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色官途-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情如果捅开了这层纸,会不会节外生枝?想了半天,林安然还是决定,暂时瞒住梁少琴。

    回到办公室,林安然先到范天来和赵士敬的办公室,将服装城项目签约的事情汇报了一次。

    范天来听说签约十分顺利,自然非常高兴,赵士敬没范天来表现得那么热烈,只是点头微笑,抽着烟没发表意见。

    说完项目的事情,林安然忽然道:“范书记、赵主任,现在项目的事情上了轨道,我想剩下的收尾工作就让陈港生去负责,他是经济办的主任,协助外商办理相关的手续,解决项目建设的一向困难,也理所当然。”

    范天来没有马上回答,沉吟了一下,说:“我看这样吧,让赖不才协助你,陈港生嘛,人刚进单位没几年,做事还有些不成熟,没赖不才老练。”

    按理说,项目是林安然招进来的,而他有是分管经济和综治的副主任,人员安排上,范天来不应该插手。由此可见范天来为人较为专断,林安然心里有些不悦,却又不便说出口。

    他明白范天来这是给自己的心腹赖不才攒政绩的机会,项目现在已经签约,收尾的工作显然没有什么难度。林安然之所以让陈港生去办,是觉得这人工作能力还不错,像进一步给机会他锻炼一下,顺便深入了解一下。而范天来的心思,当然就是想让赖不才跟进,项目最后建成了,赖不才自然少不了一份功劳,何况还有招商引资奖励提成,即便只是跑跑腿,也算是参与了,分钱时候自然不能少了他。

第205章 第三产业(二)

    第三更完成!求各位赏张推荐票!最近网站在搞数据迁移,我看到显示有新的留言,却找不到留言内容,请留言的读者原谅,并非我不回复,是实在看不到,给网站做技术的跪了,拜托早点弄好吧!

    ————————————————————————————————————————————————————

    林安然委婉道:“赖主任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党政办事物繁忙,我怕他兼顾不过来。”

    他既不说赖不才工作能力差,也不说他好,只说“有目共睹”。可以理解为好也可以理解为不好。反正是一句模棱两可的话,不会得罪范天来。

    范天来还想再说,赵士敬却抢在了前头,说:“范书记,赖不才和林主任还有赌约呢,派他去,不合适吧?况且单位有分工,如果什么事情都让党政办去做,即便赖不才有三头六臂也忙不过来。经济上的事情还是交给经济办去处理比较合适,你说呢?”

    赵士敬是主任,分管经济,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分工不同,让范天来不要插手。

    范天来果然有点不高兴,脸色微微沉了一下,很快又恢复正常,脸上对起一种既非冷笑也非微笑的奇怪笑容,说:“既然这样,就按小林你的意思去办吧。”

    出了书记和主任的办公室,林安然叫来汪小海,让他去找陈港生和杨秋生,说要开个小会。

    从上任至今已有两个多月,林安然一直没有正儿八经和自己分管的两位中层办公室主任开过会,也没有提出过什么工作要求,甚至连工作都没有安排多少。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华夏官场的俗套。其意义无非有二,一是证明一下自己外来的和尚也会念经;二来是敲山震虎,树立自己的第一印象。

    林安然却觉得,刚到任上情况未明就用猛火,搞得鸡飞狗跳,往往会欲速而不达,而且很容易引起他人反感。

    陈港生之前跟过一任领导,后来调走了;杨秋生参加工作更早,见过的领导更多。早就习惯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做派。在他们眼里,新来的领导,尤其是年轻的新领导,一上任肯定要集中下属开小会,让后提个一二三点要求什么,布置下一二三项不知所谓的工作,然后借着这种机会敲打下属,树立自己威信之类。

    这次林安然到任,俩人足足等了两个月都没见动静,起初是狐疑,后来甚至有点不安起来。都说无声狗才咬人,俩人反倒更加小心做事。

    汪小海在经济办找到了凑在一起聊天的杨秋生和陈港生,说林副主任叫我们开小会呢。

    听说要开会,俩人对望一眼。

    杨秋生笑道:“看来还是憋不住,要烧火了。”

    陈港生从抽屉里拿出工作笔记,懒洋洋朝隔壁扬了扬手,说:“走吧,开就开呗,咱们也就是被开会的命。”

    几人回到综治办。当着林安然的面,杨秋生从自己办公桌里拿出笔记本,在林安然旁边端端正正坐下,拧开钢笔盖,端起一副认真笔记的架势。

    这么做,是表明一种尊敬的态度。但凡领导,大多都喜欢别人对自己恭恭敬敬,怎么恭恭敬敬?最简单的就是自己放个屁,下属也能拿着笔在工作笔记本上记下个一二三点来。

    但很多时候这就是一种形式,一种十分虚伪的姿态,没谁真的会把领导的屁当回事,即便真的在工作记录本上几下了一二三,也不会真当回事,不过是做做样子,满足一下领导的虚荣心而已。

    对下属来说,这叫投其所好。你不是需要所谓的领导尊严么?好,我就给你吧!

    出乎意料的是,林安然摆摆手,对杨秋生笑道:“我就是随便说几句,你们不必都记下来。”

    杨秋生觉得林安然是假谦虚而已,坚持说:“领导的指示,当然要记下来了。”他是老行政,个性圆滑,恭维话张嘴就来。倒是陈港生和徐红的工作时间不长,想说点什么恭维话,却有脸皮薄一下子没能说出口。

    林安然先让几人逐一小结了近段时间的工作,再传达了一下近段时期与各项工作有关的上级指示。

    对于林安然来说,综治、司法工作都十分熟悉。这是他的老本行,陈港生的经济工作这一块,倒是新手,所以对陈港生的汇报特别留意。

    尤其是陈港生汇报街道办企业时候,他特别留意了一下。

    这几年,已经形成了一种兴办第三产业的风潮,几乎所有的部门和单位都有自己是企业和公司,因为这个风潮源于开发浪潮,以前从未有过这种情况,即便在政府的所有行文规定里,都找不到相关的条文对这些现象有所规范。

    鹿泉街道是新区,这种企业数量还不算多,即便这样,还是成了了一家鹿泉街道企业集团公司,名头乍一听去很唬人。

    其实这个集团公司没有自己的具体业务,就是一个空壳,让辖区内一些个体商户挂靠旗下,更容易注册成公司,也更容易获得贷款。而街道办的好处,就是每年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林安然看了一下陈港生递过来的登记册,看了看挂靠在鹿泉街道企业集团公司属下的分公司,竟然多达二十多家!

    再仔细一看,不由哑然失笑,除了一家辖区学校办的印刷厂还算上点儿档次,其他基本就是一些小打小闹的小商贩,有搞个体运输的,有搞食品批发的,也有搞服装批发的。

    最让人惊讶的是,一家街边的个体小五金行居然也注册了公司,挂在了街道集团公司的旗下。而且经过庞副主任的操作,在乡企基金会里贷了一笔十五万的款子,贷款具体用途没有任何说明和计划书,只在备注一栏里写着“扩大营业”。

    林安然眉头一下子皱了起来,看来这所谓的街道集团公司里头猫腻甚多,往后得顺利一下,以免出什么乱子。想到这里,他拿起企业的登记册,对里面一些存疑的贷款项目一一用红笔作了备注。

    等一切标注完,他扫了一眼,顿时吓了一跳,存疑的企业居然多达一半以上,看来这项工作已经迫在眉睫,若不进行一次梳理,恐怕等爆发的时候将是雪崩一样的灾难!

第206章 用人之术

    希望读者看书之余多多宣传,多多投票,鞠躬感谢!

    ——————————————————————————————————

    会开了将近四十分钟,总算听完几个部门的汇报,惯例要林安然总结一下,提点要求,几个人都仰着头等着林安然作指示。

    林安然早就打好了腹稿,根本没打算长篇大论说上一大堆,体制内的干部,谁耳朵里的话茧子都不会少,多说等于没说,别人反而听不进去,倒不如一句就是一句,言简意赅效果来得好。

    他只提了三点要求:一是工作每年初都要定出工作计划,有条不紊推进,遇到突发事件和上级临时交待的任务可以临时再议;二是部门日常工作由部门主任自己把握,遇到决定不了的事情,或者需要领导出面协调的事情,可以找自己汇报;三是部门日常开支由部门主任把握,只要合乎清理合乎规定,在规定范围内部门领导可以自行决定。

    这三条要求让陈港生、杨秋生和徐红都大感意外,这分明就是放权。

    尤其是杨秋生,他跟过三任领导,本身就是老油条,甚至有些刺头。上任的庞姓副主任和林安然的行事风格迥异,基本事无巨细都揽在身上,平常加班就连吃个两块钱的盒饭都要杨秋生向他请示,令杨秋生十分不满。

    杨秋生已经三十多岁,文化程度不算高,靠排资论辈爬上了街道办中层干部,对于仕途,他心里基本不抱太大的希望。

    这几年受到经济浪潮的冲击,杨秋生大部分的精力早就放在做生意上。他做事活泛,借着综治办主任的身份,和派出所的公安关系处得不错,在外开了一家废品收购站,生意做得小有成就,腰包鼓了,自然不把单位领导放在眼里。

    庞副主任没碰杨秋生的软钉子。最让杨秋生得意的是去年,庞副主任没走之前,临综治检查了,杨秋生却装起了病。庞副主任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自己又不懂综治的业务,后来听赖不才提点,才知道杨秋生是装病,对自己平素揽权抠门的行径满肚子意见,才唱了这么一出。

    无奈之下,庞副主任只好放下架子,纡尊降贵亲自登门拜访,好说歹说,又请杨秋生和徐红到聚友饭店吃了一顿大餐,这才治好了他的牢骚病。

    后来庞副主任主动搞调离,这里面多少也有被杨秋生弄得头晕脑胀的成分在内。

    庞副主任走后,杨秋生对新来的林安然多少有些低看一眼,年纪比自己还轻,又从别区调来的,对开发区的实际情况不熟悉,虽说以前也是干综治这行,却未必有工作经验,心里认定这又是一个关系户,心里憋了一肚子坏水,若这位新来的林副主任敢摆谱,自己就要他做第二个庞副主任。

    没想到林安然居然主动放权,尤其在开支权方面放得这么彻底,这倒让杨秋生感觉有点不好意思。

    要知道,街道每年的开支预算都是固定的,像一块固定的蛋糕,每个成员能分多少都有配额,节省下来的钱往往都被分管领导拿发票换回去以各种名义报销掉,也算是一种达成默契的隐形的福利。

    林安然让自己掌控综治部门的开支,显然是把蛋糕让给了自己,而且又主动承担报销事宜,这简直就是拿钱塞进他杨秋生的口袋。开支权实际上就是一种绝对的信任,放得越多,信任就越大。而且能掌握的开支权越多,在一个单位里的地位就越高。

    杨秋生之所以对前任的庞副主任一肚子意见,并非在乎能在报销里捞多少外快,毕竟这些都是小钱,和他的废品生意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最让他挂不住面子的是,两块钱的盒饭都要请示,让他这个中层干部的脸面荡然无存,和庞副主任作对,是因为庞副主任触及了他的自尊而已。

    林安然今天开会,目的就是拢络好自己的下属,他不想像前任的庞副主任一样,只唯上而不唯下,弄得自己工作上阻力重重。一个好的官员、善于攀登的官员,需要将唯上与唯下完美结合。只唯上而不唯下的官员可能还有上升的空间,可是绝不会走得太高;反过来,只唯下而不唯上的官员则下场更惨,可能直接老死在眼前的位置上。

    散了会,林安然主动叫住杨秋生,带着他走到办公室门外的小花坛旁,给他递了根烟,说:“秋生,以后综治这摊子事就得多拜托你了。”

    杨秋生点燃香烟,喷了一口,心里多少有些得意,自己估计猜的没错,这位林副主任毕竟参加工作时间不长,说到业务嘛,还是要有求于自己。

    嘴上故作谦虚,说:“还要林副主任多多指导。”

    林安然微微笑着,说:“既然你这么说,我就提几点意见吧。”

    杨秋生没想到林安然顺汤下饺子,愣了一下,说:“林副主任,请说。”

    林安然显然是有备而来,又一下子说了几点。

    杨秋生越听越惊讶,听到最后,觉得背脊上汗涔涔的。林安然说的每一点意见,显然都切中要害,自己还猜他不懂业务,实际上听他所说,别说不是不懂,简直就是精通!

    综治工作平常材料功夫居多,杨秋生这两年心都扔在了生意上,许多工作都是应付式完成,表面上放在文件柜里的存档文件都能按照规定分门别类,而且乍一看去类别十分丰富,像是花了大功夫做出来的。

    实际上,他自己心里清楚,这些文件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有时候为了省事,做一份材料直接套用去年或者前年的模版,如果细细察看,和当年的文件精神根本对不上号。

    凡事就怕认真。杨秋生怎么也没想到林安然居然仔细翻查这些资料,而且从中看出了猫腻,语气虽然随和,但句句切中要害。

    他忽然明白过来,林安然之所以刚才在会上没说,完全是顾及自己的脸面,不由心存感激,加上前面有个庞副主任的反面,和眼前这位新主任一对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如果谈话一开始,杨秋生还没有完全把林安然放在眼里,那么这番谈话之后,杨秋生已经再不敢小瞧这位新来的副主任了。

    到临了,谈话结束,林安然让他回办公室去。

    杨秋生忽然说:“林主任,这个周末,我们和派出所郭副所长他们有个聚会……您看,有时间参加一下吗?”

    林安然问:“是公还是私?”

    杨秋生在协调关系方面还是颇有心思的,他知道综治工作很大程度上依赖辖区派出所,所以搞好和派出所能让许多工作开展起来事倍功半。从前庞副主任刚来的时候,杨秋生也提过,建议和派出所每星期聚聚,吃吃饭喝喝酒,钱花不了多少,关系搞好了,工作就容易做了。

    庞副主任于公于私都不想和派出所的人过多接触,这些警察都吃惯了别人买单的酒席,如果是公事性质,报销就等于割了自己的福利;如果是私人性质,那就更没必要让自己荷包出血。

    所以当时一口就拒绝了杨秋生的建议,让他很是鄙夷,倒是杨秋生自己私下跑开了这条路子,所以他做起工作来能够得到辖区派出所的大力支持,辖区公安甚至更买他的帐,这也是他敢于和庞副主任作对的原因。

    既然林安然问了,杨秋生只好如实回答:“是私人性质,我和郭所长定下的,如果没特殊情况,一个礼拜聚会一次。”

    林安然问:“这聚会的经费,谁出的?”

    杨秋生笑道:“这种聚会已经持续一年了,经费我也没敢麻烦街道办,都是自己出的。”

    林安然恍然大悟,想了下,说:“这样吧,这个周末你和郭所联系下,我参加。至于经费嘛,以后由我这边给你报销,如果我没特殊的安排,我也一定到场。”

    他的爽快让杨秋生好感剧增,心里不由又拿他和庞副主任对比起来,越比越觉得林安然好,越比越觉得没得比。他心头忽然涌起了久违的冲劲,觉得为这种领导做事十分舒心,已经冷淡了许久的前程,像忽然刚爬出海面的朝阳那样,射出一片希望的光亮来。

    林安然有自己的想法。华夏是人情社会,一个好汉三个帮,在官场上无论是前程也好,实际工作也罢,即便你自己是八臂哪吒,也不可能单打独斗能做好。要在开发区立足,要在鹿泉街道打开局面,就必须和相关部门的头头脑脑拉好关系,和辖区里的兄弟单位协调好关系。

    派出所,显然是一个辖区里的要害部门,这层关系他不能轻视。

    回到办公室,林安然坐了一下,又转出了综治办,来到经济办门口。

    从窗外往里看,没别人,只有陈港生在填报表,于是推门而入。

    见林安然进来,陈港生赶紧起身,说:“林主任您请坐,有什么指示吗?”边说边给林安然找杯子倒上茶。

    林安然接过杯子,招呼陈港生在木沙发上坐下,说:“我就是一些工作上的事情,要和你沟通一下,刚才在会上不好说。”

    陈港生是聪明人,似乎嗅出林安然话里的味道,试探道:“你是说挂靠企业贷款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