒冷的命运又该如何?
【屠杀西欧人】
十字军国家前途未卜,拜占庭科穆宁王朝即将落下帷幕,基督教势力在东方的前景变得暗淡无比。
1180年,对拜占庭来说是悲剧的开始。这一年,曼努埃尔一世谢世。
曼努埃尔一世继承了爷爷和爸爸的优良基因,是一名不倦的战士。他又好像有些基因突变,对关乎拜占庭命运的小亚细亚没什么兴趣,把95%的热情放到西欧。
曼努埃尔一世像是查士丁尼大帝的转世灵童,他企图让地中海再度成为拜占庭的内海:意大利领土上再次出现拜占庭的国旗,匈牙利也被纳入共荣圈,拜占庭的霸权不可一世。然而,他统治末期,在与土耳其的战争中败下阵来,拜占庭在小亚细亚的领土大量沦丧。
随着曼努埃尔一世的死,科穆宁中兴落下帷幕。
所谓中兴,就像一针强心剂,半死不活的病人打上,看起来和正常人差不多,其实只是回光反照,这东西治标不治本。该灭亡的还是要灭亡,逃不了。
曼努埃尔一世死后,拜占庭陷入一系列内乱之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182年屠杀西欧人。
说到这场大屠杀,还要从拜占庭和意大利商人这对欢喜冤家讲起。
大家还记得拜占庭和威尼斯的关系吗?对了,联盟,而且是铁杆联盟,这一点在阿历克塞时期就已经确立。尽管约翰二世时期出现过一些不愉快,但两国始终保持着双赢关系。
意大利人的经商头脑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丝毫不亚于犹太人和圣殿骑士团,威尼斯利用拜占庭提供的贸易特权大发洋财。
曼努埃尔一世不愿看到贸易被威尼斯一家垄断,便和威尼斯的竞争对手热那亚、比萨等意大利城市国家签署贸易条约。
拜占庭政府特意把君士坦丁堡北面、靠近金角湾的城区划出来,让意大利商人及其家属居住。拥有自己的住宅区,这些西欧人俨然拜占庭的一份子,然而这正为大屠杀埋下祸根。
拜占庭人和西欧人的关系越来越僵,矛盾不断升级,这是一系列原因导致的化学反应,这些原因主要有:
一、曼努埃尔一世对西欧人颇有好感,拜占庭的政府机构里随处可见西欧人的身影,皇帝让老外担任高官的做法导致拜占庭民怨沸腾。
二、意大利商人财大气粗,根本不把拜占庭人放在眼里,他们的傲慢与自大燃起了拜占庭城市和农村中小阶级心中的怒火。
三、西欧人信仰天主教,拜占庭人信仰东正教,宗教对立让矛盾不断升温,双方都视对方为分裂基督教的罪魁祸首。
四、意大利商人不听拜占庭管理。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比萨人为了垄断贸易大打出手,把君士坦丁堡闹得鸡飞狗跳。曼努埃尔一世曾下令驱逐意大利商人,没收其所有财产,恼羞成怒的威尼斯伙同西西里王国袭击了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
五、曼努埃尔一世不仅倾向西欧人,还娶了个西欧裔的老婆——安条克公主玛利亚(Maria of Antioch;安条克亲王雷蒙德的女儿)。老公死后,玛利亚摄政,辅佐娃娃皇帝阿历克塞二世。玛利亚把西欧人看成是“娘家人”,这令拜占庭人大跌眼镜,玛利亚的摄政更是被形容为“声名狼藉”。
所有这些都导致一个结果:1182年,君士坦丁堡市民无法接受老外在拜占庭唱主角,更无法忍受统治者偏袒老外,就这样政变了!
在历史上的平民暴动和农民起义中,真正得到实惠的不是揭竿而起的平头百姓,而是借助民愤趁乱起兵的贵族。
阿历克塞三儿子的儿子、曼努埃尔一世的堂弟安德洛尼卡是这场暴动的最大受益者,他趁机率军攻入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政府一夜之间垮台。欢呼胜利的同时,市民没忘记导致这场政变的祸根——西欧人。他们随将矛头对准君士坦丁堡里的六万西欧人,大屠杀开始。西欧人住宅区惨遭血洗,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是西欧来的统统被市民杀光。
天主教牧师和修道士受到市民“款待”,死法最有创意的就是驻君士坦丁堡的教皇代表——红衣主教若望,他的脑袋拴在一条狗尾巴上,被拖着满大街乱窜。
在人类历史上,这种大屠杀不是第一次,也绝不是最后一次。当外来群体的崛起令人们惶惶不安时,人们的生理反应很值得推敲。
【暴君】
看到君士坦丁堡乱成一锅粥、市民变成杀人恶魔,安德洛尼卡一句话也没说。“尔等还不住手!”类似这样的话,安德洛尼卡根本就不敢说。他是个篡位者,地位很不稳固,他急需得到市民的支持,让市民为所欲为是他目前唯一能做的,也是唯一必须做的。默许就是最大的支持,安德洛尼卡要让市民明白的是他的立场。
与此同时,安德洛尼卡又做了另一件巩固地位的措施:除侄子阿历克塞二世外,什么嫂子玛利亚啦,什么副皇帝啦,所有支持旧政府的高官统统送下地狱。
留下阿历克塞二世当然是拿他当幌子,安德洛尼卡要告诉国人的是:你们看,朕不是篡位者,朕可是侄子的共治皇帝。
在利用完侄子、安抚住市民后,安德洛尼卡残忍地杀死侄子,开始单独执政,是为安德洛尼卡一世(Andronikos I;1183—1185年在位)。
讽刺的是,安德洛尼卡在1182年屠杀西欧人事件上表现得很理智,可是他的残忍统治却表明他是一个缺乏理智的人。
安德洛尼卡采用各种手段强迫贵族臣服于他的淫威,在市民眼里他更是魔鬼撒旦的化身,他的残暴统治激起另一场政变。
政变的带头大哥名叫伊萨克&;#8226;安格洛斯(Isaac Angelos),他奶奶是阿历克塞的小女儿,爸爸是小亚细亚的军事统帅,也就是说他是科穆宁王朝的外戚。
伊萨克曾参与过一场尼西亚的叛乱,安德洛尼卡没杀他,继续让他留在君士坦丁堡。
一天,安德洛尼卡外出巡游,首都代理官想趁机逮捕伊萨克。伊萨克杀了代理官,逃到圣索非亚大教堂。在伊萨克鼓动下,整个君士坦丁堡发生骚乱。伊萨克变成香饽饽,被市民拥立为新皇帝,是为伊萨克二世(Isaac II;1185—1195年在位;1203—1204年复位)。
安德洛尼卡返回首都才发现自己成了过街老鼠,他想乘小船逃跑,哪还能跑得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全城市民的唾骂声中,这个暴君掉了脑袋。
科穆宁王朝落下帷幕,安格洛斯王朝(Angelos dynasty;1185—1204年)登上历史舞台,这是拜占庭历史上命运被悲惨的一个王朝。
拜占庭的内乱总算平息下来,可是1182年屠杀西欧人事件造成的后果极其严重。
西欧人更加仇恨拜占庭,尽管拜占庭和意大利商人的贸易往来又很快建立起来,但潜在的敌意仍未消除,一系列军事敌对因此而起:西西里王国洗劫拜占庭的第二大城市帖撒罗尼迦,巴巴罗萨威胁要攻击君士坦丁堡。
所有这些充满仇恨的能量都积攒起来,在后来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爆发得以爆发。
另外,就在伊萨克二世登基的同年,即1185年,保加利亚成功摆脱拜占庭统治,建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Second Bulgarian Empire;1185—1396年)。
拜占庭和保加利亚又开始当面锣、对面鼓的叮当开了。
58 巴里安!圣地的捍卫者
【王位之争】
耶路撒冷王国和阿尤布王朝议和以后,一晃十年过去了。
麻风王英年早逝,享年二十四岁。在他治理下,耶路撒冷歌舞升平,但是太平盛世没能维持多久。就在老萨忙着统一穆斯林,为收复圣地打基础的时候,圣地的高管们为了王位争得头破血流。
麻风王健在的时候,茜贝拉终于找到心上人——盖伊&;#8226;德&;#8226;路西安(Guy de Lusignan),俩人发誓永结这一生。恐怕这就是传说中的真爱,现代人哭着喊着找这东西,你看人家茜贝拉找到了。
麻风王对新姐夫很不感冒,他把自己的外甥、茜贝拉和先夫的儿子加冕为共治国王,即鲍德温五世,以防止盖伊谋位。
论起来,鲍德温五世是巴里安孙子辈的,巴里安举双手支持这位小国王登基。他的看法和麻风王一样,盖伊始终是个外来户。
鲍德温五世还是个小娃娃,在加冕仪式上,他坐在巴里安宽大的肩膀上进入圣墓大教堂。
雷蒙德三世趁麻风王新丧,插杠子成功,摄政耶路撒冷王国。岂料麻风王死后仅一年,九岁的鲍德温五世也随之而去。
王位出现空缺,谁该当新国王呢?各大势力集团又在为这个关乎各自利益的问题盘算起来。
玛利亚和阿马里克一世有个小女儿,名叫伊莎贝拉(Isabella),是麻风王和茜贝拉的同父异母妹,也是巴里安的继女。
在雷蒙德三世怂恿下,巴里安和老婆拥立十四岁的伊莎贝拉为女王。搞笑的是,伊莎贝拉的老公是个没野心的人,他不愿搅进这潭浑水里,死活不同意老婆当女王,还发誓效忠盖伊。巧的是,伊莎贝拉是个很听老公话的人,当女王的事就这么黄了。
伊莎贝拉不当女王,可以合法继承王位的只有盖伊夫妇。没办法,巴里安只好把王位让给盖伊(Guy;1186—1192年在位)。巴里安的哥哥对这一做法大为恼怒,把弟弟扫地出门。
耶路撒冷的管理层由此分裂成两大集团:
王室集团:以国王盖伊、王后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