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说参同契-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反映,不能说这就是道体,是我们后天生命中的这个道。 原来的本体,谈不到若水不若水,修道第一步工夫是做到 “上善若水,清而无瑕”。道的形象就是“真一难图”,“难 图”是很难把这个表达清楚。我们引用禅宗的一句话一一 “万法归一,一归何处”,道家不谈“一归何处”,而是说 “至真”,也就是至一。那么这个道,所谓真一,就牵涉到天 一生水,又有《易经》的数理在其中了。“变而分布”,一切 都是由这个一变出来的。“各自独居”,然后就分布开了。这 个原文大致如此,不用我们的意见来解释,还是采用朱云阳 祖师的意见。 
“此节,言先天一炁,为大丹之基也。”我们一般人修道 都想要修到有个东西来,可是道体本来没有东西,佛家叫它 空,道家叫它清虚,是指道之体,宇宙万有都属于这个体的 
变化。这个观念同佛家一样,在佛家说来,一个人成佛要证 得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体,不生不灭,不垢不 净;报身就是万象,宇宙万象各有一个报身,体是一个,变 成了万有以后各有一个报身,也就是色身;化身是法身变化 出来的,有千百万亿化身的不同,成佛叫做应化身等等,很 多的名称,就是有一个实质的身体。道家改变了三身的名 称,成为“一炁化三清”,都是这个炁的作用,变化出来就 化三清。三清就是太清、上清、玉清,这同法、报、化三身 同一个道理。譬如说基督教,一切宗教,最后的哲学都有点 相同,所谓上帝天父、自己、圣灵是三位一体,也是这个道 理来的。
至于我们后天这个生命,来来往往的是报身,要如何修 道呢?必须要得到“先天一炁”。“先天一炁”是由道体上 来,没有什么办法形容,所以叫它“一炁”。无火之谓炁, 下面四点是火;没有“米”字这个“氣”,等于说虚空里头 空气,大气层这个气。“先天一炁”不是空气的气,不像风 不像气流,勉强来讲,只能说它是个能,生命的能就是“先 天一炁”。“先天一炁”到了才能够结丹,大丹。
虚无不是虚史
练气功的人,把呼吸之气在身中练来练去。还有些修道 的人,把呼吸之气配合上“意”,转到身上有了感觉跳动, 认为气发动了,那个并不是气发动了,同先天之炁差远了。 结丹成道不是这个东西,而是要先天一炁才行。别的道书上 说得很明白,“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结果有人练气功拼命 
对着太阳,把虚无解释成虚空,从虚空观想一个气进来,一 个光进来。密宗这类很多,道家也在搞这一套。那么从虚空 中观想一个气进来与身心合一,是不是“先天一炁”呢?虽 然不是,但是比练身体上的感觉好一点点。
我们再清楚地讲,不论佛家、道家乃至世界上各种修炼 法门,都不出炼气的范围。譬如说密宗的人念咒子出声念, 或者念佛的人也出声念,可以念到一心不乱,也成功。但是 老实讲,这些方法都是在炼气,只是比炼后天呼吸之气好一 点,是专一的气,还没有到“先天一炁”。譬如说有些人守 窍观想,这是炼神;譬如说修戒、定、慧,规规矩矩修止 观,乃至修白骨观,修各种观,各种道家的工夫都是炼精。 这些方法对不对呢?都不对,但是也都对,锻炼身体祛病延 年是有些效果。其实连运动都有效果,打拳也好、跑步也 好,都是在炼气,这都是有形的。但是结丹不是这个,不过 同这些炼精、炼气、炼神的炼法,都有密切的关联。偏向于 任何一点都不对,能够融会贯通起来都对。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并不是从虚空中来,要注意 啊!你心念越空得掉,身体的感觉、知觉越清净越放得下, 慢慢这个“先天一炁”自然发动。所以“先天一炁”从虚无 中来,你要修通气脉,转变色身,并不是做什么稀奇古怪工 夫。所以“先天一炁”到了,“为大丹之基也”,就可以结丹 了,这是了命的第一步。
来自虚无的先天一炁
“盖道本虚无,始生一炁,只此一炁,鸿濛未分,便是

()免费TXT小说下载
I2121 一 
先天真一之水,非后天有形之水也。”这里解释修道这个道, 道体本来是虚无,佛家讲空,本来空的,由真空而生出妙 有。本来是寂然不动,就是《易经》上所讲“寂然不动,感 而遂通”,一感就动,这个“先天一炁”动了 “始生一炁”。 这个一炁的境象来的时候,有个专门名称叫“鸿濛”,天地 鸿濛。“鸿濛”两个字很难解释,跟混沌差不多,像春天二 三月间那个细雨时候的境界。从前有人出个对联“细雨湿衣 看不见”,这个下联很难对,结果有个青年人一下子就把它 对起来了,“闲花落地听无声”,一朵花开久了掉下地来,听 不到声音,把中国方块字变成一个艺术的画面。现在讲“鸿 濛”,等于说暮春三月,草长莺飞,天气温暖,人的身体都 懒洋洋的,脑筋都不大动,只想睡觉一春困。换句话说, 湿度非常高,鸿濛境界人就是倦,是疲倦那个“倦”。疲是 疲,倦是倦,不同的,现在年轻人不管这些了。
所以“先天一炁”要搞清楚,“先天一炁”从哪里来? 从虚无中来,越空越有。在佛学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也叫做“性空缘起,缘起性空”。“先天”这两个字要注意, 什么叫先天?孔子解释《易经》乾卦,我们上一次提到过 的,“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个天地是没有办法 违背的,那个本体的力量叫先天。我们现在的生命及一切的 万有,都算后天。先天没有一切,本来无一物;后天呢? “奉天时”,要顺应自然,本体功能的规范不能违背。太阳一 定从东边上西边下,每天一定是上午、中午、下午,各有 不同。
“先天一炁”从虚无中来,你越空得了,身心感觉越放 得开,越接近于先天,这个时候就有真的“炁”来。这个不 能叫它一 “焦”,《老子》里头很少用这个字,而是说“有物 混成,先天地生”,这个东西不是自然科学物质的东西,它 有股力量,无形无相,在佛学叫做业力。业力不一定是坏 的,成佛成仙是善业修成功的力量,一切凡夫众生是因为恶 业力量,所以在六道轮回受报应。学佛修道也在造业,造的 是善业,绝对的善业才能成功。
当这股力量来了,真空中生出妙有,但是就算你“先天 一炁”来了,一般人没有佛家所谓戒、定、慧的修持,也是 徒然。普通人“先天一炁”从昏沉中来,你睡够了醒来的时 候,将醒未醒之间,它来了,你不觉得。一来了以后,凡夫 第一步欲念就来了,就人了欲界,把“先天一炁”糟蹋了。 再其次的,你在将醒未醒之间,或者生重病,病快要好时是 “先天一炁”来,这个东西来了,就是生命的功能,你的病 一定好。可是你不知道,自己体会不出来,认识它很难,因 此修道的人,万修万人都不成功。“先天一炁”随时会来, 换句话说也就是活子时,冬至一阳生就是这个东西,也可以 叫阳生。现在进一步讲,阳生有个现象,这个时候你自然有 一种春意,生命的春意,就是“先天一炁”。什么叫春意? 就是春天万物都在发生,有一种生发的力量。当这个“先天 一炁”来了,学佛也好,修道也好,都要把握住这个境界。
遇瑰昏況鸿潔 
他说这个“先天一炁”是“鸿濛未分”,阴阳都没有分 开,而这个境界一定是有一点混沌的状态。对了,趁这个时 
候答复本院一个出家同学,你在日记上提到,一个人得定, 住在那个混沌的状态,同昏沉的差别在哪里?你问得好极 了,一般人打坐,就是两个境界,一个昏沉,一个散乱。昏 沉分两种,大昏沉像睡眠一样,有些人打坐没有坐好,身体 弯起来,肚子大大的,好像一只龙虾里头装了一个西瓜一 样,身体变成这样就不对了。真坐得好,身体一定是端正 的,你看每一个菩萨像,坐姿都很端正。一昏沉就不行了, 这个身体,这个气一一不论“先天一炁”也好,“后天一炁” 也好,就支持不住,所以就弯起来,这样就会睡觉了。
有些人坐着好像没有念头一样,实际上是在昏沉,那很 严重。譬如我们念佛的时候,念到昏沉了,好像佛号也念不 起来了,就没念佛了。你要搞清楚自己是不是在昏沉中,如 果自己昏沉以为是人定,以为自己在修道,以为自己在好境 界,你的果报是走人畜生道的。这样越修脑子越迟钝,越无 智,而且越懒,懒得动脑筋了;慢慢也不想记事了,以为自 己这个是空,其实是大昏沉。细昏沉就是打起坐来,好像自 己也知道,实际上不大清楚,迷迷糊糊的做不了主,这箅不 算睡着了?没有,别人讲话自己还听见,这是细昏沉。细昏 沉搞久了以为是入定,那个果报也是同样,所以要搞清楚。
其次是“掉举”,大的“掉举”就是散乱。我们普通人 就在两个境界里过一辈子,千生万劫都在这里头转,不昏沉 就散乱。人疲劳了就睡觉,睡醒了眼睛还没有张开,思想就 来了。所以不昏沉就散乱,永远不会平衡,因此永远在生死 轮回中转动。不管你佛学讲得多么高明,戒、定、慧怎么样 的好,理论再怎么好,第一你没有真正得定,纵然持戒很 
好,不是真的戒;第二你纵然智慧好,不是真的智慧,那是 世智辨聪,是从世间的知识、头脑的分辨来的,不是真智 慧,真智慧不用头脑思想就来。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人,身 上都是病痛,那修个什么道?佛说学佛可以了生老病死,你 既然是学佛的人,身心都不能健康,这个东西学了干什么 呢?对不对?这是很现实的问题。重点是你定力不够,要想 戒学得好,必须要定。一定了以后,就不需要谈戒了,他杂 念妄想都不乱起,那就是戒了。你定了以后也不要谈慧了, 定中自有智慧来了。
道家所讲“鸿濛”,是定的初步,如果拿佛教的教理配 合来讲,就是四加行的第一步得暖。暖、顶、忍、世第一 法,这是佛法里的四加行,不管大乘、小乘离不了四加行。 鸿濛境界,混沌境界就是得暖。所以这位同学问的问题,现 在答复了,也解释了这个鸿濛混沌。它与昏沉差别在哪里 呢?昏沉是自己做不了主的,鸿濛混沌境界是自己证人这个 境界,做得了主。拿唯识的道理来说,鸿濛混沌的境界就是 五遍行的作意而成,但是昏沉不是作意来的,而是由习气 来,两个详细的差别在这里。不过不能随便去讲理论,要好 好用功体会才能清楚。
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该如何 
当你空到极点,什么都没有,到了一切“鸿濛未分”这 个境界,“便是先天真一之水,非后天有形之水也”。这个现 象并不是身上有个水来了,“先天真一之水”,用方位来代表 是北方壬癸水,拿人体来讲,是下面。天一生水,等于说我 们生命上的春意发动,并没有加任何的妄想,并没有加任何 的欲念,就是所谓“天地纲媪,万物化醇”的境界,也就是 鸿濛的境界。这个有水的现象,由下而上升,等于我们物理 上的水蒸气由下面上来。
“学道之士,若能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才复得先天真 水,水源至清至洁”,“先天真水”也就是真的活子时,这是 金丹一点的根基,所以学道的人,这个一发动,精神好了就 来真水,衰败了就没有。要“摄情归性”,后天的妄想、欲 念都属情,学道的人要能够定得住,把它空了,才能归到清 净无为的境界。修道的到了这里,本来昏昏迷迷,忽然精神 来了。一般人都在疲劳时去打坐,觉得蛮好蛮清净,实际上 并没有修行,因为这是休息。疲劳了当然清净,杂念也没有 了,没有力气妄想了,并不是工夫到了。那么一般人何时下 座呢?坐到先天真一之水差不多来了,精神也来了,觉得我 差不多了,下来穿上鞋子,要打牌的去打牌,要做事的去做 事,所以永远不会成道,永远不会得定。因为在先天真一之 水来时,你稳不住,就不能“摄情归性”,当然也空不掉。 这个时候空得掉就叫做空了,这叫做返本还原。
性与情合身歧一片 
他这里把做工夫的办法告诉你,修道之士到这个境界能 “摄情归性,并两归一”,把两种归并成一个。两种什么呢? 性跟情。理论上就是妄想空了,归到本性上。这两种作用, 在身上是神跟气,神不动,神与气两样凝结拢来,才能够得 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这个时候“水源至清至洁”,妄 念一动,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欲念一动,这个水已经不清了, 先天一炁变成后天混浊之水,没有用了。
“此时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杂,自然表里洞澈,有如 万顷水壶”,到这个境界那是呆定的,不管你学显教、密宗, 修止观,修净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就是“先天而天弗 违”,呆定的法则。到了这个境界,先天真一之水来了,这 个时候身心打成一片,怎么打成一片?杂念妄想没有了,身 体感受也没有。感受没有不是勉强做的,如果一个念头都不 想动,甚至什么都没有兴趣,什么都没有意思,那变成枯木 了,那完了!那不是先天一炁,那个学佛叫做枯木禅,是邪 禅。真正身心打成一片是身心融为一体,春意盎然,这个春 意没有什么Se情的作用,只代表生机充满。“身心打成一片, 不染不杂”,所以心如明镜台,那就一尘不染。那个时候, 告诉诸位,你想动烦恼动妄想都动不起来了!没有烦恼没有 妄想,是自然的,但是并没有到家,这是第一步。张紫阳真 人在《悟真篇》上告诉我们,到了这个境界,“烦恼无由更 上心”,一个烦恼妄念都动不起来,没有了!这个时候“自 然表里洞澈”,拿身体来讲,一片空灵,身体好像空了没有 了,变成一个玻璃瓶子一样^玻璃瓶子还有个玻璃,这个 时候连玻璃都没有了。道家北派的丘长春真人,形容这个境 界叫水晶塔,身心变成水晶的塔,内外透明。
如果我们再严重地做个比喻,佛家的《法华经》,没有 什么佛学的理论,只莫名其妙地讲了许多的故事。所以有些 知识分子不喜欢看《法华经》,因为就像是神话故事一样, 可是他故事里头有东西。有一个故事,说到释迦牟尼佛说 法,地下涌出来一个多宝如来的宝塔。多宝如来,你们做生 意的碰到他可高兴了,那一定发财。他从地心涌出来,这个 塔是无缝塔,没有门,进不去,打不开,多宝如来坐在里 头。因为释迦牟尼佛说法说得好,他就叫释迦牟尼佛进来坐 在旁边,这就是分释迦半座的故事。这个时候,所谓“先天 一炁”从地涌出,“表里洞澈”,还没有到达多宝如来那个境 界,可是有消息了。
还有一个禅宗公案,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有一个女的 入定,佛就问小乘及大乘的弟子,谁能够使她出定。文殊菩 萨、普贤菩萨,这些能力很强的,想尽办法,无人能够使这 个女的出定。诸大菩萨们束手无策,可见她的定力有多高。 后来一位罔明菩萨从地下涌出,在这个女的耳朵边弹指一 声,她就出定了!禅宗有这么一个公案,等一下你们参 参看。 

真一之系如何发起 神与气的文会 气不住怎么办 结丹后下I步 混沌境界在何处
十 六 讲 
真一之炁如何发起
刚才讲道家所说真的活子时来,就是先天一炁,一切都 从虚无中来,那个境界他都讲得明白,“自然表里洞澈,有 如万顷冰壶”,这是形容境界,不是真的冰冷,而是像玻璃 一样的透彻,把实际的境界都讲出来了。他解释道理是引用 老子这一句话,“故曰,上善若水,清而无瑕”,就是这个 境界。
接着下面第二段,“大道离相离名,本无形象”,无名可 得,所以连佛也不可说不可说,没有名相的。“及其生出一 炁,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体,道的体无名无相无形,所 以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拿佛学的道理说,在真空生出妙有的 时候,起作用的时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点形相可 以抓住了。 
“然此真一之炁,杳冥恍惚”,他把老子浓缩了,原文是 “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间有个作 用,这个妙有作用哪里来呢?真空中来。“形于无形,象于 无象。非一切意识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无 形无相,这并不是指妄想境,注意啊!我们一般修道打坐都 在想象或者有意去练工夫,那是自己意识去造作出来,想要 达到这个境界。只不过,这是妄想,是假的不是真的。先天 真一之炁不是意识可以“卜度”,卜度就是猜想。这个不是 意识分别,拿佛法来说,是在无分别心的时候,才能够发起
;^^ 0
“故曰,道之形象,真一难图”,他说真正到先天一炁来 的时候,很难说出一个样子,如果一形容一描写就着相了。 一般修道的人没有不着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