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毒清-第4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告诉杨福良,这仗以后多的是,这次要是在静海给老子捅了马蜂窝,他就没有以后了。”

    杨福良这厮需要约束,在杨家能约束这厮的人可不多,杨猛算一个,丁泰辰也算一个,想了想之后,杨猛也应了丁泰辰的请求,林李这事儿,可容不下半点的马虎大意。

    送走了来去匆匆的丁泰辰,杨猛看了一下皖赣的战报,曾左二人都陷入了苦战之中,太平军对于皖赣的守护,力度越来越大,这对杨猛来说不是坏事儿。

    这说明,近期杨秀清那厮,将心力都用在了政事上,无心内斗,等洋人的挑衅一到,太平军这片文章,也可以起头了。

    河道工程,历时半年有余,也慢慢的进入收尾阶段,虽说有些仓促,但整理过的河道,总会比年久失修的要好一些,凑活吧!

    丁泰辰回了广州,二十五艘战舰改装的商船,就趁着一个夜晚驶入了大海之中,随着云烟买卖越做越大,珠江口的各国商船也越来越多,对于航海的一些东西,杨家的船队,也掌握的极为到位,在自个的地盘,让二十几艘商船来无影去无踪,丁泰辰还是能轻松办到的。

    二十天之后,太平军林吉李所属的北伐大军,在静海消失了,僧格林沁和胜保的南北大营仍在,静海城中的长毛贼也没什么提前的异动,就这么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林吉李的人马是什么时候没的,前线的官军也说不上来,自打上次突围损兵折将之后,静海城中的长毛贼,一直都是无声无息的。

    静海附近,偶尔的战事,也是僧格林沁主动发起的,打一段停一段,谁曾想,最后一次攻城,官军竟轻易的登上了静海的城墙,城墙上的官军面对死城一般的静海,也显得十分的惧怕。

    了无生息,虽说静海城中有些烟气,但寂静无声的静海县城,却是令人发毛的,僧格林沁一声令下,大军进驻静海,可搜遍了全城,除了老鼠之外,阖城上下竟没一个活人。

    这事儿离奇的很,没两天的功夫,天兵天将一说,就在僧格林沁与胜保的大军之中流传,这玩意儿对军心的影响是极大的。

    无论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八旗精锐,还是胜保手里的江南精锐,这两天的功夫,兵营里多了不少的逃兵,也多了不少焚香拜佛的,这对军心来说,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一旦林吉李的人马杀个回马枪,天津卫周围的近十万大军,只怕一下就会溃散。

    僧格林沁与胜保的军令,虽说严厉,但这丝毫挡不住官军,对长毛贼的敬畏,消失无踪的林吉李部,实在是太过诡异了,除了神怪之说,好像也没有别的说法可以证实林吉李的消失之谜。

    僧格林沁的战报,到了朝廷,不仅引得咸丰帝震怒,军机上下也是骂声不断,如今是什么时候了?在京畿之地搞出神怪之说,万一林吉李的目标是京师怎么办?(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章 威胁来自海上(上)

    林吉李的太平天国北伐军,离奇的在京畿附近失踪,之后要是无影无踪,倒还罢了,可一旦他们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可如何是好呐?

    朝臣和皇帝,没有过多的心思处罚僧格林沁和胜保,如今找到那支消失的长毛贼才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儿。

    无论是天津卫还是京师,亦或是京师以北的地界,满人的数量很多,据前期僧格林沁的战报,林吉李的人马当在万人上下,而且俱是悍不畏死之辈,这么一支人马,若是出现在满人的腹心之地,依着长毛贼对满人的态度,岂不是要杀光、杀绝沿途的满人?

    这样的恶事一旦发生,威胁的将是整个大清朝的统治,没了满人,朝廷拿什么来统治这偌大的国土呢?

    若天津卫附近的不是僧格林沁,而是个汉将的话,朝廷那边恐怕还会更为忧心和猜忌的。

    僧格林沁被斥责了一通之后,就跟胜保合伙,在京畿周边搜索林吉李的人马,而驻扎在东三省的八旗精锐,也开始往京畿附近动作,毕竟一万长毛贼不是个小数目,万一……

    京师的臣工们,都在关注着林吉李三人的动向,毕竟,这林吉李三人实在京畿附近消失的,万一他们抽冷子打京城,对朝廷的一干臣工来说,就是涉及身家性命的大事儿了。

    这么个三瞪眼的多事之秋,提督江南军政的杨老三,却上了一份不三不四的折子,说的是长毛贼与英夷有瓜葛。这时候朝廷自顾不暇。哪还有闲工夫去管英夷的事情?

    当年庚子一役。劳碌了多少人马,耗费了多少钱粮,最终还不是落了个割地赔款的下场?皇帝本就在气头上,这时候上这么个不着调的折子,太不讨喜了。

    京师这边虽说在一力掩藏林吉李消失的事儿,但江南的带兵之将,却对此事多有耳闻,什么事情。朝廷越想保密,也就越保不住密,这都是有数的。

    军机众臣、京师大员、京官翰林,哪个没有三亲六故呢?互通消息是平常事,这样的大事儿,想要瞒住,门儿也没有呐!

    这时候就是上折子,也该说说江南的大好战局,就是战局不利,编瞎话总会吧?上这么个不三不四事关英夷的折子。岂不是惹人不痛快?

    前些时候,英夷要求修约。又是驻京又是免税的,已经惹得皇帝很不痛快了,这次更好,英夷就是真的给长毛贼供了火器,这事儿也该权当不知道,闹到了皇帝那边,这茬子怎么分说?

    杨猛的折子虽说突兀,但配上户部那边的消息,就有些先见之明了,因为大运河的淤塞和长毛贼的缘故,这两年江南解京的粮食大多走得是海路。

    丁泰辰的战船,要转移七千余太平军,先要在天擦黑的时候,抵近海岸,然后用小船从岸上运兵,收拾停当的差不多就得一夜的时间。

    再次从天津海岸,那时间已是天明时分了,近海运粮船队也是日夜不停的,打个照面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

    杨猛本就让丁泰辰留下一些踪迹,遇到粮船无疑是最好的首尾了。

    商船与战船,从远处看区别不大,不过战船有个最显眼的地方,就是炮口舷窗,海路运粮虽说没几年的功夫,但船工都是些混码头的老船工,战船与商船他们自然能区分的出来。

    惊鸿一瞥的二十多艘战船,可是吓了运粮船队一跳,虽说在商埠经常看到西洋的战船,但一次二十多艘,却是很多人看不到的大场面。

    这样的消息瞒不住,但运粮的都不是什么大官,这事儿到户部那里本就停下的,但涉及到林吉李长毛贼的行踪,户部的官员也留了一个心眼,将此事报给主事的堂官之后,这消息也就到了军机们的耳中。

    二十余艘英夷战船,出现在京畿近海,这可不是小事儿,当年庚子一役,英夷逼得朝廷签了城下之盟动用的战船,也就这么个数目。

    修约遭拒、勾连长毛、靠近海岸接走林吉李所部的长毛贼,这些事儿稍一联络,就是个好大的局,官场之人都是心有九窍的,不用杨猛多说什么,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对号入座。

    这些事儿看似牵强,但大清的官员,对西洋了解不多,即使大清的地面有西洋各国的公使,但凡是三四品以上的官员,基本都不会接触这些洋妖的,消息的闭塞,只能让军机们关起门来瞎想,这事儿是越想越多,越想越惊人,难道这英夷要帮着长毛贼,在华夏的地面上搞兴替?

    林吉李所部,多半是被英夷的战船给接走了,这事儿其实也瞒不住,僧格林沁的人马到海岸上一查,就会有结果的。

    京畿到天津卫,快马加鞭一日的功夫也差不多,僧格林沁那边的人一查,果不其然,林吉李的长毛贼是从海路遁走的。

    静海的死围,独独疏漏了沿海的一片区域,长毛贼无船,再说了虽说是春夏之交,但海水依旧冰冷,僧格林沁是个陆将,哪会想到长毛贼在海上也有接应?出些差错也是难免的。

    林吉李的去向有了眉目,可朝廷上下的心却悬的更高了,与长毛贼相比,英夷这个盗匪,也不是什么好人,二十多艘战舰,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怎生不让人惊惧呢?

    前些年,这海防还是有模有样的,这些年忙于剿匪,天津卫的海防也懈怠了许多,好在这次英夷只是运走了林吉李的人马,若是攻打京畿,朝廷毫无防备,那结果会怎样呢?

    正值剿匪之际,若是京畿让洋鬼子端了,这事儿就大发了。

    事情的前因后果摆在了四色棍的面前,四色棍大怒是肯定的,杀掉几个拱卫海防不利的总兵、参将。并不能消去英夷对京畿的威胁。

    这时候。杨猛的那份折子就起作用了。军机众臣、一干朝臣,说起英夷之事,只会张口瞪眼、嗯嗯啊啊,本是主管洋夷事务的礼部和理藩院,对此也是丈八金刚摸不着头脑。

    洋务的事情,也不是人人都不知道,只是许多人选择了避而不谈,毕竟这洋务可不是什么好事儿。穆彰阿、耆英之流,涉及到了洋务,都保不住身家,更别说礼部与理藩院的那些小官了。

    从近期的折子上看,唯有九江的杨三哥懂一些洋务之事,若是平常事倒好罢了!这英夷威胁到了京畿的安危,对四色棍来说可不是什么小小不然的事情。

    对于英夷,四色棍本就深恨不已,若不是庚子的赔款,哪来的长毛贼作乱呢?

    “一群废物!彭师傅。问问杨猛这事儿该如何应对呢?”

    打压了杨三哥一段时间,看来杨三哥的忠诚依旧。这林吉李的事儿,朝廷这边还没个眉目,杨三哥就注意到了英夷的异动,所谓一心为国,不过如此啊!

    自杨三哥提督江南军政以来,虽说江南的局势日益糜烂,但这事儿与杨三哥却是没有关系的,杨三哥驻军武汉三镇,保住了云贵川三省不受兵灾所侵。

    杨三哥坐镇九江,两湖之地岿然不动,朝廷一再的猜忌,杨三哥主动解了兵权,回头就拾起了河道工程。

    这一桩桩一件件,倒不是四色棍有意给杨三哥戴高帽子,这事儿就实实在在的摆在了他的面前,现如今,英夷异动,杨三哥就注意到了,而且给朝廷上了折子示警。

    许多事儿,看似是杨三哥在多管闲事,但回头一想,杨三哥对他这位皇帝,可谓是仁义无双的,凡是对朝廷有利的杨三哥都会做,凡是对朝廷不利的杨三哥都会去注意的。

    安庆的局势,虽说陷入了僵局,但皖赣的匪患却被实实在在的遏制住了,若是早些听杨三哥的,委军权给他,怕是现在被围的就是江宁,而不是安庆了。

    来来回回的转了一圈,四色棍的心里也多少有些悔意,自己对杨三哥的猜忌,是不是有些重了呢?

    “陛下,杨部堂如今正在忧心河道工程,是不是派礼部或是理藩院的官员,去五大商埠查探一下呢?

    毕竟杨部堂如今身兼数职,那英夷向长毛贼提供火器之事是军情,洋务之事繁杂,只怕杨部堂那边忙不过来呐!”

    作为军机首辅,彭蕴章忧心的不是杨老三的诸事繁杂,而是他的高瞻远瞩,林吉李的事情还没分明,这位就猜到了是英夷作祟,单为了一个安庆的局势,涉及到了英夷,不值当的!

    要说这事儿是巧合,彭蕴章也不信呐!如今的杨老三,半属地方半属京畿,若是他的能力过强,对自己的地位也是个好大的威胁呐!

    军机首辅一呼百应,哪个不想多干几年?如今杨老三的本事,已经威胁到了彭蕴章,有些事儿,不是时候也得出手了。

    “嗯!双管齐下吧!告诉底下的人,如今剿匪为重,探查英夷之事,一定要稳妥一些!”

    虽说心里恨极了英夷,但四色棍也知道如今朝廷的状况,江南之兵无饷可派,京畿之地勉强维持,再与英夷开战,实属不智之举。

    话说到这个份上,彭蕴章也无计可施了,为今之计,只能让礼部和理藩院的人尽力做事儿了,不然再被杨老三强了风头,刚刚打压下去的杨老三又要爬出来闹事儿了。

    散了上书房议事,彭蕴章也亲自去拜会了恭王爷,对于英夷之事,鬼子六也是极为重视,事涉大清的兴亡,对鬼子六来说都不是小事儿。

    杨猛之前的折子,彭蕴章没有给鬼子六抄本,知道了英夷给长毛贼提供火器之后,鬼子六的眉头也紧紧的皱在了一起。

    “彭师傅,看来这段时间还是要用一用杨老三的,在洋务之上,杨老三的眼光有独到之处,他历经了兵事、政事,也知道朝廷的难处,处理英夷之事,非杨老三莫属。”

    鬼子六的评价中肯,对于洋人之事,鬼子六比一般的朝臣了解的多,如果说庚子年间的英夷是个强盗的话,那这次英夷做的事情,就是大清朝的死敌了。

    京畿之地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出大力扶持洪杨逆贼,涉及到了篡权,就不能等闲视之,遍观朝廷诸臣,现在能用的也唯有这杨老三一个了。

    早在先帝的时候,杨老三就嚷嚷着办洋务,而且还弄了轮船,至今那艘满贴金箔的轮船,还在京师停着呢!

    了解洋务、会打仗,这杨老三就是活脱脱的另一个林老虎啊!想到了这里,鬼子六也有些心惊,当年出了林老虎,就有庚子一役,难道这次……

    当年之事,虽说是因林老虎而起,但林老虎做的事儿,对朝廷是不错的,只可惜江南的人马太次,输了庚子一役,如今这次英夷强求修约,提出了许多非分之想,怕是把大清朝当做软柿子了。

    与四色棍不同,鬼子六是个明白人,这修约一事,怕是不能善了了,看来之后要联系联系这个杨老三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四章 威胁来自海上(下)

    “王爷,当防着杨老三变成第二个林元抚呐!若是再次引发了战事,如今的朝廷已经无力支撑了,英夷船坚炮利,内有长毛外有英夷,只怕这社稷……”

    彭蕴章的想法与鬼子六差不多,杨老三的履历,他早已翻了无数遍了,杨老三在云南与林元抚有过好长一段时间的交际,这就是彭蕴章诟病杨老三的地方。

    “第二个林元抚?岂不是很好?林元抚只做到了督抚,离着军机还早呢!

    前事虽因林元抚而起,但罪状实不在林元抚的身上,换了别人,即使再委婉一些,怕是庚子一役也难免!

    英夷与大清远隔重洋,若是真要做生意,用得着那么多的兵马?

    彭师傅,如今的局势,怎么说呢!生死存亡之秋,原本咱们以为这英夷只是盗匪之流,没想到这次他要做那篡国的盗匪!

    朝廷需要依仗杨老三的地方颇多,有些事情彭师傅也要让一让的,第二个林元抚不是?”

    彭蕴章的想法,鬼子六也能猜出个大概,别看鬼子六的年纪小,但本事却是不俗,他与四色棍不同,打交道的都是些官场的人精,加上师傅教导有方,比杨猛岁数还小一些的鬼子六,心机城府可不比杨猛差多少。

    “多谢王爷提点!”

    彭蕴章想想也是,自己这是有些杞人忧天了,杨老三才多大岁数,让他当这个军机首辅,只怕满朝臣工都不会同意的。

    “大局为重!”

    面对虎视眈眈的英夷。鬼子六最后这句话也是格外的郑重。社稷之存亡。不可等闲视之,内有长毛外有英夷,接下来的大清朝风雨交加啊!

    朝廷那边有了章程,杨猛这边也就收到了谕令,看着谕令的内容,杨猛知道四色棍算是重视起英夷来了,御晦这事儿,单凭他直接不好办。现在这时间篡清,也不是很容易的,许多事情都需要慢慢的理顺,不然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英夷是对大清有野心,但他们还真就是盗匪之流,在支持太平军与支持大清朝廷,这两个立场上,想必英吉利还是心向大清朝廷的。

    毕竟新兴的政权都是激进,一个激进的政权,对英吉利来说是没什么好处的。而腐朽没落的大清王朝,无疑是个极好的选择。

    但大清极度排外。想要慑服大清,先期支援一下太平军也是条捷径,只可惜英吉利的先手,被杨猛识破了,稍一运作,英吉利就从打家劫舍的匪贼,变成了窃国的大盗。

    对于窃国的大盗,大清朝即使再孱弱也是不惜一战的,英吉利或许还有后手,但时间上晚了一些,闭关锁国,对杨猛来说也不是不能利用一下的。

    消息不通,大清朝廷上下,对于欧美各国的认知,只是想当然而已,这种想当然,让大清朝廷,忽视对欧美各国国策的认知,凭着现有的东西,两国之间难免一战,看来到了投重磅炸弹的时候了。

    “计长,将克里米亚的事情汇总一下报给朝廷,西洋各国报道克里米亚战争的报纸弄上几十份,挑那些个陈旧一些的货色。”

    克里米亚战争的规模是空前的,英法俄近两百万兵员的战争,对朝廷来说,这样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