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立性。我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结果,孩子长大后,根本就没有应付各种生活问题的能力。
父母关爱子女,不让子女受到伤害,是人之常情。但是溺爱却剥夺了孩子们学习的机会。孩子不但需要有爱心的父母,更需要懂得正确教育孩子的父母。那么,如果孩子养成了享受溺爱的习惯,对以后会有哪些不良影响呢?
■ 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父母对孩子过度的保护,其实是将年幼的孩子过早孤立了起来,使孩子失去了最初学习人际交往的机会。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父母,而没有任何集体观念。
如此发展,孩子失去的将不仅仅是友情,更重要的是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人交往,就会被社会和集体排除在外。
■ 压制孩子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受到过分保护或限制的孩子,他的父母已经从各个方面满足了他的需要,这样便抑制了孩子的动力,大大降低了他对外界事物的兴趣与好奇心,并削弱了孩子探索外界事物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意志力。
■ 影响儿童的智力发展
过度保护实际上是限制了孩子的心智发展,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很少有机会去探索。由于孩子自己不用动脑、动手,在他进入社会后会变得软弱和懒惰,如此致命的人格缺陷,会让孩子在社会竞争中惨遭淘汰。
在分析完孩子幼年的成长后,我们可以看看社会上现存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是父母陪读、陪考、陪找工作这一系列现象。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当高考来临,炎炎烈日下是父母们殷切期盼的眼神。开考铃声响起,父母目送孩子进入考场。等待的时间漫长,天气炎热,爸爸妈妈们就在马路边蹲着、站着,让人看了一阵心痛。
好不容易孩子考进大学,开学时期,各个高校门口又挤满了父母的身影。白天安顿好孩子,晚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寝室提供给父母们休息,他们就会选择睡在操场或宿舍楼下,守着孩子过上几夜。
现在,更为严重的情况又出现了,孩子毕业后,已经完全有能力独立生活,但是父母还是要陪着去参加招聘会,帮孩子拿主意。在感叹“可怜天下父母心”之余,我们也不得不深思,难道现在的孩子什么都需要父母“关心”吗?
父母用心良苦,就是担心孩子没经验,怕孩子受挫折。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地知道中国孩子独立性差的种种弊端,但就是不能采取行动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
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作决定,即使他们有时会做错,对他们的未来也会大有好处。不要让溺爱像温室一样包裹着孩子的一切,虽然孩子现在很享受这种爱,可是一旦形成坏习惯,父母不在身边时,孩子们要怎么生存呢?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别让孩子变成“小霸王”
从孩子降生的那一天起,爸爸妈妈就将无私的爱化为“蜜汁”,让自己心爱的宝贝沉浸其中。但过分的“甜蜜”只能引发孩子内心的“变质”。
现在的孩子任性妄为,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在世小皇帝”。任性的习惯也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不良习惯之一。孩子们放任自己的性情,做事情的时候往往对自己不加约束,想怎样就怎样,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分是非且固执己见,明明知道自己不对还要继续做下去。
孩子们学会用哭闹与眼泪来威胁自己的父母,或许爸爸妈妈会心软,一切听从了孩子的安排。可是,当孩子独立涉足社会的时候,谁又会对他心软呢?如此四处碰壁,总有一天,他们会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
目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中“过分关爱”这一倾向是很令人担忧的。现在的孩子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这是一种通病,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教子做人,首先要把握好爱的尺度,不溺爱孩子。
近年来,独生子女家庭不断增多。许多父母溺爱孩子,过多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地给予的爱,反而害了孩子,让一个个本该天真无邪的孩子变得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粗暴且不尊重人。
正是我们的“极度关爱”、“过分宠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不少家长认为,如今条件好多了,孩子又是“独根独苗”,因此,无论如何不能让孩子吃苦受累,这是极不正确的观点。
我们把孩子的生活道路铺得如此平坦,似乎这样就能让孩子一生无阻。但事实上,这种错误的幸福观才是孩子最终的“灾难”。无私奉献的爱固然是伟大的,但是只懂辛勤耕耘而不问收获的父母之爱却是不明智的。
所以,我们要提醒父母:小心!无私的爱与溺爱,两者之间离得并不是太远。溺爱是父母与孩子关系上最可悲的事情,爱多爱少,爸爸妈妈们很难界定。溺爱只能换到孩子的自私与无情!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溺爱并不是爱孩子,而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孩子的父母没有把握好疼爱孩子的尺度,一味地慷慨给予,放任年幼的孩子随意行事,超过限度的关爱让孩子丧失了辨别是非的能力。
而且,被溺爱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凡事只想到自己,从不为别人考虑。父母的溺爱使孩子们只知道享受别人的爱,最终成了冷酷、无情,甚至伤害别人的“坏孩子”。
其实,父母爱孩子,可以慈爱,用慈爱来取代溺爱,这样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好处。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与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最后不要忘记补充一句安慰的话语,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的爱仍然存在。
其实,孩子任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有的孩子任性是为了满足某种物质的要求;有的孩子任性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孩子任性是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
那么,如何防止和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呢?家长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不要“硬碰硬”,试着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在孩子任性时,我们要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不要和孩子“硬碰硬”,谁也不让着谁。当然,父母的忍让是有限度的,过度忍让又会变化成溺爱。所以,我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尺度。
■ 让孩子学会冷静处理
我们和孩子都要时刻保持冷静。如果说孩子的哭闹解决不了问题,那么我们的暴力也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我们可以冷静分析一下,孩子的要求是不是合理,合理的应予承认,并尽可能给予满足;不合理的要求,我们千万不能迁就姑息。
其实,许多孩子因为愿望得不到满足而哭闹不休。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可以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哭累了,孩子自然会停止。等孩子完全冷静下来后,我们再告诉他为什么不去满足他的愿望,是因为他的要求不够合理。
■ 正确的对比让孩子看清自己的错误所在
任性的孩子好胜、自尊心强,可使用对比诱导法,用他所了解的英雄伟人的事迹与其行为对比,让其好胜心和自尊心受到刺激,使他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问题,主动改变任性的行为。
■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最直接的模仿对象
纠正家长自身存在的问题。家长要注意检查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也任性。家长的任性往往会影响孩子,使孩子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也学会了任性。
此外,切忌以家长的任性来对待孩子的任性。这样做,孩子的任性非但不会减轻,反而会加重,因为家长实际上起着“示教”与“榜样”的作用。因此,在这样的家庭中,只有先纠正家长的任性,孩子的任性才能解决。
■ 开阔孩子的眼界
暴跳如雷的孩子最可怕
孩子的脾气,各有不同,大多数孩子的脾气是后天形成的。他们有的温顺乖巧,有的暴躁易怒,有的不经常暴露出自己的脾气,有的发脾气是家常便饭,而在这些孩子中,乱发脾气的孩子又占了主流趋势。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乱发脾气是儿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做事只随自己的性子来,从不考虑后果。想要怎样,就要怎样,稍不如意就马上开始大哭大闹,向家人宣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造成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有很多,溺爱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父母对孩子溺爱,有求必应,就会使孩子脾气越来越暴躁,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假如父母对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绝,使他的欲望总是得不到满足,也会使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这真是让父母们左右为难啊。
郭明夫妇最近被儿子安安的坏脾气折磨得头疼死了。安安刚刚6岁,脾气却暴躁得厉害,稍不如意就大发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他讲道理,他也听不进去,如果父母不按照他说的去做,他就一直吵闹、哭喊,甚至在地上打滚,手里有什么东西就会顺手扔出去。
为此,郭明夫妇想尽了办法:他们打他、苦口婆心地教诲、罚他站墙角、赶他早点上床、责骂他、呵斥他、给他讲道理……这些都不管用,一有事情安安还是会大发雷霆,暴躁脾气依然如故。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电视,安安突然想起来要吃糖果。已经很晚了,商店都关了门,夫妇俩试图跟儿子解释,劝说他明天再吃。然而,小安安可怕的脾气又上来了,他躺在地上大声叫喊,用头撞地,用手到处乱抓,用脚踹所有够得着的东西,哭天喊地,闹腾得厉害。
安安已经叫喊半天了,他奇怪地发现,居然没有人理他。于是,他又重新按他刚才的“表演”闹了一番。这次郭明夫妇知道怎么做了,他们坐了下来,静静看着儿子,没有任何语言和动作。
安安似乎上了瘾,又开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妈妈还是没有任何表示。最后,安安似乎闹腾累了直接回房间睡觉去了,这件事总算就此平息。
从那天起,安安知道哭闹无济于事,渐渐改掉了暴躁的脾气。因为他发现,暴躁与发泄并不能解决眼前的事情。
所以,我们不要因为孩子开始哭闹就手足无措,我们应尽量满足其合理的要求;对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说服。只有父母才能帮孩子改掉乱发脾气的坏习惯。要让孩子心平气和地生活,改掉好发脾气的坏习惯,父母可以采取以下的方法:
■ 找出孩子发脾气的真正原因
孩子发脾气,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弄清是非,分出青红皂白。看看是孩子自我情绪调节能力低,还是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又或是表达能力差。分析出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帮孩子纠正坏习惯。
■ 爸爸和妈妈要站在统一“战线”上
当孩子发脾气时,爸爸和妈妈是袒护他还是教导他?倘若袒护,就会使孩子尝到甜头,这实际上是一种负强化,孩子就会闹得更凶。正确做法是我们应该让孩子懂得并记住一个道理:吵闹发脾气是没有用的。而且不能爸爸批评后,妈妈又去哄。
■ 与孩子沟通,让暴躁消失
我们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我们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的发怒情绪的。
■ 千万不要以暴制暴
这种感情用事的方法,绝对改变不了孩子好发脾气的习惯。有的母亲认为孩子爱发脾气拗不过他,就把孩子推给父亲管教。而父亲有时会用粗暴的方式来对待孩子,这样以暴制暴,只能让孩子觉得乱发脾气是很正常的事情。
■ 把孩子从“牛角尖”里拉出来
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多角度解决问题。避免孩子解决问题时过于极端,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分散注意力。当孩子面对困难和问题的处理态度变灵活后,他发脾气的坏习惯也会逐渐改掉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孩子也会有暴力倾向吗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为什么都有很强的攻击性,男孩子喜欢一群群凑在一起打架;女孩子喜欢在冷不防的时候,抓伤同伴。尤其是过年,亲戚邻居家的孩子们一凑在一起,哭闹声与告状声就接连不断。为此,父母们真是无奈又着急。
根据相关调查,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从性别来看,男多于女;从独生与非独生来看,独生子女多于非独生子女;从年龄来看,年龄小的居多。孩子们这时的攻击行为往往是无意识的,但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行为会愈演愈烈。
其实,很多幼儿有行为攻击的倾向,而多数父母认为这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并没有加以重视。但是,专家认为:攻击性行为形成的关键期是婴幼儿阶段,一般男孩的攻击性比女孩突出,如果任其发展到成年,这种行为就可能转化为犯罪行为。
范良长得人高马大、虎背熊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尽管如此,他还不安分,平时调皮捣蛋,总喜欢惹别人。每次范良的爸爸妈妈去学校接他的时候,总免不了听到孩子们告状的声音,这些声音真是让范良的父母头疼不已。
而对于范良这个好攻击他人的恶习,父母也是无计可施,只会回家狠狠批评。有时,爸爸实在生气时就会打他。可是,种种方法都不奏效。最后,范良也被打皮了,根本不怕爸爸妈妈生气了。
有一天,范良对爷爷说:“妈妈不讲理,常欺负我,却要我别欺负小朋友。我只是想和他们好,又不是要欺负他们。”听到这句话后,范良的父母开始反省自己一贯的教育方法,觉得应该和范良多沟通沟通,而不能开口就骂、动手就打了。
很多时候,有的孩子只是想和其他小朋友做朋友,但是方法不对,或表达方式不当,就会伤害到其他的小朋友。所以,掌握好分寸对于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告诉孩子,和其他的小朋友表示友好,只要动嘴就好,不要动手。
露勇已经渐渐长大了,但是他争强好胜,无论游戏还是比赛,他都要赢过别人,不准别人超过他,这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
有天下棋,整整一下午,露勇没有一局赢过对方。终于,周围的小伙伴开始笑他了。这可激怒了他,露勇站起身就踢翻了棋盘,还动手打了几个笑他的孩子。
回到家里,露勇渐渐冷静下来,有些后悔。因为,被他打的那几个孩子,也是他最好的小伙伴。妈妈开口说话了:“你动手打别人就能证明棋下得比他好吗?”露勇摇了摇头。他坦白说,他只是受不了好朋友嘲笑他。
妈妈这时抓住了教育露勇的时机,她说:“在别人失败的时候嘲笑别人肯定是不对的,可是我们对于朋友要宽容。”最后妈妈鼓励露勇接受自己的失败,好好学习下棋,以后有机会还可以找好朋友切磋棋艺。
没过几天,露勇就和那几个小朋友和好了。大家仍然一块儿下棋,有输有赢,但是再也没有发生冲突。孩子就是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长大的,看来我们还是要找找他们打闹的原因,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其实,孩子只有在感到不开心或感到挫折时,才会去攻击其他的孩子。他们有的是出于自我保护,有的是宣泄内心的不满,而不是单纯喜欢打人。我们要认真分析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
当然,还要尽量避免孩子受到不公平的待遇,不要让孩子感到失败、安全受到威胁等,这些都会激发孩子去攻击他人。帮助孩子纠正喜欢打人的坏习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 把好情绪与坏情绪造成的后果进行强烈对比
当我们的孩子不再去攻击他人时,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体验到愉快;当孩子乱打人时,我们要告诉他这是错误的,并且让他知道,爸爸妈妈因为他的这种行为而感到非常不高兴。这两种情绪的强烈对比,可以让孩子亲身体会到哪种情绪更能让他感到愉悦。
■ 行为塑造,循序渐进
以循序渐进的要求来使孩子克服不好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家长所希望的行为。比如孩子在输掉游戏以后耍赖、打人,我们要引导孩子做到不耍赖,然后让他做到对同伴友善相待。当孩子的情况慢慢有所改善的时候,我们要激励孩子保持下去。
■ 奖励也是最好的动力
其实,孩子在完成自己认为值得表扬的事情后,都渴望得到爸爸妈妈的奖励。我们可以手工制作一些小红花或小玩具,当孩子做好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就发给他,这种激励的方法十分有效。
孩子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会一直保持良好的习惯,尽量不去犯错误,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 坚决抵制粗暴教育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中华美德:尊敬老人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让这种美德一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