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无极较量:英国情报机构绝密行动-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西娅明白,她必须适可而止,不能让布鲁斯在已经是最大限度尽职尽责的情况下又让他为难,以致采取放弃的态度。她鼓励他说,自从她和她的外交官丈夫在智利的时候起,她就对有关大使馆机要室的一切情况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她说她有时还帮忙把电报译成密码或把密码译成电报。辛西娅及时地提醒布鲁斯说:“如果你不能搞到这种东西,那么首席译电员如何?”
“他叫贝诺瓦,是一个倔老头子。”布鲁斯回答说,“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再说,他就要退休了。”
“那么,谁将接替他的职务?”辛西娅问。
布鲁斯做了一个鬼脸,“他的继承人是一个职业外交家,是一个机敏异常而又诡计多端的人。”
于是辛西娅就以她特有的方式开始行动。她贸然前去拜访了贝诺瓦,发现贝诺瓦确实如布鲁斯所说,是一个墨守成规的家伙,对维希政府忠心耿耿。何况贝诺瓦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辛西娅即使是貌若天仙,此时对他来说也已经是无动于衷了。所以这一次拜访的结局自然可想而知。于是辛西娅就把目标对准不久后将接替贝诺瓦的继任人德·L伯爵。
她了解到,伯爵的妻子和孩子住在华盛顿市郊,他自己在市内另有一套公寓。辛西娅还发现,他的妻子当时正怀着第二个孩子。凭以往的经验辛西娅知道,一个做丈夫的在这种时候是最有懈可击的,加上他单独住在一套公寓里,就更容易被攻克。尽管有了上次对贝诺瓦的失败,是不允许再有这次行动的,但是辛西娅却是个爱冒险的人,这种敢作敢为激发着她的勇气。
辛西娅甚至没有与伯爵预约,就径直去按他房间的门铃说有急事要见他。德·L伯爵接见了她。尽管战争期间,官方总是警告外交官们要采取充分防范措施,谨防间谍,这足以使伯爵心存戒备,对辛西娅的突然来访抱有怀疑,但他还是欢迎她的到来,并说这里只有他一个人居住。辛西娅就坐在他面前,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对一的场面,两个颇具诱惑力的行家里手面对面碰在一起,旗鼓相当。辛西娅思想上早有准备,如果这位即将上任的机要员给了她所需要的情报,她就可以陪他上床;机要员则认为,如果能在艳福上稳妥地捞点外快就捞,但决不愿因此毁损其外交官的前程。
辛西娅还是决定采取铤而走险的策略。她开始施展自己的本领,试图说服德·L伯爵。她明白地告诉对方自己是为美国工作的,她也热爱法国,希望看到法国恢复完全的独立,为此她需要海军密码。只要得到这个密码,那么他就能得到相应的酬金,她会设法使他为此而得到经济的报酬;若密码索引每次有所更改他都能通知她,还可以定期给他预付的酬金。她早就打听到了,这位德·L伯爵的薪水并不高。同时辛西娅还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只要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他“要什么都行”。虽然这个德·L伯爵也渴望得到辛西娅动人的身子,但考虑到自己的前程,还是婉转地拒绝了这一要求。
这一次失败,给辛西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像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性虐待一样。因为这位法国外交官公开对她说:“做爱不过是游戏罢了。人们在做爱的时候就像在下棋一样,虽然相当专注,但不过是为棋盘上得以多吃掉一个棋子高兴高兴而已。”原来在德·L伯爵眼里,这个美丽动人的少妇辛西娅只不过是一个棋子罢了,这让辛西娅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耻辱。
然而第二天,德·L伯爵却突然来到辛西娅的住处。一向自信的辛西娅认为伯爵已改变了主意,便请他进了自己的房间。当伯爵答应把密码本借给她以后,她就毫不犹豫地同他上床了,结结实实地让自己为他做了一回棋子。然而辛西娅哪里知道,自己犯了一次天大的错误——因为德·L伯爵在事后声明:“亲爱的,你的行动太让我开心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此时此刻。至于密码本,我改变了主意……而且我觉得我有责任向我国大使报告。”
“卑鄙!”辛西娅愤怒地骂道。
德·L伯爵一边嬉皮笑脸地重复着“卑鄙、卑鄙”,一边头也不回得意地走了。更糟糕的是,伯爵走出房间时,恰好被布鲁斯看到了,布鲁斯气得简直发了疯。他走进房间,见辛西娅还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就狠狠地打了辛西娅几个耳光。他不能忍受自己的情人被别人占了便宜,而且他知道还有更大的危险。布鲁斯无不担忧地对辛西娅说:“他刚才已经看到我了,那个混蛋!如果他向大使报告了,我俩都完了。你将会被维希的秘密警察扔进波托马克河,我也同样。”
“那么,你走吧。”羞愧的辛西娅抽泣着。
然而,不久他们又平静了下来,布鲁斯把辛西娅抱在怀里,深情地吻个不停。这时辛西娅也开始埋怨布鲁斯没有答应自己。她说如果他先答应了帮忙,这样的事情本来是不会发生的。布鲁斯也表示道歉与和解。当冷静下来后,两人都意识到彼此都已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布鲁斯毫不怀疑德·L伯爵肯定会向大使告发辛西娅,并竭力踏着他向上爬。因此他警告辛西娅,她正处在被维希政府的秘密警察暗杀的危险中,而且他自己也可能面临同样的灾难。辛西娅的危险还在于她很可能已经危害了整个英国秘密情报机关的工作,不适宜再去打维希法国使馆的主意了。于是两个人开始商量,如果德·L伯爵真的把这件事报告了大使,该如何去应付。
第二天,大使果然对布鲁斯说:“德·L伯爵向我报告说,那个美国记者贝蒂·索普曾经引诱他出卖机密,并答应可以给他一大笔酬金。你与贝蒂·索普很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布鲁斯显得很冷静,摆出一副漫不经心的神态说,辛西娅是一个颇有声望的美国记者,出生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父亲在美国海军陆战队服役,在华盛顿很有影响。他还提醒大使,既然现在美国已不再是中立国了,要是在这个时候去捅这个马蜂窝,恐怕不是审慎之策。
正当大使在沉思之时,布鲁斯又说:“大使先生,你应该清楚德·L伯爵是一个惯于寻花问柳的人,他在华盛顿另住一套公寓的用途不是很明显吗?他一定是受到了辛西娅的拒绝,才编出了这种故事予以报复。您应该知道德·L伯爵是个惯于造谣中伤的人,他还到处散布流言蜚语,说您与德·瑞朗男爵夫人……这个家伙是个臭名昭著的流言蜚语传播者,他的饶舌会损害整个法国的利益的。”
大使听了布鲁斯的这番话,既吃惊又尴尬,他本来就担心自己与德·瑞朗男爵夫人私通的事被外人知道,没想到竟然有人在外面散布这种消息。大使这时对布鲁斯不但不再深究,反而心存感激,第二天就把准备接替贝诺瓦的德·L伯爵调离了机要室。从此,布鲁斯倒成了大使的心腹。
赶走德·L伯爵之后,辛西娅和布鲁斯虽然摆脱了他们眼前最大的威胁,但是,如何把密码本弄到手依然是个问题。经过进一步的商议,两人决定,唯一的办法是夜盗机要室。辛西娅把这个主意汇报给了纽约,并给他们绘制了一张大使馆详图,图中特别介绍了机要室的位置和结构。值得庆幸的是,机要室位于使馆大楼的底层,房间有一扇窗子,窗子外面是长满树木的草坪。
对于辛西娅的建议,英国安全协调局的最初反应是不同意,他们认为偷盗大使馆是一个秘密情报组织发疯了的典型表现。但是却有两个原因改变了斯蒂芬森的看法:第一,首相丘吉尔在伦敦已等得焦急难耐,不断来电催问,密码在哪?第二,既然布鲁斯现在已成了辛西娅心甘情愿的同伙,有他做大使馆方面的内应,这事看起来确实存在一线成功的希望。当然,布鲁斯只能做个内线或者在执行计划中充当一下诱饵,这一计划的执行,还需要一个能打开保险柜的真正的窃贼。
到哪去找一个窃贼高手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秘密情报局和陆军总部把一批在全欧洲技术高超的撬保险柜窃贼从监狱里放了出来,分别收编后为自己所用。这些窃贼高手都在哪儿?好在英国安全协调局与美国战略情报局(即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已进行合作,或许可以从美国战略情报局那里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美国战略情报局的帮助下,斯蒂芬森终于从纽约的一所监狱里找到了一个开保险柜的高手,这个绰号叫“窃贼乔治亚”的人是加拿大人,他答应撬开大使馆的保险柜,但条件是完成工作后立即释放他。
“窃贼乔治亚”是冷静的化身,他显然为他的特异技能感到非常骄傲。来到华盛顿和辛西娅接上头之后,他对辛西娅说,需要进一步了解保险柜和机要室的情况。于是,辛西娅就说服布鲁斯,让他找个借口闯入机要室看看,并把在那里所看到的一切记在心里。恰好那个老贝诺瓦马上就要退休了,因此布鲁斯就借口同他聊聊,以示告别。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个老贝诺瓦仍然坚持,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进入机要室。“你知道关于保密原则的规定的,布鲁斯先生。你可不能进来啊!”贝诺瓦说。
“但是,这是特殊情况呀,贝诺瓦先生,我总不可能站在走廊里跟你道别呀。”布鲁斯回答说。
布鲁斯被默许可以进入室内,但要求不要在里面逗留时间太长。
布鲁斯只有几分钟时间去观察那只保险柜,去了解它的位置、编码器、报警器什么的。但是布鲁斯并不是干这种事的行家里手,后来当那位加拿大窃贼问他问题的时候,他才认识到有许多必须要了解的情况他却一无所知。让辛西娅没有想到的是,那个“窃贼乔治亚”不仅有像职业钢琴家那样灵巧的双手,而且还有一种仅凭着盘问就能勾勒出一个保险柜全图的能力。
“给我画一张这个保险柜的草图。”“窃贼乔治亚”对布鲁斯说。
布鲁斯拿出一支铅笔立即照办。他在草图上把窃贼所问的每点都标了出来,不时地停下来回忆他在机要室里看到的情况。但是,他在那里停留的时间毕竟太短了,推动锁簧的铰链在哪儿?把手在哪儿?转盘在哪儿?他都回答不上。但是最后这个高明的窃贼还是据此得出了结论:“这是一个莫斯勒牌保险柜,锁上安有咔嗒咔嗒作响的转向器,大约有4个转向轮。”他估计,他可以在55分钟之内把保险柜打开。
现在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把这个盗贼带进大使馆。大使馆的保密室从来都是戒备森严的,尤其是在晚上。那些保卫人员腰间都别着手枪,在大使馆来回不停地巡视。不过据布鲁斯了解,大使馆晚上值勤的保卫人员仅有一位。于是布鲁斯就同辛西娅拟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让布鲁斯对保卫人员谎称有一大堆积压下来的工作要干,因此必须在大使馆内加几个夜班,还可能待得很晚。布鲁斯要保卫人员对此事保守秘密,并且显得有些诡秘地对他说:“有一位女朋友会来这里与我做伴……我总不能把她带到旅馆去,免得我夫人怀疑。你明白吗?”
那个保卫人员恍然大悟地笑了。他觉得布鲁斯上尉能把这样的秘密都告诉自己,那是对自己的信任,甚至还有一种受宠若惊的感觉。当然,布鲁斯也还没有忘记给了他一笔可观的小费。这样,这个夜间值班员就彻底被收买了。
在后来的几个夜晚,辛西娅都同布鲁斯去大使馆,这位值勤的保卫人员每天晚上都看到辛西娅与布鲁斯双双进出大使馆,就习以为常了。辛西娅与布鲁斯进去之后就守候在办公室里,仔细地倾听外面的动静。他们一边对着表,一边注意值班员来回走动的脚步声。值班员巡逻很有规律,每走一圈总是60分钟左右。他们想到那个窃贼说过,打开这样的一只保险柜需要55分钟,这样说来就只有5分钟的余地,而且还不能有任何意外。这么短的时间实在是太悬了。
“必须让他睡过去。”辛西娅说,“如果让他睡上几个小时就安全了。”他们通过英国安全协调局,找到了一种最新的催眠药物戊巴比妥。一天晚上,辛西娅和布鲁斯把一瓶香槟酒带到了大使馆。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准,当那位值勤的保卫人员巡视到他们那儿时,正好看见他俩在喝香槟酒。布鲁斯对值班员说:“今天是我和贝蒂认识一周年纪念日。来,同我们一起干一杯,庆贺庆贺……”
“上尉,值班时间是绝对不能喝酒的……”
“就请你喝这一杯。”
辛西娅热情地递了一杯香槟酒过去,悄悄在里面放了些戊巴比妥。值班员接过酒杯一饮而尽,很快就昏睡不醒了。布鲁斯赶快把那个窃贼带进大使馆开始工作。
这个老式的莫斯勒牌保险柜很坚固,开保险柜花了很长的时间。布鲁斯和辛西娅都捏了一把汗,生怕保险柜还没有打开保卫人员就醒来了,因为他们知道那种戊巴比妥的效力只能持续5个小时。等到保险柜最终被打开的时候,已经没有时间去对付那些密码本了。窃贼就把打开保险柜的数字暗码告诉了辛西娅,并指点她怎样重新安上机要室的门锁,让她在第二天晚上去单独完成任务,然后就回到纽约去了。下面的事情就要看辛西娅的本事了。
第二天晚上,辛西娅和布鲁斯又走进了大使馆。幸运的是,值班员第二天并未提及昨天晚上的事情。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会突然睡了那么长的时间。当然现在不能再用催眠药去麻醉他了,因为今天晚上只要几分钟就能完事。辛西娅进去后,马上按照那个窃贼教给的方法拨动数字暗码,但奇怪的是保险柜并没有打开。难道有人改动了暗码?
辛西娅又试了几次,毫无结果,只好和布鲁斯出来了。天一亮他们马上乘飞机赶到了纽约,找到了那个窃贼。在那里,那个加拿大窃贼又教了她一番,辛西娅还在和大使馆一样的保险柜上进行了多次练习,但等到她回到华盛顿在大使馆里一试,又失败了。看来保险柜的暗码已经改动了。
眼看密码本就到手了,现在却一无所获。英国安全协调局的人都急坏了。他们终于明白,辛西娅尽管是个出色的间谍,但毕竟不是个盗窃高手,看来只有再让那个加拿大窃贼亲自去打开保险柜,否则是拿不到那个密码本的。
那么,怎样才能在值班员的眼皮底下,让那个窃贼再一次潜入大使馆呢?一天晚上,辛西娅和布鲁斯又走进了大使馆。当他们来到大使馆的时候,发现值班员仍然在不停地巡走。这时,辛西娅突然想出了一个惊人的主意——黑暗中,她和布鲁斯脱得一丝不挂,两人一块躺在地毯上,互相紧紧地扭抱在一起。值班员巡逻折回来了,到处扫视的手电光无意之中照到地毯上两个洁白的胴体,不由得让手中的手电光多停了几秒钟,然后就慌慌张张地移开了。他当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于是就连声道歉,赶紧退了回去,再也不来打搅他们。于是他们两人就乘机把那个加拿大窃贼带进了大使馆。
那个窃贼也真有神功,仅仅只用几秒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辛西娅和布鲁斯马上通过那扇窗子,把密码本传给隐蔽在花园中接应的英国安全协调局的间谍逐册逐页进行拍照。
此时此刻,辛西娅感到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了。偷盗活动终于结束了,那一大摞厚厚的密码本又被放回到保险柜里。这时,那些间谍们已经不露痕迹地消失在夜幕之中。这是辛西娅一生中感到最自豪的时刻。
胶卷冲洗出来后,被带到纽约,又从纽约送往英国秘密情报局设在布莱奇雷庄园的密码破译中心。在那里,英国人用它很快就破译了一切敌国的密码。维希法国的这个密码本对英国以及美国等同盟国来说,都是无价之宝。当时,盟军正在实施一项在北非登陆的计划,正是这些影印出来的密码本使英美军队对在土伦、卡萨布兰卡和亚历山大的维希法国舰队各分遣支队的分布、调动等战略部署情况了如指掌。
1942年6月,盟军在征服了马达加斯加之后,着手准备在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登陆。当年11月,北非登陆成功,盟军几乎没有遇到维希政府军队的任何抵抗。
后来,有一位历史学家这样写道:“一个美国女人又一次挽救了大不列颠。”这个美国女人就是辛西娅。
与大多数间谍不同的是,辛西娅的结局也算“完美”——布鲁斯最终与前妻离婚,并于1946年正式同辛西娅结婚。后来,辛西娅再也没有被派去执行危险的任务,虽然她渴望去做。他们在战后回到了布鲁斯的故乡,住在法国南部佩皮尼扬附近的一座幽静的古城堡。在那里,这一对情人告别了杂乱纷繁的过去,过上了宁静、幸福和没有任何干扰的田园生活,悠然地安度着晚年。
1963年,辛西娅不幸死于癌症。10年之后,布鲁斯也死去了,不过死因不明。据说在辛西娅死后,布鲁斯一直是郁郁寡欢,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也许是当年共同冒险的激情伙伴与爱人已经离去了,没有人能填补那份空白,布鲁斯情愿早日离开这个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