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培养孩子好习惯60招-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菲娜满13岁了,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了,于是她开始频繁地换漂亮衣服。菲娜确实变美丽了,可是换洗的衣服却成了妈妈沉重的家务负担。
终于,妈妈找菲娜谈话了。妈妈说:“宝贝,妈妈工作很忙,你已经13岁了,可以为妈妈分担家务,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以后你的衣服要自己洗。如果你忘记的话,就只好穿脏衣服了。”菲娜很痛快地点了点头。
一周过去了,妈妈发现洗衣机里塞满了菲娜的脏衣服,她很生气,于是严厉地批评了菲娜,菲娜答应妈妈下次不会忘记了。
接下来的一周,菲娜还是没有洗,脏衣服更多了,洗衣机里已经放不下了,那么多的脏衣服都堆在了菲娜的屋里,地板也被占满了。而且菲娜已经没有几件干净衣服可以换了。
妈妈虽然看在眼里,但并不过问。当然,菲娜也有她的应对办法:她从脏衣服堆里捡出稍微干净的衣服继续穿,就是不肯自己动手把脏衣服洗干净。
几周过去,菲娜已经再也拣不出一件稍微干净点儿的衣服了,而妈妈依然是不闻不问。菲娜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衣服一件件洗干净。此后,菲娜的衣服都是由她自己来洗,而且她发现洗衣服并没有她想象得那么难,菲娜甚至还渐渐开始帮妈妈做其他的家务了。
培养孩子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习惯,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明白为什么让孩子做家务
我们要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不能以孩子学习忙为借口,就放弃对孩子的培养。其实,让孩子做适量的家务劳动并不是为了替我们分担什么,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我们要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去实践,不能因为孩子做不好,或者父母看不惯,就一手包办,我们要把真正锻炼的机会还给孩子。
■ 培养孩子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
每次督促孩子做家务,得到的只是孩子的拒绝或者不满,这就是孩子对劳动丧失兴趣的表现。在他们眼里,劳动只是让人觉得疲惫的体力活,毫无兴趣可言。
面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将家务劳动与趣味游戏相结合,比如比赛擦桌子,看谁擦得干净等等。孩子需要有童趣的劳动,而这些趣味,需要我们开动脑筋去发现。
另外,劳动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不能太复杂,应该以自我服务为主。时间也不能太长,否则会使孩子过度疲劳,影响劳动效果,甚至产生厌恶劳动的情绪。
■ 家务再繁琐也要有具体分工
家务事往往很繁琐,如果分工不明确,孩子很可能会偷懒。我们要在开始劳动前,明确孩子的劳动目标。劳动中还应提倡相互协作,这样,孩子就能很好地完成爸妈交给的任务了。
■ 孩子干得出色,就要及时表扬
当孩子认真做完一件家务时,我们要及时地予以肯定。让爷爷奶奶一起来参观孩子的劳动成果,参观完毕还要表扬。受到鼓励的孩子得到心理暗示,就会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劳动。这种刺激与激励的方法更容易让孩子继续保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珍惜劳动成果最光荣
随着现代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爸爸妈妈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孩子们奢侈浪费的坏习惯更加严重了。不管多么贵重的学习用品,坏了就扔,没坏的,用腻了,也要扔。
而更多的孩子,存在这种情况:文具什么时候丢了都不知道,只晓得没文具了就向爸妈要钱去买,至于能坚持用多久,那就不知道了。只要向父母伸手,就会有新文具,东西来得如此容易,孩子们根本没有尝试过失去文具的感觉。
因此,“珍惜劳动成果”就成了一句说教的空话,成了高高悬挂的标语。而不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孩子,也不会清楚“得来不易”这句话的含义。
可是,仍有多数父母认为:现在的家境不错,在物质上能满足孩子就尽量满足,不必为了一些小物品的丢失、毁坏而对孩子进行训斥。父母错误的价值观与生活中的浪费恶习,无形中成了孩子学习的坏榜样。
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浪费,也不知道什么是爱惜。尽管这些东西看起来微不足道,花不了多少钱,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是很不利的。如果让孩子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我们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
◎孩子通过对劳动的真实体验,懂得了劳动成果的珍贵,从而尊重劳动者,珍惜劳动成果。这样就树立了孩子的劳动价值观。
◎如果孩子懂得珍惜劳动成果,也就自然养成了勤俭的习惯。
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下面这个小故事,看看您的孩子是否也和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一样。
6岁的薛明聪明活泼,人见人爱,但有一个特别不好的习惯就是爱毁坏物品。薛明有很多玩具,但每个玩具都是破破烂烂的。
薛明渐渐长大了,兴趣也慢慢转移到了阅读上。但是,薛明对待图书依旧很残忍。一本刚买的新书,没过几天就会变得破旧不堪。
妈妈为此十分苦恼,她多希望薛明能改掉这个坏习惯。但是,不管怎么叮嘱薛明,都不见效。家里的大小物品,在薛明的手里依然被摔得“啪啪”直响。
为了帮助像小薛明这样的孩子改掉坏习惯,我们给出以下几点建议,供爸爸妈妈参考。
■ 利用日常家务事,来引导孩子积极参与劳动
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所以,孩子应该从小就得到基本的劳动锻炼,这样,他们才会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可以分配给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做,比如收拾自己的小房间,就是最好的锻炼方式。
■ 和爷爷奶奶一起忆苦思甜
爷爷奶奶可以为孩子讲述以前的老故事,让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领悟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只有好好珍惜,才是正确的态度。并且,讲故事的形式更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消除孩子的抵触心理,教育效果也是很明显的。
■ 与贫困山区的孩子进行比较
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小朋友生活在贫穷的山区。我们可以让孩子通过电视媒体,去了解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生活状况。
然后,让孩子自己和电视里的小朋友作对比,有所感悟之后,孩子会倍加珍惜自己现有的生活条件,对身边的物品产生爱惜之心。
■ 爱惜,从自己的玩具开始
当我们又为孩子添置新玩具时,要及时地告诉孩子:好好爱惜玩具,不能随心所欲“摔打”。教会孩子怎样保管玩具,并时刻监督孩子的行为。
■ 我们就是孩子的学习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孩子学习模仿的榜样。我们自己要做到节约水电、粮食,爱护公共财物等等。只有自己做到了,我们才能要求孩子去达到目标。
■ 不要无限满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孩子要什么,我们就买什么,这样轻易去满足孩子的需求会让他们觉得失去了也没关系,因此就不珍惜劳动成果。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我们可以进行适当教育之后再满足他,这样,孩子在挥霍物品时,多少会有些顾虑。
一个懂得珍惜劳动成果的孩子,才是一个真正心疼父母、通晓事理的孩子。我们在用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关心时,一定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溺爱娇惯了我们的孩子。珍惜劳动成果这一好习惯,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做起,从珍惜一粒米做起。
。。
做个“爱心小天使”(1)
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忽视了对生命的敬畏、对爱心的培育。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对“爱”这个话题说得不够,甚至很少提及,以至于让他们缺少了对爱的理解,对社会及他人少了一种付出的品质。
教育要建立在爱的情感之上,只有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爱,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我们要抓住教育的时机用正确的观点与做法教育孩子。孩子面对的并不是一个“世外桃源”,而是一个令人不安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可能充斥着暴力、毒品、残忍或是不公正。
这些都有可能对我们的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他们缺乏爱心,从而变得冷酷无情。而这些负面的影响最终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麻木不仁,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就更谈不上拥有爱心了。
爸爸妈妈们都希望自己拥有一个“爱心宝宝”,所以不要忽视对孩子的爱心培养。下面就是一则真实的新闻报道,希望能引起家长们的警醒。
2004年,北京某知名大学一名四年级的男生半夜从宿舍楼的12层跳下,了结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个同学眼中的优秀者,今年还获得了学校的二等奖学金,可他为何会走上不归之路呢?
据同学猜测,他自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快毕业了,找工作的压力大;也可能是因为父母反对他交了个外地的女友……不管原因如何,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人世都是不应该的。他在冷漠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也残忍地结束了自己的人生,他并没有做到好好爱自己。
据相关人员在一所中学里进行的调查显示:在一定的年龄段,竟有80%至90%的孩子曾有过出走或自杀的念头。此项调查结果足以令家长们不寒而栗。我们都要在心中敲响一记警钟: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应该从小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
在我们看来,今天的孩子是幸福的,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孩子们,多是独生子女,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智力开发都和过去的孩子有着天壤之别,社会、学校和家长都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可是耳闻目睹的许多事情常常令我们很惊讶,记得一位母亲哭诉道:
我买了18只大虾,孩子一口气吃了17个,剩下1个我想尝尝味道,吃掉了,孩子居然大哭起来,质问我:“你明明知道我爱吃,为什么不给我留着?”
在电影院观看美国大片《拯救大兵瑞恩》时,当电影演到一些受了伤的、奄奄一息的士兵的场面时,观看电影的成年人都觉得心里很难过,甚至觉得那些场面惨不忍睹。而坐在前排的几个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哈哈大笑,引得电影院里面好多人侧目而视。确实让人难以想象,看着别人的死亡,这些孩子却感到开心。
在如今的青少年中,行为卑鄙和为人刻薄的有很多,孩子的残忍行为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残忍与刻薄会留下无法磨灭的人格缺陷,撕碎孩子的道德底线,而能够制止这些恶习蔓延的措施只有“爱心教育”了。
可是爸爸妈妈们毫不在意爱心的重要性,只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忘了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进行责任心的教育,似乎孩子们只有学习,别的什么都不需要了。看看缺乏爱心的孩子都有哪些不好的言行举止吧!
◎不知道什么是爱,对爱充满了无知。
◎不知道怎样表达爱,甚至拒绝表达。
◎不知道爱父母,眼中只有自己的身影。
◎不会爱他人,始终以冷漠的态度面对周围的人和事。。 最好的txt下载网
做个“爱心小天使”(2)
◎不懂得尊重生命,更谈不上热爱生活了。
◎不屑爱这个社会,对社会充满敌意与报复心理。
◎不知道为别人付出,只知道向别人索取。
◎不去考虑和体谅他人的需要,只知道自己的需求才最重要。
◎不懂得对生命要有所感恩,不知道谢谢父母哺育了自己。
◎不知道自己应该为他人做什么,只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够好。
◎不去了解他人的需要、家庭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不懂得帮助别人、欣赏别人,不会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爱。
只有爱的教育才可以让我们的孩子察觉别人的困难,并唤醒他们的良知与感情。孩子们才会变得宽容而富有同情心,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才会伸出双手去帮助那些受到伤害和需要帮助的人。一个不会爱的孩子是可怕的,他的感情生活也将一片空白。
有些老师也深深感到孩子们缺乏爱心的危机。老师们从早到晚全身心辅导学生,辛苦与劳累是可想而知的,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是他们的天职,他们牺牲了午休时间,甚至天黑了还在办公室辅导学生,但孩子们却不知感恩,甚至连句谢谢都很难听到。
一位老师曾经颇为无奈地说过这样一件事:“我从教三年来,一直随学生包车来来往往,都是我给学生让座,偶尔遇到一两个学生给我让座,就让我激动不已。我们的教育对象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是人家对他们献爱心,他们哪里知道关爱别人。”
因此,我们培养孩子的时候,首先要教会孩子的是“爱”。让孩子做到爱自己的亲人、爱老师、爱他人、爱集体、爱国家。这种爱心教育迫在眉睫,否则我们就将生活在没有爱心的世界里,这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
现在有许多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家人、社会的过度关爱,使得孩子们受不了半点儿委屈和打击,遇到一丁点儿不开心就非要闹个天翻地覆。
一些孩子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几句话理论不过家人,就离家出走,有的孩子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玩乐的目的,毒害亲生父母等等。
这一系列恐怖而不可思议的事件竟然就发生在我们最疼爱的孩子身上。现在,我们正面对着大批没有爱心、缺少挫折教育、没有经历过苦难的一代人。这些孩子不会理解父母对其成长的含辛茹苦,更谈不上他们对“爱”的理解到底有多少了。
在一些发达国家,孩子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生命。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有一些偏执的学生存在,都会出现让人无法控制的局面,都会有极端的行为发生。看来对孩子进行爱心教育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们缺乏爱心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现在的孩子们受到了许多信息的冲击,这些信息里充斥着负面的内容,将孩子们的世界变得冷酷、残忍和自私。
◎表现正面的、充满关爱的故事、影片在孩子们的生活中被淡化了。
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努力通过使用有效的、培养孩子爱心的方法来取代负面的信息影响。请教会我们的孩子爱与仁慈,让孩子们在遇到冷酷与残忍的事情时,能有正确的判断与行为。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孩子有爱心的习惯呢?
◎用父母之爱让孩子亲身体会到爱心的温暖与力量。
◎爸爸妈妈要以身作则,对待自己的长辈及家里的老人都要真诚、有爱心。
◎可以让孩子阅读其他小朋友有爱心的经典故事,从而启发孩子的爱心意识。
◎闲暇时光,可以陪同孩子一起为社区中的流浪小动物修筑小屋。
◎让孩子明白,只有付出爱心才能得到等量的爱。没有爱的付出,就不可能收获别人对自己的爱。
“享受溺爱”不可取
现在的孩子任性、泼辣,活像一个个“小恶魔”。凡事都要爸爸妈妈依着自己,若不依自己,就要闹个“底朝天”。
我们都知道,什么事都依着孩子,这是溺爱。可是,若我们在最初就以错误的溺爱对待孩子,孩子习惯生长于这种环境中,久而久之,一旦父母不再溺爱孩子,让任性的他们接受正常的家庭教育,就像“戒掉”溺爱一般痛苦不堪。
父母疼爱孩子,孩子依恋父母,这是人类的天性。但是,孩子对父母过度依恋,只会造成他自身无法独立。
有的家庭,爷爷奶奶每天跟在孩子后面转圈圈,身上挂着水杯、球鞋,兜里揣着零钱与糖豆。这俨然已经不是爷爷奶奶的形象,更像是保姆用人。
这样,孩子看似生活得滋润舒服,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倘若爷爷奶奶不在身边,那这些无能的孩子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些有远见的家长,会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独立生存与发展的能力;而没有远见的父母,会把孩子紧紧地禁锢在自己为孩子创造的“无菌室”里。试想,一旦这个“堡垒”崩塌,孩子们会怎样呢?
在生活中,我们会不止一次碰到这样的情景:儿子长得比妈妈还高了,却像个不懂事的小孩一样,为了满足自己的意愿,和妈妈哭闹不休,惹得路人侧目而视。下面这个新闻故事,希望能引起父母们的警醒。
扬州某大学的一位应届毕业生,只因跟堂弟玩电脑时发生了一点争执,他容忍不了堂弟说他“笨”,便挥刀将堂弟和堂弟的母亲一起杀死。
事后法官问他为什么会为了这样一句话,连堂弟的母亲都不放过?他却说:“堂弟骂我‘笨,连电脑都不会玩’时,他妈妈在旁边看着直乐,我当时只想把他们都杀了,就没有人再敢嘲笑我了。”
塑造什么样的孩子,主动权在父母手中。我们确实应该反思一下现在的父母都怎么了。我们对孩子过多的关注和保护就是溺爱,溺爱剥夺了儿童的独立性。我们总是想时时刻刻保护孩子,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