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邦发迹史:神一样的无赖-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呐喊助威的工作可做了。这就使得陈余从兵书学到的“十则围之,倍则战”的公式完全失效,处于绝对优势兵力的赵军,由于两条河流的限制,根本无法形成对汉军的实际包围圈。
这又是韩信背水阵的又一大惊人奥妙,韩信将战场的地利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使得原本众寡悬殊的两军,在“汉军防线”这一实际交战地域上,双方兵力达到了相对的平衡。
这时,陈余那点一举歼灭汉军的激情和冲动,渐渐被眼前久攻不下的混战僵局淹没了。主帅尚且如此,何况一线浴血奋战、疲惫不堪的赵军将士了!处于绝对优势的赵军,士气顿时大大受挫。此时的陈余,也许想到了李左车坚壁不出、后方迂回作战的好处,决定收兵回营,再图破敌良策。
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倾巢出动后,他空虚无备的大本营,就立即被韩信预先埋设在抱犊山上的两千轻骑兵偷袭占领了。当他回马遥望曾经属于他的赵军老营时,已是遍插汉军红旗,迎风林立,猎猎飘舞,遮天蔽日。他根本无法判断其中有多少汉军,顿时热血膨胀,两眼发黑,勒马僵立,久久无语。
而他的士兵们比他反应更快,立即意识到自己已处于汉军的两面夹击包围之中。前方不能突破背水阵,后方老巢又被端掉,战胜汉军已成泡影,大势已去。顿时军心大乱,四散奔逃。
同样可以看出,赵军的士兵素质并不比韩信的新兵强多少,也不是什么久经沙场的精兵强将。当陈余回过神来,再来控制调度他的军队时,为时已晚,无论如何斩杀逃亡士兵,也毫无效果。兵败如山倒,无奈他的二十万大军全面崩溃。陈余自己也不得不自顾逃命而去。
这使我们在盛赞背水阵顽强抵抗力的同时,也惊叹于拔旗易帜的奇袭巧妙。奇正用兵,交相辉映,正是韩信用兵的一大显著特色。
可叹的是,一直恨不得杀掉张耳的陈余,最后被张耳的同僚张苍追杀于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河畔,赵王歇也被活捉。第二年,张耳就成为了新一任的赵王。
曾经的刎颈之交终成刎颈;本不该遭此败绩的李左车,被绑在了陈余的战车上,空怀一腔智慧,厄运难逃,最终被韩信悬赏千金活捉;一百多年来祖祖辈辈世袭赵国王位的赵歇,亲眼目睹了赵国最后覆灭的一幕后,被汉军生擒于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赵国从此划入汉王刘邦的版图。
更令人感慨的是,这背水一战,并非是韩信的首创和独门绝技,而应该是前不久巨鹿之战时破釜沉舟的项羽。按韩信的行踪推断,那时他应该在项羽军中任郎中,亲身参加过巨鹿之战!想必破釜沉舟的妙处,韩信深有体会,所以在井陉之战中及时拿来活学活用,足见其用心与高明;而另一个同样也亲身经历巨鹿之战的陈余,对此却麻木不仁,没有任何的丝毫警觉,反而耻笑韩信不会用兵,不屑一顾。二人军事素养的天壤之别,由此可见一斑。陈余如此不知长进,焉有不败之理!
韩信自己把胜利的原因仅仅总结为: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这无疑是此战取胜的一个关键,但是远远不是全部,真正的关键之处,其实就是大家常挂在嘴边上的那句经典: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把它与出奇制胜的战术,巧妙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张弛有度,准确把握好战斗进行的节拍,韩信就谱写好了这曲铿锵辉煌的胜利交响乐章。
背水之阵不在于有多神秘,而在于韩信充分掌握敌我情报、明察用兵地理,对症下药!拔旗易帜不在于奇兵与正兵配合得如何默契和“哲学”,而在于韩信有端掉敌军大营的十足把握!井陉之胜还在于不但一方有个“汉尼拔”——韩信,而另一方还有了一个“法罗”——陈余。
范增之死
把韩信支使去攻赵之后,驻扎在荥阳的刘邦也没闲着,在荥阳的南面修筑了一条两旁筑墙的甬道,和黄河南岸相连接,以便取用敖仓的粮食,重振旗鼓,与项羽对峙。
虽然刘邦策反了项羽的大将鲸布,分化了项羽的兵力,但项羽派兵侵扰汉军的运粮通道,最终将荥阳的汉军围困起来。刘邦这一下急了,只好向项羽求和,提出以荥阳为分界线,荥阳以西为汉。
项羽本想答应刘邦的请求,可是范增却不同意,让他借此机会彻底清除刘邦,若是错过这个机会,放虎归山,就后患无穷了,项羽于是又开始攻打荥阳。
刘邦知道这一切都是范增的主意,所以想除掉他。于是就和郦食其商量。
郦食其首先搬出古人,来个抛砖引玉:“大王明鉴:从前商汤推翻夏桀,仍然分封他的后代在杞;周武王伐纣,也分封他的后代在宋。”
刘邦听得不耐烦,挥挥手:“哪儿那么多废话,说重点!”→文¤人··书·¤·屋←
郦食其清了清喉咙:
“当今秦王暴政不讲仁义道德,侵占了诸侯各国的社稷,吞灭六国之后,使他们的后代没有立锥之地。如果您真能够重新分封六国的后代,全部颁发印玺,这样受封的君臣百姓必定都会对您感恩戴德,莫不向往您的风采,仰慕您的品德,心甘情愿做您的臣仆。您的德行已经确立,就可以称王天下,项羽也一定会前来称臣。”
虽然郦食其啰唆了一大通,刘邦还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以“德”服人,想来还不赖。
“好极了,那赶快去刻印吧,先生也能带着它们出发了。”刘邦说。
郦食其还没有走,张良就从外面进来拜见刘邦。
刘邦当时正在吃饭,挥着手里的筷子赶紧招呼道:“子房快来,有人正在为我策划战胜项羽的计划呢。”随后就把郦食其的想法告诉了他。
“你觉得怎么样?”刘邦问道。
“大王,这主意是谁给您出的?弄不好,您的大事就要坏在这上头!”张良略显气愤地说。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什么?”刘邦瞪大了眼睛。
“请把您的筷子借来一用。”张良接过筷子,不紧不慢地说,“从前商汤讨伐夏而又敢于分封他的后代在杞,是因为他算准了能够置夏桀于死命,不会东山再起。今天你能置项羽于死地吗?”
刘邦咽了咽口水:“还不能。”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一个理由。”张良理直气壮地说,“周武王讨伐商纣王之后还敢分封他的后代在宋,是因为他有把握能得到纣王的脑袋。今天你能得到项羽的脑袋吗?”
这个问题还用问吗?刘邦心说,嘴上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没本事要项羽的脑袋。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二个理由。武王占领殷商之后,表彰商容的故里,光耀囚禁箕子的地方,封比干的坟墓。如今陛下能封圣人的坟墓,表彰贤者的故里,光耀智者的门庭吗?”
除了“不能”之外,刘邦无话可说。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三个理由。他们能将钜桥的粮食、鹿台的钱币分发给贫苦百姓,今天您能散发府库赐给贫苦百姓吗?”
“不能。”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四个理由。殷灭亡以后,武王改兵车为乘车,将兵器放倒,用虎皮盖了起来,用来表示天下不再打仗。现在您能禁止武装推行文治,不再用兵了吗?”
“不可能。”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五个理由。将马在华山的南坡放掉,以表示不再需要它。今天你能将战马当成无用的东西放掉吗?”
“当然不能。”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六个理由。将牛放在桃林的北坡,表示不再用它去运送军粮。今天你能将牛放掉不再运送军粮吗?”
“不能。”在连续回答了七个“不能”之后,刘邦的手都抖了。
“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七个理由。再加上天下许多人离开他们的亲人,抛下祖坟,告别故园,跟随您打天下,日日盼望的就是那块封地。如果您重新恢复六国,封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的游士都各自回去事奉自己的主人,返回故园墓地,您又靠谁去夺取天下?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第八个理由。
“再加上当今没有比项羽更强大的,就是重新建立六国,也都会比他弱小,仍然要屈从于他,你能让他们来臣服于您吗?如果您真采用郦食其的计谋,那您的大事可就彻底完了。”
在连续问了八个问题之后,张良才最终下了定论。
刘邦气得把嘴里的饭都吐出来了,狠狠骂道:“这个无用的书生,差点儿坏了我的大事!”立即下令将印玺销毁了。
张良这一筹计,使刘邦避免了授人以柄,踏人复辟老路的危险。后来用陈平的计策,给了陈平黄铜四万斤,以离间项羽君臣之间的关系。
陈平用这些黄铜买通楚军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散布谣言说:“在项羽的部下里,范亚父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却不能裂土称王。他们已经和刘邦约定好了,共同消灭项羽,分占项羽的国土。”这些话传到霸王的耳朵里,使他起了疑心,果然对钟离昧产生了怀疑,以后有重大的事情也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他甚至怀疑范增私通刘邦,对他很不客气。
为了彻底孤立项羽,陈平还要把范增摘掉。为此不惜设计嫁祸于范增。有一天,项羽派使者到刘邦营中,陈平让侍者准备好十分精致的餐具,端进使者房间。使者刚一进屋,就被请到上座,陈平再三问起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问:“亚父范增有什么吩咐?”使者不解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我们以为是亚父派来的人呢!”便叫几名小卒撤去上等酒席,随后把使者领至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陈平则满脸不高兴,拂袖而去。使者没想到会受此羞辱,大为气愤。
使者回到楚营后,把情形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项羽,霸王更加确信范增私通刘邦了。这时,范增向项羽建议应该加紧攻城,但是项羽却一反常态,拒不听从。过了几天,范增也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刘邦的谣言,并且感到项羽已不再信任自己了,于是他就对项羽说:“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自己好好地干。我年岁大了,身体又不好,请大王准我回家养老吧!”
项羽十分薄情,竟然毫无挽留之意,同意了他的请求,还派人护送他回家乡。范增一路走,一路叹气,吃不下,睡不着,伤心不已。他已经七十五岁了,哪儿受得了这么大的委屈?到彭城的时候,气得背上生了一个毒瘤,就此一病不起,呜呼哀哉了。
楚汉相争,刘邦、项羽逐鹿中原,刘邦靠的是谋臣张良、陈平,项羽靠的是谋士范增,因而,后人都把范增和张良等人并称为“人中之杰”。但只要认真分析一下范增所做的一些事情,似乎觉得有些名不副实。
秦末之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秦二世二年,时为纵横家的范增眼见得秦朝江山不保,便背地里劝项梁起兵,拥立了一位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攻巨鹿的时候,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率军救赵,当时的范增是一个末将。
大军渡过黄河以后,项羽自断后路,砸毁了用来渡河的船只,率江东八千子弟兵誓与秦军决一死战,并大获全胜,项羽为此一举成名。项梁死后,范增顺理成章地成了项羽的谋士,甚至被项羽尊称为亚父。
随着势力的扩张、野心勃勃的项羽觉得楚怀王成了自己成就霸业的绊脚石,因而不久就找了个借口将楚怀王给杀了。对于这件事情,范增不能出于正义,劝阻鲁莽的项羽,而任其一意孤行,这是他劝项梁起义反秦以来的又一个不是。
在楚怀王还没有被项羽杀掉之前,楚怀王号令三军,谁先攻占关中,谁就是理所当然的关中王。结果,刘邦一路行军,直奔关中,而项羽一路攻城略地,延误了进军关中的机遇,让刘邦抢了先。项羽眼见得比自己弱小不知道多少倍的刘邦占据关中这块战略要地,心里不是滋味,范增看在眼里,于是就力劝项羽杀掉刘邦以绝后患,于是在霸上这个地方设下鸿门宴,使得刘邦差点死于非命。
在范增与项羽共事的那段时期,项羽屡次错杀无辜,大肆烧掠,失去民心,范增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知道他是在助纣为虐还是在明哲保身。
比如,宋义与项羽一起救赵胜利以后,项羽怕日后宋义与自己争功,意欲杀了宋义。作为末将的范增居然没有为宋义说一句公道话,坐视宋义被杀。项羽坑杀四十万秦军俘虏以及已经投降了秦王子婴,范增又是没进一言。刘邦退出关中以后,项羽进占咸阳,他除了大肆劫掠宫室财宝外,居然放了一把大火,把包括阿房宫在内的秦王朝宫殿化为灰烬。这一切,范增都是亲眼目睹的,可就是没有对项羽劝谏过一言半句。
像范增这样的人,既顶着“人杰”的桂冠,却又看着上级脸色行事,说着昧良心的话,不干好事的人,何其多哉。
纪信的决绝
范增走后,汉军粮草断绝,眼看着城池就要守不住了。刘邦急得团团转,这时又一位能人出场了。
当初,刘邦在张良的陪同下,硬着头皮出席鸿门宴,想求得项羽的谅解。经过非凡的努力,项王倒是想算了,放刘邦一马,但张良在酒席上觉察到亚父范增一直不怀好意,暗藏杀机,于是自己留下来继续斡旋,将带来的百余辆车骑都停着原样不动,而让刘邦趁上茅房的机会不辞而别脱离虎口,由前来的四位亲信将领贴身保护,赶紧抄小路返回霸上汉军大营;其中一员就是这次挺身而出的纪信。
纪信对刘邦忠心耿耿,又貌似刘邦,所以就向刘邦建议道:“形势危急,请让我假扮您去骗楚兵,您可以趁机逃走。”纪信先在楚军中散布谣言,说汉王要出城门来投降,以吊起楚军的胃口。果然城门被围得水泄不通,士兵们都想一睹这位汉王的尊容。
到了晚上,纪信趁天黑从荥阳东门放出两千名身披铠甲的女子,楚兵立即从四面围打上去。一看不是什么汉王,虽然有点失望,但打了那么久的仗,还没看到这么多姑娘在沙场上鱼贯而出呢,场面十分壮观。
正在士兵发呆的空当,纪信乘坐着天子所乘的黄屋车,车辕横木左方插着有毛羽装饰的旗帜,喊道:“城中粮食已经吃光了!汉王出城受降!”楚军一阵欢呼。项羽单骑上前,一见是纪信,就问:“汉王在哪儿?”纪信轻蔑地一笑:“你来晚了,汉王已经出城了。”
他们哪里知道,真正的汉王已带着几十名骑兵从城的西门逃跑了。项羽怒不可遏,就把纪信点了天灯。
刘邦突围前,选派周苛为主将,坚守荥阳,让枞公、魏豹辅助他。周苛、枞公都是刘邦微贱时的老朋友,是丰沛集团的老臣,一直是兴汉集团的中坚分子。纪信代死刘邦出围后,他们紧闭城门,决心死守到底。
周苛和枞公商量:魏豹是已经反叛过侯国的王,到时候项羽杀进来,他还不把咱们都卖了啊?于是就把魏豹杀了。
刘邦逃出荥阳进入关中,收集士兵准备再次东进。袁生游说刘邦说:“汉与楚在荥阳相持不下好几年,汉军常陷于水利的困境。希望大王出武关,项羽一定率军南下,那时大王加高壁垒,不出战,让荥阳、成皋一带得以休息。派韩信等去安抚河北赵地,把燕国、齐国联结起来,那时大王再兵进荥阳也不晚。这样,楚军就要多方防备,力量分散,而汉军得到了休整,再跟楚军作战,打败楚军,就确定无疑了。”
刘邦听从了他的计策,出兵于宛县、叶县之间,与黥布一路行进,一路收集人马。
项羽听说刘邦在宛县,果然率军南下。刘邦加固壁垒,不跟他交战。
项羽粮草充足,准备跟刘邦血拼到底,谁知正在这节骨眼上,半路竟杀出个程咬金来。后方传来急报:彭越已渡过睢水,和项声、薛公在下邳交战,战事不利。
在刘邦与项羽部队的几次较量中,彭越似乎是个边缘人物。没错,在未跟随刘邦之前,彭越一直是个没名没分的游击队队长。自他攻下魏地十多个城邑后,刘邦便任他做了魏国的相国。
刘邦围攻彭城失败后,彭越攻下的城池也得而复失,只得率军退守于黄河北岸。这几年他常率军队在楚军周边打游击,在梁地切断楚的粮草补给。这次刘邦和项羽在荥阳相持不下,彭越便趁机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邑,扰乱敌后方。
眼前刘邦拒不出战,彭越又在后院放火,项羽头都大了。
第七章 折磨人的拉锯战
一物降一物
两年之间,刘邦可以说是疲于奔命,不得安枕。要像项羽那样,刘邦该死一百回了,但是他每次都是吸取教训,迅速整合军队争取最大的支持备战,统一战线工作做得非常好。
他迅速联系各诸侯,从各个方向对项羽开展游击,让项羽不堪其扰,四处灭火,这样得到宝贵的休整时间,迅速攻占战略要地,坚守中消耗项羽的粮食储备以及在运动中消灭项羽的有生力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