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惊唐-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华老头见他心疼妹妹,倒是老怀大慰,但嘴里却数落道:“谁家的女儿不是这样?合计着有了你那三百缗,咱们一家子就坐在家里,等着坐吃山空不成?

    你这臭小子,毛都没长长,你哪知道世道艰难?今天你赚了几个钱就得瑟了?这做生意难免有起有落,今日赚了一点钱,就大手大脚地花,来日万一需要用钱救急时。看你怎么办?

    再者说了,你如今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老夫这几天正给你张罗着,把旁边三婶家的空园买下,给你建个小院;

    然后再问问黄四娘。溪对面的那片田地卖不卖,给你买下几十亩田,先置得点产业,将来不管怎么样,你总有退身之地。再说了。你老大不小了,该找媒人……。。”

    “等等!华老,你不是才说我毛没长长吗?这回又说我老大不小了,这这这……。。我这到底是老大不小,还是毛没长长啊?我都被你弄糊涂了。”

    啪!

    华老头一个巴掌扇在他脑门上,大骂道:“臭小子!你别跟老夫挑刺儿,你在外头怎么疯癫,只要不作奸犯科,老夫都懒得理你,但家里的事。自有老夫做主。”

    华大娘有些听不下去了,吼了一嗓子:“死老头子,你就少说两句不行吗?你这是罚大郎呢还是摆功?”

    “呵呵……华老,我给您带了几坛好酒,今晚咱们爷俩喝个痛快,算是给华老庆功如何?”

    听说有好酒,华老头注意力一下子被扭转了过来,“酒在哪,拿来老夫瞧瞧。”

    ***

    成都城外,杨家村。

    泱泱的锦江自村北流过。村边绿树环绕。码头边的一栋大宅的后院里,午后的阳光从镂花轩窗照入花厅内,厅内的气氛有些凝重。

    萧鸾一身素白的衣裙,坐于上首。那带有两分忧郁气质的脸容上,多了三分冷艳。

    萧鸾之下,列坐了两排人,除了升龙会的三位长老之外,还有几位舵主,大家沉默不语。空气仿佛凝结了一般。

    “鹿头关这一票,一开始我就反对,如今果不其然,赔了夫人又折兵。汉州的人马几乎损失殆尽,这些都是老会主苦心经营多年,才打下的老底子,就这么被连根拔起了。大家都说说吧,现在,该由谁来负这个责任。”

    萧鸾一双凤眼扫下,几位舵主纷纷垂下头,萧鸾的目光最后停在大长老田纳忠身上。

    站在田纳忠身后的田心,顿时像被针刺了一样,立即回嘴道:“这个责任,岂能由我阿耶来负?事情本来进展得顺顺利利的,这说明当初的决策根本没有错,全是下面的人无能;还有汉州分舵的夏明堂,明明说好先隐伏一段时间,他偏偏贪图小利不收手,这次官兵能顺利找到白鹿峰的山洞,我看……。”

    “住嘴!”

    “阿耶!”

    啪!田纳忠反手给了女儿一个巴掌,田心委屈得泪落如珠,抽泣着跑了出去。

    田纳忠长叹了一口气道:“当初决定做鹿头关这一票,老夫是违背了会长的意思点了头的,事到如今,这个责任……。。”

    “大哥!”一脸黑须,目如铜铃的寇凌霄抢道说道,“当初提议劫下杨钊的是我,大丈夫做事敢做敢当,这没什么说的,会长要责罚,就冲着我来吧。”

    在这件事上,其实萧鸾也暗自为难,田纳忠、寇凌霄、杨天一是升龙会三长老,论资历论对升龙会的贡献,都是她无法相比的。

    这是为什么当初在他们三人达成一致后,在没有她这个会长点头的情况下,就能先斩后奏的原因。

    如果真重罚三人,底下很多人恐怕都要跳出来反对,到时反而让她更难以下台。

    但这次三人擅自行动,还造成了这么惨重的损失,若不责罚,今后还有人把会规放在眼里吗?还有人把她这个会长当回事吗?

    说实话,萧鸾有点心灰意冷了,但恩师临终前声声嘱咐,言犹在耳……。

    想到这些,萧鸾一咬银牙说道:“寇凌霄,我以升龙会会长的名义,免去你长老一职。现在,给你一个带罪立功的机会,你回草原吧,去接替四长老。我令你三年之内,在原有的基础上,拉出一支两千人以上的骑兵来。若能完成此项任务,再恢复你长老一职。”

    寇凌霄倒也光棍,当即出来抱拳道:“多谢会长!属下定会竭尽全力完成会长交代的任务。”

    寇凌霄四五十岁的人了,而且身份特殊,他如此光棍的表态,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萧鸾接着说道:“传我命令,各分舵的人马,都把手脚收紧点,一切有违律法的事,都先别做,等风头过了再说!若有违令者,必严惩不贷,都听清楚了吗?”

    “听清楚了!”

    *********************

    PS:早上起来,雨雾蒙蒙的,也不冷,很有春天的感觉,就当自己是活在春天里了,我带着春的喜悦,开始努力码字去了,各位兄弟姐妹,手上的保底月票投下来吧,拜求月票!

    。(。)

第0147章 后园私语() 
无双盐的生产销售都已步入正轨,这次李昂回上溪村,打算多住些日子。

    晚饭前,华老头就迫不及待地把李昂拉出院子,来到院旁的老梧桐树下。

    他指着旁边的一个园子说道:“臭小子,就这,这园子足有一亩,把里面的杂树砍掉,够建三间砖瓦房带一个小院的了。老夫已经和你三婶说好,以八贯钱的价格把这园子买过来;

    到时再请邻村的木先生过来看看山向和选个黄道吉日。老夫知道你忙你去张罗吧,你也不知道该找谁,这买地建房的事,老夫且帮你张罗着就行。以老夫的面子,横梁砖瓦,保证样样又便宜又好,你就放心吧。”

    李昂等他说完,指着园子那边的几间破败的茅草屋问道:“华老,那茅屋是谁家的?干什么用?没见有人住啊?”

    “那是华大有家的,原本用来养羊,现在不养了,堆些杂物。”

    “华老,你找华大有说把他家那一片地也买下来吧,还有,前面这边的稻田,一直到湖边,都买下来,价钱方面好说。”

    “臭小子,你想干嘛?”

    “建房啊!”

    “你说的这一大片足有三四十亩了,建房用得了这么多吗?真是的!”

    “用得着,用得着,要建就建大一点,你看,我孤苦伶仃一个人,多可怜,将来得多纳几房小妾,好开枝散叶,到时儿孙满堂,也热闹一点不是。”

    李昂以为华老头又要发飙了,没想到他想了想说道:“老夫明天帮你问问。”

    晚饭过后,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李昂一个人沿着浣花溪岸上散步西去。清澈的河面上,跳跃着夕阳的金光,河边的金柳,如同夕阳下的新娘。

    成群的白鹤在田野间飞翔。水村山廓。烟带缭绕,十里稻花翻碧浪,田间蛙声阵阵,和村里的鸡犬之声相应。

    来到黄四娘家的深院前。李昂徘徊了一会儿,才上去敲门。结果敲了许久,也没人应。

    他退出几步望了望,索性绕到后院墙根,再次翻墙而入。

    结果一上墙头。就看到黄四娘手拿着小团扇在后院凉亭里纳凉。

    她身穿半露胸式裙装,裙子高束在胸际,在胸下部系一阔带,两肩、颈、上胸及后背无带且袒露,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外披透明罗纱,里内的诃子抹胸若隐若现。

    那诃子以绣牡丹的丝锦织成,胸下扎束两根带子束紧以支撑胸部,使胸口更加挺拔,同时两胁至腰部臀部形成诱惑的曲线。

    见李昂翻上墙头。黄四娘淡淡地瞟了他一眼,李昂尴尬地笑道:“四娘,我拍门没人应,只好翻墙了,呵呵……”

    黄四娘不理他,索性往亭中的竹簟上斜卧着,用一边手撑着头部,另用小团扇把脸盖了起来。

    只是她这样子,身体的曲线更是诱人无比,那诃子几欲被撑裂。上面两朵牡丹怒放着。

    李昂跳入院中,走到凉亭里,轻咳了两声说道:“四娘,你怎么了?怎么跑回来了?”

    “这儿是我的家。我回我家你管得着吗?”黄四娘拿开小团扇,杏眼里满是怒气、幽怨、自怜。

    “娘子,娘子,婢子好像听到是李郎君在叫门……。”红杏刚才显然是在沐浴,她连衣衫的扣子都没扣好,就急急忙忙跑出来。结果才发现,李昂已经站在了后院的凉亭中。

    她身上大片的雪腻露着李昂眼前一亮,红杏又惊又羞,俏脸一片羞红,转身被想跑。

    “站住!”李昂大叫一声。

    红杏就像中了定身术似的,脚也迈不开了,回头望来,见李昂正笑吟吟地看着她。

    “红杏,过来,还是红杏知道心疼本郎君,来,本郎君有赏!”

    “哼!”

    身边传来黄四娘一声冷哼,李昂悄悄对红杏眨了眨眼,满是求助之意,红杏犹豫了一下,背着他扣好了衣衫,才走过来。

    “红杏啊,你家娘子可是身子不舒服?怎么不找郎中来看看?”

    “娘子她身子骨没事。”

    “那这是怎么回事啊?你们跑回来干嘛?”

    “娘子她………”

    “红杏,你去帮我煮碗茶来,记住,只煮一碗。”黄四娘听他俩一问一答,立即对红杏下令。

    “是,娘子。”红杏瞟了李昂一眼,表示自己无能为力了。

    等红杏离开,凉亭里陷入了尴尬的平静。“四娘!”李昂坐到黄四娘身边,立即能闻到她身上传来幽幽的体香。

    他连叫了几声,黄四娘都不理会,李昂索性也侧卧下去,然后伸手从后面搂着她的腰,这样的夏日,她身上穿着的丝绸衣裙很薄,李昂能明显地感觉到搂住她的那一瞬间,她的腰肢儿一紧,然后慢慢软下来,软得没有骨头似的,那S型的线条如柔滑的水波似的。

    “四娘!”李昂的手沿着她平滑的小腹,慢慢往上滑动,到徐隆渐起处时,黄四娘终于有了反应,用团扇的柄儿打了他的手一下。

    “李昂,你实话跟我说,你究竟想干嘛?”黄四娘的呼吸有点急促,薄薄的诃子里一起一伏。

    “四娘,你打我干嘛,不打你不就知道我要干嘛了吗?”

    “你………你别想……你别当我不知道,这两次招标,还有这段时间的卖盐的钱,你把自己那一份全抽了出来,你是不是不想经营下去了?你要是不想干,当初为何又要把我拉进去?”

    黄四娘用粉背撞了他一下,索性坐起来盯着他。

    “四娘,你想多了。”李昂解释道,“你也知道,我如今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立锥之地,我把我应分得的那部分钱抽出来,只是想把华家旁边的那些地买下来,盖栋房子,置些产业,不信你去问问华老,他正为我张罗着这事呢。”

    “我不问,你别想诳我,你前后分了一万多缗,盖栋房子用得了那么多吗?你说,你竟然想干嘛,这盐生意你还做不做?”

    黄四娘不依不饶,她把全部身家都投了进去,全是因为李昂。现在,李昂却有抽身的迹象,却不和她说,这让她有种被利用的感觉,她是如此的相信李昂,他怎么忍心这么对自己呢?

    ******************

    PS:鞠躬拜求订阅,求月票!

    。(。)

第0148章 科举之道() 
宁静的村廓,白的炊烟和灰色的暮霭交融在一起,像是给墙头、屋脊、树≥,

    布谷鸟在河边的树林子里,用哑了的嗓子呜叫着,又不知道受了什么惊动,拖着声音,朝远处飞去。

    黄四娘家后院墙边的杨柳树上,落了一树夕阳的金光。凉亭里,黄四娘的眸光静静盯着李昂,想从他的表情中,分辨出他内心的真实的想法来。

    她香肩那透明的轻纱下,锁骨清洌,雪光如腻,鼓腾腾的诃子随着呼吸起伏着,诃子上的两朵牡丹仿佛在风中微颤着。

    “四娘,我真没有骗你,这阵子虽然风波不断,但总体上都应付过去了。我跟你们不同,我之前一无,所以,赚到了钱,难免想攥在手里,这种心情你可能不会理解;

    还有一件事,要想成为乡贡,这少不得要走走马县令的路子,这些都是要花钱的。四娘,将来参加益州府的州试时,恐怕还得求你嫂子内兄帮忙。所以,这些事我怎么会瞒你呢,只是没来得及说而已。”

    “你要做乡贡?”黄四娘被他这突如其来的想法震惊了,甚至忘了再生他的气。

    大唐有资格参加科举的考生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生徒,二是乡贡。

    生徒即由中央或地方官学,经过规定的学业考试,选送到尚书省应试的称为生徒。

    乡贡则是不由官学学成,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这样的人就叫乡贡,也称举人。

    要成为举人并不容易。通常其学识要闻名乡里,得到大家的认可,才有机会参加县里的考试,李昂入籍犀浦县才几个月,之前也没传出什么才名,现在突然说要做乡贡,黄四娘怎能不惊诧。

    “四娘,这是上次在火井,我到县学里产生的想法。你不知道。当时我明明是去捐资助学,却被县学里的生员不停地冷嘲热讽。无他,皆因他们将我视为贱商,是以打心眼里瞧不起我。”

    黄四娘追问道:“那李郎准备考哪一科?”

    大唐科举的科目原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

    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

    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大唐常考的主要科目。其中进士科尤重。

    李昂笑道:“要考当然就考进士科。”

    对各科考试,李昂都打听过了。

    明经科的:9部经书,《礼记》、《左传》为大经;《诗经》、《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另外。《孝经》、《论语》为必考。

    明经科的考试方式一般只是口试加贴经(填空),墨义。

    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

    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注释。一般只要对经文以及注释。记忆背诵熟练,就可中试。

    再看进士科。

    原来进士科只考策问,后来加上贴经(填空),杂文(诗赋)。

    贴经只贴大经,即《礼记》、《左传》。再加上贴《老子》,10个问题中能答上4个即可合格。

    杂文要求诗赋各一。

    策问要写五篇。策问主要是对时下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政务、漕运、盐政等等方面提出问题并作回答。

    对一般人而言,进士科很难考,而且录取人数很少,每科进士只取十几人,最多也只取三十几人。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左右,因此民间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称。

    而对于李昂来说,进士科侧重的诗赋和策论,他都有操作的空间。

    尤其是策论,他有回望历史的优势,有其他“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所不具备的眼光和见识。

    至于诗赋,考试前多弄几首名诗递给主考官,先弄得名满天下,到考试时,只要应试诗过得去,就成了。

    细看一千多年的科举史,除了天宝年间钱起在《汀灵鼓瑟诗》的试题下,写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名句外,的大诗人在应试时都没有出过佳句。

    比如韩俞被列入唐宋八大之一,多年后回头去看自己的应试诗,竟“颜忸怩而心不宁数月”,几乎不想承认那是出于自己的手笔。还说“若屈原、孟轲、司马迁、相如、杨雄之徒进于是选,仆必知其辱焉。”

    也因此,唐朝科举的诗赋,细论起来,可以说并不是在考场内考,多数是由考生提前把自己的平生得意之作交给主考官品鉴。科举考试还没开始,名次通常就已经定好了。

    这对李昂来说,也非常有利,是以他决定先进士科。

    何况就算考不上进士,有一个举人的名头,在社会上也已经有很高的地位了。

    黄四娘看着他,不知说什么好。李昂在营生方面,虽然能人所不能,但她却不觉得李昂能考取进士,这怎么看都不像啊。

    “哼,怎么看你还像是个奸商!”

    李昂也不生气,望着她那鼓腾腾诃子笑道:“光看外表,谁有知道里边有没有料呢?”

    黄四娘知道他的打算后,已经放心下来,再听他这么一说,不禁又有气,那夜在芭蕉树下,你摸也摸过了,有没有料你还不知道?

    “奴不管你要考什么,反正你可不能逛奴家。奴家把什么都给你了,你要是骗我,奴也不活了。”

    “四娘,瞧你这话说的,你真的什么都给我了吗?”

    李昂看着她那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