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藏獒的精神-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很赞赏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以及他的知识分子实践,他是一个既有话语同时又付诸实践的典范,应该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几个像萨义德这样的知识分子了,因此2003年萨义德去世的时候,有很多人包括我都感觉到一团火焰熄灭了,他带走了这个世界上最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也带走了知识分子心灵最猛烈的燃烧。萨义德的存在和离去,都沉重地影响着世界范围的知识分子对诸多问题的思考,也由此看出,一个知识分子只有在具有了公共性之后,他的声音才能对世界产生影响,他的言说才能在推进世界历史的进程中放射光芒。
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在当下缺失已久,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专业知识分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建树,许多专家和学者确实为人类知识的建构贡献着自己一生的心力。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专业知识分子越来越专业化,在走出他们的专业领域后,对世界表现出一片茫然,在知识之外,社会责任、公共关怀、批判精神都如风过耳,更遑论为此所要付出的代价。我以为,当作家、学者、教授不再为真理而思考、而写作、而言说的时候,他们就不是一个知识分子了。在遍布世界的危机面前,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和言说勇气尤为重要,社会良知决定了你对公共事业的责任和参与,言说勇气则决定了你在思想与利益之间的取舍态度。我觉得,不管哪一类知识分子,无论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还是在社会领域,都应该具备最起码的公共意识,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更应该为弱势者呐喊。
做一个公共知识分子肯定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因为我们所知道的知识分子大多局限在学院、科技、新闻等单位,他们依靠体制生存和实现价值,享受着体制所带来的一切好处,吃穿不愁,如鱼得水,很难跨越体制的框限表示公共关怀;即使有一小部分人游离于体制之外,以纯粹的精神立场坚持言说的权利,也只能游走在社会的边缘。知识体制是一个庞大坚固的怪圈,一方面你必须是一个被体制认可的专业权威,你的声音才会有到达和影响社会的机会,而另一方面体制又不看好你在体制之外的批判声音,因此你的发言就不会非常自由。萨义德坚持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但是他的身份也没有能够脱离学院的局限。然而,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象征,他仍然给我们显示了特殊的智慧:我们可以尝试在知识体制之内与社会的链接。也就是说,公共知识分子的声音必须超越一己的私利,质疑既定的秩序,在精神上保持流亡的状态,以放逐者的心灵探索事实的真相,从而构成对公众事业的业余关怀。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公共角色似乎更难承当,也更需要是非坚持和责任言说的勇气,但却不是无法逾越的鸿沟。只要你坚持了一点点,就向真理靠近了一大步。
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称之为一个公共知识分子,但是我希望能够靠近这个目标。也许我不能像萨义德那样奔走呼号,影响大局,但是最起码我可以关注普遍的社会文化症候,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和提倡社会应该守候的文化理想。一个时代应该有多种声音,一个城市也应该有异声的搅扰,这个声音会打破许多人沉醉的享受,会让许多人睁开蒙眬的睡眼。清醒的认知和理性的判断是一个城市选择文化方向的基本尺度,也是知识分子批判言说的根柢。我渴望生命的舒展,也相信生存于斯的众生都渴望生命的自由与奔放,然而这样的愉悦不会从天而降,它必须让我们经历痛苦的扬弃甚至撕裂才会走向实现的可能。正如大漠所说:“作家应该勇于承担公共知识分子的责任,对一个城市的文化负责。文化的外延与范围应该进一步扩大,让尽可能多元的文化观和立场一起显现出来,来共同制造这个城市的文化繁荣。这样的公共参与也许会增加我们的负累,也许会让我们多一些骂名,也许还会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但是,当一个城市因为你的声音和牺牲而有所改变,并且让精神的领地能够广阔而持久地传承,我们的灵魂就获得了超越时空的安宁。”
一种文化的倡导不是某个个人的力量能够完成的,它必须而且肯定是众人合力的结果,但是首先每个个人都要有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那就是身为知识分子的社会良心。这种良心不是简单的道德良心,它是每个知识分子有勇气质疑和挑战世俗及既定生活秩序的底座,也是把握社会文化方向的矫正器。因此,一个有责任的作家就是要让自己的文化表达具有最大化的覆盖面积,不管接受与否,无论侮辱赞美,我相信,只要声音到达的地方,总会长出绿色的青苗,也许将来的某一天,还会连起一片参天大树。当然,这是我乐观的臆想,也是我对未来的祝福。
四
我注意到,在这两次网帖中,大漠有一个中心表达,就是作家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一个青岛作家的困境》和《现在谁还需要藏獒》都描述了作家面对世界的态度以及在现实中的思考与写作,所不同的是,前者表现了作家与现实的疏离,后者则阐发了作家对现实的呼应,两种态度产生了两种结果。这种言说正好契合了我对作家与现实的关系的解读,也成为我对自己写作态度的参照和反思。
作家作为人文知识分子,据守独立的生命体验进行写作,这种体验里包括经历、阅历、思考、想象、情感等等,因此比普通的人群更能洞悉现实真相,直面社会文化危机,无论是体验还是写作,都是对现实的高度精神认知。这就决定了作家既要与现实保持距离,又要在现实中发现存在的痼疾并且勇于表达,不能流俗,更不能随波逐流。一个作家应该既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出世是要有超然清洁的生活,坚守纯粹独立的精神品格;入世则是对现实怀有关怀的热情,守住自己的良知,坚持批判和质疑的态度。
这种态度无疑会使一个作家的写作从一开始就具有尖利的生命疼痛。这种疼痛迫使他不断地寻求一种可能的方式完成他的使命,并且在疼痛中感受生之悲欢。作家的使命就是听从现实的切割和驱使,把他听见和看见的社会与自然的内核昭示于人类,他的疼痛就是现实的伤口。作家对现实的发现是孤独而饱满的,这正如我的独自行走,既遗世独立又与荒原深处的生命之核遥遥呼应,仿佛我是大地遗落在民间的一个孩子,在精神血脉上与大地紧密相连,气息相通。我向着荒原的腹地出发,渴望与大地的精魂相遇,我知道只有荒原才能以高昂的精神引领我向上飞翔,才能锻造生命的纯粹与高贵。我也知道,我与荒原的对话总会在人类对自然挤压的缝隙中发出声音,因为我对于生命以及使命的领悟来源于荒原的启示、宗教的灌顶、感情的交付和精神的承担。
一个这样的生命注定了其写作的向度:一方面,他要艰难地捍卫内心的自由,这使得他几乎是必然地要与现实的生活产生各种各样的紧张感;另一方面,他又看到了社会文化症候,他必须坚持真正体现独立人格的写作。因此作家的声音必定是孤独的,他常常要破坏很久以来人们遵循的戒律和规则,比如我在我的多部小说中写到过的个体生命的意义实现,因为作家更为尊重的是人的生命、尊严和权利。每一种文明的进步都必然伴随着人的生命的巨大牺牲,但是我们不能把这种牺牲看作是理所当然,不能在崇高的名义下驱使生命怀着绝望和恐惧走向内心的崩溃,走向黑暗的深渊。我对撒哈拉之心的网帖印象很深,他在大漠第二次的网帖中曾经说到我和王小波的精神相通,我非常喜欢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次我特意重读了王小波的《个人尊严》,他说:“人有无尊严,有一个简单的判据,是看他被当作一个人还是一个东西来对待。这件事有点两重性,其一是别人把你当作人还是东西,是你尊严之所在。其二是你把自己看成人还是东西,也是你的尊严所在。”王小波认为,“中华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从整体和人与人的关系上定义,就是没有个人的位置。一个人不在单位里、不在家里,不代表国家、民族,单独存在时,居然不算一个人,就算是一块肉”。东西是被拿来用的,而生命才是鲜活的本体。任何经历了中国文化秩序和非常时期的人,在内心深处都会保留某种人被作为“东西”的记忆,并且深知这种记忆的历史延续性。于是更多的人持有的姿态是驼鸟政策,要么浑然不觉,要么屈己顺从,恐怕很少有知识分子像王小波的那只著名的猪一样“特立独行”。而我希望的作家就是要在现实中看到常人不能看到的事实,以自己的言说方式唤醒社会对既定存在状态的思考,他的独立、自由、敏锐、尖利的声音注定了他必然处在边缘地带,他因此成为精神荒原和现实空间的孤独的行走者,他是一个因孤独而惊讶、而害怕的号叫者。
这恐怕就是大漠所说的作家的困境,是被许多优秀作家证明了的现实处境。大漠的评论常常一针见血,有着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敢于直言的勇气,目光又非常犀利,批评起来虽然表面上温良恭俭让,但内里却暗藏机锋,入骨三分。他对我的解读理性而到位,从不会因为头脑发热而遮蔽真相,这也是我欣赏他的理由所在。
在此我想表明,不论是我此前的多部小说,还是这次的《藏獒》,贯穿始终的都是我一直坚守的文化理想和批判意识,我从没有在自己的作品中放弃对生命意义、人生苦难和现实痛楚的思考。生命的尊严高于一切,我活着并且为理想写作,这就是我生命的价值。我由此得出结论,作家既要与现实保持一种疏离关系,也要和现实求得一种平衡,谨慎地选择适合的言说方式,才能最大程度地辐射自己的思想,用自己的声音影响最多的人。
与现实保持疏离关系是作家批判和质疑的基本退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呈现生、死、崇高、卑微、大我、小我的所有意义,在对生命的强势关怀中,突出生命本体的价值,有意识地漠视既定现实和世俗生活中的所谓规则,而把所有力量集中到“人”和“人性”之上,回归生命的本源。此时作家的写作标志着他的灵魂的取向,却也同时证明了一种精神价值的坚守,和完成是一个多么艰难的过程。作家必须超越他的孤独,给孤独以卓越的品质,让世界在孤独中看到生命的尊严、自然的灵性,以及人的灵魂在孤绝中的上升和超拔。与此同时,作家不能放弃面对世界说话的声音,一种思想的传播依靠多种方式的努力,每一种都值得我们探索和尝试。每一次的下一次都可能是抵达绿色原野的通衢,都可能在清澈天空里遍响回声;每一次的不放弃,都意味着遭遇更多相同的灵魂,这些灵魂是作家艰难时世中至高的安慰,也是沧海桑田后至深的敬意。
行文至此,已是满天霞光,一夜未眠的阅读和写作,是与众多网友的灵魂碰撞。我突然发现,饶有兴味的是,在第一次网帖时出现的撒哈拉之心颇有PK大漠的味道,而到了第二次网帖就可以看到,撒哈拉之心已经被大漠收服,这种收服应该是一种彼此的激赏和认同,传达的是江湖大侠的豪气(大漠和撒哈拉之心都有关于江湖的议论),他们殊途同归,其立场和视角在不断的碰撞与对话中走向了大同。这确乎表明,对话不是矛盾的开始,而是求同存异的通途。
而所有这一切所呈现的奇迹既有大漠的宽容和思想的魅力,也有众多网友彼此的善待和接纳,更有大家对这个城市和文化的期待。
我从荒原走来,来到城市后我看到的依然是大漠和雪原以及撒哈拉的心,这是我的幸运。我听到一个声音告诉我:你就是那只藏獒,你必须是那只藏獒,跟我们一起走吧,走过这茫茫原野。没有尽头的原野上,魅惑我们的,是那遥远的遥远的未知。
第二十章 我的思想微博(1)
藏地情思
今天去西藏。此前我去西藏都是走青藏公路,这次是飞,飞过川藏之天。记得第一次进藏,我激动得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跳起迪斯科。逝者如斯,岁月抛弃了那个青头小子,而今的我已是发不森然、额不平坦了。但激动依旧,西藏是我血脉奔跃的理由。神山、藏川、蕃月、边日,我是远方飞来的小鸟,请你相信我。
刚从西藏回来,还在思考,不想轻率地谈,恰切、真实、独有的感觉需要宁静和绵延的情绪。手头的杂事那样多,等处理完了吧。朋友,当你发现你把灵魂丢在另一方,而只有肉躯飞来飞去时,你瞩望思念的,其实就是你自己,是你那永远伤逝的感觉和藏獒一样深深舔吻过的西藏的心情。我在心情里生活,悲欣交集。
无论在南方的广州、上海,还是在北方的青岛、北京,我都自豪于我的来源。我知道很多人关注的并不是我本人,而是我那寥廓奥博的背景:青藏高原。但是一到西藏,我就陷入了深刻的自卑。我自卑我不是一个藏族人,我有那么饱满的藏族人的情怀却不是一个藏族人。我多少次走进西藏,却连一个“藏漂”都算不上。
我不记得面对电视、广播、视频时我会紧张。但是这一次我真的很紧张,西藏人民广播电台的“今夜有约”让我陷入困惑。我想诚实新鲜地表达,精彩充实地谈吐,但说出来的却是陈词滥调。我知道我让主持人文心失望了。我想在此说:原谅我,我是一棵无根的树、一只不系的舟。我害怕雅江会冲掉我,藏土会抛弃我。
深夜。黑暗中沉沉涌动的拉萨河。河边的酒吧。我和朋友、和音乐、和寂静在一起。默默翻动眼前的书,或者悄悄说话。有个话题让我们心跳加快:你到底有什么秘密诱惑了我——西藏?是蔚蓝的佛天?是洁白的信仰?是仓央嘉措的黄房子?是我远远触摸着的寺庙?是我暗暗热恋着的桑吉卓玛?还是已然觉醒的伏藏?
拉萨的酒吧文化是魅人的风景。在八廓街、拉萨河边、小巷额头,酒吧就像夜的眼睛深嵌在风情之中,惆怅和暧昧是风情的一角。干燥的人际得到润泽,僵硬被软化。许多心情需要表达,便有了窃窃私语中闪烁的烛光。你永远不想触摸到什么,只是张望着对面的嘴巴,希翼那颗心在柔和的跳动之后,发出真实的哦吟。
每次到拉萨,我最想做的就是像一个真正的信徒,口诵六字真言,磕起等身长头,环绕八廓街,一周再一周。但每次我都做不到。我害怕我是一个伪装的朝圣者,以匍匐在地的戏谑,冒犯了虔诚的磕头妈妈的尊严。我也是害羞的,当着熟人的面,不敢靠紧爱人的身。我更是畏避软弱的,刚要上路追寻就已经败退而归。
当我不能像地道的信徒以等身长头丈量八廓街时,我缺少的不仅是体验的勇气,更是真实而奋起的情感。我们永远都是一个旁观者,没有感同身受的准备和身体力行的精神。所以我们不是释迦牟尼,不是托尔斯泰,不是大作家、好作家。我们功利而怯懦地活着,担当早已离我们远去,死了还是活着?有魂还是无魂?
喜欢那个叫饶春艳的女孩,沉静而自信,柔弱而果敢。她骄傲地说,就这样我来了,不走了,我喜欢西藏。我说不要忙到深夜,早点回住所,毕竟街上人少车稀。她笑道,没事。她以她的坦然印证着拉萨的宁静。海拔一上四千米,她就会有反应。她说怎么能有一点反应就吃药呢?她要挺着,适应,一定要适应。
她给我照了几张像都很好,照的不是压迫人的背景,而是背景衬托下的人。我说来青岛玩吧,她说一定会的,青岛、大连都会去。在机场我给她短信,希望她的选择就是她的理想。她回道,今天不敢来送,担心经不起离愁别绪。忘了交代,作为记者,她一直跟着我们。人和人相遇,心和心相知。孩子,保重!
明天起,我将陆续发表我对西藏的蓝天、河流、湖泊、山脉、冰峰的印象,与各位博友共享,并期待锦上添花。那蓝天之蓝、河流之盈、湖泊之净、山脉之伟、冰峰之旷,都是自然的极品,景深而意远。我说过,我瞩望和思念的,是那永远伤逝的感觉和藏獒一样深深舔吻过的西藏的心情。我在心情里生活,悲欣交集。
在飘着浊气、下着尘雨的世界,西藏的蓝天最是我的留恋。干净,纯美,非云不飘,非雨不下。我懂得天空的湛蓝,那是眼光可以放纵休息的远方;也懂得正是因为蓝天,西藏媚悦了全世界。去吧,看宇宙之蓝以最纯粹的姿影注满了苍穹,看放飞的心情在蓝怀里伸作苍鹰的翅膀一展而上。去吧,尘蒙之中,渴饮蓝天的我们。
从尼洋河的末端走向源头,又从拉萨河的源头走向末端。更有雅鲁藏布江陪伴我们从下游大峡谷走向上游日喀则,归途又看到横贯江孜的年楚河。藏土的河流坦荡深广,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