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打眼2--古玩做局的那些事儿-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索取之外,知道什么叫“舍弃”吗?所以我才敢断言:和田美玉,绝非庸俗之人信手得来!
曾有位专门玩玉的朋友不无担心或者是颇具讽刺地跟我说过:哎呀——现在哪儿找真玉去呀?那些喜欢玩玉的人尤其是初学者能看到的大多是假货,时候一久也就把“假货”当成“真”的了,这叫“假作真时真亦假”。有一天当真正的和田美玉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他们还真就未必“认识”了。就跟那些喝惯了假名牌酒的人似的,真给他一瓶正儿八经的茅台,他一准得跳着脚骂——“假酒!”
有人敲门,来者又是那个片儿警小崔,手里端着一只不锈钢的饭盆,神情特沮丧。
他说:“您是我一个人儿的哥哥,受累听我讲讲故事吧,我都‘鼠霉’(北京话:倒霉)到家啦!我在某文玩市场的摊儿上花四千多块钱买了块号称是战国时期的白玉‘螭虎拱璧’,看着有点脏,卖主说回去煮一煮就能现庐山真面目了。我是真他妈听话,回来就给煮啦!结果……结果您猜怎么着?这玉拱璧咋就找不着了?这不,我连盆儿都端来啦!”
于是,我们俩就跟捞面条儿似的拿着筷子在不锈钢的盆里搅和来搅和去,结果只捞出来个螭虎的小石头钮儿,剩下的就是一盆稠糊糊的“面汤”了。为此我也是大惑不解,还得向懂行的人请教。人家一听就明白了,说:那个钮儿大概好歹是块材料,拱璧是用胶做的,俗称“日本胶”。这胶凝固了之后热压成形,颜色和质地挺像玉料的,当然是用开水一煮就化了!这事儿不新鲜,为此上当的不止你们……
看着这不锈钢盆里“水乳交融”的一锅汤,小崔同志面色阴沉,默不作声。或许他又想起前些时候逮住了个“古董贩子”的事儿?为了缓和一下尴尬,我下意识地打开了电视机,里边正热播一部电视剧——《玉碎》。剧情虽然与眼不前儿我们这倒霉事儿不搭界,但还真“看进去”了。我心的话儿:唉——梦中的美玉呀,兴许早就“碎”了?
好像谁都知道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这么两个动词,叫“切磋”、“琢磨”。但似乎咱们谁也不仔细地琢磨“琢磨”和切磋“切磋”这俩词儿的真正含义。我查看了,这话儿是出自《诗经》,说的都是古人对玉器的加工方法。几千年后,这两个词的意思其实一点都没“变”,不过是将加工玉石引申成思维。如果自己没事儿时常能“琢磨琢磨”,再跟行家“切磋切磋”,我想这狂热的“贪玉”之心,或许就慢慢儿能平静下来……
本章提示:“子冈”与“阿叩”
文中先提到的“子冈”,即陆子冈,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的琢玉大师、著名雕刻家,亦称陆子刚。江苏苏州人。早有《苏州府志》赞其曰:“陆子冈,碾玉高手,造水仙簪,玲珑奇巧,花如毫发。”前年我曾有幸于某收藏家朋友手中见到过一只由陆子冈亲制“冰糖玛瑙发簪”,确如古人所云“玲珑奇巧”。虽不能为我有,然能上手把玩片刻亦算三生之幸也!应该说,自晚明至今凡玩儿玉者,对所谓“子冈玉”是不能不知的,否则便是“玉盲”。大有“爱吃粽子,却不知拜屈原”之嫌。
明朝时期的苏州、扬州和北京是为中国三大琢玉中心,其中以苏州为最,且一直传承至今。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有载:“良工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代苏州的制玉高手还有贺四、王小溪等人,其作品亦属难得之物,但“苏郡良工”中仍以陆子冈最为著名。子冈虽一区区琢玉工匠,在等级森严、极端封建专制的晚明时期却闻名朝野,不能不说此为一奇事。人们把陆子冈的玉石雕琢技艺惊叹为“吴中绝技”,故而其作品皆被后人呼作“子冈玉”。即便在明朝,他的作品也是达官显贵甚至皇帝的追求之物,与同时期唐伯虎的仕女画“相提并美”。
之所以称子冈琢玉为“吴中绝技”,是因为的确我们至今不知道陆子冈到底用的是什么工具,居然能把坚硬的玉石“像刻豆腐”似的雕刻得如此纤细,是为历史上的“不解之谜”。而据陆子冈自己说:手下绝活皆出自他“独创”的雕玉工具——“昆吾刀”。但是这把“昆吾刀”究为如何,子冈却从来“秘不示人”,只为后人空留“昆刀截玉”那一丝颇为抽象的想象,当然他的操刀绝技就更是秘不传人了。
据说当年陆子冈因技压群工而名满天下,被明穆宗朱载闻“召见”,并命他在玉扳指儿上雕“百峻图”(一说是“百骏图”),子冈竟数日而成,于作品的方寸之间雕出了层峦叠嶂和三匹驰骋的骏马,一时“惊煞”嘉靖皇帝。后来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命陆子冈雕制一把玉壶,明令“不准落款”(即不许刻上陆子冈的名字)。然子冈却极其巧妙地运用了“内刻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壶嘴里边。后来的陆子冈更是“技高人胆大”,任由自己的闲云野鹤之性情,有一回为皇上制玉时竟将自己的名字刻在了龙首上,结果惹得“龙颜大怒”,不幸被斩杀。
史载子冈无后,就此一代大师及其一手绝活灰飞烟灭,连生卒年龄皆不详实,徒令后人一提到陆子冈就“望玉兴叹”。但是,毕竟陆子冈是中国玉器工艺史上第一个敢于并有资格“署名”的艺术家,永为后世敬仰。在苏州玉器界,陆子冈一直被奉为本业鼻祖顶礼膜拜。时至今日,仍有以陆子冈命名的“子冈杯”,为玉石雕刻工艺界评选的最高奖项。可见,陆子冈之威望及子冈玉之难得矣!
清代以来,玉器收藏市场上就不乏“子冈玉”之赝品,且不少作品出自玉界高手,但均与真正的“子冈玉”相差远甚,无法企及。
文中继而提到的“阿叩”,据清末王心尧《玉纪补》上说:“阿叩者,佚名,乃清乾隆(1736年至1795年)时江苏无锡人。善作毛坯玉器,用铁屑拌热醋淬之。处湿地,十余日再埋通衢,数月然后取出,则玉为铁屑所蚀,遍体橘皮纹,纹中铁锈作深红色,煮之则色变黑且有土斑,灰不易退,宛如古玉,审视乃能辨之。”
值得人们深思的是,子冈和阿叩虽一明一清,同为江南玉匠,而子冈为琢玉大师,阿叩乃造假高手。子冈之“截玉昆刀”早已败刃,而阿叩的“做锈”(今可引申为“作秀”)技法却传承有序,且趋“发扬光大”之势。真正“应”了与陆子冈同期的大文豪徐渭(徐文长)在诗中所叹的:“昆吾锋尽终难矣,愁煞苏州陆子冈。”
呜呼——今玉之不“碎”,孰“碎”?
。。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1)
逢年过节与朋友们聚会在卡拉OK的时候,我总喜欢“露”几嗓子。您想呀,因为……但凡这样的场合怎么着也得有几位女士光临不是?既然“有凰来仪”,就有了“凰婷凤歌”。但我基本上是属于五音不全外加破锣嗓子的那类。大抵我这只“凤”刚一张嘴,“凰”就都飞跑了,她们一边“飞”,一边还叽叽喳喳地叫唤:“哎——WC在哪儿?”至于的吗?没瞧见你们喝了多少饮料,这么会子工夫就“满”啦?!得嘞,娱乐不了别人,咱还不能娱乐娱乐自己,管她们呢。
也别说,有一首歌我唱得还是不错的,其实那歌的调门挺老高,可不知怎么着,只有它,我唱起来就觉得特“上口儿”,于是一场卡拉OK下来,我能把这首歌反反复复唱它个七八遍。在场的不管是“凤”还是“凰”就都急了。说如此唱下去实在是让人忍受不住!您干脆宰了我们得了。破锣嗓子也就罢了,抓着麦克不撒手(现在叫“麦霸”)也不跟你计较,可您不能没完没了地用“同一首歌”折磨我们呀?跟解放前“叫街”的似的(“叫街”就是过去要饭的在大街上“吆喝”)。要不然你就换个口音再唱好吗?比如用河南口音或者山东口音唱?就好像把汽车屁股后边那个电子扬声器里没完没了发出的,北京女性标准话一个劲儿叫唤的:“请注意——倒车!”给改成男声天津味儿的:“岛册(倒车)啦——您哪!”
我反复唱的这首让“凤凰”们无法在“梧桐”上安生的歌曲,名字叫《木鱼石的传说》。这是1985年由辽宁电视台拍摄的六集电视剧,此为该剧主题歌,由著名歌唱家蒋大为演唱。电视剧的情节大概说的是清代乾隆时期的历史人物王尔烈为官清廉、刚直不阿的事迹。但估计剧情早让人忘了,而这首“名歌”却风靡大江南北,我敢说从老到少,没几个不会唱的。哎——不仅这“歌”出了名,歌中唱到的“石头”也出了名,就是“木鱼石”呀。有那么一段时间“木鱼石”的买卖作为旅游产品是“购销两旺”。我查过资料,所谓“木鱼石”是山东泰山附近产的一种“木纹石”,当地也叫“馒头石”,是一种富含铁质的泥质矿,说白了就是“褐铁矿石”,学名叫“泗滨浮石”或“扁鹊石”。嗯——的确是有些医用价值,据说在大禹治水的时候这玩意儿就出名了。但至于它到底会不会“唱歌”?能否让人“益智”?我就不知道了,我真不知道,打死我——也不知道。
但我知道有一种比“木鱼石”还“神奇”的玩意儿,它会“唱歌”,不仅会“唱歌”、会“叫唤”,它还会“喊口号”呢!如果说“木鱼石”是天然的,那这个“宝贝”可是人工的。究竟是什么宝?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就是一种“精巧的瓷器”。瓷器会“唱歌”?会“说话”?这叫哪儿跟哪儿呀!哎——您还别不相信,这事儿它可是有证人的。我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曾经听见它“唱”过,就把这“宝贝”卖给我朋友的朋友了。我朋友的朋友甭说也听见了,就又转手给我的朋友,我朋友想必更是“听见”了的,要不然凭什么花那么贵的价钱买它?据说我这位朋友还以“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方式按着他老婆和他自己妈的脑袋让她们也听,老太太耳音不济,听不真真儿就算了,他媳妇则大叫:“轻点,我脖子都酸了,听——见——啦!行了吧?”于是,这“宝贝”就被所有见过它、听说过它的人,给它起了个极其神秘,远比“木鱼石”还要震撼和诱人的名字——“幻瓷”。因为所有卖主儿大抵都“咬着”下一个买家儿的耳朵说:这可是从皇宫大内里流传出来的,所以又叫“大内幻瓷”。您听听,吓人不?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2)
我有个毛病,总是爱在洗澡的时候唱歌,还就爱哼那首叫什么“美丽的传说”的曲子。浴室本来空间就小,再带着些“水音儿”——好听!正在自我陶醉的时候,电话响了,是一位几年不见的小哥们儿小D;这主儿不怎么太“务正业”,故多时不见。直说吧,就是我方才讲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正数第一人,那就是我的“朋友”了呗。其实小D是我以前的邻居,我们哥儿俩年纪相差不老少,但性格很是类似。尤其有一生理特征很像,就是长得都跟“瘦干儿狼”似的。我是因为打小受过穷、挨过饿,营养不良而形成的“魔鬼身材”,小D的身材则是打小不好好吃东西,忒“挑食”了,是“物质极大丰富”之后的“副作用”。所以他的绰号又叫——麻秆儿。在这里,我还是亲切地称呼他“麻秆儿”得了。
麻秆儿性格外向,兴趣也颇为广泛,过去我们就老说他:想起一出是一出。今天还跟您说要当画家呢,明儿个就看见他又玩上“螳螂拳”了。我记得,因为他个子长得挺老高,又瘦,曾经还想当跳高运动员,没戏!体质太差。后来据说红了心儿的要当个“男模”,也没成。身高凑合但五官欠缺一点,尤其是下颌骨(俗称腮帮子)没进化好,怎么形容来着?好像叫“地包天”。再后来他干什么去了?不大清楚,可能一直是“自由职业者”。前两年见过一面,说正是因为以前太瘦弱了,连老婆都嫌弃他,于是他媳妇就迷上了中医,而且专门研究“药膳”,说是日后准备开个馆子,以飨吸收功能不好的食客,固然我得算一个,就先请我过来品尝品尝。那天做的是什么饭菜我记不住了,反正餐前他老婆先逼着我们每人喝一大碗用花椒煮成的水,说这叫“养胃温中”,此“药食同源”者乃祖传偏方。我相信这在中医学上或许有些道理吧,但麻了吧叽的咋喝呢?我就问麻秆儿:是不是每天晚饭的时候,夫人都要灌你一碗花椒水?麻秆儿挺自豪地说:是呀,怎么啦?喝吧,没坏处!我看着摆在眼前的这一大碗花椒水,心里直发憷,就小声嘀咕:成——等哪天你老婆一狠心,每顿饭前都给你灌一碗辣椒水的时候,她就可以到“宪兵队”上班去了……
今天麻秆儿这小子想起给我打电话,嘿——怎么茬儿呀这是?抓着电话我就先急不可待地“问候”他:“老弟,别来无恙呀?和孙二娘开在十字坡的那家儿药膳经营得怎么样?你老婆发明的那碗麻辣汤,都麻翻几位好汉啦?”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3)
麻秆儿说:“臭贫什么呀臭贫?我说老哥哥,今儿个可是我们两口子真心实意地想请您过来一趟,有要事相商!”
“不会是请我去吃人肉馅儿的包子吧?”我不经意地说。
麻秆儿急了:“啊呀——那饭馆儿的事儿早她他就黄了。哎?其实说起来也不是办不下去了,是忒辛苦。要不怎么过去都管干厨子这种工作的叫‘勤行’呢。是我们俩兴趣转移了!”
我奚落他说:“哦——‘药膳’不好干,那就做宫廷菜吧,改名字叫‘仿膳’也不赖。”
麻秆儿说:“合着您就认得吃是怎么着?如今谁还缺这口儿呀?我干的这宗买卖比开饭馆强多了,别说——跟皇宫还真有点儿关联,我现在搞起古玩收藏啦,专收景德镇的明清官窑瓷器。大批地收宝贝,都是开门见山的玩意儿,其中不乏‘孤品’。您不是也玩过瓷器吗?蒙得了别人蒙不了您,来吧老兄,让你开开眼!”
我赶紧纠正他说:“别——别——别!兄弟,您千万不要这么抬举你哥哥我,咱只是玩过些陶瓷碎片,一直是捡破烂儿的,跟要饭的差不了多少。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跟您比不了哇……”
麻秆儿就不屑地问我:“哟,多年前就听说您到处地捡破烂儿,那能是正经营生吗?可想不到都这把年纪了,如今您还在到处地捡破烂儿,顶多是混成个“竿儿上的”吧(这“竿儿上的”一词是旧时京剧里的戏词儿,乃“要饭的花子头”之别称,用今天的标准称谓好像叫“丐帮帮主”更合适)?”
然后他便更有了底气,就神神秘秘地说:“明说了吧,我搞到了一件旷世奇宝,现如今连紫禁城里都没有了的玩意儿——大内幻瓷!这东西想必您应该是有所耳闻的。您赶快来吧,来之前最好要沐浴更衣,放尊重点。因为这宝贝太神秘、太尊贵啦,请您来一不是把玩,二不是鉴定,而是让您开开眼界,并且多少有那么点儿‘参见先皇’的意思,这在古时候应该——好像有个说法儿,哦,对了,叫‘面圣’!”
“别吓唬人成不成?回头在你们家炕头上冷不丁一眼真看见‘皇上’,没二话我先把裤子给尿了,多他妈失体统呀!所以我说这‘面圣’就算了,如果你们家厨房里有碗剩面的话,费心给我留着,饿呀!‘竿儿上的’我好几天没找着饭辙了。”在电话里我就嘻嘻哈哈。心说,麻秆儿“发”了什么“财”?他真把我当“竿儿上的”了!
麻秆儿说:“您有正经的没有?多少人想看那宝贝我还不让看呢。我的话您可以不相信,我老婆的话——您总该相信吧?”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三、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巧的瓷器会“唱歌”(4)
“得罪——得罪!‘娘娘’的懿旨我当然得相信,不然的话,灌花椒水地干活!得嘞——我去还不成?!”
“这不结了?嘁!……”
麻秆儿的家还是老样子,看来这些年他光顾着玩儿收藏了,心就没往“宽”了想,所以没混上个“宽House”什么的,仍是居住在老城区里旧楼房的三居室,也算干干净净,透着百姓之家的温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里不像是能“藏得住国宝”的人家儿。因为我看到这里的确到处都摆着瓷器,琳琅满目,说句古玩界的行话:满屋子“贼光”。我的感觉是他们家从“饭馆”变成了“陶瓷工艺品商店”。
麻秆儿两口子热情过度地把我迎进家门,还没来得及多寒暄几句,就一前一后、前拉后推地径直把我给“拥”进了他们家西南角的卫生间。
我就“急”了,说:“哥们儿,先别往这儿推我呀?一整天水米没沾牙了,我肠子里还瘪着呢……”
麻秆儿笑笑说:“这么多年了,怎么就没改掉您那爱损人的毛病?实话告诉您,宝贝就藏在我们家的卫生间里。一来嘛是为了保密,二来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