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步步惊唐-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来,他身兼四镇节度,控边万里,确实容易犯忌。

    二来,辞去两镇节度大使的职务,也是隐晦地向皇帝表达一层意思:把我逼急了,我就撂挑子不干!

    这回,王忠嗣错估了皇帝对石堡的重视程度。他的辞呈一递上去。皇帝立即就准了他辞去河东、朔方两镇节度的请求,此举表明,皇帝对王忠嗣已经心存不满。

    李林甫不禁为之窃喜,其一直压着董延光主动请缨的奏疏。等的就是这个时候!等王忠嗣把皇帝惹毛了,再变相地夺去王忠嗣对陇右大军的控制权。

    李林甫乘机把董延光的请战奏疏递了上去,皇帝一看,立即同意了由董延光来负责强攻石堡。

    皇帝的圣旨以八百里加急送达鄯州,这下王忠嗣真的傻眼了。

    要强攻石堡。必须精锐尽出,董延光负责指挥夺取石堡的战役,也就意味着陇右精锐之师将全部归于董延光的控制之下。

    而他这个节度大使,只能帮董延光送送粮,打打下手。

    毫无疑问,王忠嗣等于是挨了一个响亮的耳光。

    这样,王忠嗣已经退无可退,如果真让董延光拿下石堡,那他就更加尴尬了。

    到时皇帝会问,你不是说石堡拿不下来吗?你宁可违抗朕的旨意。也不敢去攻打石堡,现在董延光拿下来了,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李林甫一定会说他是想保存实力,另有图谋。到时皇帝对他已失去信任,在李林甫等人的谗言之下,不光他会被问罪,太子也肯定难逃池鱼之殃。

    不!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否则后果将不堪设想!

    ***

    “郎君,董延光已经在调兵遣将,咱们怎么办?”伍轩忧心忡忡地问道。

    一旁的华秋也说道:“董延光一定会调咱们去攻打石堡。咱们这一去,必定是死路一条!靠!”

    聂风、林大域、王光照、李七、莫容和顺五人也频频点头,他们和李昂是一体的,荣辱与共。李昂与董延光的仇已经深到你死我活的地步;

    一旦被董延光调去攻打石堡。第一个一定是他们上,到时就算不死于吐蕃人的滚石之下,董延光也可以随便找个理由,说他们进攻不力,一刀砍了。

    这不仅可以报仇,还可以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让后续大军不敢怠战。

    董延光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干呢?

    说实话,李昂也没想到事情会变成这样,他说道:“大家先别急,你们都是骑兵,强攻石堡,本不应让骑兵先上。当然,确实不排除董延光借口让咱们去送死的可能。李泌,你怎么看?”

    李泌微笑说道:“若是董副使的将令没法传达下来,李舍人就不算违命了。”

    李昂蹙了蹙眉头说道:“看来只有这样了,只是现在吐蕃人在边境上的防备极为严密,咱们五百骑兵说少不少,不好掩饰行踪啊。”

    聂风等人这下算是听明白了,李泌的意思,是让李昂再玩一次孤军深入敌后,这样一来,董延光的命令都传达不到,大伙也就不用去石堡送死了。

    伍轩立即反对道:“郎君,这不行!上次咱们五十骑,目标小,而且是趁吐蕃人不备,才有机会突入敌后。又恰逢其时地遇上吐蕃集结兵马偷袭陇右,后防空虚,咱们才能如鱼得水。但现在咱们可是五百骑兵,掩藏不了踪迹的,而且这段时间两国边境烽烟四起,吐蕃人戒备森严,哪里再容咱们有机会深入?”

    华秋也点头道:“不错,现在深入敌后,不是个好主意。”

    李泌笑道:“未必要深入敌后,只须暂时隐藏踪迹鄯州的军令一时没法传达下来即可。”

    “这个不是废话吗?不深入敌后,如何隐藏得住?”

    “就是,别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了不得了!在咱们陇右界内,想隐藏五百骑兵不让自己的人发现,这根本不可能嘛!”

    李昂笑而不语,十指交叉枕于脑后,舒服地靠于石上。李泌见他做甩手掌柜,只得解释道:“五百骑兵聚在一起,自然难以隐藏,如果是五十骑,甚至五骑呢?”

    这下华秋不禁一拍脑门道:“他娘的,忘了分散隐藏这一招了。”

    众人这才释然。

    李泌说道:“当初王大使命李舍人带兵出战时,一定没有规定李舍人不准分兵。董延光的目标是李舍人,而不是你们,所以,分兵之后,即便你们之中,有一两股人马被董延光找到,那也无防,只要李舍人和你们几个不被找到,董延光就无可奈何。”

    “不错,不错,就这么干!”

    大家终于转忧为喜了。李昂这才开口道:“也不必过于分散,石堡之处,将有一场惊人的战役,说不定到时咱们还有机会捞点便宜。李泌,说说吧,现在隐藏在何处,将来最有机会击敌之软肋?”

    要做到这一点,可不容易,这需要对战将的走势,敌人军力的调动,有一个预先的精准判断才行。

    **************************(。)

第0322章 避实就虚() 
李泌折下一根小树枝,就在溪边的泥沙上画起陇右的地图。

    他一边画,一边说道:“李舍人,诸位将军,我陇右大军一旦强攻石堡,战役便一定不限于石堡一处。去年皇甫惟明攻打石堡,就是因为忽略了打援,反被莽布支和吐谷浑王包抄合击,以至大败。

    从地图上看,吐蕃大军要陇右,由北到南,分别有几条道可走。第一条是走安人军以西的牛心堆,越赤岭。第二条便是安人军以南的石堡。

    第三条就是咱们如今所在位置,经大莫门城,宛秀城,顺着黄河北进。第四条是从吐蕃的雕窠城翻越重山到达合川守捉。

    第五条是经石门山进攻河州。第六条是自洮河东岸北进攻洮州、临潭;其中第五条和第六条通道,离石堡比较远,难以与石堡的战场形成密切的呼应,除非吐蕃举国兵马全部出动,全面反击,这两条通道才能形成合力。因此,暂时可以忽略;

    剩下的四通道中,战争一起,石堡通道为双方大军所塞,亦不须咱们考虑,最有可能的便是石堡北面的牛心堆、南面的宛秀城,以及合川守捉这三条通道。

    而李舍人刚刚在合川守捉生挫吐蕃人,死敌过万。时间过去未久,从吐蕃人心里上推论,他们一定也不愿走合川守捉,以免影响士气。

    所以,剩下的最大的可能便是牛心堆和宛秀城了。届时吐蕃大军若是来援,八成会走这两路。”

    华秋撇撇嘴说道:“李泌,说了半天,我怎么感觉你说的都是废话,这些连我都能想到,董延光也必然能想到,用得着咱们费事吗?咱们往这两处一凑,马上就会被董延光发现。”

    聂风附和道:“就是,别忘了咱们现在主要是想避开董延光,别让他找到咱们。”

    李昂瞪了华秋一眼说道:“你们若是想有所成就。先改掉这毛毛躁躁的性子。”

    反而是那个叫李晟的队正,帮李泌说话:“李参谋只是在分析石堡之战两军排兵布阵的走向,至于咱们何去何从,李参谋应该别有见解。”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今年20岁,他自幼善于骑射,十八岁从军。不到两年时间,凭战功做到队正。

    李昂和他聊过,很看好他军事方面的天份,因此他有机会参加这次讨论。

    李泌也不和众人争,等华秋等人平静下来,他才接着说道:“以上提到的这几条通道,是可供大军通行的。至于小股人马要越界,特别是不带辎重的情况下,实则可选的通道甚多。

    一旦石堡战役打响,吐蕃大军必定会前移。而粮草辎重,当集中于大莫门城、树敦城、莫离驿,尤其是莫离驿离石堡最近…………”

    李昂一听到这,顿时来了兴趣,莫离驿地处三岔路口,地势也比较平坦,是吐蕃防守石堡的后勤基地,这么的地方,偏偏没有城池。当然了,整个吐蕃本来就没有几座城池。像样的更是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

    没有城池防护,就容易偷袭。

    “李泌,接着说。”

    李泌正色地说道:“这些天我观察附近的地形,听当地人说。从这里往西,翻越白狐山,可以到达茫拉沟,再顺着茫拉沟走便能绕过大莫门城、树敦城,如果我们行动足够隐密,便可偷袭莫离驿。”

    华秋说道:“这可不容易。白狐山终年积雪,要翻越过去已是不易,顺着茫拉沟走,还要渡过黄河,才能绕过大莫门城和树敦城。就算翻山渡河都顺利,到时岂知吐蕃人是否在莫离驿驻以重兵。退一万步说,就算咱们偷袭成功了,怎么回来?”

    华秋提出的问题,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每一步都充满了艰险,踏错一步五百精骑就可能全军覆没。

    李泌说道:“偷不偷袭莫离驿,可见情况而定。我们可以从这里南行,先隐藏于白狐山北麓,若无可趁之机,过后咱们大可原路返回。”

    眼下也只有这样了,否则被董延光调往石堡的话,作为战时指挥,董延光随意便可置大家于死地。

    皇帝这道圣旨来得太突然,李昂事前毫无心理准备,仓促之下难免有些被动。在内心里,李昂其实是不愿冒重重艰险去偷袭莫离驿的,因为这等于是在帮助董延光。

    大唐,不计前嫌,甘愿献出生命去助董延光,李昂还没有崇高到这种地步。

    怀着复杂的心情,李昂决定按照李泌的策略,去到白狐山北麓隐蔽待机。同时,他让人给王忠嗣带去一封信。

    信很快送达鄯州,传到王忠嗣手上。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眼下风云突变,巨浪滔天,下官唯有再入吐蕃,王大使珍重!”

    李昂信中寥寥数语,看得王忠嗣心头更为沉重。

    如果说李昂仓促下有些被动的话,他王忠嗣这回可算是掉阴沟里了。

    凭借在河东、朔方积累的赫赫军功,他刚刚身兼四镇节度,圣眷正隆,万万没想到这转眼之间,皇帝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就同意他辞去了两镇节度大使的职务,还改用董延光这个副使统率大军攻打石堡。

    这使他这个节度大使倒成了打下手的,处境极为尴尬。王忠嗣不傻,知道危险已经一步步逼近,如果让董延光攻下石堡,他就完了。

    唯有董延光失败,才能证明他是正确的,才能挽回圣意。

    否则,李林甫那些人一定会群起而攻之,自己和太子危矣!

    不,绝对不能让董延光拿下石堡。

    好在,皇帝只是让他配合董延光,并没有撤去他的职务,也没有让他听令于董延光,作为节度大使,他不难让董延光铩羽而归。

    但要做得不露痕迹才行,否则董延光和李林甫一定会将战败的责任推到他头上,后果更加严重。

    “不去庆父,鲁难未已……。。”王忠嗣喃喃地自语着,确实如此啊,就算自己能逃得过这一劫,下一次呢?李昂说得没错,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啊!

    *****************

    PS:求订阅!求订阅!!求订阅!!!每个月几百块的订阅收入,坚持不下去啊!亲们,如果喜欢步步惊唐多给一点吧!

    。(。)

第0323章 石堡战云() 
董延光集结了五万大军,踌躇满志地杀向石堡。

    出征时,看到王忠嗣那张故作沉静的脸,董延光肚子差点笑翻了。

    等着吧,等老子拿下石堡,到时你王忠嗣的脸色就更好看了!美中不足的是,李昂那厮竟然没了踪影,之前王忠嗣命令陇右大军主动出击,于西海、积石等地连败吐蕃,李昂也被王忠嗣派出,带着五百精骑出没于积石军一带,一直没有返回,现在更是彻底没了踪影。

    一心想置李昂于死地的董延光,也只能作罢,不过在他看来,只要取得石堡之战的胜利,李昂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迟早是一死。

    对于董延光来说,尽快攻下石堡,是当务之急。

    大军很快开到定戎城下,旌旗遮日,金戈如林,军威不可谓不盛。向南望去,隔涧七里,便是巍峨如耸立于云端的石堡城。

    和董延光关系密切的安人军使冯守节,私下找到他说道:“董副使,石堡天险,易守难攻。而且董副使还须防着有人在背后使绊子才行,这仗可不好打,董副使可有万全准备?”

    对于站队,本来冯守节还有些左右摇摆,但自从得知董延光攀上左相李林甫的高枝后,冯守节就完全倒向了董延光。

    董延光冷笑道:“使绊子的人肯定是少不了的,咱们尽力而为,能攻得下石堡自然是好,若是攻不下,我自有打算。”

    董延光在陇右征战多年,对陇右和吐蕃的情况都很熟悉,深知要攻下石堡的确绝非易事。他不仅做好了付出巨大牺牲的准备,也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当然,如果真的失败,责任绝对不能由自己来背。

    见董延光已经有了准备,冯守节便不再多说。

    “击鼓!聚将!“董延光大喝一声,帐外亲兵接令。隆隆的军鼓声立即响起,两通鼓未尽,众将纷纷驰马而来。

    董延光拄着宝刀,一脚踏在帅几上。威风凛凛地扫视着账中二十多员将领,说道:“石堡,是陇右门户,落在吐蕃人手中,我陇右时刻要面临吐蕃的侵袭!圣上为此寝食不安。今命我等夺回石堡,以慑吐蕃,以安陇右,以扬国威。

    此战,谁若是不遵令,畏敌不前,消极怠战,就是违抗圣旨,定斩不饶!圣上对石堡志在必得,此番谁若是第一个冲上石堡。加官进爵定是少不了,封侯拜相,亦有可能!

    攻上石堡,便是高官厚禄,后退一步,就是人头落地,是进是退,诸位将军自己掂量吧!”说到这,董延光环视众将一眼,然后喝道:“王难得!”

    “末将听令!”白水军使王难得连忙出列。抱拳候命,身上铠甲铿锵,杀气腾腾。

    “本帅命你为先锋,率兵五千。今日午时立即全力攻打古堡!”

    “末将领命!”

    “哥舒翰!”

    “末将听令。”

    “命你率五千人马防守白鹿沟,抵御右翼来犯之敌!”

    “末将遵命。”

    “冯守节,命你率五千人马驻守拉卡岭,防御左翼来犯之敌。”

    “末将遵命!”

    “………。”

    所谓的强攻,便是没有什么取巧之言,实际上就是防御好两翼。然后不计伤亡地发起猛攻。随着董延光一道道命令下达,五万唐军跟着动了起来,战鼓声催,人马如潮。

    隔涧七里,风起云涌之间,背靠华石山,面临药水河,红色的悬崖峭壁顶端,一座巍峨的城堡耸立于云端,那就是石堡城。

    石堡城险要的地理位置,只有翻越它才能到达日月山,而攀越它的唯一道路就是一条羊肠小道,青壮空手上山都很吃力,体质稍弱之人根本爬不上去。

    况且还要应付山上源源不断的滚石檑木,可见攻打石堡城有多艰难。

    但无论多艰难,大唐皇帝的圣旨已下,数万唐军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锋五千大军在王难得的指挥下,举着盾牌,越过药水河,向狭窄陡峭的山道冲去,杀声震天。

    石堡城上的吐蕃守军早已严阵以待,同时迅速派出信使向后求援,唐军的战鼓隆隆不绝,惊天动地,从山上望下去,黑压压的唐军多如蝼蚁,沿着山间的险道冲上来。

    山上的吐蕃守军立即推下滚石檑木,巨石从天而降,带着呼呼的风雷声狠狠地砸在山道上,一时间石破天惊,山野震动,冲上来的唐军顿时被砸得人仰马翻,血肉模糊;

    滚石顺着陡峭的山道一路滚下去,山道上的唐军避无可避,大片的伤亡,惨叫如潮,然而在隆隆的战鼓催促下,前面的同袍刚倒下,后面的士兵就踏着同袍的血肉,冲锋。山上石落如雨,势不可挡,杀伤力让人惊心动魄。

    强攻这样的战略要塞,注定了唐军必须付出惨重的代价,血肉很快就普满了山道,腥风弥漫,尸骨相枕,无贵无贱。

    石堡之战打响之后,唐军日以继夜地强攻,而吐蕃名将达扎路恭也在莫离驿迅速集结了两万大军,并遣信使前往吐谷浑传令,准备夹击董延光。

    从青海湖至鄯州并非只有途经石堡这一条路,实际上可供大军通行的共有三条路,一条从青海湖北岸的牛心堆一带沿湟水南下至鄯城,一条从青海湖南岸翻越日月山,经石堡顺着药水河西行至鄯城;另一条是过赤岭后,沿着拉脊山南麓而下。

    石堡城仅扼守药水河一线,虽然是最便捷的通道,但这里并不能完全制止唐军西进或者吐蕃东来。

    而石堡城因为处于悬崖之上,易守难攻固然不假,但山顶的方台面积有限,可容纳的兵力也就数百人,如果唐军不间断地强攻,山上的滚石檑木也总有用尽的时候。

    因此要守住石堡,战场便不能仅限于石堡一地。达扎路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