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但没有权利管理,还要对他们恭恭敬敬,这就是官场的程序和“论资排辈”。秦泰要是不遵守的话,无法在任何地方办案查案。这不,秦泰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才被免去了提刑司的职务。秦泰被免职,最大的原因不是因为他管了不应该管的事情,也不是他引起了嘉靖皇帝的不高兴,而是因为他的存在,导致一大批官员的不安。这些官员有中央的内阁阁老,也有**的司礼监内相,也有其他京官,更有江南众多的地方官。胡宗宪这个人最奇怪,有事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秦泰,只有秦泰才能帮助得了他。但是事情结束之后,第一个希望秦泰死或者下台的依然是他,希望尽快拔除这个眼中钉、肉中刺。胡宗宪虽然不是一个女人,但是有特别灵敏的直觉,他虽然没有和秦泰正式见过面,但是他直觉地认为秦泰会威胁到自己。秦泰好像和自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己的富贵来自于秦泰,将来也将毁于秦泰。

    对于胡宗宪来说,秦泰可以算是一个他的大恩人。当初胡宗宪在前线打仗,最缺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和亮闪闪的金子。朝廷一边要胡宗宪打好仗,打赢倭寇,一边却不给胡宗宪发放军饷和军用物资。士兵们几乎是饿着肚子在和倭寇打仗,这种几乎叫花子的军队怎么能打赢倭寇?正在胡宗宪感到绝望的时候,秦泰通知他们,有大批的宝藏。胡宗宪不但有了打仗的本钱,也有了一个贿赂上层官员的路子。这批财宝才换来了胡宗宪的江南总督的地位。照道理说胡宗宪应该打心眼里感激秦泰,可是胡宗宪一如既往的不相信秦泰,以为秦泰自己留了不少。所以派出自己的手下李丁名义上保护秦泰,其实是暗中调查秦泰。只要李丁查处秦泰有所贪污的话,立即抓捕秦泰,就地格杀更是为了灭口。秦泰没有贪污,胡宗宪就又生一计,利用李丁引秦泰去送死,故意去捅没有人敢动的千秋阁这个马蜂窝。要不是秦泰命大,大家配合得好的话,秦泰估计已经死了不下好几回了。胡宗宪真的是一个恩将仇报的无义之人。

第七回 白兔戴冠七

    秦泰手里这些腰牌和任命书,要是换在以前或者其他省份的话,绝对是一大笔的财富。官场是一个“熬资历”的地方,一个官员的升迁调动关系着一大票人的未来。更不是想升官就能升官的,特别是越级升官。

    秦泰本来就是一个读书人,是按部就班考出来的进士,当然知道其中的程序。一个孩子,六到八岁开始启蒙,十三岁到十四岁的时候考童生。考出了童生资格,才可以继续读书。然后是考秀才的县试,考举人的府试,只要考中秀才,每月就可以领到一定数量的“贡米”。中了举人不但可以受到官员的尊重,而且才可以参加省里举办的“乡试”。所谓“乡试”才是真正的考试,一切按照中央科考的规矩办理。第一名为解元,每一年乡试都有一定的录取名额。凡是考中者就是进士,但是属于一榜进士,也就是说不能直接当官。只有去京城参加三年一次的“大比”之后中了才能当官。所谓的“大比”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考状元”。“大比”分为两场,第一场是皇帝钦封的主考官主持考试,三天考三题,中间不得离场不得交头接耳,考生一个人一间房间,十人一排,有前后两名士兵看管,巡逻的监考官随时有可能巡逻过来。一旦发现舞弊或者有违规的,不但取消考生的参考资格,而且事后要追究考生的刑事责任。要是有舞弊行为的话,不但考生将剥夺所有功名,而且可能性命不保。三天之中,第一天考“经”,也就是解说主考官的命题。把这句话的出处和意思解释出来。第二天考“史”,也就是主考官命题一件事情,考生根据这段话或者这个命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必须举出一个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这是考考生们的历史知识。第三天考“志”,也就是主考官出一个命题,考生们交出自己最满意的处理方式,从而看出考生们的心胸和本事。三个命题是主考官事先写好的的,不得改动也不得泄露,要是考题泄露的话,主考官轻者丢官,重者抄家灭族。通过第一场考试之后,十天后公布入选名单。凡是入选者就是两榜进士,可以直接等着当官了。但是到了明朝的时候,由于官员众多,两榜进士也不能马上得到官职。两榜进士有权利参加最后一项的“殿试”,“殿试”就是指考生们在大殿接受皇帝亲自考核,有皇帝钦定三甲名单。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第四名是大传鲈,第五名是小传鲈,这五人合称为“五魁”,又叫“五魁星”。

    除了“五魁星”之外,所有的两榜进士都只能是七品官员,能够实授一个知县已经不错了。熬上三年五载,只要长官看得上,在年底批语上评一个中上的话,有可能连任或者调到其他地方再当一任知县。这样两任知县之后才有可能升任知府或者同知,不然的话又要连任一任知县。三任知县之后,如果没有升迁可能的话,你的官场生涯就到头了。知县六到八年,知府在六到八年,才能出任道台或者布政使、按察使,再是巡抚,起码要在官场混上二三十年才能当上一方诸侯的巡抚。在古代少年英才很少,通过两榜进士的人年纪都不小了。再熬上二三十年,他们都老的快走不动了。

    以秦泰这一届进士为例,他们的平均年龄是二十八点八五岁。要不是秦泰这个十七岁多一点,没有十八岁的小老弟在的话,他们的平均年龄一定超过三十岁。像秦泰这种年纪又小,又在一两年里升了一级的更少。大多数的官员坐满一任之后就会自动离任,因为自己觉得不合适,或者有后面的人顶上来。三分之一的“同年”将会告别官场,留下三分之二的“同年”继续在官场拼搏。十年之后,剩下的官员里将不足五分之一,这些官员将出任中级干部,知府、道台等职务。十五年之后,剩下的“同年”官员不到二十人,将会出任某省的布政使或者按察使,或者京城的六部员外郎或者郎中。二十年之后,剩下不到十来个人,就会有人出任地方巡抚或者六部侍郎,当然更多的人离世或者告老还乡。二十五年之后,有可能有“同年”官员当上六部尚书或者地方总督,就有可能成为内阁成员。不过按照朝中的规矩,五十五岁至上的官员,要是身上有重大疾病或者三处以上的疾病者,不能在朝为官,六十岁的官员不再安排实际工作,不晋升职务和官阶。就算官员进了内阁,也干不了几年就要求皇帝“乞骸骨”要求退休了。

    张居正曾经给秦泰规划过未来,曾经断言秦泰将会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张居正是次辅徐阶的入室弟子,更是裕王的侍读,当然有一定的权威。张居正保证秦泰的未来,秦泰在刑部做个十年的提刑官,心思放在破案上,不要干涉太多的地方事务。十年以后秦泰升任刑部员外郎,也就是正五品官员,一年之后外放到地方某省当一任的四品按察使。十四五年以后出任南京刑部侍郎,不久之后在外放当一任巡抚或者布政使之后,调回北京刑部,升任侍郎,这可是正经八百的正三品朝廷大官了。只要张居正有机会进内阁,成为内阁阁老,秦泰就能在刑部站稳脚跟。秦泰马上进内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有可能成为刑部尚书或者一任地方总督。只要秦泰不贪污,张居正不早死,二十年后的秦泰就是一个封疆大吏或者朝中要员。到时候秦泰也不过四十左右,有近二十年的后续时间,出将拜相不无可能。

    可是现在看来,局势已经脱离了张居正的预想。就算张居正是徐阶的弟子,未来皇帝现任裕王的侍读也一样,根本不能左右现在的局势。不光首辅严嵩、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司礼监好几位秉笔太监、内阁和六部好多位官员,就连张居正的后台徐阶也开始对秦泰不满。嘉靖皇帝更是不冷不热地说了一句“大明官员死光了吗?需要他这个提刑司来管这些事。大明没人了吗?查一下,下面光吃饭不做事的,全部革职算了。”

    几乎全体内阁,所有了司礼监太监,再加上嘉靖皇帝本人,一起认为秦泰“越权”了,秦泰就没有了一点活路。张居正就算要保他,也没有这么一个本事。这时候的张居正连内阁都没有进,根本就不能当面为秦泰解释什么。就连他的老师徐阶也警告张居正,不要过分和秦泰接触。

    秦泰的处境已经很危险了,出任提刑司不久就被免职。六部官员轮流派人来申斥秦泰,这一年的考评不用说都是最差的了。如今又被指定去福建复查案情,估计秦泰明年也不会过关了。连续两年最差,秦泰就算不被就地免职,他也没有脸在干下去了。秦泰年纪轻轻就要离开官场,离开他心爱的查案事业。当不当官,当什么官,都不要紧,秦泰一点也不在乎,只要秦泰可以查案,可以勘验尸体为民服务。可是现在连这个最起码的要求也达不到了。福建正在打仗,属于军事地区,就算秦泰想去查案,就会受到诸多限制。何况现在看来前线战事不利,不然的话不会这么多官员都不敢去赴任。秦泰第一次有了犹豫,他是家中的唯一的儿子,他的父母只有他一个儿子,需要他养老送终。他已经不受朝廷的重用,朝廷把他说成了一个不忠的人。要是他再不能照顾父母的话,真的是太不孝了。一个不忠不孝的人,死了也会遗臭万年。秦泰真的不想成为一个这么样不堪的一个人。

    秦泰第一次有了喝酒的冲动,去了一家酒店买醉。他不敢自己一个人清醒着,不敢去想往后的时候。他也可以学其他官员一样,留下腰牌和任命书,一走了之。可是他的做人宗旨和良心告诉他不能这么做。可是此去福建不但九死一生,而且有可能完不成任务反被他人说成一个庸官或者贪官。死了之后不但照顾不了自己的父母,还要自己的父母为自己担骂名,真的是不孝顺到了极点。秦泰没有勇气去想着一切,也没有力气去想这些烦心事,只是想利用酒精麻痹自己。

    在秦泰不要命的喝酒的时候,一边一个人影在远处望着秦泰。他就是秦泰身边的亦师亦友的“老酒鬼”师爷。他一脸的担心,自言自语地说:“希望他能挺住。老天爷啊,你怎么这么狠心?这么好的一个好孩子,一个这么单纯的孩子啊,你都不能放过吗?他不介入党政,他不贪赃枉法,他不草菅人命。一心只为了老百姓,一心只想怎么树立朝廷的形象。这么一个孩子难道错了吗?你已经害了我,害得我人不人、鬼不鬼的生活了这么久,难道又要制造出一个像我一样的秦泰吗?秦泰,他还是一个孩子,一个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孩子。他要是垮了,他的父母怎么办?展小小这个丫头怎么办?你要害死这么多人吗?你开眼啊。”

第八回 白兔戴冠八

    秦泰被人抬回了旅店,要不是他身上有官员的这么多腰牌的话,酒店老板直接把秦泰丢弃在了门口,不去管这个酒量不大,酒品也不好的年轻人。秦泰平时不喝酒,所有酒量不好,喝醉了酒之后就发酒疯,不但批评时政,更是对倭寇恨之入骨。口口声声要去前线打倭寇,把他们赶出大明。把一个个酒坛当做倭寇,一下子破坏了好几坛好酒。秦泰身上的银子都拿光了,成为了酒钱赔给老板。最后一个店小二不认识腰牌,以为是一些配饰,就想拿下来充当酒钱,没想到一拉出来竟然一大串。老板不但认识字,而且知道这是什么,连忙叫店小二住手。可是在场的好多客人都看见了,秦泰身上那串吓死人不偿命的腰牌。

    老板和所有识货的人死死地盯着最前面的四块银质腰牌,这可是一省要员才能佩戴的,难道这个年轻人会是一个省级官员?一个客人大着胆子读了其中一块腰牌的文字:“钦命福建从四品兵备道。”

    所有的人变了脸色,这个年轻人不但是一个从四品的官员,更是一个从前线下来的的武职文官。福建兵备是主管福建省的征兵和训练的官员,有点像现在社会的军区或者人武部的领导。当时福建几乎全省都受到倭寇的迫害,所以福建兵备任务重,责任大。当然这时候权限也是很大,他有权利在福建之外任何地方征兵去福建打仗。福建的兵源已经很紧张了,几乎可以上前线的都上了前线。所以需要从外省征兵去福建,帮着福建打退倭寇。这个人难道是来征兵的?这么说来绝对不能得罪,不然的话他手指一点,这家人就要出男丁去当兵了。现在福建吃紧,倭寇和大明军队作战不分输赢,士兵们死伤严重。去福建当兵,不就是去福建送死吗?没有一个人会傻的自己去送死,想去福建看看倭寇的样子,见识一下倭寇的刀快还是大明军队的士兵刀快?

    老板不但不敢收秦泰的酒钱,还请人将秦泰送回旅馆。为的就是和秦泰结一个“善缘”,将来不要找自己的麻烦。秦泰不但人回来了,而且随身还有酒店老板送的四大坛好酒。这四坛酒真的够大,每一坛酒都比一般老百姓家用来装水的水缸还要大。秦泰不要说是喝了,就是洗澡也够了。看来酒店老板是下足了大本钱,绝定破财免灾到底了。

    秦泰足足在自己的房间床上躺了两天,才清醒过来。醒来之后,看见巨大的四坛美酒,真的不敢再喝了。这些美酒当然最后归了“老酒鬼”师爷,乐的“老酒鬼”师爷整整三天合不拢嘴。

    秦泰下楼在客厅喝着旅馆老板特意吩咐下面煮的稀粥。宿醉未醒的人,不能大吃不大喝,更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所以老板特别吩咐厨房,煮了一大锅的白粥,里面一点油腻也没有。老板又亲自去了一趟酱瓜店,买了一些又脆又嫩的新鲜酱瓜给秦泰,就着酱瓜和白粥,这味道真的不错。秦泰几经折磨的胃终于得到了滋润,秦泰的脸色也好多了。

    秦泰喝完白粥,正想上楼休息的时候,一个人叫住了秦泰。秦泰回头一看,竟然是一个自己认识的人。秦泰连忙下去和这个人亲切的回礼,并请这个人上楼回自己的房间说话。

    这个人是秦泰的“同年”,当初一同考中进士。算是秦泰同一届的“年兄”了。他的名字叫石雄,因为是山东泰安府人,所以大家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石敢当”。“石敢当”是山东泰山山顶的一块大石头上的字,据说当年秦始皇上泰山封禅的时候,在山腰遇上了一个壮汉拦住秦始皇的去路。秦始皇下令士兵连砍壮汉十八刀,壮汉屹立不倒。丞相李斯猜测这个壮汉不是凡人,又像一个要封赏的,所以和秦始皇嘀咕了几句。秦始皇封壮汉为将军,壮汉才离开了。秦始皇来到泰山山顶,意外看见一块大石上有新砍的痕迹,才意识到壮汉就是这块大石头变的。秦始皇就命人在大石头上刻下“石敢当”三个大字,封大石头为“石敢当”大将军,为秦始皇镇守泰山。石雄为人正直又豪迈,所以大家把这个外号给了他,大家都觉得这个外号对石雄很合适。

    石雄竟然在南京城里,这令秦泰很是惊讶。两个人好久不见了,当然特别高兴。石雄虽然是秦泰的“同年”,但是年纪比秦泰大整整十五年,秦泰算是他的小老弟了。秦泰很清楚的记得,当初一个沈青云,一个石雄,还有一个马表,三个“同年”像三个大哥一样照顾自己。第一次去殿试,秦泰的外衣破了一个洞,沈青云二话不说把自己刚买的新衣服给了秦泰,自己换上自己的旧衣服。赴琼林宴的时候,秦泰因为年纪最小,一些太监把他当做小白脸,是石雄站出来保护秦泰,免得秦泰受太监们的戏弄。琼林宴上,大家都有点醉了,灌对方酒,秦泰不会喝酒,一边的马表来者不拒,为秦泰挡酒。秦泰把这三个“同年”当做自己的亲哥哥一样看待。后来到了分配的时候,沈青云因为叔叔是沈炼,所以被剔除在现职官员之外,沈青云成为了唯一一个没有前途的进士。谁也不敢帮助得罪了严嵩父子的沈家,沈青云依然投笔从戎去前线参军去了。马表是一个生意人出身,家中他是唯一一个出仕的人,所以马表也不被大家重视,认为他是一个低贱的商人出身。马表和秦泰一样,秦泰自愿去刑部,马表自愿去工部,因为他的父亲是建筑商人,马表从小喜欢建筑,所以自愿去工部学习建筑制造。石雄后来听说去了江西,当那里的一个代理知县,不久之后正式任命为那里的知县,实授正七品。

    秦泰打听了好久,没有沈青云的消息。正好石雄来了,就问起了沈青云的近况。没想到刚才还很兴奋的石雄一听说沈青云的名字,就马上变了神情。秦泰不是一个傻瓜,马上知道不对劲,逼问石雄说出真相。

    石雄只好一五一十地说出来,沈青云已经完了。虽然没有死,但是他的身体已经不能再当官了。就算将来严嵩父子倒台了,沈青云也不能再当官了。沈青云当年满怀希望的参加“大比”,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